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業兵敗歸隱山林,壽終正寢

唐朝 李敬業 武則天 李世勣 秦嶺深山隱士 2017-05-20

徐敬業兵敗歸隱山林,壽終正寢

徐敬業出家為僧

唐開國功臣李勣,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他征戰疆場,抵禦強敵入侵,戰無不勝。在血雨暒風的宮廷鬥爭中,朝局瞬息萬變、他總能處變不驚,以過人的智慧認清形勢,選對人,站好隊。無論如何改朝換代,他總是皇上身邊的紅人,平安度過了一生,是唐朝開國功臣中結局最好的一位。李勣死後,他的孫子徐敬業卻沒有沿襲他祖父的那一套,走向與之相反的另一面。

徐敬業,李勣的孫子,因父親李震早亡,承襲了祖父英國公爵位。徐敬業從小才智過人,歷任唐朝的太僕少卿、眉州刺史等職。武則天主掌朝政後,徐敬業於公元683年因事獲罪,被降為柳州司馬。他心生怨恨,在揚州和一幫官場失意的朋友聚會,共謀起事,推翻武則天政權。大家推舉徐敬業為匡復府大將軍,魏思溫為軍師,唐之奇、駱賓王、李敬猷等人擔任要職,於684年九月以匡扶唐中宗復辟為理由在揚州起兵反武,駱賓王寫了《為李敬業討武曌檄》。起義得到了天下對武則天不滿的人的響應,義軍很快擴大到十餘萬人。武則天任命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領兵三十萬討伐。徐敬業領兵作戰遠比不上其祖父李勣。他聽從薛璋意見,先南渡長江攻陷潤州,再北向與李孝逸戰於高郵,雖然初戰獲勝,但一群沒有經任何訓練的烏合之眾很快就戰敗了。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大敗起義軍,徐敬業逃往潤州時,為部下所殺。

徐敬業兵敗歸隱山林,壽終正寢

駱賓王

關於徐敬業、駱賓王等義軍領袖及他們子女們的去向在民間有各種傳說。清人李汝珍所著《鏡花緣》中就有關於他們蹤跡的相關描述。《太平廣記》記載了一段故事:

徐敬業在揚州起事時,專門養了一個和自己相貌非常接近的人。武則天派三十萬大軍討伐,起義軍很快就兵敗了。他的部將把徐敬業的替身斬首獻給朝廷請功。真正的徐敬業帶著十多個隨從到大孤山隱蒧起來,從此與世隔絕。徐敬業削髮為僧,其它幾個人也都出家了。

唐玄宗天寶初年,有一個法號住括年近九十的老僧,帶著徒弟去衡山寺拜訪,住了一個多月後,老和尚突然把眾僧召集在一起,懺悔自己過去殺人的種種劣跡,大家都很驚訝。老和尚說:“你們知道徐敬業這個人嗎?我就是。當年兵敗之後,我就逃進了大孤山,在此潛心學習佛經,現在快要命終的時候,我想讓大家知道我已經領悟了佛教的四諦。”然後,他又說出了自己的死亡時間,那天,他果然坐化了,被安葬在衡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