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了一輩子“詩壇老二”,最終熬成人生贏家

唐朝 武則天 張易之 宋之問 暗盒子 2017-04-30

唐詩江湖第十二回:沈佺期格律變法 媚武后流放灌州

他當了一輩子“詩壇老二”,最終熬成人生贏家

文/時間領主

詩曰:

知人昔不易,舉非貴易失。

爾何按國章,無罪見呵叱。

平生守直道,遂為眾所嫉。

少以文作吏,手不曾開律。(沈佺期《被彈》節錄)

1

上回書說到宋之問,還有一段逸事。

公元709年,唐中宗臨幸昆明池,命群臣賦詩,選一篇最好的加以賞賜,上官婉兒作評判。大家不敢怠慢,下筆如飛,很快100多篇詩文被呈了上去。上官婉兒站在殿前綵樓上,一篇一篇地看,不順眼的就丟到樓下。大臣們則聚在樓下,祈禱丟下來的不是自己的詩。不一會兒,紙落如飛,眾人紛紛上前辨認,趕緊藏在懷裡。

最後,只剩兩首詩了。隔了好一會兒,不見有紙片飛下。看來上官婉兒也有些為難。眾人正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張紙飄然而下,大家爭著上前觀看,卻是沈佺期的詩。毫無疑問,這次比賽,又是宋之問笑到了最後。

沈佺期自然不服。上官婉兒解釋說,“你們二人的詩才相當,難分仲伯,然而你那首詩最後一句‘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詞氣已竭,就不如宋詩‘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猶然綿綿不盡。”沈佺期聽後,只好歎服。

各位,在大唐詩壇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詩人們往往成雙成對出現,兩者詩名差不多、志趣差不多,還相互酬和,真可謂“並蒂蓮、雙生花”,比如王(維)孟(浩然)、韓(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等。其中,要數沈(佺期)宋(之問)最為特別。

兩人生於同年(656年),同年登進士第,入仕後都做著不大不小的官,都寫應制詩,都是武則天眼中的紅人,都巴結過張易之。武則天過世後,兩人同時被貶,又都被流放到嶺南。兩人對中國律詩的定型,也都作出過巨大貢獻。唯一不同的是,宋之問死於712年,沈佺期死於714年,壽命只差了兩年。

這樣一對好基友,在朝廷裡的名聲也頗為相似:才高品差。上回書說過宋之問,這次就給大家說道說道沈佺期其人其詩。

他當了一輩子“詩壇老二”,最終熬成人生贏家

2

沈佺期,字雲卿,河南內黃縣人。

此公幼年愛好鑽研,特別是喜歡問這問那,搞得大人回答不出,都很怕見他。“爺爺,咱們這兒八竿子打不到黃河,為啥叫內黃縣啊?”老頭想了半天,“我也不逑知道,你去問私塾先生好了。”

小沈還真顛顛跑去問了。老學究告訴他,內黃啊,隸屬魏郡,咱老祖宗自視甚高,以黃河為界,黃河以南的都是外,以北的都是內。咱在黃河以北,可不是內黃嘛。小沈覺得這傢伙也是純胡扯,可自己又找不到駁斥的理由。無奈,他只好悻悻回家,繼續想。

長大後,他刨根問底的功力就更長進了。鄉親們都受不了,就一起勸他,“小沈公子啊,你還真是個人才呢,咱村裡幾百十年沒出過一個了。你不應該窩在這裡,你應該出去闖蕩闖蕩啊,外面天空海闊的,說不定作個大官,光宗耀祖咧。”小沈一聽,有道理,於是打點行裝出發了。

要去就去最好的地方。小沈的首站當然是洛陽。這時候,武則天還沒有登基,當然也沒有定都洛陽。洛陽因此並不如小沈想象中的繁華,漢闕已經坍塌,隋宮也荒蕪了,只有隋煬帝開鑿的通濟渠,依舊碧波盪漾。不幾日,小沈就感到厭煩,準備繼續遠行。

