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傳位之謎:唐玄宗李隆基為何退位當太上皇

唐朝 唐玄宗 唐肅宗 李輔國 趣歷史 2017-06-22

唐玄宗死後誰繼位 唐玄宗李隆基傳位給了誰?

唐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是唐朝中期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一直以來頗受人們關注。玄宗的交出政權,肅宗的接受政權,在這一交接過程中,至今留有許多謎團還沒有被解開。這其中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有意傳位?

唐玄宗傳位之謎:唐玄宗李隆基為何退位當太上皇

網絡配圖

唐肅宗李亨是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個兒子。從小聰敏強記,兩歲封王。玄宗廢掉太子瑛之後,朝廷中以李林甫為首的多數大臣都擁護玄宗寵妃武惠妃的兒子壽王瑁為太子。但是玄宗卻認為李亨年長,又聽高力士的話。在他的堅持之下,李亨得以在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入主東宮。天寶十三年(754年)正月,安祿山來朝,李亨覺得他有謀反的跡象,於是請求玄宗誅殺安祿山,但是玄宗沒有聽他的話。後來,安祿山果然叛變,大兵壓向京師,玄宗等倉皇向蜀郡出逃。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馬嵬驛兵變之後,玄宗的隊伍中發生了意見分歧。有的認為不可以到蜀郡去,有的主張到太原,有的提議到朔方,有的說還是回京師的好。玄宗一心想入蜀,在徵得大家同意後決定繼續前進。老百姓們“遮道請留”,希望皇帝不要離開宮闕陵寢所在之地。玄宗想了很久,最終還是西行了,叫太子李亨留在後面宣慰父老。過了一會兒,人越聚越多,竟達數千人。百姓父老拉住太子騎的馬,太子無法前行。太子的兩個兒子及李輔國勸太子留下來,以便東討逆賊。玄宗走出了一段路,見太子不來,心中有所疑慮,無奈之下,撥給他兩千人馬,命他收復長安。

唐玄宗傳位之謎:唐玄宗李隆基為何退位當太上皇

有學者認為,太子“不得行”是故意製造的假象。長期以來,太子與父皇有較深的裂縫。玄宗曾同日賜死三個皇子,太子看在眼裡,心裡十分恐懼。如果繼續跟隨父皇到蜀郡,今後太子地位能否保住,是難以預料的。他採用了李輔國等人的意見,讓老百姓出面遮道請留,以求得發展個人勢力。玄宗已經預感到太子要走自己的路了,不禁嘆了一聲:“天也。”就與太子分道揚鑣了。

李亨率眾自奉天一路北上,於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到達靈武。僅過三天,他就在城南即皇帝位,是為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改元至德,頒佈詔書,大赦天下。

就像當年李亨能入主東宮,全靠其父王李隆基的堅持一樣,史書記載,肅宗能在靈武順利即位,其父親的“讓位”之舉起到了關鍵作用。

從《唐大詔令集》收進的《肅宗即位赦》和《肅宗即位冊文》這兩份官方文書來看,玄宗似乎在馬嵬驛兵變和安史動亂之前就已經有厭煩每天處理朝政的情緒,並且有要傳位給太子李亨的念頭。《舊唐書》的《韋見素傳》和《楊貴妃傳》以及《資治通鑑》等分別提到了玄宗想要傳位或禪位之事,論調與上述兩份文件一致。因而從表面上看,玄宗早已有了禪位之心,馬嵬驛兵變則讓他如願以償。然而,只要再仔細探究一下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就不難看出其中存在著許多不合邏輯的地方。

唐玄宗傳位之謎:唐玄宗李隆基為何退位當太上皇

從常理而言,沒有一個大權在握的封建君主會心甘情願地讓出寶座。自漢代以來的太上皇,除了那些名為傳位實仍獨攬朝政,或名為傳位實則等待時機重新上臺者以外,其餘的太上皇最後的結局都是比較悽慘的。更何況唐玄宗並非碌碌無能之輩,作為一個曾經帶領國家開創了令全世界歎為觀止的開元盛世的皇帝,怎麼可能那麼輕易地將皇位拱手相讓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