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要問當今世界上最強主戰坦克是誰,大家可以爭論半天,無非就是豹二A7、M1A2 SEP V3、99A排座次。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可如果問最新潮最拉風的主戰坦克是誰,大家就不用爭了,答案肯定是俄羅斯的“阿瑪塔”。自2015年紅場閱兵第一次亮相以來,“阿瑪塔”的頭上就圍繞著諸多光環:全球第一種量產的四代坦克、第一種實用的無人遙控炮塔坦克、第一種設計時就整合了主動防禦系統的主戰坦克……很多曾經憧憬過的未來坦克概念彷彿一夜之間就在“阿瑪塔”身上都實現了。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當然大部分讚譽都來自俄方,西方世界則普遍持懷疑態度:俄陸軍還在不斷採購T-72B3,怎麼可能一步跨進四代坦克,“阿瑪塔”空有一個前衛的外殼,裝甲不行、炮不行、電子設備更不行……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紅場閱兵預演中排在“阿瑪塔”之後的就是T-72B3

兩種矛盾的看法給“阿瑪塔”蒙上了一層神祕面紗,它到底是超越時代呢還是徒有其表呢?我們來探究一下。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阿瑪塔”其名

首先需要給它正一下名。我們現在已經習慣於叫“阿瑪塔”主戰坦克,但實際上它是整個車族的名稱。“阿瑪塔”是俄羅斯下一代模塊化重型履帶車輛通用作戰平臺,包括了T-14主戰坦克、T-15重型步兵戰車、T-16裝甲救援車、2S35“聯盟-SV”自行火炮,以及開發中的“終結者-3”坦克支援戰車、BMO-2重型裝甲運兵車、戰鬥工程車等,今後還會擴展應用到其它反坦克、防空和三防系統,將替換目前俄國陸軍中繁雜的各類裝甲平臺,一統江湖。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48噸的T-15重型步兵戰車,它的名字也是“阿瑪塔”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T-16“阿瑪塔”裝甲救援車,也被稱為BREM-T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55噸的2S35“聯盟-SV”152毫米自行火炮,同樣採用全自動無人炮塔,載員僅2人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終結者-3”坦克支援戰車設想圖

“Armata”(俄語:Армата)是古希臘語中“Arma - 戰車”一詞的複數,和“梅卡瓦”的希伯來語(מרכבה)意思一樣;它在古俄語中的意思則是14世紀的槍炮;而很多媒體都將其誤稱為“Armada - 無敵艦隊”。

這應該是世界上第二種量產的重型通用裝甲平臺。在此之前只有以色列採用“梅卡瓦IV”底盤改裝出重達60噸的“雌虎”重型裝甲輸送車,在80年代中期還曾用“梅卡瓦I”底盤改裝過“索爾塔姆”155毫米自行火炮,不過僅製造了2輛樣車,平臺通用化程度比“阿瑪塔”低了很多。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以色列國防軍“格蘭尼”旅13營的“雌虎”在戈蘭高地進行訓練

大多數國家採用的都是30噸級以下的中型通用平臺,步兵戰車、防空/反坦克導彈發射車、自行火炮、裝甲救護車等共用底盤,比如美國在“布萊德雷”步兵戰車基礎上開發的AMPV車族,因為主戰坦克實在太重,沒法和其它車輛通用。

言歸正傳,這篇文章將只討論T-14“阿瑪塔”主戰坦克。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整體佈局

T-14在世界量產主戰坦克中率先採用了無人遙控炮塔,炮塔尺寸得以大幅縮小;三人制車組並排乘坐在車體前部的隔艙化裝甲座艙內,通過炮塔上的光學電子觀瞄系統觀察戰場環境;炮塔吊籃之後是燃油艙,最後面是動力艙。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單看T-14自身,它的無人炮塔體積確實顯得比例相當小,縮小了正面和側面的投影面積,減少了中彈概率。但如果和其它坦克排列在一起比較,就會發現T-14事實上非常龐大。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上圖是一張著名的等比例對比圖,可以看出左邊的“阿瑪塔”比右邊的T-90MS要大出一圈,其車體長度達到8.677米,足足長了1.8米,可謂現代坦克之最。這多出來的長度大部分都被用在了乘員艙上,而且車體高度也相應增加了不少,顯得很厚實。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和站在車邊的俄軍士兵對比,可以看出T-14車體的高度

