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其人其事

殺了楊玄感後,楊廣長出了一口氣。接下來開始秋後算賬。這一清算可了不得,一個著名人物就此隆重登場。

唐高祖李淵其人其事

他,就是後來的唐高祖李淵。

楊廣認為時任弘化郡留守的元弘嗣與楊玄感在造反一事上有莫大關係,需要緝拿,於是派李淵前往。李淵順利完成任務後就接任了弘化郡留守一職,並統轄關右十三郡全部軍隊。

說起李淵和楊廣這二位,關係可不只是君臣這麼簡單。兩人的外公是同一個人 西魏名將獨孤信,兩人的母親在家中一個排行老四,一個排行老七。從這個角度看,兩人算是嫡親的表兄弟;但是李淵的一個外甥女又是楊廣的妃子,這樣說來,李淵又算是楊廣的舅舅 總之,不管怎麼算,李淵都屬於準太子黨的高幹一類。

經歷了楊玄感的叛變,楊廣對於親戚故舊都不怎麼放心,對李淵也是如此。他唯恐李淵變成楊玄感第二。所以,不久就找了個藉口把李淵又調回到自己身邊。李淵知道楊廣不放心自己,只好尋思著想個辦法,好躲過災禍。

怎麼辦?裝瘋?算了,像孫臏那樣把狗屎當糖吃想想都覺得噁心,而且也犯不著,萬一楊廣覺得養個瘋子親戚沒必要提前砍了就更慘了。要麼天天在家種菜澆花?也不行,劉備用過這招,容易被看穿,而且從當時曹操的反應來看似乎也沒見到什麼效果。

那還有什麼辦法呢?對了,楊廣怕我造反,造反之人必定是胸懷大志,廣結人心的!我只需往相反的方向發展不就行了?

於是我們很快就見到了這樣一個李淵:整天沉溺於酒色,收受賄賂,只認錢不認人,儼然一副浪蕩公子哥的頹廢模樣!

唐高祖李淵其人其事

李淵想對了。楊廣聽到探子的回報後,大喜,對這位表兄弟兼舅舅暫且放下心來。李淵也很高興,好吃好喝外加收錢就能躲過殺身之禍,真是憑空掉下來的便宜事。

好麼,哥兒倆來了個雙贏。

大業十年(614年),暫時取得國內(大部分地區)安定的楊廣決定繼續自己未完成的事業 第三次親征高句麗。

這回情況更糟。還沒等出發士兵們就紛紛開始逃亡,即使採取最嚴厲的軍事手段制裁也不見效果。徵發的各郡軍隊有不少超過規定期限很久也沒能到達指定地點。隋軍無論從戰鬥力還是兵力角度看都已大不如前。

可是對手高句麗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連年的戰爭已經把這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小國拖得疲憊不堪,根本無力應對隋朝大軍的又一次進攻。於是,最高領導人高元先生便派遣使節來到隋軍帳下請求投降。為了表示誠意,還把前兩次叛逃高句麗的隋朝大臣捆成粽子,送交隋軍處置。

這回不費一兵一卒就征服了高句麗。楊廣總算是狠狠地出了一口胸中的惡氣,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條件麼,不談了,只要爾等日後乖乖聽話就成。

心滿意足的楊廣帶著高句麗使節和抓回來的叛徒們回到首都,祭告太廟和祖先。面對烽煙四起的國內局勢,楊廣只是漫不經心地責成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負責鎮壓,就趕著去當驢友去了。

這回他的目的地是江都(揚州)。

做驢友固然重要,但另外還有一件事情也很重要。

唐高祖李淵其人其事

當時東突厥不斷騷擾隋朝北方,邊境地區也時常爆發農民起義,很是不太平。楊廣雖然貪玩,但邊疆的局勢還是引起了他相當的重視。

是時候擺平北方邊境了。主意已定,接下來就是物色一個能幹活的人。

話說太原府乃是北都,又是軍事重鎮,留守一職的最佳人選應該是既要有能力又要絕對忠心。這種人向來難找,亂世中更是鳳毛麟角。楊廣想破了腦袋,最後作出了決定 表兄弟兼舅舅唐國公李淵在軍事上也算個人才,且“胸無大志”,還是皇親國戚,當是最合適的人選。於是便任命他為太原留守,全面負責北方軍事事務。

