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武:安史之亂不僅亂了唐朝,也連累了後面的宋朝

唐朝 北宋 南宋 宋朝 不同意見 不同意見 2017-08-30

蕭武:安史之亂不僅亂了唐朝,也連累了後面的宋朝

消極影響非常多,這裡只說幾個影響比較重大的。

第一,安史之亂最後不是以朝廷完全平定下去而結束的,而是以河朔三鎮表面上服從中央但實際上處於半獨立狀態而結束的。這之後,為了制約河朔三鎮,朝廷不斷在華北地區增加藩鎮,而新的藩鎮又不斷脫離中央控制,最後一直蔓延到整個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全部都是藩鎮,實際上陷入分裂狀態,唐天子跟周天子一樣,只是名義上的共主。從而導致了五代十國的第二個分裂混戰時期。

第二,因為藩鎮林立,中央能夠直接控制的軍隊實際上只有禁軍,而禁軍逐步職業化,賞賜常規化,從而使軍隊基本上變成了職業化、世襲化的軍隊。而且,禁軍必須始終被置於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這就導致朝廷在軍事行動之前,一方面是必須進行交叉控制,比如派太監建監軍;另一方面是戰爭的成本大幅提高,必須預先儲備大量的錢糧,才能發動一次戰爭。

蕭武:安史之亂不僅亂了唐朝,也連累了後面的宋朝

第三,安史之亂髮生後,唐朝朝廷抽調西域駐軍回援長安,導致從中亞、西域到河西走廊一帶對吐蕃和回紇的控制線完全空虛,之後,吐蕃乘機進佔南疆,控制河西走廊,甚至一度將勢力延伸至北疆。河西走廊以東,包括蘭州、天水、平涼、陝北等地都湧入大量吐蕃裹挾二來的羌人、吐蕃人,導致這些地區成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域,也為後來宋朝時期西夏崛起準備了條件。

第四,河西走廊失守,導致中原王朝失去最重要的軍馬來源地,中原王朝的騎兵更加弱勢,整個軍隊的機動性更差,導致在戰爭中經常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而缺乏主動進攻和大規模野戰的能力。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兩宋,導致宋軍只能在步兵裝備和戰術上用力,甚至在進攻時,也以堡壘線這種防禦的形式推進。比如對西夏戰爭,宋軍就完全依賴於修築堡壘線。而且,因為始終處於被動防禦的狀態,只能處處設防,在邊境區域大量囤積軍隊,迫使宋朝的軍隊規模不斷擴大,從開國初期的十多萬人,一直增加到北宋滅亡時的120萬人。甚至到了南宋,只有半壁江山,軍隊規模也達到100萬人。

蕭武:安史之亂不僅亂了唐朝,也連累了後面的宋朝

第五,因為整個西北地區失控,華北地區失控,朝廷財政收入更加依賴於南方地區。而且,因為禁軍的職業化、世襲化,維持常備軍的成本越來越高,軍費支出對中央財政造成了巨大壓力。財政壓力太大,導致朝廷在做出關於軍事問題的決策的時候,都會首先考慮財政壓力和成本問題,從而出現了北宋和遼國、南宋和金國之間以歲幣的形式來維持和平的結果,寧可選擇付出歲幣,而無法繼續堅持戰爭。

第六,因為藩鎮割據導致中央權威喪失,皇帝朝不保夕,整個文官官僚體系完全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到了宋朝,為了防止出現這種狀態,加強了對武將的控制,而給予文官官僚體系比較大的權力。甚至在對外戰爭中,也常常用文臣作為主帥,而武將只能受制於文官,文武失衡。

先說這些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