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傳說:吐蕃同時大戰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

唐朝 哈里發 帕米爾 清朝 歷史班主任 2017-06-11

喜歡的可以關注下小編,碼字真的不容易。太監不是你想當就當——清朝太監全流程



公元8世紀末9世紀初,時間點大致在 787年平涼劫盟 ~ 821年長慶會盟,在亞洲大陸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決勢態:雙方的核心紐帶分別是唐帝國、吐蕃帝國。

1、吐蕃帝國爭奪唐帝國的邊境領土,葛邏祿汗國謀求西域大國地位,兩國結盟為軸心國集團;

2、唐帝國河西已斷,西域唐軍孤絕域外,回鶻汗國已是草原霸主,正積極進軍西域,兩國結盟為同盟國集團;

3、黠戛斯部族雖然有與唐朝親近的傳統,但被回鶻隔絕,其第一汗國就是被回紇汗國所滅,遂加入了軸心國集團;

4、泥泊爾、大小勃律長期作為吐蕃帝國的聯姻國,理所當然也加入了軸心國集團;

5、吐谷渾、党項等作為吐蕃帝國的僕從部族,也是軸心國成員;

6、南詔王國在叛唐後,急需大國為後援,於是加入了軸心國集團,但在屢次對唐作戰中成為吐蕃的馬前卒、炮灰,深感前途憂慮,在唐帝國大將韋皋策劃下徹底倒向同盟國集團,並有唐朝三萬駐軍;

7、中亞的大食僕從國,在遠離大食中心的形勢下,取決於呼羅珊軍區與葛邏祿汗國、吐蕃帝國的攻守之勢,此段時期大部分加入了軸心國集團,在801年渡瀘之役就被唐軍俘獲二萬眾(唐朝記載是大食,實則是中亞僕從國);

8、黑衣大食遠居西亞,主要精力在於對付東羅馬帝國(797~806年是阿拔斯+法蘭克vs東羅馬+後倭馬亞),但為了呼羅珊領地、河中藩屬,政策上親近同盟國集團;

9、天竺分裂已久,東天竺、北天竺的土邦受吐蕃帝國影響,加入了軸心國集團,西天竺土邦受大食影響,政策上反吐蕃,南方天竺土邦長期與唐帝國親近,傳統上反吐蕃,此時波羅王朝正與西天竺、南天竺征戰,也加入了軸心國集團;

10、渤海王國、新羅王國、奚、契丹、黑水、室韋均是唐帝國的藩屬或自治領,理論上屬於同盟國集團,但距離軸心國核心的吐蕃帝國、葛邏祿汗國太遙遠,所以未有軍事衝突;

11、林邑雖然距離軸心國也很遠,但對唐帝國的安南地區垂涎已久,政策上親近吐蕃。

中古傳說:吐蕃同時大戰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

圖:同盟國集團 唐帝國+回鶻汗國+南詔王國+大食呼羅珊軍區+波斯系部族+西天竺+南天竺+渤海王國+奚契丹+黑水靺鞨+新羅王國等(擴大到歐非還有阿拔斯王朝本部+查理曼的法蘭克王國)

VS 軸心國集團 吐蕃帝國+葛邏祿汗國+黠戛斯+突厥系部族+泥泊爾+大小勃律+吐谷渾+党項+林邑王國+波羅王朝+東天竺+北天竺等(擴大到歐非還有東羅馬帝國+可薩汗國+後倭馬亞王朝)。

介紹完了亞歐非大陸的軍事集團對峙格局,再來談談傳說中的——吐蕃與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三次大戰。

第一次,兵出蔥嶺:797~801年,黑衣大食的主要精力是與法蘭克聯合,進攻東羅馬、後倭馬亞,以及與國內功勳世家的伯爾麥克家族鬥爭,無暇東顧,葛邏祿趁機滲透中亞,吐蕃也來分一杯羹,擊破大食的僕從國應非難事,將突厥系部族納入勢力範圍,但呼羅珊軍區對中亞事務仍能處理,波斯系部族仍在大食手中,不然哈里發想必要更早東征;

第二次,攻略河中:805年波斯故地、呼羅珊地區起義連連,波斯系部族也反叛大食了,葛邏祿、吐蕃、突厥系部族再次攻略中亞、波斯故地,呼羅珊軍區告急,809年哈倫哈里發大舉東征,但病死於圖斯,隨即內戰爆發,馬蒙迫於形勢,派人與吐蕃、葛邏祿簽訂對大食不利的條約,又一些中亞僕從國被變為吐蕃、葛邏祿軸心集團的藩屬;

第三次,退守蔥嶺:813年馬蒙在內戰中獲勝,繼任哈里發,不久即派大將(波斯人)塔希爾東征,重新經略中亞,收降波斯系部族,征服突厥系部族,在收復失地過程中必然與葛邏祿、吐蕃發生鬥爭,勝負不知,但最終結果是,820年塔希爾征服了呼羅珊地區、中亞地區,成為黑衣大食的最大割據,尾大不掉,葛邏祿退回了夷播海,吐蕃退回了蔥嶺。

中古傳說:吐蕃同時大戰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

然而,阿拉伯的史書裡並就沒有與吐蕃大戰過的記載,只是在對東方(中亞)的征服進程裡提到在怛羅斯暫勝過唐朝軍隊(之後就中阿友好為主了),突厥人擾亂中亞秩序,由此可見:

1、要麼吐蕃與黑衣大食的交戰規模太小,至少不能跟怛羅斯戰役相提並論,或者都是與僕從國交戰,刷這樣的戰績,吐蕃還是能做到的;

2、要麼黑衣大食輸了,對於信奉真主的阿拉伯人不想寫敗績動搖信念(正如715年倭馬亞軍隊被唐將張孝嵩擊敗一樣),但最多是呼羅珊軍區的偏師,而非大食主力,否則塔希爾還怎麼靠呼羅珊一舉翻盤呢;

3、黑衣大食記載的東方戰局主要是呼羅珊軍區與葛邏祿汗國作戰,順帶提到吐蕃是葛邏祿的盟友,與黑衣大食關係差。

不論如何,最後的結果是:波斯人在薩珊王朝覆滅170年後,塔希爾王朝建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