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陶瓷 瓷器 南北朝 中國古代史 易芷寒 2017-05-13

相關文章鏈接:

瓷器收藏常識(壹)——36種常見瓷器器型高清圖鑑

瓷器收藏常識(貳)——陶瓷的起源 高清圖鑑

瓷器收藏常識(叄)—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陶瓷高清圖鑑

瓷器收藏常識(肆)—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陶瓷高清圖鑑

秦漢時期的原始瓷所採用刷釉法,釉層較厚,呈青綠,青黃或黃褐色,胎表無釉的部位露紫色或赭色,秦漢時期的原始瓷只能稱為“釉陶”。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中國真正的瓷器出現是在東漢時期(公元23-220年)

東漢生產一種醬色釉原始瓷,燒成後胎呈暗紅,紫或紫褐色,使釉呈紫褐或黃褐色。

東漢原始瓷裝飾比較簡單,普遍的是在器物的口沿,肩部劃一道或數道弦紋,通稱“弦紋罐”,“弦紋壺”。初期弦紋比較粗,之後紋路變得細密;其次是水波紋,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紋飾是在罐,盆的胎部貼鋪首。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東漢青瓷針刺龍紋紋雙系罐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漢代瓷窯生產青瓷與黑瓷,以青瓷為主,質量當屬越窯最好。

早期越窯青瓷,胎質細膩堅硬,達到正燒,胎骨堅實呈灰白色,上釉用浸釉法,外壁施釉不及底,釉層均勻,淡雅文靜,胎釉結合緊密,紋飾有弦紋,水波紋,鋪首,獸頭足等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漢代原始青瓷瓿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漢代越窯四系青瓷瓿


青瓷與黑瓷都是以鐵為主要著色劑,其區別僅僅在於釉料中的含鐵量,含鐵量3%以下的燒成青瓷,在4%---9%以上的燒成黑瓷,黑瓷的胎質不及青瓷細膩。但黑瓷也有粗細之分,碗,壺類的飲食器和酒器胎質比較細,呈灰白色或淺灰色,器型比較大的容器,胎質比較粗,呈灰或深灰色,色澤較深,並有較多氣孔。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黑瓷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器底無釉處胎呈紫色


越窯:越窯是“越州窯”的簡稱,主要窯址在越州的餘姚,上虞境內。東漢瓷窯分佈在廣大的長江流域南岸,其中以浙江最多,是我國瓷器的主要發源地和東漢的主要瓷器的生產區,後來這些瓷窯分別發展成為我國曆史上有名的越窯,甌窯,德清窯與嶽州窯。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越窯東漢青釉布紋雙系壺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三國越窯青瓷的胎質,釉色與東漢相同,胎質細膩,呈灰白色,燒結堅硬。西晉時期,胎色加深,作灰色和深灰色,普遍施青釉,釉層均勻,上釉的部位根據器物不同用途有差別,碗、盞、盆等都是內部滿釉,外部施釉至近底處,壺,罐等容器一般是口沿內外以及外壁施釉,內壁露胎不上釉。三國越瓷的胎色淡,釉呈青色,西晉以後,胎色呈灰或深灰色。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在堆塑罐上堆貼龍,熊,鳳凰,麒麟,獅子,羊,狗,鳥,鼠,魚,蛇,龜等動物紋和各種人物紋等,是當時一種時尚的審美特徵,除動物紋飾外,出現了斜方格網紋,到吳末又在網紋上下加飾聯珠紋,成為由網紋,弦紋和聯珠紋組成的花紋帶,再配以鋪首銜環,龍虎和佛形像等,使器物更加穩重端莊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堆塑罐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西晉後期出現了以以鐵為主要著色劑的釉料,在已經施釉坯的件口沿或肩部以圓點的形式著彩,多數是對稱四點,因為是在釉面上著彩,故稱:“釉上彩”。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越窯點彩蓋罐

西晉時,聯珠網紋帶成了越窯的主要裝飾,另外有禽獸紋帶,菱形紋和忍冬紋等,禽獸紋帶有龍,鳳,虎等飛禽走獸交替組成,也有完全用龍紋銜接組成的一圈獸紋帶。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聯珠網紋帶

西晉後期越窯已經改為生產實用器,裝飾花紋也大大簡化,盛行加工方便的弦紋和褐色點彩。

六朝時期越窯器型變化的總趨勢是:早期器型矮胖端莊,東晉開始陸續向清瘦秀麗方向發展。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西晉青釉雞首壺

甌窯:在浙江南部溫州一帶,是我國古代又一規模很大的瓷窯體系。(所謂窯系一般是一定產區各窯因原料,造型,裝飾工藝等長期形成的共性傳統)。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甌窯褐彩蕨紋執壺

甌窯也是由漢代的原始瓷發展而來,六朝時期制瓷技術和瓷器質量都有顯著的提高,瓷胎堅硬,白中微帶灰,釉色以淡青為主,並有青黃色,器物種類豐富。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甌窯的紋飾是:三國兩晉時常在器物的肩腹交界處或口沿部飾弦紋,水波紋,網紋,和聯珠紋,東晉時通行弦紋和釉上褐色,釉上褐色有點繪兩種手法,點彩的點比較小,分別點在動物紋的雙目,耳朵,尾巴上,或在器物的腹部點成各種幾何形圖案等等。彩繪是用毛筆蘸彩料繪成長條形,線條的長短和粗細視畫面的大小而定。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甌窯青瓷點彩雞首壺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西晉甌窯青釉狗圈碗

