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真相:楊廣真的不如李世民

一個是千古一帝,歷代君王楷模,文治武功彪炳史冊,一個是世上最著名的敗家子,昏暴荒悖,無能還多事,如何能相提並論,說得難聽點,楊廣給李世民提鞋都不配。

我們讀歷史,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和廣度去讀,對於歷史人物,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他對時代的貢獻,而不是追究他的私德和家事,研究歷史不是看小說,不是粉明星,而是:“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句話正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講,如今叛逆的歷史虛無主義者很喜歡搞翻案,比如非要把楊廣說成是功虧一簣的聖君,非要把李世民說成是站在隋朝功勞簿上的摘桃子者。不去講李世民偉大的軍事能力,不去說他彪炳千古的貞觀之治,卻揪著他殺兄逼父娶嫂的私德不放,這就相當的不公道了。

許多人都說唐朝的基業是站在隋朝的功勞簿上,說李世民的為人和楊廣的作風差不多,我們可要來好好分析一下了,隋朝究竟給李世民留下了什麼樣的基業?

還原歷史真相:楊廣真的不如李世民

楊廣劇照

首先,楊廣統治之下,直接讓突厥坐大:“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數,(突厥)遂大強盛,勢陵中夏。迎蕭皇后,置於定襄。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樑師都、李軌、高開道之徒,雖僭尊號,皆北面稱臣,受其可汗之號。使者往來,相望於道也。”——《隋書》

堂堂大一統王朝,繼承北周的豐厚基業,卻玩成了這個樣子,還好意思說什麼“功績和遺產”?

還原歷史真相:楊廣真的不如李世民

楊廣劇照

當年楊廣開運河,徵遼東,徵發了近七百萬民夫,這些人死亡大半,這直接導致了中原人口劇減、隋末大亂,叛亂四起,突厥寇邊,烽煙四起,民不聊生,楊廣堪稱歷史上最坑爹的敗家子,幾年時間就把一個強大的隋帝國搞得四分五裂。到了李氏父子收拾爛攤子的時候,中原人口早已十不存一,大量漢人在戰亂中顛沛流離,甚至被賣到突厥做努力,後來為了恢復人口和生產力,李世民甚至許多年都一直在花錢贖回成為奴隸的漢人。

楊家交給李家的不是什麼偉大基業,而是一窮二白、遍地烽火、白骨遺荒野的超級爛攤子,李世民沒有佔楊傢什麼便宜,所有的功業和土地,都是他自己一刀一槍打出來。

再論楊廣和李世民的軍事能力,楊廣也完全不能和李世民相比,許多人總喜歡拿楊廣南征滅陳的功績說事兒,然而他只不過是掛個名,真正居中策應的是他父親楊堅,決斷戰機的是高熲,出謀劃策的是楊素,前方作戰的名將賀若弼和韓擒虎,楊廣這個掛名,說得難聽點,其實就是鍍金。楊廣也曾遭遇過突厥人,卻被突厥人圍困在雁門關,抱著兒子晝夜痛哭,不知所措,最終還是靠年僅17歲的李世民率部救駕勤王,才逃得了性命,如此奇恥大辱,楊廣一生也未能報仇。面對隋末叛亂四起的局面,楊廣也沒有任何能力組織反擊,只能在江都逃避等死,他根本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軍事家。

還原歷史真相:楊廣真的不如李世民

李世民劇照

而李世民做出了多大的事業?我們且看他22歲之前做了什麼?他在統一戰爭中,經常披堅執銳,帶著玄甲軍衝陣殺敵,在對薛氏父子的戰爭中,統兵三萬滅了號稱擁兵二十萬的西秦,以八千追擊殲滅宋金剛數萬之眾,虎牢關之戰以三千精銳大破竇建德十萬大軍,順手滅了王世充,直接為唐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五隴阪之戰百騎衝虜陣,驚破突厥數萬大軍,看李世民的軍事生涯,簡直就是神兵天降,所向披靡。今日讀新舊唐書,資治通鑑,看到他掃蕩天下的時候,不過20出頭,簡直令人神往。楊廣的戰功和李世民相比,提鞋都不配。唐朝第一戰神是李靖,第二戰神就是李世民。毛主席點評道:“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由於李世民功高蓋世,封無可封,唐高祖李淵只能給他封了個“天策上將”的名號,可以開府建衙,位在諸王大將之上,李世民當時的頭銜比《冰與火之歌》中龍母丹妮麗絲的頭銜都長,他叫“天策上將,太尉兼司徒、尚書令、中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雍州牧、十二衛大將軍、秦王——李世民”。當時,他只有22歲,22歲,現在許多大學生還沒畢業,而霍去病已經是驃騎將軍,李世民已經是天策上將,歷史上的李世民作為帝王太過耀眼,都讓我們忘記了他曾經也是一名威震天下的名將。

