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本是古代建都最合適之地,最終卻因為兩個致命原因荒廢了

在軍事戰略地圖中,中國就宛如一張圍棋的棋盤,略帶不規則狀態。四川、東南、關中、河北各自形成了棋盤的四角,而漢中、湖北、山東、山西則成為了棋盤的四個邊,中原地區因地勢平坦,遼闊,而首當其衝成為了棋盤腹地。

關中地區,地處中國棋盤的西北位置,境內平原密佈,河流交錯縱橫,由洛河、涇河、渭河在中原地區流淌,帶去豐富的水源,也滋潤著此地沃土。關中腹地為渭河、涇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沖積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優越的地理形態,使得關中地區的農業發達物產豐富,特別適合農耕、生息。所以,關中素來就是人口稠密,適合生產、生活的優質地帶。

這個地方本是古代建都最合適之地,最終卻因為兩個致命原因荒廢了

此外,關中地區群山環抱,周邊地理形態險峻,屬於易守難攻之地,更是為腹地的人民帶來了天然的保護屏障,使得關中地區的經濟生產生活能有一個安穩的發展環境,這也為關中的社會形態建立提供了非常優越的天然因素。關中四周擁有“四塞”,鎮守著關中地區的四個關口,控制著進入關中地區的各個主要方向的通道。

位於關中向東的崤函古道,是關中地區的險峻要塞,武關、散關和蕭關則形成了關中通向東南、四川、西北方向的門戶。四塞險要,蒲津渡口則成了進入關中的重要通道,控制著隴西和潼關方向,盡控崤函之險。因此,在關中地區設立都城是很多朝代的一致選擇,比如:西周、西漢、唐朝等,都將關中作為王朝的首都之地。

關中地區的優勢如此明顯,而經過歷代王朝的不斷擴建與革新,也使得關中地區在生存環境上更為優越,建築群更多,更適合人們從事生產生活。特別是著名的長安城,更是歷代王朝的帝都所在。那麼,為什麼在唐朝之後,關中地區卻被廢棄,不再擁有昔日的輝煌成為了廢都了呢?這其中原由到底為何呢?

這個地方本是古代建都最合適之地,最終卻因為兩個致命原因荒廢了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長安在唐朝過後成為了廢都,不再受皇室青睞的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原本的平原沃土風光不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昔日的關中地區,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群山環繞,森林密佈。據史料記載,如今的黃土高原,滿是風沙和黃土,植被稀少,但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那裡則是另一番景象。那裡的黃土高原滿是森林,綠草、植被覆蓋率可以達到53%,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綠水青山。

在《史記》中,也以“林間逐鹿”的場景,還原了當時黃土高原綠葉蔥蔥,青山環繞的美麗景象。但是,隨著人文活動的增加,生產、生活、農耕、建築的持續發展,更是破環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到漢代時期,該地區的森林植被覆蓋率就開始下降,大概在42%左右。

之後,隨著盛唐的到來,營造宮殿、大興土木,對於植被的砍伐也是越來越嚴重,最終,使得此地森林覆蓋率降低到了32%。缺少了森林的覆蓋,植被的呵護,土壤沙漠化情況日益嚴重。風沙加大,環境急劇惡化,亂砍亂伐使,得原本生態優越的關中地區周圍的環境日益惡化,為後來的風沙化環境埋下了隱患。

這個地方本是古代建都最合適之地,最終卻因為兩個致命原因荒廢了

人口不斷增長,物質供給不足,人們生活大不如前。根據《詩經·周頌》的記載,在周朝時期,首都鎬京的人口在5——8萬人左右,而到了西漢元始二年,長安的人口便激增到了30萬人。到公元774年,唐朝統治時期,長安的人口更是增加到了70-75萬人之間。這也是長安人口在古代的一個頂峰值,可見,當時的長安人口已經是人滿為患的狀態了。

正是因為人口的持續增長,最終,使得此地的物資供給變得越來越緊張。隋唐時期,首都的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對於糧食、水源、建造房屋的木材、生產和生活用品等物質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關中當地已經不能自給自足了。為了維持都城的正常生活,隋煬帝下令開鑿運河,為長安城輸送大量糧食供給。由於,打通了運輸通道,最終,使得當時的糧食隱患得以緩解。

但是,到了唐朝,長安的人口數量又翻了好幾翻,糧食和其他物資更是供不應求。而黃河三峽的天險之路,又成為了當時糧食運輸的天然障礙,使得當時的物資供給無法得到改善,就連皇室在遇到災荒年份,都只能帶著王公大臣到洛陽去“討生活”,以解決吃飯問題。由此可見,唐朝的長安,物資匱乏的情況是何等嚴重。

這個地方本是古代建都最合適之地,最終卻因為兩個致命原因荒廢了

基於以上兩點,最終,使得長安在唐朝之後,生態惡化情況得不到改善,農耕供給能力持續降低,人口激增更是激化了社會矛盾的不斷增加,生產生活、日常供給得不到滿足。所以,在唐末亂世以後,中國的經濟中心東移,洛陽一如既往成為中心城市,而連接大運河的汴梁也佔了地利之便,成為了北宋的都城。

金滅北宋以後,遊牧民族從氣候和靠近祖居地考慮,將首都定在北京,元明清延續至今。故而在唐末之後,長安不再是皇室的青睞之地,更是成為的廢都一座。

參考資料:

【《陝西軍事歷史地理概述》、《史記》、《詩經·周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