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銘逸品:名瓷之首“稀世珍品”——汝瓷

陶瓷 宋朝 中國古代史 盛銘逸品 2017-06-07

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宋代文化佔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汝瓷文化因興起於汝州市故得名,創燒於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汝瓷文化以其工藝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蘊潤,高雅素淨的丰韻而獨具風采,在我國青瓷發展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重要標誌。

盛銘逸品:“汝窯為魁”

南宋葉寘《坦齋筆衡》說:“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宋代興起的名瓷中,汝瓷因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可謂是最難模仿的。明代學者高濂的《燕閒清賞箋》中提及,“汝窯,餘嘗見之,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蔥綠和天藍等。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稱譽,釉面可視碧玉,也不為過。所有歷代青瓷應以汝窯為冠。”

盛銘逸品:名瓷之首“稀世珍品”——汝瓷

臺北博物館: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碗

盛銘逸品:“雨過天晴雲破處瑪瑙為釉古相傳”

《清波雜誌》裡宋人周輝對汝窯的精述,汝瓷以釉取勝,當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氾濫、純淨、溫潤,釉面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它既不同鈞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當時汝瓷是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汝瓷以瑪瑙入釉,釉色分有天青、豆青、粉青諸品。其釉色在不同的光照下以不同的角度觀察,顏色會有不同的變化。其中天青釉在明媚的光照下,顏色會青中泛黃,而在光線暗淡的地方,顏色又是青中偏藍,故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譽。

盛銘逸品:名瓷之首“稀世珍品”——汝瓷

河南博物館:北宋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盛銘逸品:“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

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論》裡這樣說:“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這說出了汝窯的一些基本特徵。汝瓷特色的關鍵是釉中含有瑪瑙所生的變化。瑪瑙入釉致使汝瓷釉面產生不同角度的斜開片和大小不一的氣泡,使其對光照產生不同反射,達到了如天晴變化的效果。並且瑪瑙還可使釉面形成了半乳濁狀結晶,這種結晶釉對色與光極敏感的同時,也降低了汝釉的玻化程度。致使汝釉光澤內蘊,純淨如玉。瑪瑙的粘度很強,以致釉內與胎體中的空氣,在燒製過程中無法正常溢出,釉中有少量氣泡現象,古人稱為“寥若晨星”。汝瓷“有銅骨無紋者”為珍品、上品,一般汝瓷都有“蟬翼紋”。汝瓷的開裂紋前人曾用"汁中棕眼隱若蟹爪"來形容,可見其紋理主次走向。但現人考慮到斜開片的情況,故而用"蟬翼紋"來形容汝官釉面的開片。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是指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這是宋代為了將釉燒滿底足而使用支架留下的痕跡。汝瓷的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汝窯是釘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麼大,這是其它瓷窯所少有的。

盛銘逸品:名瓷之首“稀世珍品”——汝瓷

汝瓷赴法參展作品

盛銘逸品:縱有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宋汝官瓷存量稀少原因很多。首先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窯瓷器已經非常稀有。其次是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顯,器身不透光亮,因此不排除後人把珍品當作“陶”而丟棄,故存世甚稀。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現今存世的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盛銘逸品:名瓷之首“稀世珍品”——汝瓷

汝瓷大師作品

盛銘逸品:“藝術用品高端化、生活用品藝術化”

195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燒製出第一批豆綠釉工藝品,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專家鑑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近年來,汝州高度重視汝瓷文化產業發展,科學編制了汝州市汝瓷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以及汝瓷電子商務產業園規劃,提出了“藝術用品高端化、生活用品藝術化”的理念,把汝瓷藝術的發展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積極改變汝瓷生產的傳統觀念和地域界限,不斷開發新品精品,創新營銷模式,營造了汝瓷發展的良好氛圍,汝瓷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盛銘逸品:精緻生活從選擇開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