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死後,有一個國家野心膨脹,一戰之後打得它服服帖帖

唐朝是版圖最大,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大唐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 ,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且,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國對大唐頂禮膜拜。

李世民死後,有一個國家野心膨脹,一戰之後打得它服服帖帖

但是,在公元649年,大唐天子李世民與朝中大將李靖等先後在七天內病逝。兩位英雄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也對其後的政治格局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隨著“天可汗”李世民駕崩,大唐周圍虎視眈眈的少數民族再次野心膨脹,接二連三的挑戰李世民營造的共榮大局。

第一個站出來挑戰大唐的就是西域霸主西突厥,早年為了顛覆盤踞在西域的東突厥,西突厥與李世民締結盟約,推翻了東突厥。“戰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不變的利益。”東突厥滅亡後,大唐迅速進軍西域,引來西突厥的不滿,由此與唐軍展開多次較量。

在經歷了高昌、焉耆、龜茲等一系列戰爭後,西突厥屢戰屢敗,但並未傷筋動骨。

李世民死後,有一個國家野心膨脹,一戰之後打得它服服帖帖

阿史那賀魯原本是大唐在西域扶持的勢力,本意是西突厥內鬥,大唐坐收漁翁之利。可讓唐朝始料未及的是,所有人都小覷了阿史那賀魯的能力,這個不甘心做唐朝傀儡的統治者藉著大唐給予的支持和特權,掛羊頭賣狗肉,將許多突厥部落收服,勢力逐漸坐大。

李世民十分清楚阿史那賀魯的野心,但是,並沒有替代阿史那賀魯的人選,所以,只能恩威並施,希望能將其牢牢掌控在手中。阿史那賀魯的野心被壓制,蟄伏起來,終於,在李世民駕崩後爆發,阿史那賀魯向大唐亮出爪牙。

唐太宗高瞻遠矚,自然不可能將籌碼全都壓在阿史那賀魯身上,早在其歸降時就已經做好了多方面準備。靠近西突厥的西州、庭州時刻緊盯阿史那賀魯的動向,時常派遣斥候潛入偵查,所以,阿史那賀魯在密謀反叛之初就已被唐廷獲知。

李世民死後,有一個國家野心膨脹,一戰之後打得它服服帖帖

事發後,唐朝派遣使臣前往西突厥安撫阿史那賀魯,準備了大量禮物請阿史那賀魯的大兒子入朝當官。當然,名義上是請他兒子做官,實際上,就是在恐嚇阿史那賀魯,你的一舉一動盡在朝廷掌控,趕緊打消念頭,讓你的大兒子入朝當人質吧。

阿史那賀魯見自己還未有所動作大唐就已做出反擊,無奈之下只,能答應將兒子送去做人質。高宗李治資歷尚淺,性格頗為軟弱,對阿史那賀魯的兒子極為優待,為了讓阿史那賀魯不再起謀反之意,李治竟放了阿史那賀魯的兒子。

此舉可謂放虎歸山,不但沒讓阿史那賀魯有所收斂,反而在兒子歸來後正式宣佈造反。

李世民死後,有一個國家野心膨脹,一戰之後打得它服服帖帖

經過一段時間的操持,阿史那賀魯的實力已不容小覷。但他心裡清楚,僅憑自己手中的軍隊根本無法撼動大唐,所以,在宣佈造反的同時盡全力西征其他突厥可汗的屬地。阿史那賀魯聲東擊西,迅速清掃了西方部族,完成了西突厥的統一,率領幾十萬突厥軍對抗大唐。

戰爭爆發初期,阿史那賀魯連戰連捷,大唐派遣樑建方兵分兩路雙管齊下,最終,大唐在此戰中大獲全勝,化解了西突厥對唐朝邊境的威脅。在大半年的準備後,李治派盧國公(小說中的程咬金)、王文度向西突厥遠征,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搜尋到西突厥的蹤跡。

之後,與阿史那賀魯麾下部落連番二戰。已經年過花甲的程將軍寶刀未老,首戰告捷,率領軍隊殺敵數千,繳獲牛羊不計其數。在查到西突厥主力所在後,更是乘勝追擊,殺敵三萬,打下嚥城。

李世民死後,有一個國家野心膨脹,一戰之後打得它服服帖帖

阿史那賀魯大敗而逃,前往蘇咄城請求收留。城主思前想後不敢收留,將阿史那賀魯五花大綁送到石國王城。此時,蕭嗣業恰巧追擊至此,便將阿史那賀魯送到唐軍軍營。公元658年,阿史那賀魯被唐軍押送到長安,在昭陵祭拜了太宗後被赦免。

顯慶四年賀魯去世,詔令葬在東突厥可汗頡利可汗的墓旁,刻石記其事。

平定西突厥後,蘇定方在西域鋪設道路,設立大量驛站,將這場戰爭中暴屍荒野的戰士遺骸掩埋。戰後的突厥各部百廢待興,蘇定方重新劃分各個部落間的牧區分界,使其能夠恢復正常放牧生產。在西域有許多被阿史那賀魯擄掠的奴隸,蘇定方一一清查將這群奴隸釋放回家。

李世民死後,有一個國家野心膨脹,一戰之後打得它服服帖帖

蘇定方致力於西域百姓安居樂業,為飽受戰火摧殘的西域作出貢獻。大唐的黴運總算熬到了頭,征討西突厥的唐軍打贏戰爭後,討伐龜茲的楊胄將軍在經過幾個月的急行軍後戰勝了羯獵顛,令立新龜茲王,恢復了大唐在龜茲的統治。

此外,西突厥的新領袖阿史那步真與最後一股反唐突厥勢力真珠葉護可汗在雙河決戰,掃除了最後一股西突厥隱患。就這樣,在盧國公、蘇定方等一眾將領的努力下,大唐天子再次維護了作為“天可汗”的權威,橫掃了西域。

李世民死後,有一個國家野心膨脹,一戰之後打得它服服帖帖

不可否認,唐朝的確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沒有之一,其聲譽遠揚海外,凡其鐵蹄所到之地,沒有不跪拜臣服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了。

參考資料: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五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下》、《資治通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