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發生時,跟隨李世民現場埋伏拚殺的參與者之迷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跟隨李世民現場埋伏拚殺的參與者之迷

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重大宮廷政變。政變成功,確立了李世民為大唐王朝的統治者,出現了使大唐走向繁榮的貞觀之治,在世界上樹立了一個強大的唐帝國形象。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參與人數不多,但正史記載卻含含糊糊,甚至出現前後矛盾的奇怪現象。事變發生之時,到底哪些人物現場參與至今仍說法不一。

《舊唐書》中每個人物傳記在重大事件上的記載都是片斷,只有把他們串聯起來,才能描述出一個完整的事件。但把不同人物列傳串聯之後,我們也發現玄武門之變的相關歷史記載存在著自相矛盾的地方,令人匪夷所思。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跟隨李世民現場埋伏拚殺的參與者之迷

唐太宗貞觀之治

關於哪些人物事變當日參與了埋伏拚殺,只有《舊唐書·太宗本紀》和《長孫無忌傳》中有詳細的記載,分別列出了全部參與將領,但兩者出入卻很大。

《舊唐書·太宗本紀上》:“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很明顯,其中列舉了十二個人蔘加。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

比較之後,可以看出,只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三人同時出現在《太宗本紀》和《長孫無忌傳》中,其餘人物均不相同。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跟隨李世民現場埋伏拚殺的參與者之迷

尉遲敬德

《舊唐書·太宗本紀上》中出現的高士廉、宇文士及,在他們個人列傳中找不到任何參與事變的相關記載,如此重大的事件,關係到他們的仕途升遷,為何在個人列傳中絲毫沒有提及,也許答案只有一個,他們並沒有參與。房玄齡、杜如晦是典型的文臣,出謀劃策他倆是主謀,事變發生時,若出現在玄武門現場的只能給行動帶來不便,他倆可以排除。十二人中竟然有至少四個人沒有參與,那隻能證明,太宗本紀是經過修改的。

《長孫無忌傳》中列舉的九人皆為秦府武將,他們與秦王李世民出生入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實際參與可能性自然大些。

《舊唐書·尉遲敬德傳》對事件過程的記載最為詳細:“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領七十騎躡踵繼至,元吉走馬東奔,左右射之墜馬。”從中我們看到了參與事變的總人數,即七十加九人,再算上李世民共八十人。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跟隨李世民現場埋伏拚殺的參與者之迷

秦瓊

我們最熟悉的人物程知節(程咬金)、秦叔寶到底有沒有參加,在《舊唐書·太宗本紀上》中有記載,而在《長孫無忌傳》卻沒有。在他們個人列傳中,雖都有“參與玄武之變”的記載,只是一筆代過:“六月四日,從太宗討建成、元吉。”再無任何拚殺細節的描述。李世民手下的這兩位猛將,武藝非同尋常,都有孤身入敵營,於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將首級的能力。每次跟隨秦王李世民上陣時,他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勇猛無比,衝鋒陷陣,勢不可擋,有他們在,絕不會讓李世民動手。可事變發生時,射殺李建成,追趕李元吉的事好像都是李世民一個人衝在最前面,李世民還差點讓李元吉勒死,後來才有尉遲恭射殺李元吉。種種跡象表明,他們應該是以皇帝家務事為由,委婉地拒絕了參與政變。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跟隨李世民現場埋伏拚殺的參與者之迷

長孫無忌

論功行賞,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為第一,賜實封千三百戶。李世民還將李元吉府上的全部財物都賞賜給了尉遲敬德。程知節玄武門之變後,被授予太子右衛率,升任右武衛大將軍,賜給食封七百戶。秦瓊,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從獲得的賞賜也能看出端倪。

《舊唐書·太宗本紀上》中將這麼多有影響力的重要人物強行列入史冊,只為證明政變的合法性,減少世人對事變正當性的猜忌。而《長孫無忌傳》卻沒有這樣的顧慮,如實記載了事件,可信度相對大一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