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哭求唐太宗,留下一子延續香火,大唐名將為何如此?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每次聽到雄壯激越的《秦王破陣樂》,總是禁不住心潮澎湃,樂曲回顧了大唐立國之初的浴血奮戰和開創盛世的艱難歷程,讓人悠然神往、思緒萬千,在那些連騎衝殺的英雄壯士當中,有一個人總會讓人想起,那就是平滅高昌的侯君集。

侯君集哭求唐太宗,留下一子延續香火,大唐名將為何如此?

侯君集出身於關隴貴族集團,是個膽大勇武的世家子弟,與《隋唐演義》中那個賊眉鼠眼的偷兒形象大相徑庭,由此可見演義戲說之類對我們的誤導之深。在隋末天下大亂的背景下,侯君集得識明主,投入了李世民的幕府之中。他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屢建功勳,受到了李世民完全的信任。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爆發了,在這之前,侯君集出謀劃策,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他跟隨李世民進入玄武門,誅殺了李世民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久,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侯君集被封為潞國公,賜邑千戶,升為右衛大將軍,而此時的李靖,食邑才有五百戶,可見當時在李世民的眼裡,侯君集比李靖重要的多。貞觀四年(公元630年),侯君集又升為兵部尚書,參議朝政。貞觀九年,他被任命為積石道行軍總管,作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的副手,討伐吐谷渾。

侯君集哭求唐太宗,留下一子延續香火,大唐名將為何如此?

五路大軍直指吐谷渾,慕容伏允膽戰心驚。他放火燒荒,盡毀草原,然後躲進沙漠,給唐軍來個堅壁清野。侯君集主張窮追猛打,不給敵人喘息之機。李靖採納了侯君集的建議,唐軍兵分兩路,李靖、薛萬均往北路,侯君集、李道宗往南路,對慕容伏允展開了鉗形攻勢。侯君集部穿越2000多裡的不毛之地,人靠喝馬血維持體能,馬靠啃冰雪延續生命,終於在烏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了吐谷渾軍,殺得吐谷渾人鬼哭狼嚎。唐軍翻越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在今天的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裡全殲慕容伏允的吐谷渾軍,慕容伏允走投無路,自縊身亡。慕容伏允的兒子慕容順也被唐軍俘獲,吐谷渾舉國投降,唐軍大獲全勝,自此吐谷渾一舉平定。

貞觀十一年,侯君集被封為陳州刺史,改封為陳國公。明年,又拜為吏部尚書,進位光祿大夫。侯君集以前根本不愛讀書,進了李世民的 秦王府後才拿起書本補習功課,他天資聰穎,竟然很快小有成就,典選官員,制定考課,做得有條不紊,頗受時人讚美,出將入相,文武雙全,正是大唐帝國官員的典型特徵。他一直走得很順,少有挫折,心高氣傲,恥居人下,就成了他一貫的心態。連一向待人謙和的李道宗都看不慣他,認為他不是善類,早晚必為反賊。侯君集如此狂傲,當然有他狂傲的資本,那就是他獨擔重任、平滅高昌國的赫赫戰功。

侯君集哭求唐太宗,留下一子延續香火,大唐名將為何如此?

侯君集取得了蓋世功勞,同時也犯下了彌天大錯,他私取高昌寶物,據為己有,上行下效,他的部下很快將高昌寶物搶掠一空。戰爭中的擄掠本來就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因為這能極大地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但是御史大人們並不這麼認為,他們接連對侯君集進行了嚴厲的彈劾,率部歸來的侯君集很快被下了大獄。中書侍郎岑文本挺身而出,為侯君集作了精彩的辯護。他列舉了陳湯等前朝大將的故事,希望唐太宗記人之功,忘人之過,並引用黃石公兵法作為論據,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所以以前的明君用人,必然用人所長、棄人所短,不會輕易委屈功臣大將。唐太宗深以為然,下詔釋放侯君集,不再追究他的過失。

雖然侯君集虛驚一場,但有功不賞,一直讓他怏怏不樂、耿耿於懷。人性本是複雜的,侯君集並非胸懷寬廣的謙謙君子,做事一向隨心所欲,不畏人言。他家裡養著好幾個奶媽,就是為了自己每天可以喝到新鮮的人奶,窮奢極侈,以此為甚。雖然唐太宗待他不薄,卻遠遠沒有滿足他所期望的要求,俗話說,富貴險中求,他要在皇太子李承乾的身上找到登峰造極的榮華。

此時的李承乾也正惶惶不可終日,他已經多次遭到李世民的訓斥,擔心自己的太子位隨時不保,知道侯君集對皇上不滿,正好拉他一同入夥。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當時是東宮屬官,為兩人見面牽線搭橋,他們多次在一起策劃政變,侯君集曾舉手對李承乾言道,“此手當為殿下用之”。

侯君集哭求唐太宗,留下一子延續香火,大唐名將為何如此?

侯君集對皇帝的不滿,唐太宗早就知道,一直並未在意,唐太宗沒想到的是,侯君集竟會密謀造反。以前張亮出任洛州都督,來向侯君集道別,侯君集譏諷他說,“被人排擠出京城了”,張亮回答道,“還不是你背後排擠我”,侯君集積怨難消,“我平滅高昌,回來就被天子下獄,哪有機會背後排擠你,這種日子過得實在鬱悶,我過不下去了,你敢造反嗎,我們一起反了吧”。張亮心中害怕,轉頭就將此話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認為這只是侯君集一時的氣話,按下此事,只當什麼都沒有發生。

皇太子李承乾謀反的陰謀終於東窗事發,很快牽出了勳臣侯君集。面對人證、物證,唐太宗確定侯君集參與了李承乾的陰謀。唐太宗希望對他網開一面,群臣都說,“侯君集大逆不道,應該用國法處置他”。唐太宗無法否決眾臣的意見,只能與侯君集最後訣別,此時,大唐皇帝淚如雨下,侯君集也泣不成聲,血雨腥風中走出的生死戰友,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侯君集哭求唐太宗,留下一子延續香火,大唐名將為何如此?

侯君集臨刑前,神色鎮定,他請監斬官轉告唐太宗,留下一個兒子延續侯家的香火(謀反本是滿門抄斬),唐太宗答應了他的請求,赦免了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將他們流放嶺南。

一代將星隕落了,結束了他的榮辱一生,也許是他成功得太快?也許是他過於執著?他的不甘,讓人動容,而李世民的眼淚,則讓人心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