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唐朝 懷恩 郭子儀 史朝義 李光弼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 2018-11-29

僕固懷恩傳

在古代,武將是個危險的職業。天下越太平,武將越危險;相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將軍又是個好差事,有兵有錢還任性。但是,當兵簡單,當將軍絕非易事,若想成為名將更是難上加難。

在李唐,皇帝多為開拓進取之主,故武將層出不窮。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武將僕固懷恩

也是在李唐,番兵番將受到朝廷重用;而這些出身“非我族類”的武將,有忠貞不二者,也有奸猾叛逆者。

在皇帝的眼中,武將是一生之敵,“武”是原罪,是對皇權的潛在威脅。

所以有滿門忠烈如僕固懷恩者,亦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

家族赫赫

鐵勒九姓

僕固懷恩家世顯赫,其家族是鐵勒九大姓之一的“僕固部”。

唐太宗貞觀二十年(646年),鐵勒九姓首領率部降唐。

自此,懷恩為唐將也!

安史變亂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漁陽顰鼓動地來”,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起兵,大軍南下,直撲兩京。當時,大唐歌舞昇平,四海晏然,百姓不知兵事已久。

長安,人心惶惶,唐玄宗在禁衛軍的護衛下出逃。

長安,這個曾經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如今卻淪為地獄。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安祿山劇照

那些發動叛亂,那些縱容叛亂,那些“孕育”叛亂的人都逃了,而那些無辜的百姓,卻遭受著地獄般的折磨,忍受著魔鬼的撕咬。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淒涼長安城

勤於王事

初戰河北

這時,全國分為兩個陣營:安史叛軍和李唐官軍。

懷恩知兵,善戰。初任朔方左武鋒使,果敢驍勇,隨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在振武軍及其以東地區作戰。

在背度山懷恩擊敗薛忠義,斬首七千,俘獲薛忠義之子,攻克馬邑。隨即進軍與李光弼會合,在常山、趙郡一帶戰鬥,趕走史思明。

唐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與郭子儀同赴靈武擁戴唐肅宗。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靈武

滿門忠烈

在一次與同羅的戰鬥中,懷恩的兒子僕固玢兵敗投降,後又逃回,懷恩斥其降敵,怒而斬于軍前,其大義滅親之舉令士卒更加用命。

懷恩的另一個兒子僕固瑒也英勇善戰,常常深入敵後,斬殺數人,叛軍畏之。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僕固懷恩一家死於王事者達46人,可謂滿門忠烈!

香積寺之戰:狹路相逢勇者勝

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十二日,肅宗詔令收復二京。以廣平王李俶為元帥、郭子儀為副,統兵15萬,另由僕固懷恩率領回紇騎兵4000。全軍號稱20萬,由鳳翔出發,向長安進軍。

長安叛軍10萬列陣於唐軍之北。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激戰中

叛將李歸仁出陣挑戰,唐前軍迎擊,並擊退李歸仁部,逼至安軍陣前。安軍全力反擊,唐前軍稍退,安軍乘勢逼進,唐軍抵擋不住,自相驚亂,安軍爭搶唐軍輜重。

李嗣業見部眾潰亂,高喊:“今日不以身餌敵,軍無遺矣”。他脫去戰袍,坦胸露懷,手持陌刀,立於陣前,奮聲疾呼,叛軍當其刀者,人馬俱碎,連殺數十人之後,唐軍穩住了陣腳。

此時,埋伏於陣東的叛軍精騎,企圖偷襲唐軍側後。

僕固懷恩發現敵情後,親率回紇騎兵掩殺過去,斬殺得一個不剩,叛軍氣勢沮喪。接著懷恩軍又迂迴至叛軍陣後,與唐軍主力前後夾擊叛軍。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今日香積寺

雙方從中午一直廝殺到傍晚,唐軍大獲全勝,殲滅叛軍6萬餘人,安軍大敗,潰逃長安城內。

懷恩判斷叛軍必將棄城逃跑,多次建議率部追擊。但廣平王以激戰終日,部隊甚疲為由,未予採納,致使叛軍將領安守忠、李歸仁等乘夜東撤。二十八日,唐軍收復長安。

因懷恩在收復兩京上有功,詔加官為開府儀同三司、鴻臚卿,封爵豐國公,賜實封二百戶。

與李不和

僕固懷恩為人勇毅,不善言辭,但性格耿直,敢於犯上。

身為副將的懷恩如果有異議,即使是對主將,也一定力爭,甚至詬罵。他的麾下多為蕃漢強兵,自恃有功,常有不法行為。郭子儀寬仁,能夠寬容他們。

後來李光弼代替郭子儀,僕固懷恩仍任副將。李光弼降服了叛將安太清,安將軍的妻子貌美,僕固懷恩的兒子竟然不顧軍法把她搶到自己的軍帳裡,光弼令他送回,懷恩兒子不聽,還派兵守在四周。光弼騎馬飛馳而來射殺守衛七人,把那女子奪來還給安太清。

