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一武將含冤被害,1992年,一支日本樂隊專程到他墓前演出

唐朝 日本 北齊 齊後主 南北朝 歷史江湖 2018-12-05

司馬懿家族建立的晉朝覆滅後,南北朝時代拉開大幕。南北朝時期,是古代史上為期最長的割據混戰時代之一,南方的宋、齊、樑、陳,北方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等眾多小國比肩林立,彼此之間連年混戰,戰亂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現象,頻繁而激烈的戰爭,使得武將再度躍上歷史潮頭,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角。其中北方的北齊就曾出過一個名聞遐邇的虎將。

中國古代一武將含冤被害,1992年,一支日本樂隊專程到他墓前演出

此人就是北齊大將高肅。高肅是北齊王朝開創者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北齊僅僅立國二十餘年就很快滅亡,根本原因是北齊歷任皇帝,幾乎一個個都是無才無德的昏暴之君。但高肅身為北齊皇族,卻完全沒有沾染上不學無術、耽於逸樂的惡習,反而成長為德才兼備、兼資文武的一代名將,用“出淤泥而不染”來形容他可謂恰如其分。

《北齊書》記載,高肅“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相貌俊美,面目如玉,溫爾文雅,看似是個弱不禁風的白面書生。但他的脾氣秉性卻與此恰恰相反,心如鐵石,悍勇過人,一到戰場上,衝鋒陷陣不避生死,矯若遊龍猛如虎豹,是名震一時的虎將。高肅多次帶兵出征,屢次擊敗強敵北周和北方遊牧部落,是北齊的國之干城,先後獲封蘭陵郡王、尚書令、大司馬、太尉等軍國要職。

中國古代一武將含冤被害,1992年,一支日本樂隊專程到他墓前演出

高肅不僅戰功赫赫,而且深得人心,很受將士們愛戴。史書記載他關愛士卒,“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不僅事必躬親,更兼同甘共苦,絲毫沒有皇族親王的架子。然而這樣一個為國盡忠的虎將,卻受到皇帝后主高緯的無端猜忌,最終落得個含冤被害的下場。

北齊後主高緯有一次召見高肅,聽說高肅經常親冒矢石深入敵陣,就勸說他:“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意思是讓他不要總是打起仗來不要命,小心吃虧。高肅坦然說道:“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高肅身為北齊皇族,把國事當成自己家族的事,所以才有此一說。然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後主高緯聽後卻十分不悅。在他心目中高肅就是個普通大臣,卻敢明目張膽把國家大事說成自己的家事,加之高肅深得人心,後主高緯對他的疑忌防範之心越來越重,心中起了殺機。

中國古代一武將含冤被害,1992年,一支日本樂隊專程到他墓前演出

高肅意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後,馬上開始韜光養晦,稱病辭職,交出大權在家休養,閉門不出。即使如此皇帝也沒有放過他,武平四年五月,後主高緯派大臣徐之範攜帶鴆酒,賜死高肅。高肅滿腔悲憤,毅然飲下鴆酒,一代名將就此含冤遇害。

中國古代一武將含冤被害,1992年,一支日本樂隊專程到他墓前演出

高肅百戰百勝,且深受將士擁戴,當時的藝人們為了表達崇敬之意,專門譜寫了一首樂曲《蘭陵王入陣曲》,在軍中傳唱一時,“武士共歌謠之”,成為南北朝時代的名曲。因為《蘭陵王入陣曲》曲調優美,雅俗共賞,無論皇室貴族還是民間百姓都喜聞樂見,直到百餘年後的唐朝,這首樂曲仍然被作為宮廷宴會的必演曲目。

盛唐時期是中原對外文化交流最為頻繁的時期,日本頻頻派出“遣唐使”,來唐朝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蘭陵王入陣曲》也在此時漂洋過海傳入日本,並且風靡一時。日本史料《體源抄》《三代實錄》等,都記載了日本宮廷演奏《蘭陵王入陣曲》的場景,“上下觀者,感而垂淚”,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美談。

中國古代一武將含冤被害,1992年,一支日本樂隊專程到他墓前演出

然而隨著歲月播遷、人世滄桑,《蘭陵王入陣曲》在它的發源地卻最終失傳,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意外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蘭陵王入陣曲》卻出人意料地在日本得以薪火相傳,完好地傳續下來,併成為日本傳統宮廷音樂“雅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奈良都會舉行隆重的“春日大社”活動,而《蘭陵王入陣曲》被視為“舞樂始式”,每年都是第一支被演奏的樂曲。

《高肅與蘭陵王入陣曲》記載,九十年代初期的一九九二年,也就是蘭陵王高肅死後一千多年,作為中日友好交流活動內容之一,奈良大學教授笠置侃一,偕南都樂所奈良大學雅樂團,專程來到河北磁縣講武城鎮劉莊村,拜謁蘭陵王高肅墓,在墓前演奏了《蘭陵王入陣曲》,成為國際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