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東漢和明朝是宦官弄權比較嚴重的朝代。

畢竟,“十常侍”、劉瑾、魏忠賢這些人太有名了。

當然,在這兩個朝代裡,傑出的宦官也有,比如蔡倫,比如鄭和。

但總體來說,宦官的負面影響巨大。

事實上,這兩個朝代的宦官雖然牛叉,卻也無法跟唐朝相比。

唐朝的宦官牛叉到什麼程度呢?他們可以定取天子的廢立!

究其原因,是他們手中有兵權,掌管著朝廷的禁軍。

"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東漢和明朝是宦官弄權比較嚴重的朝代。

畢竟,“十常侍”、劉瑾、魏忠賢這些人太有名了。

當然,在這兩個朝代裡,傑出的宦官也有,比如蔡倫,比如鄭和。

但總體來說,宦官的負面影響巨大。

事實上,這兩個朝代的宦官雖然牛叉,卻也無法跟唐朝相比。

唐朝的宦官牛叉到什麼程度呢?他們可以定取天子的廢立!

究其原因,是他們手中有兵權,掌管著朝廷的禁軍。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唐朝前期藩鎮權力太多,中央權力弱化,不期然爆發了安史之亂,煊赫一時的大唐王朝差點全面崩盤。

幸好,郭子儀、李光弼等一批死忠敢戰之士力撐乾坤、再挽狂瀾,大唐重興。

唐德宗卻因此得了個後遺症,對在外將領都不放心,把禁軍的兵權都交給了宮中的宦官,讓宦官擔任著禁軍指揮使的職位。

唐德宗認為,宦官不過是皇家裡面的“家奴”,龍池裡的小泥鰍,不可能掀起的風浪!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孫後來都被宦官整得很慘。

從唐穆宗起,包括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一共七個皇帝都是宦官所立,只有敬宗是穆宗冊立的。而這七個皇帝裡面,有三個是被宦官迫害致死的。

一句話,宦官弄權,完全達到了“弒君,立君、廢君,形同兒戲”的境界。


當然,宦官玩得這麼溜,並不僅僅是掌握兵權的原因,他們在立君時候,主要執行了兩條原則:一、立年幼尚未具備自理能力的;二、立痴呆缺乏自理能力的。

這兩條,又以第二條最佳。

第一條,年幼未具備自理能力,原因只是年幼,等年紀大了,就會對宦官產生威脅了。所以,宦官一旦依照這條“立君”,過不了多少年,就得費周折進行“廢君”、甚至“弒君”,忒麻煩。

第二條,基本是一勞永逸,宦官可以與痴呆皇帝一起相伴白頭到老。

唐宣宗就是宦官依照第二條原則擁戴上帝位的。

"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東漢和明朝是宦官弄權比較嚴重的朝代。

畢竟,“十常侍”、劉瑾、魏忠賢這些人太有名了。

當然,在這兩個朝代裡,傑出的宦官也有,比如蔡倫,比如鄭和。

但總體來說,宦官的負面影響巨大。

事實上,這兩個朝代的宦官雖然牛叉,卻也無法跟唐朝相比。

唐朝的宦官牛叉到什麼程度呢?他們可以定取天子的廢立!

究其原因,是他們手中有兵權,掌管著朝廷的禁軍。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唐朝前期藩鎮權力太多,中央權力弱化,不期然爆發了安史之亂,煊赫一時的大唐王朝差點全面崩盤。

幸好,郭子儀、李光弼等一批死忠敢戰之士力撐乾坤、再挽狂瀾,大唐重興。

唐德宗卻因此得了個後遺症,對在外將領都不放心,把禁軍的兵權都交給了宮中的宦官,讓宦官擔任著禁軍指揮使的職位。

唐德宗認為,宦官不過是皇家裡面的“家奴”,龍池裡的小泥鰍,不可能掀起的風浪!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孫後來都被宦官整得很慘。

