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武則天唯一無法超越的女人

唐朝 長孫皇后 武則天 唐太宗 中國古代史 囧天使Castiel 2018-12-04


長孫皇后:武則天唯一無法超越的女人



一、柔而韌,唐太宗的政治高參

武則天,一生永遠無法超越的兩個人,一個是李世民,另一個就是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雄才偉略,十六歲便橫刀立馬、名揚天下。運籌帷幄,玄武政變,開創大唐盛世,造就華夏民族璀璨歷史。他薄情、亦多情。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春遊曲》

能寫出如此美麗的詩句,該是怎樣的女子呢?絕代風華?一笑傾城?我想,應該是一個自信、美麗、生動、嬌美的女子,或嫵媚,或靈黠,或蘭心蕙質,或端秀從容……這個女子,便是載譽千古的唐太宗皇后——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600年-636年),小名觀音婢。生於開皇二十年,卒於貞觀十年,只有36歲。13歲嫁給李世民,是大業九年(613),當時李世民16歲。

長孫一生為唐太宗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承乾,次子李泰(李世民第四子),三子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長孫皇后:武則天唯一無法超越的女人



長孫皇后的家族是北魏的皇室拓跋氏,後來因為當了宗室長,所以號長孫,最後成為姓氏。皇后的曾祖父長孫裕,曾經封爵平原公。父親長孫晟。史書沒有記載長孫晟襲封,可能長孫晟不是爵位繼承人。長孫晟是隋朝右驍衛將軍,在隋朝離間突厥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母親是揚州刺史高敬德之女,她的舅舅在貞觀時代也很有名,叫高士廉。

長孫晟官右驍衛將軍,李世民父親李淵在大業九年的時候,官職是衛尉少卿,到十二年的時候也是右驍衛將軍。看來,長孫晟的官職應該高於李淵。不過,李淵另有爵位,七歲的時候已經襲爵唐國公。總之,兩家應該是門當戶對的。

長孫皇后絕非一般的女人。她氣度寬宏,謙虛待人,還有過人的機智。她以非同一般的智慧,點點滴滴,像雨露一樣濟助李世民。她的賢淑和美德深受後人讚揚。

百家講壇《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列有專講評述長孫皇后,他說道:

貞觀時期,唐太宗治理天下,長孫皇后掌管內廷,那也是一條看不見的戰線。長孫皇后自始至終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唐太宗,是太宗的賢內助和方面軍。在唐代的皇后中,長孫皇后絕不是最有權力的,但卻是最受尊敬和愛戴的。後來的武則天,早期都籠罩在長孫皇后的光環下,一路跟著長孫皇后東施效顰。長孫皇后賢淑、優雅、智慧、大度,用現代最流行的一個說法就是知性女人。

貞觀時期,後宮在長孫皇后管理之下,一直是風平浪靜。不是這裡改變了性質,不是這裡缺少了資源,只是因為長孫皇后掌控有力。那是一種柔性的力量,看不見摸不著,但無處不在。這是長孫氏的力量,也是長孫氏的智慧。

長孫氏勤奮讀書,一年四季保持不變。讀書使她增強智慧,積累知識,增廣見聞。她生活簡樸,需求不多。無欲則剛,這是人所共知的。她樹立了一個儉樸的榜樣,在那個時代特別重要。

長孫氏的不同凡響之處在於她的自我定位。長孫皇后的自我定位是什麼呢?就是以唐太宗為準繩,以皇帝的大業為目標。她自己和自己管理的後宮,都是皇帝大業的一部分。這就是說,長孫氏始終是唐太宗的一個方面軍。這就是很標準的母儀天下。從這個意義上講,長孫皇后與其他大臣一樣,也是李世民的部下。只要是部下,就有如何處理上下級關係問題。穩定後宮的一個重要意義是不要對朝廷治理天下形成干擾。


長孫皇后:武則天唯一無法超越的女人



後宮問題眾多,穩定是絕對的大局。古來亂局,因中央與地方關係搞不好而造成重大問題的有,但是涉及皇權穩定的問題,多來自內宮。皇帝妻妾眾多,不僅爭風吃醋,更有爭奪繼承權的問題。長孫皇后十分自信,從容不迫地管理後宮,為保證李世民全力以赴地治理天下,起到了十分顯著的輔助作用。