還原歷史真相:楊廣真的不如李世民

李世民劇照

許多人都為太子李建成喊冤,認為李建成也是很有才能的,但李世民早已是天下第一人,功高蓋世,李建成可以和當時的“天下第一人”相提並論嗎?在這個基礎上,玄武門之變就是必然,不是因為他和李建成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而是太子和天策上將根本不能共存,李世民不殺兄弟,兄弟就要殺李世民。

李淵曾經想把李世民外封,曾對李世民說:“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樑孝王故事。”其實讓他回洛陽,建天子旌旗,自帶天策府謀臣猛將,那就變成了明朝的朱棣,獨霸一方,李建成更加不能挾制他,所以太子極力反對李淵把李世民外放,建成、元吉相與謀曰:“秦王若至洛陽,有土地甲兵,不可複製;不如留之長安,則一匹夫耳,取之易矣。”然而就是這留在長安的“一匹夫”,依然神兵天降一般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禁軍統領被他收買,內外聯手,一擊即中,就連不是他陣營的李衛公都保持中立,默許了他的行為,可見他是何等的得人心!

還原歷史真相:楊廣真的不如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天天揪著什麼殺兄逼父的私德說事,政治家的私德與功業相比,如螞蟻比泰山,何足道哉,大唐的大半個天下都是他打下來的,無論軍事、政治、為人,他都是當時最出色的天選之子,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目光長遠,胸懷天下,他還虛懷納諫,重視人才,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民貴君輕,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天下由他來執掌,何錯之有?

稱帝之後的李世民繼續開創著他的偉大功業,貞觀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滅亡東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貞觀八年,吐谷渾寇邊,李世民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擊,次年吐谷渾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後為國人所殺,太宗另立吐谷渾國王。貞觀十三年,李世民命侯君集、薛萬徹等率兵伐高昌。次年,高昌投降唐朝。太宗於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貞觀十九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開始和唐朝大軍作戰。貞觀二十年,唐軍反擊並打敗拔灼後,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軍投降,薛延陀滅亡。貞觀二十年,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後改名餘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區)、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

在他的決策和治理下,中華文明從四分五裂的險境中浴火重生,再度成為東亞最輝煌燦爛的世界中心,他本人也成為了中原王朝和諸多草原部族的天下共主,也就是“天可汗”,各族在回紇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條“參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驛,各有馬及酒肉,以供過使”。從此以後,“以璽書賜西域、北荒之君長,皆稱‘皇帝天可汗’。諸蕃渠帥死亡者,必詔冊立其後嗣焉”,形成了少數民族政權首領例由唐廷冊封的制度。貞觀後期,“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

大唐武功之盛,直追強漢,李世民自稱:“今中華強盛,徒兵一千可敵夷狄數萬,夷雖眾,有何懼哉!”歷史上的中原王朝,除了漢唐,還有誰有如此的底氣?

柳克述曾經如此評價李世民:“假如中國歷史上沒有李世民這樣一位卓越的天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華夏民族究竟會演變到怎樣的境地?綜數百年華夷亂離黑暗之局,成大一統的民族復興與新局面的開創,其版圖西至蔥嶺以東,南至中南半島,東臨大海,北被大漠。而國計民生之康裕,學術藝事之發達,典章制度之昭明,思想文化之融匯與創導,至使倭人販其餘緒以立國,歐西各國嚮往而慕化。其氣魄之大、業績之偉,無可媲美。推崇功業,數典不忘,我們豈能忘掉李世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