從唐穆宗起,包括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一共七個皇帝都是宦官所立,只有敬宗是穆宗冊立的。而這七個皇帝裡面,有三個是被宦官迫害致死的。

一句話,宦官弄權,完全達到了“弒君,立君、廢君,形同兒戲”的境界。


當然,宦官玩得這麼溜,並不僅僅是掌握兵權的原因,他們在立君時候,主要執行了兩條原則:一、立年幼尚未具備自理能力的;二、立痴呆缺乏自理能力的。

這兩條,又以第二條最佳。

第一條,年幼未具備自理能力,原因只是年幼,等年紀大了,就會對宦官產生威脅了。所以,宦官一旦依照這條“立君”,過不了多少年,就得費周折進行“廢君”、甚至“弒君”,忒麻煩。

第二條,基本是一勞永逸,宦官可以與痴呆皇帝一起相伴白頭到老。

唐宣宗就是宦官依照第二條原則擁戴上帝位的。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唐宣宗原名叫李怡,母親鄭氏本來是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李錡謀反失敗,則李錡的家人被殺的被殺、被流放的流放,女眷則入宮為奴。鄭氏入宮後,充當郭貴妃的侍女,有幸得到唐憲宗臨幸,生下李怡。

李怡生母的地位是如此卑微,他又只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個兒子,按照繼位的順序,他是無緣帝位的,也不可能對其他皇子構成威脅。

此外,最要命的是,李怡似乎先天痴呆,傻,呆頭呆腦。《新唐書》說“宮中或以為不慧”,《資治通鑑》則說“宮中皆以為不慧”。

李怡也因此成了其他皇子嘲笑和捉弄的對象。

即使到了成年,李怡被冊封為光王,其他皇子仍是喜歡把他當傻子取樂。

《舊唐書》記:“文宗、武宗幸十六宅(李唐宗室親王的聚居地)宴集,強誘其言,以為戲劇,謂之‘光叔’。武宗氣豪,尤不為禮。”

“武宗氣豪,尤不為禮”,這不“為禮”到了什麼程度呢?

"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東漢和明朝是宦官弄權比較嚴重的朝代。

畢竟,“十常侍”、劉瑾、魏忠賢這些人太有名了。

當然,在這兩個朝代裡,傑出的宦官也有,比如蔡倫,比如鄭和。

但總體來說,宦官的負面影響巨大。

事實上,這兩個朝代的宦官雖然牛叉,卻也無法跟唐朝相比。

唐朝的宦官牛叉到什麼程度呢?他們可以定取天子的廢立!

究其原因,是他們手中有兵權,掌管著朝廷的禁軍。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唐朝前期藩鎮權力太多,中央權力弱化,不期然爆發了安史之亂,煊赫一時的大唐王朝差點全面崩盤。

幸好,郭子儀、李光弼等一批死忠敢戰之士力撐乾坤、再挽狂瀾,大唐重興。

唐德宗卻因此得了個後遺症,對在外將領都不放心,把禁軍的兵權都交給了宮中的宦官,讓宦官擔任著禁軍指揮使的職位。

唐德宗認為,宦官不過是皇家裡面的“家奴”,龍池裡的小泥鰍,不可能掀起的風浪!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孫後來都被宦官整得很慘。

從唐穆宗起,包括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一共七個皇帝都是宦官所立,只有敬宗是穆宗冊立的。而這七個皇帝裡面,有三個是被宦官迫害致死的。

一句話,宦官弄權,完全達到了“弒君,立君、廢君,形同兒戲”的境界。


當然,宦官玩得這麼溜,並不僅僅是掌握兵權的原因,他們在立君時候,主要執行了兩條原則:一、立年幼尚未具備自理能力的;二、立痴呆缺乏自理能力的。

這兩條,又以第二條最佳。

第一條,年幼未具備自理能力,原因只是年幼,等年紀大了,就會對宦官產生威脅了。所以,宦官一旦依照這條“立君”,過不了多少年,就得費周折進行“廢君”、甚至“弒君”,忒麻煩。

