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唐朝 鑑江 冼夫人 秦始皇 經濟 廣東視訊 2018-12-18

信宜市隸屬廣東省茂名市,古稱樑德縣、懷德縣、南扶州、竇州,北緯22°11'16"~22°42'26"、東經110°40'36"~111°40'39",位於廣東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東與陽春市相接、南與高州市交界,西同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容縣、岑溪毗鄰,北與羅定市接壤,是廣東重點 僑鄉、粵西最大的僑鄉。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信義縣,宋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76年)信義縣改信宜縣,1995年9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縣級)。 全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總面積3101.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44.69萬人(2015年末),轄18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352個村委會、41個居委會,有天馬山生態旅遊景區、西江溫泉度假村和龍玄峽漂流、甲門峽漂流、大仁山、太華山、石根山風景旅遊區、石狗嶺風景區等,榮獲“中國南玉之都”榮譽稱號。2018年6月,農業農村部確定“2018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信宜市入選。

據信宜登高山及大坪出土的石網墜、石紡輪、石船形砸考證,新石器時代晚期便有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秦以前信宜屬百越之地,秦平定百越之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在百越設桂林、象、南海三郡,信宜地屬桂林郡。漢初信宜屬南越國蒼梧王屬地,公元前111年(漢元鼎六年)至三國時期,信宜地屬交趾(後改交州)州史部蒼梧郡端溪縣。

建置沿革

公元346年(晉永和七年),信宜地屬廣州晉康郡端溪縣。公元502年始在端溪縣的羅竇百洞地置樑德郡,轄樑德羈糜縣及務德羈糜縣(現高州長坡、東岸、大井、潭頭等鎮,隋改稱良德縣),信宜屬樑德羈糜縣,縣治在太安村,第一任縣令為羅竇諸洞的僚人洞主聯盟陳?都老(如後來談殿、扶三都做過洞主聯盟),名義上隸屬瀧州,但不入籍、不納賦稅。598年(隋開皇十八年),樑德縣改為懷德縣。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621年(唐武德四年),唐朝建立州縣制,析瀧州懷德縣置南扶州,及信義、懷德、譚峨、特亮、扶萊5縣,陳龍樹被唐朝任命為南扶州第一任刺史,武德七年,陳龍樹的南扶州威逼僚人入籍,引起了羅竇僚人的不滿,誘發了各溪垌首領抗爭,溪垌聯盟談殿都老帶領僚人把陳龍樹趕回到瀧州,佔領了南扶州治,但還在瀧州寄設南扶州治。貞觀二年,尹州都督李光度與陳龍樹聯手平定僚人叛亂, 復置南扶州,自瀧州還治。貞觀五年,溪洞僚人又作亂,陳龍樹敗回瀧州。馮盎入朝,唐太宗命馮盎平亂,馮盎智敗僚人。

634年(唐貞觀八年),南扶州改稱竇州,管轄範圍不變,隸屬嶺南道容縣都督府。唐乾封二年(667年),扶萊縣劃歸了禺州。

654年(唐永徽五年),冼夫人曾孫馮士翽任竇州剌史,俚人進入竇州,帶來先進的農耕文化及冼夫人文化,推進了社會的發展,鑑江流域成為經濟發達地區漸漸俚化,文化風俗與高州相似,在唐代以後,竇州可算作高涼文明的延伸部分。

972年(宋開寶五年),廢懷德、潭峨、特亮三縣,其地併入信義縣,仍隸屬竇州。976年(宋太平興國元年),避宋太宗趙光義諱,信義縣改信宜縣。1071年(宋熙寧四年),廢竇州,信宜歸廣南西路高州管轄。元朝屬海北海南道高州路,明屬廣東承宣布政使司高州府。宋、元其間,鑑江流域的俚人區由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被廣府系漢化,而東部、北部山區由於大批遷入瑤族而被瑤化。

1577年(明萬曆五年),羅旁戰事後,將信宜之定康、信豐、感化、從善、鎮南5個都(今白石、大成、錢排、合水、新寶,平塘、思賀、貴子、旺沙、硃砂、安莪、洪冠、茶山、懷鄉等)池洞部分、高州之馬貴、古丁、深鎮及羅定之扶合、加益、棼濱、新樂一帶,劃給新設的西寧縣,陳璘手下大批參與羅旁戰事客家兵入籍,明朝庭在上述地區設函口哨所及西寧縣懷鄉巡檢司強制漢化當地瑤人。