納諫的唐太宗和理性的皇后,真是一對難得的男女主角,他們的價值觀如此接近,難怪會為後世稱道。長孫作為皇后,她思考的問題僅限於後宮嗎?不,在很多問題上,她都是唐太宗的高參。

636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崩於立政殿。宮中女官把皇后編撰的《女則》一書呈給唐太宗,說:皇后生前把歷代婦人蔘政得失的歷史編成此書,自覺文字尚不精練,不敢呈獻,不想皇后還沒有來得及修完就……

太宗打開書卷,不禁失聲痛哭。史書記載:“上覽之悲慟”,準確的理解應該是內心悲傷,放聲痛哭。

武則天以政治鐵腕統治天下,長孫皇后以征服自己所愛的男人征服天下、征服後世。她的政治智慧與遠見卓識透過她的夫君大放異彩,她的嫻雅淑惠與端秀從容將唐太宗的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以自己的言行舉止感染後宮的每一個如花女子。

或許,也有野心勃勃、覬覦皇后寶座的嬪妃,然而,長孫皇后以她的柔而韌的特質融入後宮的殿宇廊閣,令眾多嬪妃感佩。

正是這樣一個柔而韌的智慧女子,外表柔軟,甚至柔弱,內心堅韌,就像藤蔓,潤物細無聲一般的,一點一滴的收服睥睨眾生、霸氣凜凜的唐太宗,緊緊的捆住他,讓他無可遁形;且將自己的智慧,以一種柔性的方式,傳達給夫君,助其開創盛世、成就一番偉業、一代清明政治。

二、長孫皇后:柔韌的背影,獨絕千古

近來貞觀之治、唐太宗的電視劇很流行,憂然的《大唐風月》恰好趕上這股熱潮,彌補了電視劇無法展現的中國文字之美,以及古典意蘊對歷史人物的深入刻畫和生動描摹。

大唐王朝,是中國泱泱五千年曆史最輝煌的鼎盛時期,海納百川,氣象萬千;山河浩蕩,錦繡文章,留給後世一卷揮戈橫戟的帝國風雲。開創貞觀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智慧超群、賢惠雍容的文德皇后長孫氏,於隋唐之際的金戈鐵馬、風雲際會中,攜手一生,至死不渝;鐵血與柔情,江山與痴心,盛世明君與千古賢后,相濡以沫二十三載,攜手揮就繾綣情深的帝后傳奇。

憂然以數十萬言,自由遊弋於歷史與情感的雙線演繹之中,抒寫風月,笑傲大唐。

憂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崇拜者與超級粉絲,從小熟讀大唐歷史,囊括多種正史與野史,順帶的,注意到長孫皇后這個名垂千古的女子,就決定不以電視劇滿天飛的楊妃為女主角,著重塑造長孫皇后。兩年的手稿準備中,她對小說的定位為言情,雖寫歷史,卻走言情路線,因此,對長孫皇后的定位也就是言情劇女主角。

長孫皇后是一個謎一樣的女子,是一個被歷史神化的女神,端秀從容,慧黠毓敏,寬容大度,和楊妃一樣,擁有很多的粉絲。


長孫皇后:武則天唯一無法超越的女人



從十三歲嫁給小李開始寫起,直到長孫謝世終止,漫長又短暫的一生,浩浩長卷,長孫的形象,不可能一開始、十三歲就智慧超群、高雅大度,不可能小小年紀就一派皇后的風範,而應該是一個成長、蛻變的過程,一個女孩到女人的過程,一個聰慧女子到賢惠皇后的過程……憂然筆下的長孫皇后,不是被歷史神化的長孫氏,而是生活化的深情女子,不是女神,而是成長型的女性形象。

《大唐風月》中,長孫皇后的形象塑造、蛻變成長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成為秦王妃之前,柔弱不失堅強,美麗不失智慧,純淨玉致。

二、秦王妃,氣度從容,智慧絕倫,堅定的支持、寬慰秦王,在奪儲鬥爭中與丈夫相依相偎,生死相隨。

三、長孫皇后,寬容大度,恩威並重,打理後宮井井有條,免除小李的後顧之憂;李世民的政治顧問,以其卓絕的見識協助他成就貞觀盛世。

13歲嫁給李世民,直到死,始終是夫君的愛妻,甚至帶走了一個男人餘生的永久思念,作為女人、妻子,長孫皇后是幸福的。但是,李世民首先是一個男人,才是一個帝王、政治家,能夠吸引他一輩子的女人,是什麼樣的呢?