第二條,基本是一勞永逸,宦官可以與痴呆皇帝一起相伴白頭到老。

唐宣宗就是宦官依照第二條原則擁戴上帝位的。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唐宣宗原名叫李怡,母親鄭氏本來是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李錡謀反失敗,則李錡的家人被殺的被殺、被流放的流放,女眷則入宮為奴。鄭氏入宮後,充當郭貴妃的侍女,有幸得到唐憲宗臨幸,生下李怡。

李怡生母的地位是如此卑微,他又只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個兒子,按照繼位的順序,他是無緣帝位的,也不可能對其他皇子構成威脅。

此外,最要命的是,李怡似乎先天痴呆,傻,呆頭呆腦。《新唐書》說“宮中或以為不慧”,《資治通鑑》則說“宮中皆以為不慧”。

李怡也因此成了其他皇子嘲笑和捉弄的對象。

即使到了成年,李怡被冊封為光王,其他皇子仍是喜歡把他當傻子取樂。

《舊唐書》記:“文宗、武宗幸十六宅(李唐宗室親王的聚居地)宴集,強誘其言,以為戲劇,謂之‘光叔’。武宗氣豪,尤不為禮。”

“武宗氣豪,尤不為禮”,這不“為禮”到了什麼程度呢?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韋昭度的《續皇王寶運錄》和令孤澄的《貞陵遺事》記,不知出於什麼心態,唐武宗多次搞惡作劇,想把這個“光叔”整死,以至出現了李怡“常從駕回,而誤墜馬,人不之覺”的奇怪事情。不過,儘管李怡多次“墜馬”,且“人不之覺”,甚至有一次是在大雪天夜裡“墜馬”在荒野郊外,昏倒沉睡了一個晚上,最終還是活了過來。唐武宗後來乾脆讓中常侍四人將李怡抓來,浸在大明宮廁所裡。有個叫仇公武的宦官覺得李怡這個傻子是奇貨可居,留了個心眼,偷偷把他撈了出來,用糞土覆蓋,俞運出宮。李怡從此離開長安,流落民間……甚至出現在浙江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的安國寺落髮為僧,法名瓊俊。後世大文豪、著名的佛教居士蘇軾有感於李怡這段傳奇人生,還作了首詩:

已將世界等微塵,空裡浮花夢裡身。

豈為龍顏更分別,只應天眼識天人。

"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東漢和明朝是宦官弄權比較嚴重的朝代。

畢竟,“十常侍”、劉瑾、魏忠賢這些人太有名了。

當然,在這兩個朝代裡,傑出的宦官也有,比如蔡倫,比如鄭和。

但總體來說,宦官的負面影響巨大。

事實上,這兩個朝代的宦官雖然牛叉,卻也無法跟唐朝相比。

唐朝的宦官牛叉到什麼程度呢?他們可以定取天子的廢立!

究其原因,是他們手中有兵權,掌管著朝廷的禁軍。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唐朝前期藩鎮權力太多,中央權力弱化,不期然爆發了安史之亂,煊赫一時的大唐王朝差點全面崩盤。

幸好,郭子儀、李光弼等一批死忠敢戰之士力撐乾坤、再挽狂瀾,大唐重興。

唐德宗卻因此得了個後遺症,對在外將領都不放心,把禁軍的兵權都交給了宮中的宦官,讓宦官擔任著禁軍指揮使的職位。

唐德宗認為,宦官不過是皇家裡面的“家奴”,龍池裡的小泥鰍,不可能掀起的風浪!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孫後來都被宦官整得很慘。

從唐穆宗起,包括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一共七個皇帝都是宦官所立,只有敬宗是穆宗冊立的。而這七個皇帝裡面,有三個是被宦官迫害致死的。

