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陸戰之王怎麼可能下海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希特勒制定了一項“海獅”計劃,企圖進攻當時已處於孤立無援境地,但還在抗擊德國侵略的英國。然而面對北海與英吉利海峽這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德國人深感棘手。於是,計劃祕密研製一款潛水坦克,打造一支神祕水下裝甲兵團。

鐵甲潛龍,解密希特勒神祕的水下坦克兵團

鐵甲潛龍

1940年,德國人開始祕密研製潛水坦克,他們採取了在現役坦克上安裝潛水和浮渡裝置的做法。當時控制法國海岸的德國裝甲部隊的主力坦克是Ⅲ號和Ⅳ號坦克。Ⅲ號坦克裝備37毫米坦克炮,主要負責攻佔敵人陣地,Ⅳ號坦克裝備75毫米短身管加農炮,負責火力支援。

Ⅲ號坦克於1935年開發,隨後相繼改型,從E型開始投入批量生產,到G型改裝了50毫米炮(42倍口徑)。1940年7~10月,德國共將168輛Ⅲ號坦克改成潛水坦克,主要車型是F~H型。目前,Ⅲ號系列坦克中只有F型的數據被保存了下來。其戰鬥全重19.8噸,全長5.38米,寬2.91米,高2.44米。乘員5人,裝甲厚為12~30毫米。裝備了HLI20TRM發動機,最大速度4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165千米。其武器裝備為1門37毫米坦克炮(131發炮彈)和2挺7.92毫米NG34機槍(4500發子彈)。

鐵甲潛龍,解密希特勒神祕的水下坦克兵團

潛水坦克的製造以Ⅲ號和Ⅳ號坦克為藍本。對Ⅲ號坦克的改裝是將其發動機進氣口密封,再加上保護蓋。炮塔側面的艙口等全用橡膠薄膜進行了防水密封。這種保護膜既能防水,又能在登陸後輕易拋掉。值得一提的是,潛水坦克安裝了通氣管和水下導航的陀螺羅盤。

潛水坦克使用柔軟的通氣管進行通氣。這是一種直徑20釐米,18米長的軟管,裡面有密封蓋,前端有浮標,浮標上安裝了吸氣口和無線電天線。如果浮在水面上的浮標進水的話,那麼坦克艙裡也會被流入。所以它被稱為潛水坦克的生命線。

潛水坦克在水中前進時,只能通過炮塔上方的窗戶觀察,視野非常有限。所以在車內配備了陀螺羅盤和無線電導航。即便如此,潛水坦克的前進方向通常也只能按照地圖指示,如果碰到大的障礙物,要繞過去是很困難的,幾乎很難完成。如果最終不能穿過而停在原地的話,那麼潛水坦克就會成為極度危險的自殺武器了。潛水坦克車內的乘員為防險情,全都身穿脫險救生裝置。整個坦克操作起來非常輕便。

鐵甲潛龍,解密希特勒神祕的水下坦克兵團

潛水坦克的最大潛水深度可以達到15米,可連續在水下前進20分鐘。如果超過這個時間,車艙內的一氧化碳濃度就會過高,有可能使坦克成員中毒致死。因此水中前進時,裝填手要不斷測量一氧化碳的濃度,超過規定數值就要浮出水面。當然從15米深的水下要浮出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潛水坦克在使用前必須由駁船運到近岸海域後,在離目標海岸不遠的地方自行下海,在水中前進直至海灘登陸。

除了Ⅲ號潛水坦克外,1940年7月德國還裝備了42輛Ⅳ號潛水坦克。Ⅳ號潛水坦克是由Ⅳ號坦克的A~M型改造而成的。其全重20噸,長5.92米,寬2.84米,高2.68米,乘員5人,最大速度4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00千米。武器為1門75毫米炮(80發炮彈)。2挺MG34機槍(2700發子彈),裝甲厚10~30毫米。

鐵甲潛龍,解密希特勒神祕的水下坦克兵團

如果英軍看到從海里鑽出來的坦克時,一定會驚呆了。可惜歷史上戲劇性的一幕並沒有上演。由於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被取消了,所以潛水坦克不但沒有在預想的戰場上發揮作用,而且還在1940年10月後終止了生產。

浮渡魅影

除祕密研製潛水坦克以外,德軍還準備了浮渡坦克。當時為了節省開發時間,以Ⅱ號輕型坦克(A-C型)為基礎,在坦克車體四周安裝了浮筒,共準備了52輛。

浮渡坦克在風力3~4節(5.6~7.4千米/小時)的條件下,海面最大浮渡速度為10千米/小時。這種浮筒就安裝在坦克的託帶輪上,內部分三部分,用賽璐璐的小袋充填起來。

為能在海上浮渡,坦克的發動機實施了防水措施,並通過密封的箱形罩進行供排氣。從發動機延伸出來的擴展軸,可帶動後面的小形螺旋槳旋轉。炮塔與車體之間也用橡膠軟管密封,以防止漏水。在海面浮渡時,坦克的履帶封罩沉入水中,上部車體和炮塔露在水面上。

在登陸作戰之前,浮筒可以分拆運送,到達出擊海岸後,再將浮筒裝配到車體上。然而,這種組合裝配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行。當“海獅”計劃被中止後,德國人沒將浮渡坦克與其它Ⅱ號輕型坦克區別對待,於1941年6月發動“巴巴羅薩”戰役時,將Ⅱ號浮渡坦克也作為原來的戰車,投入到前線。