T-14的主觀瞄轉塔在炮塔頂部高高凸起,上面還集成了遙控機槍,從而把車高拉到了驚人的3.3米,也是世界量產坦克中的第一,排第二的是坦克界著名的高佬 - 帶有車長指揮塔的M60A3(車高3.27米)。在坦克設計師絞盡腦汁壓低車高的今天(T-90的全車高度僅有2.22米,幾乎和T-14的車體一樣高),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T-14和M1A2、T-90的三維模型對比

不僅僅是和緊湊的傳統俄式坦克比顯得大,和以身形龐大著稱的當代西方主流坦克相比,T-14的車體長度、車高也都要超出很多: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看到這你一定覺得T-14的設計很失敗,採用無人炮塔的初衷就是要縮小日趨龐大的炮塔體積,結果炮塔沒小多少,車體卻像吃了發糕粉一樣膨脹了起來。車體過長對坦克的機動性、通過性、車體剛度、懸掛機構等等方面都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似乎得不償失了。

在這我得替T-14說句公道話,俄羅斯採用無人炮塔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保護車、而是保護人。

滄海桑田,今天的俄羅斯陸軍早已不是昔日睥睨天下的蘇聯紅軍了。在冷戰的巔峰時期,蘇聯陸軍擁兵200萬,50多個坦克師、近150個摩步師共裝備有6.5萬輛主戰坦克,滾滾鋼鐵洪流隨時準備橫掃西歐。那個時代蘇聯的坦克設計師不太考慮生存性、舒適性等“人”的問題,武器就是用來在戰爭中消耗的,簡單實用,火力和機動性最大化就是最好的蘇式坦克。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1981年9月舉行的“西方-81”軍事演習,參演兵力達到10萬

而今天的俄羅斯陸軍兵員只剩下35萬,不到美國陸軍的一半,甚至比印度、朝鮮還少,僅與巴基斯坦相當。現役坦克約2500輛,另有1.6萬輛為儲存狀態,但大部分都是前蘇聯時期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狀態相當差,經過升級也仍然和西方、中國的現役坦克存在很大差距,這在連續幾年的俄羅斯坦克大賽中表現得非常明顯。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2017年在俄羅斯同場競技的96B和T-72 B3

別看坦克總數不算少,分配到4大軍區後每個軍區也就幾百輛,對國土廣袤的俄羅斯來說真的是杯水車薪。俄軍全部11個陸軍集團軍,東部軍區下轄5個,剩下3個軍區各只有2個,一個軍區的總兵力也就6-8萬,和中國一個新編集團軍差不多,只能保障重點方向最低限度的攻防能力。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俄羅斯四大軍區分佈,紅色方塊是軍區總部所在地,橙圈是集團軍駐地,籃圈是艦隊司令部駐地

坦克數量少,能開坦克的人更少。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坦克部隊在格羅茲尼的慘敗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糟糕的經濟形式和軍隊現狀使俄羅斯的年輕人普遍不願意參軍,更不願意當艱苦坦克兵。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在格羅茲尼被擊毀的T-72

另一方面,坦克兵已經成為陸軍中技術要求最高的兵種之一,需要經過大量的培訓和演練才能熟練掌握新型坦克所配備的大量精密現代化火控、通信、武器設備。培養一個合格坦克兵的代價變得越來越高昂,不再像衛國戰爭時期從集體農莊裡找個拖拉機手就能勝任。

因此“人”的因素已經成為俄羅斯陸軍高層和坦克設計師不得不優先考慮的問題,坦克打壞了還能搶修或者補充,車組損失了則難以承受。這點和以色列的情況很像,“梅卡瓦”的設計思想就是把保護車組乘員放在第一位,而T-14比它走得更遠。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把乘員防護做到極致的“梅卡瓦4”

要提高對坦克乘員的保護,基本上就是3種途徑。

一是加強裝甲。常規有人炮塔坦克的乘員組大部分(3/4或者2/3)都是待在炮塔裡的,隨著反坦克彈藥的穿甲深度越來越大,坦克炮塔也得越做越大,增厚主裝甲不夠就再堆上一堆附加的反應裝甲,最後催生出“挑戰者2”這樣的陸地恐龍。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巨大的西方式炮塔看著威風凜凜,實際上對炮塔驅動系統、坦克動力系統、行動機構都帶來沉重負擔,65噸已經達到了現代坦克能夠承受的上限,而反坦克彈藥的潛力仍然在繼續增長。