一句話,宦官弄權,完全達到了“弒君,立君、廢君,形同兒戲”的境界。


當然,宦官玩得這麼溜,並不僅僅是掌握兵權的原因,他們在立君時候,主要執行了兩條原則:一、立年幼尚未具備自理能力的;二、立痴呆缺乏自理能力的。

這兩條,又以第二條最佳。

第一條,年幼未具備自理能力,原因只是年幼,等年紀大了,就會對宦官產生威脅了。所以,宦官一旦依照這條“立君”,過不了多少年,就得費周折進行“廢君”、甚至“弒君”,忒麻煩。

第二條,基本是一勞永逸,宦官可以與痴呆皇帝一起相伴白頭到老。

唐宣宗就是宦官依照第二條原則擁戴上帝位的。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唐宣宗原名叫李怡,母親鄭氏本來是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李錡謀反失敗,則李錡的家人被殺的被殺、被流放的流放,女眷則入宮為奴。鄭氏入宮後,充當郭貴妃的侍女,有幸得到唐憲宗臨幸,生下李怡。

李怡生母的地位是如此卑微,他又只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個兒子,按照繼位的順序,他是無緣帝位的,也不可能對其他皇子構成威脅。

此外,最要命的是,李怡似乎先天痴呆,傻,呆頭呆腦。《新唐書》說“宮中或以為不慧”,《資治通鑑》則說“宮中皆以為不慧”。

李怡也因此成了其他皇子嘲笑和捉弄的對象。

即使到了成年,李怡被冊封為光王,其他皇子仍是喜歡把他當傻子取樂。

《舊唐書》記:“文宗、武宗幸十六宅(李唐宗室親王的聚居地)宴集,強誘其言,以為戲劇,謂之‘光叔’。武宗氣豪,尤不為禮。”

“武宗氣豪,尤不為禮”,這不“為禮”到了什麼程度呢?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韋昭度的《續皇王寶運錄》和令孤澄的《貞陵遺事》記,不知出於什麼心態,唐武宗多次搞惡作劇,想把這個“光叔”整死,以至出現了李怡“常從駕回,而誤墜馬,人不之覺”的奇怪事情。不過,儘管李怡多次“墜馬”,且“人不之覺”,甚至有一次是在大雪天夜裡“墜馬”在荒野郊外,昏倒沉睡了一個晚上,最終還是活了過來。唐武宗後來乾脆讓中常侍四人將李怡抓來,浸在大明宮廁所裡。有個叫仇公武的宦官覺得李怡這個傻子是奇貨可居,留了個心眼,偷偷把他撈了出來,用糞土覆蓋,俞運出宮。李怡從此離開長安,流落民間……甚至出現在浙江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的安國寺落髮為僧,法名瓊俊。後世大文豪、著名的佛教居士蘇軾有感於李怡這段傳奇人生,還作了首詩:

已將世界等微塵,空裡浮花夢裡身。

豈為龍顏更分別,只應天眼識天人。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會昌六年春,唐武宗病危,不希望大權旁落的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把痴呆和尚李怡迎回了長安,積極運作,幫他改名為李忱,使之成為了唐朝的第十八位天子。

我們有理由相信,當登上帝位那一刻,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的內心笑開了花。

但是,很快,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彷彿一夜之間,李忱象變了個人:神色威嚴,從容自信,言談舉止沉著有力,決斷政務有條不紊,毫無半點痴呆的影子!

仇公武、馬元贄既震驚又困惑,原來,這才是李忱的本來面目!原來,這36年來他一直在裝瘋賣傻!

的確,李忱明白宮廷是政治鬥爭的漩渦,從很小的年紀開始,就深藏不露,韜光養晦。終於,一朝得志,立刻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李忱不但一舉消滅了為患帝國長達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而且極大地遏制了一貫囂張跋扈的藩鎮勢力和宦官勢力。

還整頓了政治,關注民生,恭謹節儉,惠愛民物,使國勢振興,百姓富裕。

對外關係上,唐軍再次雄起,擊敗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甚至還把淪陷於吐蕃人手裡將近百年的河湟失地全境收復!

