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世絕品—南宋官窯

陶瓷 南宋 北宋 中國古代史 古玩鑑賞交流學習 古玩鑑賞交流學習 2017-09-01

曠世絕品—南宋官窯

花葵口,間飾弦紋成雙。下接垂肩,稜角分明,碩腹豐盈,器形端莊,剛中見柔。底承八方圈足,胎呈黑褐鐵色。通體罩施青釉,微偏灰,若水映晴空之色,澄澈瑩潤,隱透丹霞,不失溫煦。片紋自然泛金,濃淡不一。釉質豐厚,撫如瓊玉。口沿釉稍流敞,色呈絳紫,圈足釉略蓄聚,質若凝脂。

曠世絕品—南宋官窯

南宋官窯,成於杭州,乃為供御而制,享負盛名,可謂上品重器,寥若晨星。其簡潔端莊,唯覃奧淵涵可達,證故時匠人神技巧思,盡諳美瓷韻致,窯火斑斕處,看盡一代思潮,出窯成品時,溢散趙宋文士雅調。

宋時儒學,有歐陽修一門,承古法以修其德,遵古制以正其心。亦見王安石一派,意主變法,改除舊弊,行簡約凡素,尚純粹質樸。

此儒風一場,無情去,吹盡舊唐萬種妖嬈,但見有情還今朝,帶來了謙謙君子之道。盡意之所求,古樸而簡素,優雅而含蓄,不以材貴為珍,但求一品氣韻精神。

宋之文人,必是心懷尚古、史海寄情。劉子健曾有論述,至宋一朝,儒學始現新章,於後世影響深遠,歷經千年而不斷。青銅之器,乃祭祀之魂,可明民知,章法度,優品德,善言行,立天下之根本。1

北宋末,金人入侵,如燎原之火,燒遍北國萬里山河,揮鋼刀、驅鐵騎,直破東京。高宗南遁,立臨安為行都,憑長江天險、中興四將,暫得安寧。金刀戎馬聲漸遠,又聽水墨琴音,尚古之風自此尤盛。修內司復建官窯,燒御瓷以供南宋宮廷,以汝窯為鑑,專釉色,重開片,刻求自然素雅,意仿美石靈韻。南宋官窯,承北宋遺風,延其正統,致雅脫俗,多襲青銅、古玉之制,此二者皆為古禮祭祀重器,文人雅士尤以為珍,精考而敏求,夢迴商周,再見千年輝煌依舊。今臺北故宮所藏,見五件官窯重器,一尊、三壺,皆為青銅之制,亦見一琮,取源古玉之形。2

曠世絕品—南宋官窯

本品制式,雖不見商周青銅有之,然亦是淵源尤深。南宋宮廷,格古而開新,所創之品,氣韻古拙,莊重渾厚,彷佛曆經史海幾度滄桑,大浪淘沙盡,留下那一身上古精神。見有存世漢壺,制式與本品相類,長頸垂腹,通身繁飾,肩頸以橫紋相隔,可見一例,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藏編號2007.133。另見一例,藏華盛頓賽克勒博物館,館藏編號RLS1997.48.831。器飾弦紋者,可見長頸蒜頭瓶一類,以秦時為主(可見一例,藏賽克勒博物館,館藏編號RLS1997.48.592;亦見一例,曾售倫敦蘇富比2001年6月20日,編號182)。器作方制者,雖不見於此類壺品,卻為青銅常取之式。古之瓷者,圓器易制,而琢器難得。如本品八方之形,必是精心細作,繁工瑣序,正品方成。

瓶罩青釉,色偏粉藍。緩緩迭施釉層,甚或重複窯燒,始達柔光婉約、凝脂溫潤。胎骨稜角,裹之厚釉,銳角斂藏,柔裡蘊剛,邀人抱於掌內,撫弄摩挲。遙想當時燒成出窯以後,冷卻工夫掌握得宜,繼而潤其色,方得如此金絲開片,疏朗自然,彷佛瓊玉整塊琢成。

曠世絕品—南宋官窯

凸稜高處,青釉流敞,黑褐胎骨若隱還現。黑褐,悄使色增層次、形添沉穩。宋官之品,清代景德鎮多有仿之,唯胎色潔白,須染至黑褐,而後施釉入窯,鐵色可得。

官窯之瓷,自燒成起,已見時人撰文贊之。南宋葉置,作「坦齋筆衡」,書中記,「襲故京遺制,置窯於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澄泥為範,極其精緻。油色瑩澈,為世所珍。後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侔矣」。今杭州考古所見,南宋窯址有二,烏龜山一處,於南宋皇城之南;老虎洞一處,於南宋禁苑之內。3 兩處窯口,出土瓷片標本眾多,品類甚廣。經研究,烏龜山一處,當屬交壇下官窯,老虎洞一處,應為修內司官窯。

曠世絕品—南宋官窯

南宋官窯,尚有致精之品存世,為杭州兩處窯址所不見,或因時人惜其珍,雖見殘疵,亦不棄之;再或因其並非二窯所出,實另有精小御窯,奉旨承造,盡寥寥數年而已,故今人尚未得其真貌。如此眾說云云,究其所以,仍未盡知。可參考一相類殘器,老虎洞窯址出土

宋金線,曼舞遊絲,織出那不世之經典。時有龍泉其窯,已著力學之

曠世絕品—南宋官窯

,後世仿燒之風,更是延續至今。至明一朝,時人多作文章,對其大加讚賞。宣德、成化兩朝,景德鎮御窯多有仿造,唯形制略小。入清以後,雍正曾取宮中珍藏,送至景德鎮,命御窯匠師按此燒造,如本品形制者,或亦見於其中。

乾隆帝,尤好古珍,下投其所好,進大批宋官入朝,上見而以為真,擇其精者,御題詩文。此類之品,久惑世人,直至近年,方得分辨。1989年,臺北故宮作展,錄官窯一百四十三件,其中瓶尊等三十件,然或僅四件實為南宋官窯真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