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上官儀是怎麼死的?武則天怎麼除掉長孫無忌和上官儀的?

說到上官儀可能不少人不太清楚,但是說到上官婉兒,大概是沒有多少人不知道的,上官儀就是上官婉兒的爺爺,他是隋唐時期人,早年的時候跟著父親在江都生活,但是在大業十四年的時候,隋煬帝身死,他的父親也遇難,因此上官儀為了避禍轉而出家為僧。

唐朝宰相上官儀是怎麼死的?武則天怎麼除掉長孫無忌和上官儀的?

雖說是自行剃度了,但是上官儀算不上一個真和尚,除了學習佛家經典之外,上官儀還精研儒家《三論》並且很擅長作詩寫文。後來等到唐朝成立的時候,貞觀年間的時候,上官儀得到了當時揚州都督的器重被推薦去參加科舉,果然一舉考中進士,因為文采不錯,所以上官儀經常幫李世民起草詔書,還得以參加宮中的宴會,同時他得到了當時的宰相房玄齡等人的信任,參與到編撰《晉書》的工程中,因此被升官,授為起居郎,之後節節攀升,更是成為了當朝宰相位高權重。

上官儀在初唐時期非常有名,他不只是當時重要的宰相,曾經輔佐過李治登基並且堅決反對武后專權,同時他還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在詩歌的發展道路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創作的詩“綺錯婉媚”,在原先的基礎上更加註重詩的格式,追求聲律之美,對於後來律詩的形成可以說是至關重要。

上官儀對於唐朝詩歌的發展貢獻,主要體現在對於詩歌中景物的描述上,通過細膩的手筆,一改原先媚俗豔麗的風氣,使得整個詩歌的“畫風”顯得更加清新自然,但是對於內容沒有什麼拓展,還是一些宮廷文學,沒有慷慨雄壯的氣勢,也沒有自由不羈的氣度,同時他歸納整理了前代人對於詩歌中使用對仗的方式,提出了經典的“六對”“八對”之說,對於後來詩歌的發展還是有著一定的貢獻的。可以說他在唐詩的發展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這裡小編就簡單的介紹一下他的一首名作。

上官儀的詩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這首《入朝洛堤步月》這首詩大概是他在當上宰相之後創作的,當時皇都在洛陽,文武百官要趕在凌晨之前感到皇宮,但是當時的皇宮在洛水邊上,晚上是封門的,百官只能等在洛水邊上的洛堤上等候。上官儀就在等候之中即興創作了這首詩,詩的前兩句主要是說自己乘著馬來到長洲(即指洛堤),而且將洛水比作曹操的《短歌行》展現自己治理朝政的魄力。在最後又是通過一幅秋日鳴蟬的景象展現了當時太平盛世可能會有的隱患。

上官儀在唐朝初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努力輔佐皇帝治理朝政,深得群臣和民眾的敬愛,然而最後上官儀卻悽慘地被人用謀反的罪名處死,直到多年之後才得以平反,那麼上官儀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說到上官儀的死,就不得不說一下當時的朝廷情況,當時正是武則天從幕後走到臺前的時候,因為一段時間的李治重病,武則天臨朝聽政,被當時的人稱為兩聖,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怎麼可以有兩個主宰者呢?因此李治心中對於武則天也有著不滿,但是又下不定決心,於是詢問了上官儀,那麼上官儀是怎麼回答的呢?他直接就說:“皇后專橫,不如廢之。”上來直接就說廢了武則天,李治被他也說動了,一下就決定起草廢后的詔書。

但是在這個時候武則天辛苦建立的情報網就生效了,當時記載是“左右奔告於後”也就是說當時的手下人是竭盡全力跑去通知武則天的,知道消息之後武則天也是盡顯梟雄本色,立刻趕來面見李治,武則天的能力確實遠超李治,很輕易就抓準了李治多情懦弱的缺點,先是哭訴自己這些年來為了李治的付出,之後又是痛斥李治為何要廢后,這麼一來懦弱的李治瞬間就忘記了自己的原意,直接就把上官儀給推了出來,可以說上官儀就這樣成為了李治的擋箭牌,這件事雖然暫且揭過,但是武則天畢竟是一個記仇的女人,沒過多久就找藉口把上官儀給殺了。