婺州窯:位於浙江西南部的金華,衢州一帶,創燒於東漢,六朝是它的發展時期,唐到北宋是它的鼎盛時期。婺州瓷器在三國兩晉的瓷胎比較薄,呈灰白色,東晉時期一部分瓷器用粉砂岩做坯料,燒成以後瓷胎呈深灰和紫色,嚴重影響了青釉的呈色,但在西晉以來就試用化妝土襯底以掩蓋胎面的深色,使用化妝土還可覆蓋胎面顏色凹處等缺陷,並使釉層呈色柔和滋潤。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東吳婺州窯青釉堆塑人物罐

婺州瓷也用石灰釉,三國時呈淡青或青黃色,釉層不甚均勻,時常可以見到凝聚成芝麻點的情況,西晉開始,釉層厚而均勻,在開片或胎釉結合不緊密的地方,往往產生白色的結晶,呈現一絲絲或星星點點的奶白色,這是婺州窯的一個特點,除青釉外,還有施醬釉和黑釉的,但數量很少。

婺州窯瓷器的紋飾基本上和越窯相同,三國時期常見有水波紋,西晉時期網紋比較多,也有聯珠紋和鋪首銜環,東晉時期紋飾比較少見,有弦紋和褐色點彩兩種,南朝時期盛行蓮瓣紋。


德清窯是目前最早燒製黑瓷的窯。

晉代德清窯的胎壁比較粗厚,外壁飾青,黃綠和醬褐色釉,釉層厚薄不甚均勻。至東晉南北朝時期,胎壁比較薄,胎色有淡灰,灰,深灰,磚紅或者紫色等。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首壺

釉有青釉與黑釉兩種,青釉可分為青綠,青灰,黃綠和黃色,由於青瓷胎呈色深,所以從東晉開始,在青瓷的胎面上,施奶白色的化裝土,以掩蓋胎色,黑釉釉層豐厚,呈黑色或者黑棕色,燒製成功的產品,釉質滋潤,色黑如漆。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東晉德清窯黑釉壺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東 晉 德 清 窯 青 釉 天 雞 壺

南山窯在江蘇宜興的東南。

南山窯瓷胎呈灰,灰白,黃白等色,胎外施透明釉,釉呈青灰或者青黃等色,普遍開冰裂紋。外壁近底處無釉,胎釉結合處不好,常常有脫釉現象。南山窯發源於東漢,紋飾有弦紋,水波紋,窗櫺紋和葉脈紋。釉呈黃綠色,也有少量灰棕色,器形,紋飾與成型方法與三國西晉的瓷窯相似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湯渡窯是指江蘇宜興南山窯

瓷器收藏常識(伍)—秦漢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高清圖鑑

北朝的瓷器特徵:北朝的瓷器胎質粗糙厚重,有氣孔和黑點,呈青灰和淺黃色,施青,青褐或者黃褐色釉,釉層厚薄不均,有流釉現象,有的釉中有鐵鏽斑,碗盆器類常常器內滿釉,器外施半釉,多數碗口緣外部飾凹弦紋一道,也有在外壁劃蓮花瓣紋的。

北朝的瓷器以青釉為主,也有黑瓷和白瓷。

青瓷:青瓷胎質厚重,粗細不一,多氣孔,胎色也深淺不一,有白,灰,土黃和紅色多種,有的並有黑點,胎面施白色的化裝土,發青釉釉面光滑,色澤柔和,釉面呈青,青灰,青黃等色。有的釉面透明,有光澤,多數有冰裂紋,並有流釉現象,胎釉結合不緊密,容易脫釉。

黑瓷:瓷數量不多,還包括施醬釉的瓷器,多數胎質粗糙,呈土黃,磚紅或者灰色,釉以黑褐色,醬色為主。

白瓷:白瓷器物造型與青瓷相同,除壺的質地粗糙外,其餘的都比較細膩潔白,施白釉,釉層薄而瑩潤,釉色白中帶黃或者淡青。器型式樣和紋飾與同期青瓷相同,並把西域的一些裝飾圖案如聯珠,忍冬紋移植到瓷器上,

又由於佛教影響很大,蓮瓣,飛天,菩提和寶相花成為瓷器的重要裝飾,而且常常使用浮雕堆貼的手法。

南北朝時期瓷器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成型技術迅速提高。

(2)化裝土的應用。

(3)褐彩的產生和使用。

(4)窯具與裝燒技術的改進和提高。

(5)器物品種增加,使用範圍寬廣。

(6)白瓷的出現。

下一講預告:隋唐時期的瓷器 點擊關注小易的頭條號,第一時間收到最新文章推送喔~

聲明:此文圖文信息來源於互聯網和文獻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本人整合編輯。未經允許的公司或個人請勿全文轉載,全文複製粘貼還號稱原創,更請自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