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唐朝 趙孟頫 公為 唐中宗 書法愛好者之家 書法愛好者之家 2017-09-18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趙孟頫書《唐狄樑公碑》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正月十三日,范仲淹被貶,從饒州(即鄱陽郡)去潤州(即丹徒郡,今江蘇省鎮江市)任知州,途經彭澤縣,拜祭了此間的狄樑公祠,他為狄樑公的功德所感動,洋洋灑灑寫下了1907字的包含敬仰之情的《唐狄樑公碑》。全篇碑文,不但盛讚了狄樑公一生重大的功績,而且抒發了自己願以狄樑公為榜樣,報效國家、報效民眾的思想感情。  
狄樑公即狄仁傑(607-700),為唐代著名大臣,因封為樑國公,故有是稱。武則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後為酷吏來俊臣誣陷下獄,在武則天長壽元年(公元692年)被貶為彭澤縣令,任職一年。期間,他施恩於彭澤民眾,當他離開彭澤升任魏州剌史後,當地民眾為感念他,建生祠予以紀念,故彭澤縣內有狄樑公祠。  
范仲淹寫的《唐狄樑公碑》,其內容可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為第一段文字,高度讚揚了狄樑公的豐功偉績,並交待了他的名字和籍貫。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從十五個方面列舉了狄樑公的忠與孝的事實,並在每一二件事實後面進行了極簡短的評議。第三部分作了總結,第四部分為碑文的銘文。


《唐狄樑公碑》原文:
天地閉,孰將闢焉?日月蝕,孰將廓焉?大廈僕,孰將起焉?神器墜,孰將舉焉?巖巖乎!克當其任者,惟樑公之偉歟。  

公諱仁杰,字懐英,太原人也。祖宗髙烈,本傳在矣。公為子,極於孝;為臣,極於忠。忠孝之外掲如日月者,敢歌於廟中。公嘗赴幷州,掾過太行山,反瞻河陽,見白雲孤飛。曰:吾親在其下,久而不能去。左右為之感動。詩有《陟岵陟屺傷》。君子于役,弗忘其親之深。于嗟乎:孝之至也,忠之所由生乎!  

