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為什麼會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呢?

唐朝作為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吸取了前朝歷代的歷史教訓,以郡縣制為基礎,同時採用了楊堅的科舉制,把儒家帝制推向了成熟,華夏文明也迎來了又一次的巔峰。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為什麼會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呢?

當唐太宗李世民站在城樓之上,看到新科進士們從端門列隊而出時,自信地說到: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自此,唐王朝走向盛世,貞觀之治、永徽之治、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

然而,唐王朝最後還是亡了,在打破了前朝歷代創造的大一統王朝生存記錄後,最終還是亡了,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共歷二十一帝。

提到唐朝的滅亡,有人說是因為“王朝週期論”,也有人說是因為“農民起義”,但不得不提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之後,為了方便邊防作戰,於是就在遠離中心的地區設立節度使,藩鎮可以不聽從中央的指揮,但要自己稅收,養活軍隊,守衛邊防。

那麼從法理上講,這些割據勢力就成為了獨立王國。

大唐就並非是統一的帝國,而是表面統一的多個小王國。

於是唐德宗李適在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在他繼位的第三年,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削藩。

然後就是四鎮之亂,兩年後“涇原兵變”爆發。

唐史讀到這,我們用一個詞形容,這叫什麼,這叫“應激反應”。

提到策略,人類行事的風格一般分為兩種:

  • 短期策略
  • 長期策略

短期策略,就好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哪裡出現問題,就修補哪裡,走一步看一步。

這樣的策略,我們就可以稱之為“應激反應”。

無論是自然界、市場競爭、政治制度,“應激反應”的例子,數不勝數。

但我們都知道,奉行長期策略,才是明智的。

藩鎮

唐德宗李適是唐朝第九位皇帝。

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李適只有13歲,等到安史之亂平定後,他已經21歲了。

等到李適繼位的時候,已經37歲了。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為什麼會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呢?

是因為當時唐王朝稅收能力的不足。

當時唐王朝中央政府在關中地區,東北方的藩鎮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一帶,這些藩鎮不聽從中央的指揮,也不上交賦稅。自己稅收,然後供養軍隊。

掌握最高權力的節度使中央無法委派,雖然不服從中央的指揮,但是能完成自己邊防的責任。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為什麼會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呢?

西北方的藩鎮,由於經濟不算髮達,同時西北地區邊防的的任務又重,無法通過自己賦稅養活邊防的軍隊,因此無法脫離中央獨立。

到了東南地區,南方的經濟發達,賦稅充足,但沒有邊防的威脅,因為當時唐朝沒有受到來自海上的威脅,所以也不用軍隊,也沒有軍事割據。

所以當時唐末的局面,是東北方自己養自己,然後用南方的賦稅養西北的藩鎮。

你看,藩鎮的威脅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大,不過是唐朝對稅收能力不足的的一次制度改革。

讓邊防自己想辦法籌措軍糧。

這樣做就註定了藩鎮沒有能力推翻唐朝的統治。

為什麼?

中央沒有錢,要是真的打起來,地方的藩鎮也沒有錢啊。

而且藩鎮這麼多,也會相互制約。

所以當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修生養息30年,就是我們提到的“長期策略”。

只要30年修生養息,又是一個盛世。

當時的唐王朝稅收已經非常困難,可又增加了許多賦稅和官員。

此時只要用30年,把稅收、宦官干政的問題解決了,藩鎮的問題自然也就不成問題了。

只要30年,唐王朝就能恢復正軌,再次達到“盛唐”。

可李適繼位的時候已經快40歲了。

於是唐德宗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削藩。

如今最大的問題就是藩鎮割據。

我要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天下統一,萬世之功業。

我等不了那麼長的時間,馬上削藩。

這就是我們說的“應激反應”。

糧草不夠怎麼辦?繼續加稅,在全國範圍內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

先把藩鎮的問題解決了,走一步,看一步,出現問題再說。

結果就是更加混亂。

建中二年(781年),德宗李適削藩,結果開啟了四鎮之亂,兩年後“涇原兵變”爆發,李適出逃奉天、梁州。

縱觀歷史上的君主,在“長期策略”和“短期策略”中,基本大部分都會選擇“短期策略”,也就是我們說的“應激反應”。

財政出現問題,稅收不夠,第一反應不是解決稅制問題,而是想辦法增加新的稅收。

假如出現政局變動,第一反應不是解決體制,而是增減官位,導致更加混亂。

所以你看,到了德宗李適的執政後期,減少了對藩鎮的干預,雖然導致了淮西勢力增強,但總體局勢日漸趨於安定。

不到30年,在唐憲宗李純在位時,政府財政情況逐漸好轉,還開創了“元和中興”的局面,削弱了藩鎮勢力,國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軌。

永生

我們經常講“奧派”,但很多時候連我自己也認為“奧派”是無力的。

因為無論什麼問題,奧派都會對你說:你不要去幹預,通過長期博弈,市場自然會解決這個問題。

30年放在人類歷史,不過就是一瞬間的事,宛如白駒過隙。

可就是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等。

就好比賺錢這個事,所有人都希望一夜暴富,或者想著房價一夜崩盤。

可是這現實嗎?

我們在“何謂萬世不移的財富”中講,如果按照長期策略看,如今的環境積累債務遠比積累現金更重要,可是有誰能做到呢?

好比一個人30歲開始規劃,積累債務放棄享樂幾十年,你也快退休了,有生之年暴富也是不可能了。

他的長期策略,只能到30年,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選擇“短期策略”。

我們之前討論過:我們有沒有放棄永生?

或許,永生是一個好的辦法。

但我們知道,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永生”是不現實的。

就算是再長期的策略,也是有盡頭的。

那假如遊戲能存檔,然後傳承給一代玩家,會不會好一些呢?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為什麼會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