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皇帝請中原皇帝不要征伐,主動稱臣317年,為華夏留珍貴領土

唐朝 趙匡胤 宋朝 段譽 遼朝 泥腿看客 2018-12-12

金庸《天龍八部》,讓我們對我國南部的小國大理國有了印象。大理國從南詔國逐步建立後,其享國317年,雖然中間有過兩年高氏之國,但並不影響大理國的連續性。

小國皇帝請中原皇帝不要征伐,主動稱臣317年,為華夏留珍貴領土

01

大理國自建立之始,這個小國就與中原交流頻繁,雖然中原王朝對大理國顧不過來、管不過來,任由其獨立發展,但大理國對中原的向心力並沒有變。

大理國自開國皇帝段思平死後,大理國300年曆史中,基本上是相國壓制皇帝體制,該國高氏與皇帝始終伴隨,段氏在皇位承襲,高氏在相位上承襲。這種體制表面上看不太合理,但卻很穩定。

小國皇帝請中原皇帝不要征伐,主動稱臣317年,為華夏留珍貴領土

大理國雖然大部分由高氏專權,但段氏皇帝與高家相國,對中原卻有著獨特感情,該國一直奉中原王朝為正統,向中原王朝進貢,以取得中原王朝認可。這也為大理國獨立發展創造了條件。

02

據史料記載,大理國第五位皇帝段素順在位時,實力達到了頂峰,不僅平定了周圍邊寨,而且還對一些不聽話的小部落進行征伐。969年,大理國舉行了37個部落的會盟,能組織這麼多部落開會,可見大理國的實力很強大。而此時的宋朝趙匡胤剛立國不久,並收復了南部一些小政權,實力也很強大。據史料稱,趙匡胤南征時遇到了段素順,在段素順規勸下,趙匡胤並沒有徵大理,而是用玉斧劃了大渡河為界,這才使得大理國保存下來。

以當年大宋王朝初期戰力,拿下大理國不成問題,為什麼趙匡胤不征伐呢?

首先,借鑑了唐朝的經驗。

唐朝時征伐南詔沒有成功,致使唐朝實力受挫。並不是說南詔與中原失去聯繫,是那個誤國楊國忠兩次失敗給唐朝造成的陰影。趙匡胤深知大理國的實力正是強盛之時,如果硬徵,不一定能夠滅掉大理,那樣的話,大理國就更不可一世了。既然大理國主動向宋朝稱臣,莫不如讓其自行發展,宋朝在西南還多了一個屏障。

其次,受北部遼國的壓力。

趙匡胤開創宋朝以來,他面臨的威脅主要是北部契丹遼國。而且趙匡胤一直想奪下幽雲十六州,解除被遼國的壓力。所以大理國並不是趙匡胤重心,只要安頓好大理就行。

03

趙匡胤不徵大理國,使大理國更好自行發展。此後的宋朝皇帝對大理基本上處於不理不睬的狀態。段譽即位後,結束了與宋朝這種互不來往的狀態,把加強宋朝交往作為大理國的立國之本,這期間大理國與宋朝交往頻繁,而且交流很深。

小國皇帝請中原皇帝不要征伐,主動稱臣317年,為華夏留珍貴領土

段譽不僅向宋朝皇帝進獻大理的特產,還派雜技團到開封給宋徽宗表演。段譽與宋朝交流,得到大宋的肯定。宋行徽宗冊封段譽為大理國王、雲南節度使等職,使段譽在西南統治更光明正大。

大理國雖然信佛成風,但大理國也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大理與宋朝結束不交流狀態後,交流深度不斷增強,使大理國也得到發展。

小國皇帝請中原皇帝不要征伐,主動稱臣317年,為華夏留珍貴領土

1254年,大理國被蒙元所滅,但蒙元同樣沒時間管理大理國,就讓大理國皇帝繼續治理,只要別忘向朝廷進貢就行。這種方式使大理得以延續下來,併成為中國西南一個不可小視的力量,為我國保存了70多萬平公里的領土。大理國信佛,又被稱為聖土

小國皇帝請中原皇帝不要征伐,主動稱臣317年,為華夏留珍貴領土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文中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