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遺憾:歷史名人譚嗣同的遺物被毀

譚嗣同 建築 詩歌 咸豐 觀影看百科 觀影看百科 2017-08-31

十年浩劫的文革至今令人追憶起來就顫慄,那期間神州大地許許多多留傳千年的歷史古蹟、珍貴的歷史文物慘遭毀壞,不可再生,給中華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後人留下了歷史滄桑的遺憾。歷史名人譚嗣同的很多遺物雖然經過了清末和民國而保存下來,但最終未能倖免,被毀於大躍進和文革年代,如今,譚嗣同的文物我們知之甚少,只記得了他那《獄中題壁》的詩歌,為他那“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因變法不惜生命的大義凜然的精神永留史冊而欣慰。

永遠的遺憾:歷史名人譚嗣同的遺物被毀

譚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永遠的遺憾:歷史名人譚嗣同的遺物被毀

譚嗣同的北京故居即瀏陽會館,又叫“莽蒼蒼齋”,位於北京半截衚衕41號,是譚嗣同在朝為官時的故居,他也是在這裡被清政府逮捕。瀏陽會館正房五間現仍存,北面兩間為譚嗣同當年所居。譚嗣同的瀏陽故居,位於湖南省瀏陽市區北正南路98號,始建於明末清初,主體原佔地2100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762平方米,通高8米,大小房舍24間,南北朝向,全木結構,工藝精美,古樸莊重,系典型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築風格。

永遠的遺憾:歷史名人譚嗣同的遺物被毀

故居原為周姓房產,後由譚嗣同的祖父譚學琴買下。1859年(咸豐九年),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中進士,官至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因其官階顯赫,奉旨命名其宅為“大夫第官邸”,因此譚嗣同故居又簡稱“大夫第”。

盱衡禹貢盡荊榛,國難家仇鬼哭新。飲恨長號哀賤妾,高歌短嘆譜忠臣。已無壯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後塵。慘淡深閨悲夜永,燈前愁煞未亡人!

永遠的遺憾:歷史名人譚嗣同的遺物被毀為了尊重和紀念先烈,她從他們原來的臥室中搬出,住到與譚繼洵臥室隔天井而相對的房間裡。李閏養親撫侄,含辛茹苦,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創辦了瀏陽前所未有的女子師範學校,1925年逝世於大夫第,享年六十。

有關譚嗣同留下的鮮為人知的故事讓我們不忘歷史,珍惜當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