公嘗以同府掾當使絕域,其母老疾。公謂之曰:奈何重太夫人萬里之憂!詣長史府請代行。時長史司馬方睚眥不協,感公之義,歡如平生。于嗟乎:與人交而先其憂,況君臣之際乎!  
公為大理寺丞,決諸道滯獄萬七千人,天下服。其平武衛將軍權善才,坐伐昭陵柏,髙宗命戮之。公抗奏不卻。上怒曰:彼致我不孝!左右策公令出。公前曰:陛下以一樹而殺一將軍張釋之,所謂假有盜長陵一壞土,則將何法以加之?臣豈敢奉詔諂陛下於不道!帝意解,善才得恕死。于嗟乎:執法之官,患在少恩,公獨愛君以仁,何所存之逺乎!  
髙宗幸汾陽,宮道出妒女祠,下彼俗謂盛服過者,必有風雷之災。幷州發數萬人別開御道。公為知,頓使曰:天子之行,風伯清塵,雨師灑道,彼何害哉?遽命罷其役。又公為江南巡檢使,奏毀淫祠千七百所。所存惟夏禹、太伯、季子、伍員四廟。曰:安使無功血食,以亂明哲之祠乎!于嗟乎:神猶正之,而況於人乎!  
公為寧州刺史,能撫戎夏。郡人紀之碑。及遷豫州,會越王亂後,縁坐七百人,籍沒者五千口。有使促行刑,公緩之,密表以聞曰:臣言似理逆人,不言則辜陛下好生之意,表成復毀,意不能定。彼鹹非本心,唯陛下矜焉,敕貸之流於九原郡道。出寧州,舊治父老迎而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輩耶!相攜哭於碑下,齋三日而去。于嗟乎:古謂民之父母,如公則過焉!斯人也,死而生之,豈父母之能乎!  
時宰相張光輔率師平越王之亂,將士貪暴。公拒之,不應。光輔怒曰:州將忽元帥耶!對曰:公以三十萬眾除一亂臣,彼脅從輩聞王師來,乘城而降者萬計。公縱暴兵殺降以為功,使無辜之人肝腦塗地!如得尚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無恨!光輔不能屈,奏公不遜,左遷復州刺史。于嗟乎:孟軻有言,威武不能挫,是為大丈夫,其公之謂乎!  
為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為來俊臣誣構下獄。公曰: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朝舊臣,甘從誅戮。因家臣告變得免死,貶彭澤令。獄吏嘗抑公誣引楊執柔,公曰:天乎!吾何能為!以首觸柱,流血被面。彼懼而謝焉。于嗟乎:陷阱之中,不義不為,況廟堂之上乎!  
契丹陷冀州,起公為魏州刺史以御焉。時河朔震動,鹹驅民保郛郭。公至,下令曰:百姓復爾業,寇來吾自當之!狄聞風而退。魏人為之立碑。未幾入相,請罷戍疏勒等四鎮以肥中國,又請罷安東以息江南之饋輸,識者韙之。突厥再寇,趙定間出。公為河北道元帥,狄退就命公為安撫大使前為突厥。所脅從者鹹逃散山谷。公請曲赦河北諸州,以安反側。朝廷從之。于嗟乎:四方之事,知無不為,豈虛尚清談而巳乎!  
公在相日,中宗幽房陵,則天欲立武三思為儲嗣。一日問群臣可否,眾皆稱賀。公退而不答。則天曰:無乃有異議乎?對曰:有之一。昨陛下命三思募武士,歲時之間數百人及命。廬陵王代之,數日之間應者十倍。臣知人心未厭唐徳。則天怒令策出。又一日則天謂公曰:我夢雙陸不勝者,何對?曰:雙陸不勝,宮中無子也!覆命策出。人一日,則天有疾,公入問閣中。則天曰:我夢鸚鵡雙翅折者,何對?曰:武者陛下之姓,相王廬陵王則陛下之羽翼也,是可折乎!時三思在側,怒發赤色。則天以公屢言不奪,一旦感悟,遣中使密召廬陵王矯衣而入,人無知者。乃召公坐於簾外而問曰:我欲立三思,群臣無不可者,俟公一言從之,則與卿長保富貴,不從則無復得與卿相見矣!公從容對曰:太子天下之本,本一搖而天下動。陛下以一心之慾,輕天下之動哉!太宗百戰取天下,授之子孫,三思何與焉?昔髙宗寢疾,令陛下權親軍國,陛下奄有神器數十年,又將以三思為後,如天下何?且姑與母孰親?子與侄孰近?立廬陵王,則陛下萬歲後享唐之血食;立三思則宗廟無祔姑之禮。臣不敢愛死以奉制陛下其圗焉!則天感泣,命褰簾使廬陵王拜公。曰:今日國老與汝天子!公哭扵地。則天命左右起之,拊公背曰:豈朕之臣、社稷之臣耶!巳而奏曰:還宮無儀,孰為太子?復置廬陵王於龍門,備禮以迎中外大恱。于嗟乎:定天下之業,斷天下之疑,其至誠如神雷霆之威,不得而變乎!  
則天嘗命公擇人,公曰:欲何為?曰:可將相者。公曰:如求文章,則今宰相李嶠蘇味道足矣!豈文士齷齪思得奇才,以成天下之務乎?荊州長史張柬之真宰相,才誠老矣。一朝用之,尚能竭其心。乃召拜洛州司馬。他日又問人於公,對曰:臣前言張柬之,雖遷洛州猶未用焉。改秋官侍郎,及召為相。果能誅張易之輩,返正中宗,復則天為皇太后。于嗟乎:薄文華、重才實其知人之深乎!  
公之勲徳不可殫言。有論議數十萬言,李邕載之,別傳論者。謂松柏不夭,金石不柔,受於天焉。公為大理丞,抗天子而不屈;在豫州日,拒元帥而不下;及居相位而能復廢主以正天下之本。豈非剛正之氣,出乎誠性,見於事業,當時優遊薦紳之中。顛而不扶,危而不持者,亦何以哉!
某貶守鄱陽,移丹徒郡,道過彭澤,謁公之祠而述焉。又系之雲商有三,仁弗救其滅漢有四,皓正於未奪。嗚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隨,何力可回!我公哀傷,拯天之亡,逆長風而孤騫,訴大川以獨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為乎!剛地可動,公不可動,孰為乎!方一朝感通,群陰披攘。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發靈,萬年垂光。噫!非天下之至誠其孰能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