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被誣陷,他趕緊將十幾個兒子送到廟裡當和尚,只為了一個目的

唐朝 唐德宗 耿直 李愬 唐軍 山川文社 2018-12-10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並且,大唐重視軍事,與此同時,又講究官員出身。所以,許多名將世家子弟在連年的征戰中如群星閃耀,塑造了大唐帝國在軍事上的輝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位出身士族的大唐將軍——李晟的軼事。

大臣被誣陷,他趕緊將十幾個兒子送到廟裡當和尚,只為了一個目的

李晟將軍一生中留下無數典故,在唐德宗時期,張光晟追隨朱泚謀反,在看到唐軍勢不可擋時,又轉投唐朝將領李晟麾下。李晟拜見唐德宗,請求他寬恕張光晟的罪狀,卻被唐德宗一口回絕,最終,張光晟被押赴刑場處決。

張光晟臨死時說了一句流傳後世的俗語:“後來者一定要記住,一件事要麼就乾脆不做,既然決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底。”這句話後來演變成“一不做二不休”。

大臣被誣陷,他趕緊將十幾個兒子送到廟裡當和尚,只為了一個目的

唐德宗手下文有宰相張延賞,武有大將李晟,然而,將相不和,宰相時常排擠誣陷李晟。唐德宗看在眼中,命令二人和解,李晟聽從安排,但是,張延賞卻始終耿耿於懷。對此,李晟無奈道:“習武之人粗俗耿直,平時惹下什麼恩怨一杯酒就會解決了,而不會將這些事裝在心裡,不像是讀書人那般難相處,表面上雖然與人重修於好,但卻將恩怨全都記在心中。”

這句話,簡單直白的說出了歷朝歷代官場上爾虞我詐的氣氛,到了宋朝時期文官穩壓武將一頭,再也沒有了唐朝時期眾將璀璨守土開疆的輝煌場面。這裡,說起張延賞與李晟之間的“將相不和”,還是源於張延賞在四川為官時,與李晟因一名官妓而起了衝突所致。

大臣被誣陷,他趕緊將十幾個兒子送到廟裡當和尚,只為了一個目的

當時的官妓歸官方管轄,若要出場陪酒必須得到官方應允,李晟相中一名官妓,將這名官妓帶回家中,負責此事的張延賞得知後十分惱火,當即派人搶回了官妓,讓李晟顏面盡失。眾所周知,古代人雖然時常有風花雪月的閒情雅緻,但是,並沒有幾人願意將妓女帶回家中,李晟卻執意將官妓領回家,足見李晟是個敢想敢幹的多情種子。

在那個年代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過的,國家也並有相關限制,連唐德宗有時一高興還賜李晟女人,最多的時候賞了李晟八名美女。李晟這人雖然耿直,但卻十分好色,史籍記載,李晟總共有十五個兒子,其中,有多名並不是妻妾所生,由此可見,大將軍李晟時常沾花惹草惹上風流債。

大臣被誣陷,他趕緊將十幾個兒子送到廟裡當和尚,只為了一個目的

李晟在屢次遭到張延賞的誣陷後,整日坐臥不安,在家中惶惶不可終日,生怕皇帝聽信讒言要摘自己腦袋。左思右想之下,李晟將自己的十幾個兒子全都送到京城,請求皇帝准許他們當和尚。那麼,李晟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古時皇帝動輒滿門抄斬,李晟被破了髒水,生怕皇帝金口一開讓李家斷了香火,將自己的兒子送到寺廟中,是因為遁入空門的僧人與俗家已脫了干係,藉此免得波及子嗣。皇帝聽聞此事後,哈哈大笑,並沒有偏信宰相的一家之辭,而是將李晟與張延賞二人約到一起,命令這兩位握手言和。

大臣被誣陷,他趕緊將十幾個兒子送到廟裡當和尚,只為了一個目的

李晟之所以逃過一劫,或許與當年名臣李泌對皇帝說的一句話有關:“我希望陛下一定讓功臣善始善終,而不要加害他們。”

張延賞的所作所為正如李晟所說,心思狹隘根本容不下小小的私怨,以至於公私不分,始終與李晟站在對立面唱反調。張延賞向德宗主張與吐蕃國議和會盟,而李晟堅決反對與異族談和。唐德宗聽從了張延賞的建議,於是,雙方展開和談,在會盟過程中,吐蕃人背信棄義,埋伏了上萬伏兵,將前來護衛的幾千唐軍盡數殲滅。

大臣被誣陷,他趕緊將十幾個兒子送到廟裡當和尚,只為了一個目的

最終,僅有大將軍渾瑊僥倖騎著馬匹逃跑,只此一人逃過一劫。事發後,唐德宗懊惱不已,後悔聽從了張延賞的主意,當即將其罷免。張延賞為自己的私仇付出了最大的代價,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張延賞這種肚子裡連小舟都容不下的傢伙自然沒資格繼續擔此重任。

李晟的十五個兒子中,有幾個繼承了父親的性格,頗有大將之風。

“李愬雪夜入蔡州”這個歷史事件中的主人公李愬就是李晟的兒子,而李晟的另一個兒子李顯則擔任過太和公主的送親使者,在返回大唐後還向皇帝獻上一部《回紇道里記》的作品。能教出出色的後代,由此可見,李晟雖然平日不拘小節,但是,治家頗為嚴謹。

大臣被誣陷,他趕緊將十幾個兒子送到廟裡當和尚,只為了一個目的

並且,李晟至少有兩個女兒:大李氏,嫁工部侍郎張彧。小 李氏,嫁刑部侍郎崔樞。所以說,講述歷史不能單憑重大歷史事件,這些日常瑣事更能體現一個歷史人物是一個有血有肉曾存在過的人,而非篆刻在史書上的生硬形象。

李晟墓在今陝西省高陵縣白象村渭水橋北端偏東處,即當年平定朱泚時駐軍之地。冢為圓錐形夯土堆,高5米,直徑15米,現距渭水僅25米,部分墓道已陷落渭水中。墓前原有石碑一通,裴度撰文柳公權書字,俗稱“三絕碑”。墓前尚有明清時修墓冢碑三通,另有明刻石獅一對。

參考資料:

『《舊唐書·李晟傳》、《張永山等——中國軍事通史》、《李晟墓在哪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