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源於陶還是陶源於瓷

陶瓷 陶器 文物 考古 山顛一寺一壺茶 山顛一寺一壺茶 2017-08-28

陶器先於瓷器出現,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這個角度看,陶器是瓷器的母親。

在古代典籍中,陶字可包括瓷,並可直接用以稱呼瓷。如元、明、清三代敘述景德鎮瓷業的著作—《陶記》、《陶說》、《天工開物》、《景德鎮陶錄》和《陶冶圖編次》等,均以“陶”稱呼景德鎮真正的瓷器。

陶器與瓷器的區別目前尚無統一標準。有人認為“凡是坯體以高嶺土原料製成的是瓷器,以黏土原料製成的是陶器”,並據殷商時期一些釉陶用高嶺土原料製成,而將其定為“瓷器”。

實際上,我國傳統日用陶瓷的主要原料都是黏土,高嶺土僅是黏土礦物中的一個大類品種。高嶺土可製陶,也可制瓷,因此以是否採用高嶺土判別陶或瓷,失之片面。

又有人以胎骨中是否含莫來石晶體作為區別,認為“陶器的胎骨中沒有莫來石,瓷器中有莫來石”,並根據殷商釉陶的胎骨內含有莫來石晶體,而將釉陶定為“瓷器”。

但是,在電子顯微鏡下一觀察,溫州精陶和宜興精陶以及宜興紫砂陶的胎骨,均可清楚見到許多發育良好的莫來石晶體,只是其含量較現代龍泉青瓷和景德鎮細瓷少。所以,坯體內是否含莫來石不能作為區別陶或瓷的標誌。

瓷源於陶還是陶源於瓷

陶盤 石家河文化

通高18.5釐米、口徑30釐米、圈足徑24釐米。天門市肖家屋脊遺址出土。泥質灰陶,淺盤,高圈足,圈足上有云紋鏤孔,為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

陶與瓷的區別主要有四點:燒成溫度、吸水率、表面施釉、釉與胎的結合。

中國陶瓷的發展,經歷了泥質或夾砂陶器、白陶器、印紋陶、釉陶(或稱原始青瓷)、瓷器幾個過程。

瓷源於陶還是陶源於瓷

青釉弦紋尊 原始瓷

這是現存原始青瓷中難得的精品。原始青瓷指一種用含鐵量在3%以下的黏土成型,經過人工施釉,燒成溫度在1200℃以上的青釉製品。此尊釉色滋潤,呈色穩定,器表勻淨光潔,造型端莊工整,樸實無華,像這樣製作極精的原始青瓷傳世較少。

原始社會時期先民用田泥、地表等表面易熔黏土為原料,這種表面泥土含雜質多,含鐵量高,燒結溫度低。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年左右,出土的該時期陶器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陶器之一,以偏光顯微鏡觀察其刻紋陶和彩陶的巖相,結合化學分析,可知胎泥所用原料取自沉積的地表易熔黏土並滲入較多的穀殼、稻稈或植物種子,說明陶器是原始農業出現以後發明的。

瓷源於陶還是陶源於瓷

黑陶勾連紋鏤孔豆(前圖平視)崧澤文化

此器為泥質黑衣灰陶。腹部淺坦,口沿處內收一週凸稜,下附細高圈足。圈足上部飾瓦稜紋,下部飾鏤三角孔和圓孔,底部外撇,呈喇叭型,整體造型豐滿而輕巧,是崧澤文化陶器中的精品。

瓷源於陶還是陶源於瓷

陶狗 石家河文化

  • 此陶狗系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鄧家灣出土。據考古發掘資料顯示:當時居民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營漁獵和採集,已開始飼養豬、狗、雞等動物,並將動物形象用於陶藝製作中。此陶狗造型逼真,神態可愛。

仰韶文化時期的部分彩陶也採用田泥等表面易熔黏土,含鐵量高達8%~9%。至龍山文化時期,則選用黏性適度、泥質較細的紅土、黑土和河谷沉積土等黏土為原料,更適於製陶,鐵的含量也降到6% 左右,並淘洗掉泥土中的砂粒、石灰、草根等雜質或摻和適量的砂,以增加製品的熱穩定性,提高耐火性能。4000年前,先民已開始以瓷土或高嶺土為原料,製造出精美的白陶。

商代,我國已進入奴隸社會,手工業分工和發展促進了製陶技術的提高,原料的選用、淘洗以及精煉都較龍山文化時期認真,並出現了釉陶及瓷器的某些特徵。這部分釉陶胎的含鐵量已降到3%左右,雜質含量也較少,但氧化鋁含量提高,這標誌先民對陶瓷原料認識的深化,氧化鋁含量增加,坯體能在較高溫度下燒成,這對陶向原始青瓷的演進極為重要,它可使坯體中生成較多的莫來石針狀晶體,從而提高釉陶的機械強度和在燒成中製品不易變形,從西安張家坡西周居住遺址以及安徽屯溪西周釉陶的顯微結構看,已有較多量、發育較大的莫來石晶體存在,這種釉陶實際上就是原始青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