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將原由信宜劃給西寧的信豐、感化、從善、定康4都劃歸信宜,沿稱“新圖”,其它轄區稱“舊圖”,鎮南都仍留西寧縣。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經朝廷批准,定康、信豐、感化、從善四都重歸信宜管轄。沿稱舊圖,鎮南都仍留西寧縣。清朝信宜隸屬廣東省高州府。

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金釭率領天地會義兵攻佔信宜城,重建大洪國,自稱南興王,以學宮為王府(王宮)、縣署為元帥府、冼太廟為招賢館。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懷鄉起義指揮部舊址

1912年(民國)之後, 信宜先後屬高州軍政府、高州綏靖處、高雷道、南路綏靖委員公署、“八屬”善後督辦公署、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1927年(民國十六年)12月在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的領導下信宜人民舉行了懷鄉起義,成立信宜縣(懷鄉)蘇維埃政府及工農革命軍(後稱紅軍),羅克明任縣長,朱也赤任司令。以雲開大山為根據地堅持了土地革命戰爭,陳銘樞派兵“圍剿”,形勢惡化,朱也赤在廣州灣被捕後押至高州就義,羅克明前往香港向廣東省委彙報情況,受到錯誤批評,但仍指揮部隊堅持鬥爭,轉戰於兩國(中國、越南)兩省(廣東、廣西)及南洋地區,抗戰時期編為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解放戰爭時期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

1949年10月22日,信宜縣解放先後屬廣東省南路專區,高雷地區、湛江地區管轄。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東鎮舊照

1958年11月15日,信宜、茂名兩縣合併為高州縣,縣治高州城。1961年4月1日,信宜縣從高州縣分出重設,治所住東鎮,原信宜縣的古丁公社(含古丁、馬貴、深鎮3個鎮)劃歸高州縣管轄。

1983年7月起,信宜隸屬茂名市。

1995年9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縣級市)。轄東鎮、鎮隆、水口、北界、高坡、金銅、徑口、丁堡、池洞、硃砂、安莪、貴子、旺沙、洪冠、茶山、懷鄉、白石、大成、錢排、合水、新寶,平塘、思賀等23個鎮。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2004年,將徑口併入金垌鎮,高坡併入北界鎮,安莪、旺沙併入硃砂鎮。

2005年,東鎮鎮改為街道辦事處。全市18個鎮及1個街道辦,下轄370個村委會及8個居委會。

自然資源

信宜市玉石礦儲量大、礦點多,自清朝以來先後在金垌的泗流、洪冠的蛤乸坑、水口的都龍發現玉石礦並已開發利用,是名附其實的南方玉都,並於二0一三年十月八日被授“中國南玉之都”稱號

水資源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扶曹水庫電站

信宜水力資源豐富,建有小水電站282座,總裝機容量21萬千瓦,扶曹水庫電站裝機10000千瓦,為信宜最大的水力電站。

地方文化

信仰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信宜飄色

吸收了高州的俚人文化特點,也接受了瀧州僚人文化特點,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俚潦漢融合的文化,信仰冼夫人、陳璘、三位太慰官、伯公社主等本土宗教的神 。受到竇州文明及楊筠鬆的影響,信宜人相信祖宗骨頭及風水可以保佑後世,人死後實行二次葬,但現代殯改已摧毀了這種信仰。冼夫人文化就是高涼特色的廣府文化,包括:愛國愛民文化、融合俚漢文化、發展儒教文化、睦鄰友好文化、開發海洋文化。

陳璘文化就是三羅特色的客家文化,包括: 一是“敢闖敢試”———青年陳璘以勇著稱,二是“永不氣餒”———中年陳璘三起三落,三是“愛國拼搏”———晚年陳璘抗倭援朝,四、融合瑤漢——使羅旁地區(明朝的羅定直隸州轄東安、西寧兩縣,包括現云城區,雲安區,新興縣,鬱南縣、羅定市及信宜的東部、北部)進入封建文明。