1940年7月,德軍開始在波羅的海的芬沙群島進行潛水訓練,1940年9~10月,在普特羅斯招募志願兵,組建了A~C潛水坦克大隊(營)。這些當時的志願者大都來自第1裝甲師第2坦克團。第2坦克團與第1團都是第1裝甲師組建時的部隊,是一支經驗豐富的隊伍。1940年10月20日脫離第1裝甲師,成為新建第16裝甲師的主力部隊,併成為該師的登陸作戰主力軍。

由於登陸英國作戰計劃被迫中止,潛水坦克特別大隊A~D便充當了1940年10月6日組建的第18裝甲師的主戰坦克部隊。12月6日A~B大隊組建為第18坦克團,C~D大隊組建為第28坦克團。當時都裝備了潛水/浮渡坦克。

然而到了1941年3月1日,第28團解制,其第1大隊歸屬了第18坦克團,成為該團的第3大隊,第2大隊則編為第3裝甲師的第6坦克團的第3大隊。

1941年初,第3裝甲師派遣其屬下的第5坦克團到德軍非洲軍團第5步兵師作補充兵力。6月22日“巴巴羅薩”戰役開始,希特勒將300萬德軍,在4000千米的戰線上正面展開,以莫斯科為目標的中央集團軍42個師,擔負著最主要的正面進攻任務。為展開閃擊戰,其9個裝甲師分屬第3和第2裝甲集團軍,任務是突破國境線上的布格河向前推進。

鐵甲潛龍,解密希特勒神祕的水下坦克兵團

1940年7月,德國人在探討“巴巴羅薩”戰役時,強渡布格河就成為一個關鍵話題,他們在布拉格近郊的米羅比茲進行了潛水坦克的通氣管試驗,效果很好。於是1941年6月22日,第18裝甲師所屬第18坦克團(3個大隊),便在布格河畔的布拉圖林展開了佈署。坦克團建制為3個大隊,每個大隊由2個Ⅲ號坦克連和1個Ⅳ號坦克連組成。全團擁有6輛I號坦克,50輛Ⅱ號坦克,99輛37毫米炮的Ⅲ號坦克,15輛50毫米炮的Ⅲ號坦克,36輛75毫米短身炮的Ⅳ號坦克,以及12輛指揮車。

1941年6月22日凌晨,隨著攻擊的炮聲,尖兵強行渡河強佔了橋頭堡後,潛水坦克陸續進入布格河中。當以第l大隊為中心的潛水坦克渡河建立了鞏固的橋頭堡後,第18裝甲師的第2裝甲團便越過別烈津納河,直指第涅伯河。

7月10日,古德里安到第涅伯河偵察渡河地點。瞭解了蘇聯紅軍鞏固的要衝後,尋找蘇軍防守的薄弱環節。通過反覆的火力偵察,偵察大隊發現蘇軍防守的薄弱地區之一,恰好是德軍第3裝甲師部署的地方。

第6坦克團的第3大隊恰好配置了Ⅲ號潛水坦克。在這裡,當強行渡過第涅伯河的突擊步兵到達對岸後,潛水坦克也陸續潛水渡河,鞏固強化橋頭堡陣地,連續作戰等待友軍主力過河。然而,戰鬥的結果非常慘烈,潛水坦克嚴重受損,被送往後方修理,使再度潛水使用變得困難重重。

鐵甲潛龍,解密希特勒神祕的水下坦克兵團

此外,在7月10日第涅伯河渡河作戰時,第24機械摩托化集團軍第4裝甲師同樣也在第3裝甲師的右翼展開,而具有裝甲作戰能力的第35坦克團也配備了潛水坦克,但卻沒有在渡河作戰中使用潛水坦克裝備的記錄。

1941年6月22日,第35坦克團的坦克擁有44輛Ⅱ號坦克,31輛37毫米炮的Ⅲ號坦克,20輛50毫米炮的Ⅲ號坦克和20輛75毫米炮的Ⅳ號坦克,以及8輛指揮坦克。但這種Ⅲ號和Ⅳ號是否是潛水坦克卻無記載。

因此,在東部戰線使用潛水坦克的活動,僅此兩例。潛水坦克大部分配給了第18坦克團,1942年5月15日第18坦克團撒編時,其所屬的第3大隊改製為第18坦克大隊,留在了第18裝甲師。等到1943年9月,第18裝甲師撒編時,第18坦克大隊又改編成第504重型坦克大隊。實際上第504重型坦克大隊是於1943年3月改制的,估計是為預備第18裝甲師撒編而提前改制的。

在這些日子裡,在俄羅斯的任何地方都看不到潛水坦克和浮渡坦克了,大概都被耗費殆盡分散完了。從被撒編的第18裝甲師的命運看,後來它被改編成效仿蘇聯紅軍炮兵師的第18炮兵師。然而在與蘇軍紅軍炮兵師的對抗中,由於炮兵火力不足,且又沒有步兵力量,德軍第18炮兵師便成了一支不能進行師團獨立作戰的中途半殘部隊。所以其後雖經多次改編和更換裝備,也沒出現好的結局,最終還是於1944年8月27日被廢除了。

不過,這種炮兵師的理念,後來還是被保留下來了。大戰後期編建的民族炮兵軍團就是再好不過的德國版炮兵師。德國人可以在二戰中開發這種性能的潛水/浮渡坦克,可見其戰術思想的超前和技術的先進與嚴謹。這正是我們今天應該看到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