'動之以情,曉知物以類聚'

陶弘景 mrzenglucky 2019-08-24
"

【原文】

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①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②也。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③也。說者聽,必合於情,故曰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溼者先濡。此物類相應④,於勢譬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⑤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拘⑦,久而化成③。

"

【原文】

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①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②也。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③也。說者聽,必合於情,故曰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溼者先濡。此物類相應④,於勢譬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⑤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拘⑦,久而化成③。

動之以情,曉知物以類聚

​【註釋】

①通者:通達明白之人。②結而無隙:周密詳細,無隙可乘。③道、數與時相偶:指道、術、時三者合一,才能成就功業。④物類相應:物以類聚,相互感應。⑤內符之應外摩:從外部入手引發對方,進而揣摩其內心實情。陶弘景注:“內符之應,外摩得類則應,譬猶水流就溼、火行就燥也。”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志趣相投自然聚合一處,而成為關係密切的社會團體。⑥幾者不晚:發現事物的隱微徵兆,就不會錯失良機。⑦成而不拘:成就功業也不佔為己有。⑧久而化成:久而久之,便能教化天下。

陶弘景注:“見幾而作,何晚之有?功成不拘,何抱之有?久行此二者,可以化天下。”

【譯文】

所以,謀略最難做到的是周密,遊說他人要選擇心意相通的對象;所以,做事情最難的是毫無疏漏,一定成功。想成就事業必定要符合術數,就是說道理、術數和時勢三者重合,是事業成功的必然條件。要想遊說他人使對方言聽計從,必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雙方感情相合才會聽取。世間萬物都是物以類聚,就像抱著柴草走向烈火,千燥的柴草首先燃燒;往平地上倒水,低溼的地方首先注入水流。物以類聚相互感應,形勢上必然如此。就是說從對方外在表現推知其內心實情也是如此,所以,觸摸試探對方要有所分類,如果對方沒有反應,就從相類的方法觸摩試探其欲求和願望,哪有不會聽從的呢?所以,這是謀士常用的方法。總之,審察到事物之間的隱微徵兆就要抓住時機,把事情做成了卻不居功自傲。長久堅持這樣,才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本章解讀】

本篇講的是如何用摩達到目的:

1.“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唯聖人然後能任。”本句提出伐謀伐交的三難:設計謀略,最難的是計謀達到周密(謀無不中,鬼神莫測);遊說君主,最難的是使其言聽計從;組織指揮辦

事,最難的是確保必定成功,這三個難度,只有聖人才能解決。

2.“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這是說:設計謀略,要想必定達到周密,定要選擇那些與你情意相通的人為謀,情意相通,才能謀得準,才能保密,這叫作相互結合而無間隙。

3.“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術與時相偶者也。”數,是指實際情況和該事的規律,即通常說的辦事的路數。道,是指辦事的方略。術,是指辦事的方法。本句是說:凡辦事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合乎辦事的路數,這就叫作方略、方法與時機相偶合。

4.“說者聽,必合於情,故曰:情合者聽。”本句是說:要想所說的意見均被人家完全採納,一定要合乎其情意需求,這叫作情合者聽。

5.“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溼者先濡。此物類相應,於勢譬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本句是說: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特性,都是可以歸類的,例如抱著柴薪趨向火時,總是乾燥部分先燃燒起來;例如往平地注水時,總是潮溼的地方先溼透。這是物類相應的原理,趨勢使然。也正是外摩與內符相呼應的道理。所以說,如果外摩與其人的需求同類,豈有不響應之理?如果依據其人的慾望,摩之以言,豈有不聽之理?聖賢深諳其中關聯,所以說,這是聖賢獨行之道。只有深知外摩與內符關聯者,才能解汁

上述三難,確保外摩成功。

6.“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幾者”,何意?據《辭海》:古人的幾,用以倚憑身體,這裡是有法度的意思。不晚,不會錯過機遇。拘,束縛意。本句是本章的小結,提出了三條要訣:凡是做事有法度者,一般不會錯過機遇;凡有了成績而不被成績束縛者,一般不會停頓;在上述情況下,持之以恆,必可獲得成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