中國慈孝文化之鄉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中國慈孝文化之鄉

信宜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人民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慈孝文化”,“尊老、愛幼、孝親、助人”情意濃濃、愛心湧動、孝行如潮、善曲高歌的生動局面,全社會樂善好施、慈愛蒼生、以孝立身蔚然成風,2016年被中國倫理學會授予“中國慈孝文化之鄉”。

語言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信宜市政區圖

信宜方言有兩種:粵語和涯話(客家話)。分佈的特點是“沿江分佈”:境內鑑江流域為粵方言區,黃華江流域和南江流域原為客家方言區。由於鑑江流域的粵語處於強勢,不斷向黃華江流域滲透和擴展,使黃華江西岸的客家方言區逐漸演變為粵方言區,黃華江東岸的客家方言區逐漸演變為客粵雙方言區。同時,南江流域的思賀鎮原屬客家方言區,由於羅定一帶的粵語滲透和擴展,大部分行政村也演變為客粵雙方言區

知名人物

楊國威(1613-1683)吳三桂部將,督標都騎尉、武德將軍,為皇帝封賜尚方寶劍先斬後奏之權。

淩十八(1819--1852)打響太平天國反清的第一槍

陳銘盤(1865-)懷鄉鎮人,民國廣東省參議員、信宜縣長

李懷霜(1874-)鎮隆鎮人,作家、編輯和學者林雲陔(1883-1948)水口鎮人,中國國民黨廣東南路督導、國民政府財政部次長、廣州市市長

林礪儒(1889-1977)教育家、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國家教育部原副部長。

李孝式(1901-1988)梓童坊(鎮隆)大路街人。馬來西亞獨立後的首任財政部長,開國元勳之一

羅克明(1902-)懷鄉起義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中共信宜縣委首任書記吳漢英東鎮人,抗戰初期組建信宜中區手槍隊,為廣東南路地區的抗戰及解放事業立下了功勞。

廖蓋隆(1918-2001)白石鎮人,中央政治研究室經濟組財政小組組長,新華社國內部主任、新華社副總編輯

丘虹(1925-2004)女,懷鄉鎮中堂村人。1979年後,任韶關地區婦聯主任、黨支部書記。

甘子玉(1929-)水口鎮人,北京大學管理科學中心兼職教授、高級工程師

甘子釗(1938-)國家“高臨界溫度超導電性的基礎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北大固體物理研究所所長

楊幹華(1942-2001)思賀鎮人,廣東省作家協會專職副主席、廣東文學講習所副所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林元中國作家協會駐科隆坡亞非作家會議常設局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業務辦公室主任

陳海廣東省人大常委,曾任茂名副市長

景點資源

雞籠頂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雞籠頂

南江(羅定江)發源於雞籠頂,因主峰形似雞籠而得名,唐代瀧州僚民起義的最後根據地,大瀧國皇帝陳行範戰死的地方,為嶺南僚文化的聖山,神奇、高峻、秀美而素有“人間天堂”之美稱。近年來,休閒健身的鄉村生態遊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雞籠頂成了登山運動、戶外踏青、驢友掠影的好去處,遊客長年不斷。每年“五一”期間,遠近遊客蜂擁而至,賞閱雞籠頂風光的遊客多達數萬人。[93]

楊國威紀念館

茂名信宜縣級市簡介

楊國威紀念館

楊國威紀念館原址是楊國威公故居,後來成了【國威楊公祠】它建造於清康熙末年,土木建築,熟磚包皮(即青磚包住屋子的外表,像我們今天的瓷磚),雕樑畫棟等等,但不幸的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文革認為是四舊把所有的木材、石、磚一塊不剩的拆掉了,拿去建糧所。

重建於一九九三年潤三月十五日在合水街背土屏山腳,樓子村,坐壬向丙,名:世德堂。

等等很多旅遊景點

城市榮譽

信宜有“中國慈孝文化之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南玉之都”、“竹編之鄉”、“水電之鄉”、“長壽之鄉”、“全國生態建設和保護示範區”、“山地雞王國”之美稱。先後獲得全國農林牧漁業總產量百強縣(市)、全國水果百強縣(市)、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市)、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先進市、中國三華李產業龍頭縣(市)、全國科普示範縣(市)等榮譽和稱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