經歷了楊玄感事件後,楊廣也學精了。除了李淵外,同時任命的還有李淵的兩個副手王威和高君雅,名為輔佐,實則監視。

李淵其人在前面已經簡單介紹過了,下面再來八一下李淵的家庭。

李淵娶了同為高幹的神武公竇毅的女兒為妻,生下了四個赫赫

有名的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其中尤以李世民最為出色(成者王侯敗者寇,唐朝的史官敢不這麼寫嗎?更關鍵的是,還沒有找到其他三個比李世民牛X的證據),英勇果斷,膽識超常(這兩句倒不是拍馬屁)。

三子李玄霸,《隋唐演義》中又稱為李元霸。此人雞鼻子雷公嘴,渾身長毛 對不起,長毛的是孫悟空,李元霸也長毛,卻只是東方男性的正常水平。此人長得瘦骨嶙峋,卻天生神力;情商低下,桀驁不馴,據說普天之下只聽他姐夫柴紹一個人的話。當年校場比武大勝名將宇文成都,被隋煬帝封為趙王(這時候他爹不過是個公爵),一對金錘使得虎虎生威,坐下寶馬癩麒麟,在戰場上端的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不過這麼一位傳奇人物卻有一個讓人瞠目的弱點:害怕打雷。

唐高祖李淵其人其事

很可惜,上述這些都是小說虛構的,真正的李玄霸在隋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就已去世,年僅十六歲,無子,唐朝初年被追封為衛懷王,並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多少足跡。要說他的兄弟們,就得從太宗皇帝李世民說起。

作為世家公子哥的李世民,並不像其他貴族少爺一樣喜愛鬥雞賽馬,沉湎於酒肉聲樂。而是從一開始便是胸懷天下,立志幹一番大事業。眼瞅著隋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握有重兵的他雄心開始膨脹。於是他開始招納賢士,準備效法項羽、劉邦,在可能的情況下對錶叔(表伯父?)隋煬帝楊廣來個“彼可取而代之”。

當然,這種事他只是偷偷在心裡YY了N遍,並沒敢和李淵他老人家挑明。

李淵所駐守的太原有一座隋煬帝楊廣的行宮 晉陽宮。《新唐書 高祖紀》記載:“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也有其他記載說李淵並未出任宮監,裴寂才是晉陽宮宮監。

但從常理推斷,李淵無論當不當這個宮監都不會去操心這種打掃衛生和物業管理的事,具體負責執行的人應該是裴寂。

唐高祖李淵其人其事

面臨現在的亂世,物業經理裴寂不免內心傷感。寂寞使他和晉陽縣令劉文靜成為知交,越走越近 近到了兩人住在一起的地步。

作為一個不那麼樂觀的人,一天裴寂憂傷地對劉文靜說:“方今亂世,咱倆一無錢,二無權,遇上個兵荒馬亂的,不要說顛沛流離,能不能保住性命都很難說啊!”

恰恰劉文靜卻是個樂觀主義者,聽了裴寂的這番傾訴,他搖頭笑了笑,安慰道:“大勢如此,沒有人能改變。但有句話不是說麼,事在人為,只要我們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又何必擔心貧窮卑賤!”

唐高祖李淵其人其事

呵呵,逆境中人的心理總是最真實的:裴寂感受到的是無可奈何的迷茫,劉文靜看到的卻是危機中孕育的希望。只要能力還在,還在努力,機會總在前方。

文/吃青菜的蝸牛 (摘自《大唐這二百九十年——貞觀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