這天,他來到洛陽北郊的邙山上,但見大大小小的墳墓密密麻麻,有的很大,巍峨壯觀,有的很小,像土包子一般。守墓人告訴他,那高聳的土山,是帝王的墳,叫陵,那巍峨的是王侯的墳,叫冢,而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土包,就是咱老百姓的墳,這才叫真正的墳呢。小沈聽得一愣一愣的,覺得這些陵啊冢啊墳的,都像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講述著那過去的歷史、遠去的歲月。山風吹來,松濤陣陣,洛陽城裡的鐘聲,伴隨著梵音隱隱傳來,給人一種超然塵世的感覺。有了!小沈一拍腦殼,忽然“蕩胸生層雲”,覺得有所感悟,忙不迭吟起來——

北邙山上列墳塋,

萬古千秋對洛城。

城中日夕歌鐘起,

山上唯聞松柏聲。

這首《北邙山》是小沈早年的名作,表現的是人生短暫、榮華富貴不能常駐的傳統主題,但詩人能就此翻出新意,“詞顯意深,語近精遙 ”,具有攝人心魂的藝術魅力,堪稱初唐七言絕句之精華。

他當了一輩子“詩壇老二”,最終熬成人生贏家

3

小沈吟完這首詩,自己也覺得很贊,默默在心中為自己點了12個贊,然後辭別洛陽,躊躇滿志地去長安趕考去了。

小沈一舉高中,金榜題名,從此進入宦海,成了沈爺。大概,他也就在這次考試中,結識了同樣金榜題名的宋之問,從此兩人“比翼齊飛”。

沈爺起初任協律郎,相當於如今的音樂家協會會員,後任考功員外郎、通事舍人等職。期間,這位老兄因為受賄遭人舉報,被捕入獄。出獄後官復原職,但很快遷給事中。

後來,他依附武則天,跟宋之問一起,使勁巴結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成為宮廷詩人,受到武則天賞識,先後做過修文館直學士、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等,每日出入東宮,與太子親近,又跟權貴打成一片,真可謂順風順水,羨煞旁人。

任修文館直學士之前,沈爺寫過不少山水詩、軍旅詩,都很有生氣,比如這首《雜詩》——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咋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寫的真是虎虎生風,除了怨恨“頻年不解兵”外,還希望有良將出現早日結束戰事,不僅藝術造詣高深,聲音高亢雄渾,對後世詩人更是影響頗大。不少邊塞詩人的詩作中,都或多或少浮現著沈爺此詩的影子。

他當了一輩子“詩壇老二”,最終熬成人生贏家

4

可惜的是,沈爺自從入了修文館,便成了御用文人,天天琢磨起應制詩來,可又搞不過心眼多的宋之問,只能在宮廷裡當個“長年老二”,真是憋屈壞了。即便如此,沈爺也是靠著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憑藉自己宮廷詩人的名號,活得左右逢源、瀟灑自如。

直到武則天死後,唐中宗即位,誅殺張易之,沈爺受此牽連,被流放嶺南,後又一再往南流放,到廣東、越南等地,可謂受盡欺辱。這段經歷,都被老爺子寫進了《被彈》一詩。

不過,比起宋之問來,他還是幸運的多。

在宋死後一年,沈佺期被平反,又經歷一年左右回到長安。這時候,他的次子聞言辭別母親和兄長,來到長安照料老沈。老沈死後,次子就承襲了皇帝的封賞,補為禮部員外郎。老沈的妻子也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老沈的一生,是動盪和悲哀的一生,既享受了榮華富貴,又受到世人唾棄,死後又封妻廕子,也算成功人士吧。最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在宮廷應制詩中老被老宋大敗,但在七律詩的創作和改良上卻棋高一著,被後世認為是唐代七律師的開創者和奠基者。

他的七律代表作為《獨不見》——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該詩寫一位對遠戍丈夫刻骨相思的閨中貴婦,通過思婦的哀怨,以寒砧催落葉、明月照流黃來烘托離愁別恨,全詩辭藻典雅,華美豔麗,被歷代詩評家認為是溫麗高古之佳作。

這正是——

刨根問底沈老三,左右逢源惹人羨。

世人俱道品行差,但留詩名代代傳。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他當了一輩子“詩壇老二”,最終熬成人生贏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