此事後僕固懷恩很生氣,說“:公竟然為賊人而殺死官兵!”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李光弼

及至李光弼與史思明在邙山交戰,懷恩不聽光弼命令致使官軍戰敗。皇帝念他有功,召他入朝任工部尚書,以示寵信。

為國嫁女

肅宗將寧國公主下嫁給回紇毗伽闕可汗,可汗又來為小兒子求婚,就將懷恩的女兒下嫁。毗伽闕可汗的小兒子立,稱為登裡可汗,懷恩的女兒就成了可敦。

回紇歷來親唐,是大唐堅定的盟友。

可是登裡可汗繼位後,一改前朝對唐政策,今日登裡可汗的回紇已不是往日的回紇。

禍從此出

寶應元年(762),登裡可汗被史朝義“誘騙”,領十萬人馬犯唐境。

代宗得知情況後,派殿中監去曉諭慰勞,登裡可汗要求見僕固懷恩及其母親,代宗許。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回紇

但是懷恩為避嫌不肯去,代宗特賜鐵券,還親自寫詔書堅持要他去,懷恩這才啟程。登裡可汗見到老岳丈後非常高興,於是請求和好,並答應出兵助唐討賊。

決戰昭覺寺

寶應元年(762年),懷恩領諸軍節度行營,為天下兵馬元帥雍王之副,領前鋒印發兵陝州。

其中回紇兵桀驁不馴,為了牽制與監督,懷恩特意安排本部人馬與回紇軍合為一處,併為官軍前驅,防止回紇暗中通敵。

戰起,懷恩列陣西原,旗鼓大張,派突擊騎兵與回紇兵從南邊繞到叛軍左邊,舉旗為號,猛擊叛軍,攻破其工事,斬首幾萬人。史朝義帶領十萬精銳騎兵來救,決心死戰,兩軍短兵相接,各有死傷。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再戰

這時督軍的大宦官魚朝恩令弓箭手五百人集中發射,殺死叛軍多人,但叛軍陣營不動搖。馬璘大呼:“成敗在此一舉!”遂單槍匹馬舉旗衝入敵營,順手奪過兩面盾,敵人紛紛敗退。官軍趁勢衝鋒,叛軍潰敗,降者三萬。隨後轉戰石榴園、老子祠,懷恩又大敗史朝義,叛軍死傷遍野,屍填山谷,東都洛陽順利光復。

追擊叛軍

後來,懷恩留回紇兵屯守河陽,遣兒子僕固瑒及北庭兵馬將高輔成率一萬騎兵追趕史朝義。

官軍常常是逼近敵軍而紮營。至鄭州,兩戰兩勝,叛軍張獻誠以汴州來降,又攻下滑州。

史朝義逃到衛州,與其黨羽田承嗣、李進超、李達盧等人會合,合兵四萬,據河而戰,瑒率師渡河登岸逼近叛軍,賊潰散,瑒再進扎昌樂,史朝義逃走,李達盧投降,薛嵩、李寶臣率相、衛、深、定等九州來降。

史朝義又逃到貝州,會合其黨羽薛忠義率領三萬人馬在臨清與官軍交戰。叛軍氣勢洶洶,瑒帶兵挫其銳氣,令高彥崇、渾日進、李光逸設三道伏兵,史朝義率兵渡衡水,才渡一半,伏兵四起,朝義敗走。正好回紇輕騎兵也趕到了,瑒卸甲追趕,在下博大戰,叛軍背水列陣,瑒迅猛奔擊,賊人崩潰,積屍滿河。朝義退守莫州。

時都知兵馬使薛兼訓、郝廷玉、兗鄆節度使辛雲京會師莫州城下,史朝義與田承嗣多次出來挑戰,無一勝仗。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劇照中的史朝義毫無霸氣

史朝義窘急,率殘眾奔往幽州。官軍接踵而追,朝義逃至平川,自縊而死,河北戰亂平。

再造之功

懷恩因戰功升為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實封四百戶。

七年平叛,僕固懷恩居功至偉。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懷恩

戰前,帝有詔令,只問罪史朝義,其他的人都赦免不咎。所以薛嵩、李懷仙、田承嗣等安史舊部投誠後,朝廷並無怪罪。僕固懷恩功高,唐廷又無實力追剿安史餘黨,於是奏請以安史降將任河朔諸鎮。