我覺得必須具備三點:容貌,秉性,智慧。長孫的容貌不必再說,秉性,指的是女人的脾性、氣度、氣魄。李世民是秦王、帝王,能擁有的女人實在太多太多,如果長孫不具備女人該有的千嬌百媚、慧黠靈動、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等諸多心性,甚至一個女人在大風大浪、生死麵前所具備的、堅韌決絕的氣度、凜然威重的氣魄,長孫能吸引李世民長達二三十年的情愛嗎?如果李世民僅僅喜歡長孫的嫻雅高貴、賢惠溫柔,那麼,長孫的愛情也太可悲,李世民也不至於在她死後如此悲痛、甚至追憶了整個後半生。

男人喜歡女人,首要的是容貌,若要長久的愛一個女人,女人的秉性、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長孫的容貌讓李世民寵愛,長孫的秉性讓李世民敬重,長孫的智慧讓李世民讚賞。如此說來,長孫已經是一個集聚女人全部優點的女人,可是,她在生活中、在夫君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缺點與不足,誰知道呢?現代人只能猜測了!!!

因此,憂然筆下的長孫皇后,有點缺點,有點不像歷史上的皇后形象,有點生活化,不正是有血有肉、知性常情的嗎?不是別開生面、獨樹一幟的長孫形象嗎?古典言情,只不過是借一段歷史,書寫一縷相思。千年之前、人與人之間的相思,現代人對古代人的揣測與相思。

三、千古一帝,世無其二

憂然筆下的李世民,姿容絕世,重情重義,智謀超群,高傲沉斂,十六歲鋒芒初露,便名揚四海……可以看出,憂然是精心刻畫她的偶像的,同樣的給他一個成長、蛻變的過程,從男人到將帥,從秦王到太子,從王府到天下,從重情爽朗到狠辣薄情,逐步成為一個政變奪權、殺兄奪儲的狠角色,接下來,將是一個英明有為、開創大唐盛世的千古一帝……

《大唐風月》中的李世民,並不是一個只會談戀愛的多情男子,而是一個憐惜女子的血肉男子,更是一個心機深沉、善耍計謀的秦王、一個雄才偉略的帝王,栩栩如生,形象的塑造是相當成功的,絲毫不遜於電視劇、歷史小說中的唐太宗形象。

長孫皇后,是愛妻,是紅顏知己,更是靈魂的依偎;江山與美人,他更想執手一生的,只不過是那樣潔淨的一女子。她,影響了他整整一生,如果沒有長孫皇后,這個千古一帝,可能就不會是“世無其二”了。

長孫皇后:武則天唯一無法超越的女人


四、歷史,其實是風月無邊的

《大唐風月》並不是只有風月之事,李世民長達一生的歷史跨度中,涉及隋滅、征戰、陰謀、政變、貞觀之初等等歷史進程,單單是戰爭,就寫到了助解雁門圍、揚州奪玉璽、潼關、瓦崗、太原、柏壁關、洛陽之戰、突厥之戰等等,寓言情於宏大的歷史事件當中,既有宏大敘事,又有情感細說,言情與歷史的筆力分配,做到了很好的安排,既不會單看戰爭的枯燥乏味,又不會只有言情的單薄膚淺,兩者有機融合,恰到好處,讓人留連忘返。

歷史史籍的字詞縫隙之中,隱藏著諸多風月之事,比如,唐太宗獨上高臺、眺望長眠愛妻長孫皇后的昭陵,比如,明成祖與徐皇后的伉儷情深,比如,清乾隆帝在愛妻孝賢皇后死後寫下《述悲賦》,比如……歷史,其實是風月無邊的。憂然即把大唐開創前後的這段歷史演繹得風月無邊,融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與細膩瑰麗的情感糾葛於一爐,精緻之外顯穩重,大氣之中透秀婉。

正如簡介中所說,從青梅竹馬、到賢惠帝后,她短暫的一生,獨享風月,享盡平凡夫妻的至情至愛,以及母儀天下的尊榮崇敬,大唐第一後——長孫皇后,影響貞觀之治清明政治的重要人物,僅以其柔而韌的背影,浮現於幽幽青史,獨絕千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