二是採用主動防禦系統,依靠毫米波雷達發現來襲彈藥,發射殺傷彈主動攔截。這樣的想法固然非常前衛,理論上連輕型裝甲車輛都可以對抗重型反坦克彈藥的打擊,但是目前的主動防禦系統還不夠成熟,攔截成功率不高,備彈量也太少,對付游擊隊一類的巷戰偷襲還行,大規模正規作戰中面對各個方向蜂擁而至的多種來襲彈藥還無法招架。因此現階段主動防禦系統還只是作為一種補充防禦手段,無法替代厚重主裝甲的被動防禦。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三是降低乘員高度,把乘員全部藏到車體內部。在槍彈橫飛的戰場上,降低高度是保命的最佳方式,步兵遇到突襲都會立即臥倒,以有效降低被擊中的概率,坦克也一樣。看下圖坦克不同高度部位的中彈概率分佈: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這是美國陸軍以車高最大的M60為例所做的分析型,炮塔的中彈概率是65%,1.7米以下的車體上部為33%,1米以下的車體下部則只有2% - 這也是絕大多數坦克的負重輪沒有裝甲保護的原因,因為中彈概率幾乎不存在。

左側是以M60車體為基礎假設的無人炮塔改進型,可以看到即使不加強車體防護,乘員高度降低到車體以內後,被命中概率也將立刻降低近2/3。這樣高效的防禦力提升是有人炮塔坦克無論如何改進也達不到的。

T-14綜合運用了上述3種途徑,總體設計非常成功。世界各國量產的坦克中只有著名的瑞典Strv 103無炮塔坦克能實現比T-14更低的乘員高度,但它是以完全犧牲火炮射界為代價,和T-14的攻擊力不可同日而語。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S型坦克的車體高度只有1.9米,戰鬥全重46.8噸

西方各坦克大國並不是不知道降低乘員高度的好處,事實上他們早就研究過無人炮塔的佈局。美國在80年代曾試製過M1 TTB(Tank Test Bed - 坦克測試平臺),它的外型和去掉炮塔外殼的T-14幾乎一模一樣,同樣採用蘇聯風格的底倉盤式自動裝彈機,在沒有更換火炮和車體裝甲的情況下大幅降低了車重。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停放在本寧堡的M1 TTB樣車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M1 TTB的無人炮塔自動裝彈機(採用整裝彈藥)和3人制乘員艙

英國、法國、德國也都探討過類似的無人炮塔方案,但最後都因為各種技術、戰術和政治原因而放棄。當然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冷戰的結束,現有主戰坦克已經足夠先進,不用再費錢費力開發新一代坦克了。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M1 TTB下馬後,它的自動裝彈機被應用於M1128斯崔克機動火炮系統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 左、右分別為“勒克萊爾”的常規和無人炮塔構型,中間為AMX-30坦克。“勒克萊爾”在設計階段至少有3個無人炮塔方案:AS-12/22/32。

各個國家的軍事建設首先得符合自己的國情和國家戰略,不要老是嘲笑俄式裝備的傻大黑粗,奉行大陸軍主義的俄羅斯對坦克的理解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深刻的。以擴大車體為代價換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乘員防護能力,這筆買賣對今天的俄羅斯陸軍來說是很划算的。

T-14的車高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瞄轉塔帶來的,看本文的第一張圖片,豹2A7和M1A2 SEP V3在加裝了無人遙控武器站以後高度也增加了很多,至少半米。在如今正規野戰的可能性很低,城市巷戰、小規模特種治安作戰任務繁重的情況下,適當增加車高以增強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和機槍射手的安全性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妥協之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車體龐大,T-14的戰鬥全重只有48噸,比60噸朝上的西方重型坦克要輕盈很多,和小了一大圈的T-90MS一樣重!這樣高效的減重設計大部分都是拜無人炮塔所賜。因為採用了新型1500馬力發動機,它的單位功率據說高達31馬力/噸(99A型為27馬力/噸,豹2A6為25匹馬力/噸),最大時速達到90公里!


淺析“阿瑪塔”主戰坦克(1)- 總體佈局


你可以說它是虛胖,但在保持防禦力的情況下儘量降低戰鬥全重、提高單位功率和機動性,這不正是坦克設計師夢寐以求的目標嗎?所以從總體佈局來看,T-14無疑是非常先進的,實現了跨越式的進步,引領了坦克發展的潮流。其它坦克大國要研發新一代主戰坦克以突破第三代坦克的瓶頸,基本上也都會遵循這一總體思路。

後面幾篇我們將細品一下T-14各部分的設計特點,包括炮塔、火炮、車體和動力系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