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陶瓷”助力脫貧

陶瓷 節能減排 社會 山西新聞網 2017-04-15
“垣曲陶瓷”助力脫貧“垣曲陶瓷”助力脫貧“垣曲陶瓷”助力脫貧“垣曲陶瓷”助力脫貧“垣曲陶瓷”助力脫貧“垣曲陶瓷”助力脫貧“垣曲陶瓷”助力脫貧“垣曲陶瓷”助力脫貧“垣曲陶瓷”助力脫貧“垣曲陶瓷”助力脫貧“垣曲陶瓷”助力脫貧

將國內多家知名陶瓷企業引入後,漫山遍野的石頭就搖身一變成為溫潤如玉的地磚,當地許多貧困戶被吸納進企業務工——

4月10日,垣曲縣低碳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陶瓷生產線,機聲隆隆,白裡透黃、色澤如玉的方形地磚從生產線上緩緩“流淌”下來……著裝統一的工人們正在各自的工藝流程區域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2016年,垣曲縣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把滿山的石頭轉化成了經濟效益,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將國內多家知名陶瓷企業引入當地,打造黃河金三角區域高檔陶瓷生產基地。今年3月17日,首家入駐聚集區的山西金世家陶瓷科技公司1號生產線正式投產,直接帶動當地600餘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0餘人。

垣曲陶瓷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號生產線球釉車間送漿工劉大有是地道的垣曲人。他和工友的職責是把一袋袋原料抬到吊機上,然後運到球磨機位。“除了技術工,在這裡上班的都是垣曲本地人。你看,我的工號是1859號,人多得很!”一旁的25歲小夥李保全家住垣曲縣城,他接過劉大有的話說:“在家門口上班,既近又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裡找到了“家”的還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欒李寶是皋落鄉槐南白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6口人,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老婆周海燕在家打理家務。平日裡在外打零工掙的錢只夠孩子的學費和家裡吃喝。2016年初,他父親又突患重病腦淤血,給父親治病欠了7萬多元的外債,讓這個窮困潦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今年2月份,他接到山西金世家陶瓷科技公司的招工電話,與其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起參加了技術培訓,並順利就業。他說:“平時在外打零工,有一單沒一單,居無定所。如今有了穩定工作,還有了一幫新的工友,讓自己找到了‘家’的感覺,幹起活來渾身都是勁,一個月下來能掙3000多元。”欒李寶考慮到家庭困難,就主動向公司提交了申請,愛人周海燕也成了公司的一員。生產車間24小時運行,一天三班倒,每8小時一班,兩人一個白班一個夜班交替工作,又增加一份收入,還能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陶瓷產業的投產,讓他們一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今年55歲的裴金華是古城鎮允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曾因車禍導致肢體殘疾,被鑑定為肢體三級殘疾。一家7口人,老伴、兒子、兒媳、兩個女兒一個孫子,共有10畝多的瘠薄旱地,種小麥和玉米,一年下來1萬多元的收入。因家境貧寒,大女兒高中畢業後輟學在家務農。農閒時裴金華和兒子都在外面打零工,肢體殘疾的他也只能乾點輕活,掙的少之又少。今年3月份,縣裡根據裴金華的身體狀況,將他安置在煤氣發生爐維修車間當維護工,從事看護儀表及傳輸管道工作,月收入2500元。有了穩定的收入,裴金華老伴的醫藥費和小女兒的學費都有了支撐,全家老少三代人的日常生活也有了起色。陶瓷產業的投產,改變了他們一家的生活面貌,加快了脫貧的步伐。

目前,垣曲縣低碳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正在緊鑼密鼓加緊建設中,還有多家已簽署合作協議的陶瓷企業即將進駐。據聚集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從工業轉型發展的大局出發,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推動全縣陶瓷產業發展“上規模、提檔次、增效益”,使陶瓷產業逐步成為拉動垣曲縣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同時,該縣還將陶瓷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組織偏遠山區貧困群眾易地搬遷至工業園區附近,吸納他們參與園區建設。到“十三五”末,該縣爭取發展陶瓷企業10家,建設陶瓷生產線15條,年產值達到60億元,上繳利稅6億元,安排就業6000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