河湟失地長期淪陷,曾使許多愛國志士涕淚橫流,悲憤無限。

杜牧在《河湟》中說“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白居易在《西涼伎》說“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裡”,張喬在《河湟舊卒》說:“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河湟收復,人心大振,海內欣然望服,本已衰敗的大唐朝政呈現出“中興”小康局面。

史家對李忱評價極高,將他比作唐太宗和漢文帝一樣的明君,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事實上,李忱一直把先祖唐太宗當做偶像,努力仿效,以“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為座右銘。他讓人把《貞觀政要》寫在屏風上,只要有空,就站在屏風前閱讀。他還叫翰林學士令狐絢每天朗讀《金鏡》給他聽,凡是聽到重要地方,都會讓令狐絢停下來,說“若欲天下太平,當以此言為首要。”更值得稱道之處是,他處理天下事務,明察果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百姓因此稱他為“小太宗”;大中時代也被譽為“小貞觀”。《舊唐書》就稱:“當時以大中之政有貞觀之風焉。”

"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東漢和明朝是宦官弄權比較嚴重的朝代。

畢竟,“十常侍”、劉瑾、魏忠賢這些人太有名了。

當然,在這兩個朝代裡,傑出的宦官也有,比如蔡倫,比如鄭和。

但總體來說,宦官的負面影響巨大。

事實上,這兩個朝代的宦官雖然牛叉,卻也無法跟唐朝相比。

唐朝的宦官牛叉到什麼程度呢?他們可以定取天子的廢立!

究其原因,是他們手中有兵權,掌管著朝廷的禁軍。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唐朝前期藩鎮權力太多,中央權力弱化,不期然爆發了安史之亂,煊赫一時的大唐王朝差點全面崩盤。

幸好,郭子儀、李光弼等一批死忠敢戰之士力撐乾坤、再挽狂瀾,大唐重興。

唐德宗卻因此得了個後遺症,對在外將領都不放心,把禁軍的兵權都交給了宮中的宦官,讓宦官擔任著禁軍指揮使的職位。

唐德宗認為,宦官不過是皇家裡面的“家奴”,龍池裡的小泥鰍,不可能掀起的風浪!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孫後來都被宦官整得很慘。

從唐穆宗起,包括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一共七個皇帝都是宦官所立,只有敬宗是穆宗冊立的。而這七個皇帝裡面,有三個是被宦官迫害致死的。

一句話,宦官弄權,完全達到了“弒君,立君、廢君,形同兒戲”的境界。


當然,宦官玩得這麼溜,並不僅僅是掌握兵權的原因,他們在立君時候,主要執行了兩條原則:一、立年幼尚未具備自理能力的;二、立痴呆缺乏自理能力的。

這兩條,又以第二條最佳。

第一條,年幼未具備自理能力,原因只是年幼,等年紀大了,就會對宦官產生威脅了。所以,宦官一旦依照這條“立君”,過不了多少年,就得費周折進行“廢君”、甚至“弒君”,忒麻煩。

第二條,基本是一勞永逸,宦官可以與痴呆皇帝一起相伴白頭到老。

唐宣宗就是宦官依照第二條原則擁戴上帝位的。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唐宣宗原名叫李怡,母親鄭氏本來是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李錡謀反失敗,則李錡的家人被殺的被殺、被流放的流放,女眷則入宮為奴。鄭氏入宮後,充當郭貴妃的侍女,有幸得到唐憲宗臨幸,生下李怡。

李怡生母的地位是如此卑微,他又只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個兒子,按照繼位的順序,他是無緣帝位的,也不可能對其他皇子構成威脅。

此外,最要命的是,李怡似乎先天痴呆,傻,呆頭呆腦。《新唐書》說“宮中或以為不慧”,《資治通鑑》則說“宮中皆以為不慧”。

李怡也因此成了其他皇子嘲笑和捉弄的對象。

即使到了成年,李怡被冊封為光王,其他皇子仍是喜歡把他當傻子取樂。

《舊唐書》記:“文宗、武宗幸十六宅(李唐宗室親王的聚居地)宴集,強誘其言,以為戲劇,謂之‘光叔’。武宗氣豪,尤不為禮。”