君臣相疑

送婿歸國

叛亂平定後,朝廷又加懷恩太子少師,詔令護送回紇歸國。

然而,請神容易送神難,回紇登裡可汗何等精明。他果真是受史朝義“誘騙”而襲擊唐朝邊境嗎?見到老岳父後,又改口說是誤會,登裡可汗拐彎抹角地說,既然兵將都集合了,一無所獲回老家必然會遭到恥笑,不如幫你大唐做事吧,只是事後需“酬謝”。

這個酬謝就是劫掠,先前長安就遭此難,朝廷別無他法。

而這次,劫掠的路線必經太原,太原守將辛雲京可不是好惹的。

諸將不和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朔方軍可謂有再造大唐之功,從始至終,朔方軍都是平叛的絕對主力。亂後,朔方軍尾大不掉,功高難賞,朝廷忌憚之。朔方軍的領袖是僕固懷恩,其下盡是精兵猛將,番漢混雜,懷恩與他的朔方軍一樣,驕縱不法,跋扈異常。

另外,平亂過程中崛起的還有河東軍,其領袖是李光弼,後光弼任元帥,節制朔方,懷恩等將領不服,邙山戰後雙方關係完全破裂,光弼不得已辭去主帥,出走河北。

辛雲京乃光弼提拔,亦是何東軍的代表人物。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郭子儀善於調和諸軍

當懷恩與回紇軍經過太原時,雙方矛盾徹底爆發。

因歷史宿怨,辛雲京忌恨懷恩,又因他與回紇親近,辛懷疑回紇會襲擊他們,因而閉關不出,也不犒賞懷恩隊伍。

懷恩心想,我父子立此殊功,竟遭辛雲京猜忌,且無故不犒師使自己在回紇女婿面前丟進顏面,因而大怒,上表訴說辛雲京的情況。

上書朝廷

同時,懷恩屯軍汾州,派裨將李光逸帶兵守祁州,李懷光守晉州,張如嶽守沁州。

似乎大戰一觸即發,似乎安史之亂還未結束。

辛雲京毫不示弱,立即上書朝廷懷恩勾結回紇,企圖謀反。

代宗只想和稀泥,充當“和事老”,於是派監軍駱奉先去調查。

得罪駱奉先

駱先去辛雲京處,雲京對他說僕固懷恩與回紇相約欲反的情況已很明顯,駱似乎認同。

然後,駱來到懷恩處,先升堂拜謁懷恩的母親,懷恩母責備駱:

“你和我兒子曾約為兄弟,現在為什麼去和辛雲京親近?以前的事不要再說了,從現在起你和我兒還應該和從前一樣。”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大宦官駱監軍

懷恩是個大老粗,也是個“胡人”,他認為一切事情都可以在酒桌上解決,藏著掖著的事他不會做,他想借酒訴衷腸。酒酣處懷恩起而舞蹈,駱送上了一份厚禮,懷恩還未道謝答禮,駱就急急忙忙地要辭別,懷恩不想讓他走,就叫人把駱的馬藏起來。

駱以為懷恩要殺他,半夜裡偷偷翻牆而走。

懷恩知道後,心中大驚,他明白這個誤會已經洗不清了。

駱一回到朝廷,就上奏說僕固懷恩要謀反,此時懷恩也奏請上書誅殺辛雲京和駱奉先。

懷恩訴衷腸

代宗下詔令和解。

河東軍將領李抱玉又上書朝廷,說懷恩暗中勾結,圖謀不軌。

廣德初年,懷恩進授為太保,給其一子三品官,一子四品官,加實封五百戶。贈鐵券,名字藏於太廟,畫像陳列凌煙閣。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劇照

但是僕固懷恩高興不起來,個性固執要強的他因讒言誣毀而怏怏不樂,無法自我解脫,於是憤而上書:

“臣世代本是夷人,年輕時蒙上皇驅策。安祿山之亂,臣以偏將身份決死平亂靖難,倚仗天威神靈,消滅了強胡。史思明繼起作亂,先帝信任,交兵給我,臣發誓洗雪國仇,凡攻城野戰,均身先士卒,臣之兄弟戰死陣上,臣之子侄犧牲軍中,以致九族之內存留不到十分之一,且即使活著的,也創傷累累……”

另外還有“六罪”,這全是反話氣話,書中多有不敬之處,代宗不怪罪,詔令宰相裴遵慶前去宣諭詔旨,並觀察他的行動。

相國到訪

裴遵慶來到懷恩處,懷恩抱著他的腳,邊哭邊訴。裴遵慶告訴他皇帝對他沒有懷疑,聖眷正隆,並勸他入朝,懷恩同意。

這時懷恩副將範志誠勸諫道:

“朝廷對您的猜忌和隔閡早就形成了,現在為什麼要去那不測之地,您難道看不見李光弼和來瑱嗎?兩人功高不賞,光弼被奪去軍權鬱鬱寡歡,來瑱已被誅殺。”

懷恩入朝遂作罷。

起兵反唐

攻擊辛雲京

御史大夫王翊出使回紇回朝,懷恩怕他會洩露自己與回紇聯繫的事,於是將他留下,不讓回京,又派兒子去攻辛雲京,失敗後又攻打榆次。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內亂

以前,皇帝避難陝州時,顏真卿請求由他奉詔召僕固懷恩,帝不允。

這時,皇帝派顏真卿去召懷恩,顏真卿不肯去,並說道:

“臣過去請求去召他,是個好時機,現在已經太晚了。”

帝問緣故,顏真卿說:

“那時陛下在陝州避難,臣去見懷恩,責以《春秋》大義,他或為邀功,可能來朝討賊。現在陛下返回京都,懷恩來京進不能勤王,退不能向眾人解釋,他理不正、氣不壯,不會來的。”

皇帝說如何,顏真卿說:

“現在說懷恩將要反叛的只有辛雲京、李抱玉、駱奉先、魚朝恩四個人,別人都說他們是冤枉的。而且懷恩手下的將士,都是郭子儀的舊部,陛下若讓郭子儀去,曉以逆順禍福,一定會一同來歸的。”皇帝同意了。

朔方歸正

郭子儀到了河中,僕固瑒正攻榆次,未能取勝。後僕固瑒因鞭打裨將被殺,懷恩聽說後,將事情告訴母親。母親說:

“我曾警告你不要反叛朝廷,國家待你不薄。如今眾人譁變,我也難免遭禍,怎麼辦?”

懷恩無言可答,再拜而出,母親提刀趕出來說:

“我為國家殺了此賊,取賊心以向三軍道歉。”

懷恩勢窮,乃與部下三百人北渡黃河,去靈武,召散流亡,軍威復振。

皇帝聽說懷恩母親深明大義,不加罪,詔令用車護送其母親到京都,撫卹優厚,享天年而終。又下詔任僕固懷恩為太保兼中書令、爵大寧郡王。

引兵入塞

懷恩卻堅持錯誤不肯改正,誘騙吐蕃十萬人入塞。

豐州守將戰死,進而侵涇州,渡涇水,節度使白孝德迎戰,將其軍打敗,懷恩涕泣說:

“以前都是我的兒,為我殺敵,今反被人要致我於死地。”

隨後攻奉天,郭子儀將他打退。

再次入塞

永泰元年(765),僕固懷恩誘合諸蕃號稱二十萬人入侵,吐蕃從北道逼攻醴泉;羌、渾、奴剌從西道侵鳳翔。

懷恩犯邊震動京師,詔令郭子儀屯兵涇陽,皇帝親御六軍屯守苑中,下詔親征。

懷恩到達嗚沙,病重,回到靈武即去世。其部將張韶、徐璜玉不能馭眾,均被殺。範志誠率眾入寇涇陽。

因勞師無功,吐蕃與回紇逐漸不和。

郭子儀親到回紇處勸喻,回紇降。

隨後郭子儀在涇州大戰得勝,長安轉危為安。

君負臣還是臣負君?

君臣

初,懷恩立不世之功,家人為國捐軀者達四十六人。及至不聽王命,轉戰三年,帝多默忍,並下詔,未曾言其謀反。及死,帝感傷曰:

“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不久,懷恩侄子僕固名臣帶一千騎兵來降。大曆四年(769),朝廷冊封僕固懷恩的小女兒為崇徽公主,下嫁回紇。

評語

懷恩少從行伍,知戎事,性直且質,志慮忠純;然其番將出身,軍紀漠然,為國可執干戈,為己酒色財氣。雖有柱石之名,可唐軍隔閡已深,成見已久,諸將不和,終遭流言之害。

嗚呼!一門忠烈,父子決絕,女嫁絕域,一戰香積寺,奮勇衝殺,再戰昭覺寺,力挫敵鋒。自戎馬以來,捨身犯險,調度諸軍,戰則為前驅,守則為磐石,七年血戰,終立不世之功;三年掠邊,鮮有清白之身。

李唐自有宗廟,文以懷遠,武以拓邊,終世紀之戰,兵老財枯,各方勢力,蠢蠢欲出。天寶變亂,武人交侵,中原慘遭兵燹,生民淪為私產;雖李氏幸得社稷,然兵強馬壯者作威一方,下克上,牙兵驕橫,皇權式微。

僕固懷恩:一家46人為國殉難,滿門忠烈,卻因宦官陷害而起兵反唐

唐太宗

支持原創,抄襲可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