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說字·殷:調中扶正,針到病除心勿憂

唐朝 商朝 甲骨文 長孫皇后 金卯刀說字 2017-04-19

金卯刀按:酒酣耳熱之際,刀哥醉眼迷離,喜說漢字,並怡然自樂。酒後記之,命曰“席間說字”,博君一笑耳。


昨日《席間說字·燮》文尾發問:“那塊三角形的鐵塊最終被鍛打成什麼呢?”今日金卯刀試圖解決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跟“殷”相關,今日席間說殷字。

殷字義項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如果您有興趣查下《甲骨文字典》,於省吾老先生則會告訴您:字義不明。

席間說字·殷:調中扶正,針到病除心勿憂

殷 字形演變

那麼甲骨文殷是一幅什麼圖畫呢?細辨甲骨文,左邊是手持針狀物,右邊是一個人的身體。針狀物是什麼?人的身體又是什麼意思?先人究竟想告訴後人什麼呢?

先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出自南宋周密的《齊東野語》:

話說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到了預產期時遭遇難產。太醫李洞玄把完脈說,孩子的手握住母親的心,所以不產。唐太宗問:如何是好?李洞玄答:留子母不全,母全子必死。長孫皇后在旁說:“留子,帝業永昌”。於是李洞玄隔著肚皮紮了一針,皇后產下一子後喪生,而孩子手上竟留下針刺的瘢痕。此子名李治,即後來的唐高宗,就是後來娶了武則天的那位。

這個故事當然經不起推敲,“齊東野語”現在就是用來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比如,長孫皇后辭世時,李治已經8歲了,怎麼又跑進肚子裡了呢?但是故事裡鍼灸的情形應該早就存在的。

據考證,鍼灸起源於遠古時代。當時人類穴居,陰暗潮溼,故多風溼,當身體某處有了痛楚時,除祈禱神靈外,很自然地會用物去揉按、捶擊以減輕痛苦,或用一種楔狀石塊叩擊痛處,或放出一些血液使減輕痛苦更為顯著,這就是針刺的萌芽。

據《山海經》記載:

“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為箴。”

箴同針,這是遠古人類以砭石代針治病的佐證。

席間說字·殷:調中扶正,針到病除心勿憂

內蒙多倫旗頭道窪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磨削石針

1963年,內蒙多倫旗頭道窪出土了一根新石器時代磨削的石針,據鑑定為針刺的原始工具。事實上,針刺後來發展為中華鍼灸醫學,成為我國古代人民乃至今人健康保障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一個漢字“砭”就是明證。許慎在《說文解字》裡是這樣解釋砭的:

“以石刺病也”。

南朝齊樑之間的大醫家全元起進一步解釋:

“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古來未能鑄鐵,故用石為針,故命之針石。”

當然後來古人學會了用鐵,作為針刺的砭石才慢慢退出歷史舞臺。那麼殷的甲骨文究竟是一幅什麼圖畫呢?古人造字,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刀哥費了這麼多口舌,就是想告訴大家,甲骨文殷的左邊,手裡拿的針狀物就是石針或者鐵針。

甲骨文殷右邊人的身體到底是指什麼呢?按照一般的認識就是一個身字,但後來卻演變成“㐆”。“㐆”一般釋讀為“反身”,身字一般指人體除了四肢的主幹部分,有身軀、生命、一輩子的意思,也有懷孕的意思。既然是反身,“㐆”就是有病之身。

席間說字·殷:調中扶正,針到病除心勿憂

鍼灸圖

那麼,甲骨文殷就是一幅手拿石針或者鐵針為病人鍼灸治病的畫面,其本義是醫治。所以殷字有以下意涵:

1、由醫治引申為調中、扶正,僅見於古籍,如《書·堯典》:“宵中星虛,以殷仲秋。”

2、由病人的隆起腹部(身字甲骨文,畫了一個誇張的腹部,所以身字也有懷孕的意思),引申為高地,再引申為充實的、富足的、富裕的,殷實、殷阜的殷就是這個意思。由此並進一步引申為大、多、盛等意思。

3、患病莫不期待治癒,引申為急切的、深切的。殷切、殷望、殷勤、殷喜、殷憂的殷就是這個意思。由於怕治不好,所以也有擔憂的意思。

4、由於是原始的鍼灸,無論石針還是鐵針,肯定不夠精細,一定會流血,所以殷有黑紅色的意思。

5、石針鍼灸,叩擊扎入等,會造成人體震顫,所以殷有震動的意思。“熊咆虎嘯殷巖泉”裡的殷就是震動的意思。

當然,我們還需要特別關注殷商的殷。盤庚遷殷之後,商朝也叫殷商。這裡的殷是什麼意思?盤庚之所以遷殷,是因為天災人禍。人禍暫且不去理會了,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天災就是水患。也就是說,盤庚所遷的殷地應該能夠避免水患的。

席間說字·殷:調中扶正,針到病除心勿憂

安陽洹水南岸殷商都城遺址

有篇《殷墟安陽古城的古地理環境及與地層的關係》的論文(作者:吳進甫、吳娜),根據考古資料和地質工程資料,用等高線連接遺址古地面,繪出殷商時期安陽先人最初定居時的地形圖,是一方高程71米至72.94米的高地。

所以殷商的殷,是高地的意思。有人解釋為富足,當然也說得通,但應不符合當時的歷史現實。一個殷字竟然能透露出這麼多歷史信息,真是神奇啊!

那麼本文開頭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燮是打鐵,那麼鍛造的就是這枚用於鍼灸的鐵針。否則燮理陰陽的抓手是什麼呢?而殷也正好有“調中、扶正”之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