“武宗氣豪,尤不為禮”,這不“為禮”到了什麼程度呢?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韋昭度的《續皇王寶運錄》和令孤澄的《貞陵遺事》記,不知出於什麼心態,唐武宗多次搞惡作劇,想把這個“光叔”整死,以至出現了李怡“常從駕回,而誤墜馬,人不之覺”的奇怪事情。不過,儘管李怡多次“墜馬”,且“人不之覺”,甚至有一次是在大雪天夜裡“墜馬”在荒野郊外,昏倒沉睡了一個晚上,最終還是活了過來。唐武宗後來乾脆讓中常侍四人將李怡抓來,浸在大明宮廁所裡。有個叫仇公武的宦官覺得李怡這個傻子是奇貨可居,留了個心眼,偷偷把他撈了出來,用糞土覆蓋,俞運出宮。李怡從此離開長安,流落民間……甚至出現在浙江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的安國寺落髮為僧,法名瓊俊。後世大文豪、著名的佛教居士蘇軾有感於李怡這段傳奇人生,還作了首詩:

已將世界等微塵,空裡浮花夢裡身。

豈為龍顏更分別,只應天眼識天人。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會昌六年春,唐武宗病危,不希望大權旁落的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把痴呆和尚李怡迎回了長安,積極運作,幫他改名為李忱,使之成為了唐朝的第十八位天子。

我們有理由相信,當登上帝位那一刻,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的內心笑開了花。

但是,很快,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彷彿一夜之間,李忱象變了個人:神色威嚴,從容自信,言談舉止沉著有力,決斷政務有條不紊,毫無半點痴呆的影子!

仇公武、馬元贄既震驚又困惑,原來,這才是李忱的本來面目!原來,這36年來他一直在裝瘋賣傻!

的確,李忱明白宮廷是政治鬥爭的漩渦,從很小的年紀開始,就深藏不露,韜光養晦。終於,一朝得志,立刻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李忱不但一舉消滅了為患帝國長達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而且極大地遏制了一貫囂張跋扈的藩鎮勢力和宦官勢力。

還整頓了政治,關注民生,恭謹節儉,惠愛民物,使國勢振興,百姓富裕。

對外關係上,唐軍再次雄起,擊敗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甚至還把淪陷於吐蕃人手裡將近百年的河湟失地全境收復!

河湟失地長期淪陷,曾使許多愛國志士涕淚橫流,悲憤無限。

杜牧在《河湟》中說“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白居易在《西涼伎》說“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裡”,張喬在《河湟舊卒》說:“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河湟收復,人心大振,海內欣然望服,本已衰敗的大唐朝政呈現出“中興”小康局面。

史家對李忱評價極高,將他比作唐太宗和漢文帝一樣的明君,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事實上,李忱一直把先祖唐太宗當做偶像,努力仿效,以“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為座右銘。他讓人把《貞觀政要》寫在屏風上,只要有空,就站在屏風前閱讀。他還叫翰林學士令狐絢每天朗讀《金鏡》給他聽,凡是聽到重要地方,都會讓令狐絢停下來,說“若欲天下太平,當以此言為首要。”更值得稱道之處是,他處理天下事務,明察果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百姓因此稱他為“小太宗”;大中時代也被譽為“小貞觀”。《舊唐書》就稱:“當時以大中之政有貞觀之風焉。”

大唐王朝中唯一堪與唐太宗媲美的皇帝,卻是古往今來最能裝的皇帝

李忱的死亡方式也和唐太宗一樣:追求長生不老,誤服妖人所獻的仙丹(長年藥)中毒離世。

李忱享年五十歲,在位十三年。諡號聖武獻文孝皇帝,廟號宣宗,葬於貞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