上官儀身為大唐初期有名的宰相、詩人,在當時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當時雖然因為武后專政,上官儀被誣陷殺害,但是在武后被迫退位之後,上官儀就得到了平反,上官儀一開始被害於洛陽,但是後來遷葬到了澠邑,當地人敬仰上官儀為人剛正就給他立碑表達尊敬之情。

上官儀的目的在澠邑外邊,原來有石碑,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被搗毀了,而且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因為修建公路,墳墓也已經被掩埋了,公路從墓地上面穿過,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在距墓地不遠的地方中國現存的上官家族的成員們在當時立有一塊石碑,用來祭奠上官儀。

上官儀所葬的澠池地處一個溫帶山陵地區,處於中國華北地帶,墓地所在的村子被稱為仁村,可以說是人傑地靈,也是上官儀的祖籍所在。據說在後來上官儀的後人為他在此立碑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傳奇故事。據說當時上官儀後人大約30多人都來到了當地,開著車前往的,一路上都是陽光明媚,風和日麗但是在為紀念碑披上紅綾的時候卻是突降甘霖,頃刻之間又煙消雲散,開幕式得以準時開始,因此留下了一個“儀公公正,感動上蒼”的說法。

雖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上官儀的墓地遭受過各種各樣的災難,但是直到現在,上官儀忠勇雙全,對抗武后的精神依舊感染著我們。

武則天是用什麼方法除掉長孫無忌和上官儀的?

長孫無忌: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終於不顧大臣們的冒死極諫,詔廢王皇后和蕭淑妃,冊立武則天為皇后。因諫淨,褚遂良等人被遠貶蠻荒,武則天最忌恨長孫無忌,但他不同於褚遂良等,不但是佐命元勳,更是高宗的元舅,要將之搞垮,需要時機。顯慶四年(659年),在武則天的授意下,由許敬宗費盡心機,把長孫無忌編織進一樁朋黨案,進行惡毒陷害。許敬宗借處理太子洗馬韋季方和監察御史李巢朋黨案之機,誣奏韋季方與長孫元忌構陷忠臣近戚,要使權歸無忌,伺機謀反。

唐高宗先是吃驚不信,繼而傷心懷疑,命許敬宗再察,然後面對許敬宗足未出戶編造的關於韋季方交待與長孫無忌謀反的供詞,哭泣道:“舅若果爾,朕決不忍殺之,天下將謂朕何,後世將謂朕何!”許敬宗舉漢文帝殺舅父薄昭,天下以為明主之例寬慰高宗,又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古訓,催促其下決心。唐高宗懦弱昏庸,竟然不與長孫無忌對質(或者他需要不進行對質),就下詔削去了長孫無忌的太尉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但准許按一品官供給飲食,算是對元舅的照顧,對當年為其爭得帝位的報答。長孫無忌的兒子及宗族全被株連,或流或殺。三個月後,高宗又令許敬宗等人複合此案,許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殺。

上官儀:

上官儀曾為和尚,精研佛典,兼涉經史,善寫文章。貞觀年間進士。唐太宗時入仕,曾參與《晉書》的編撰工作。以文章事太宗,經常跟隨太宗參加遊宴。唐高宗時供職門下省,頗受高宗和武皇后的賞識。龍朔二年(662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兼弘文館學士,成為宰相。後來高宗不滿武后跋扈,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后,高宗亦以為然,由上官儀草詔。武后涕泣陳請,事遂中輟,自此武后深惡上官儀。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被許敬宗告發與廢太子樑王李忠謀·反,以“離間二聖、無人臣禮”獲罪被誅,家產和人口被抄沒,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中宗即位後,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兒為昭容,對上官儀父子有所追贈,繡像凌煙閣,追封楚國公。

入朝洛堤步月

【原文】

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寬廣的洛水悠遠安詳地流向遠方,我氣定神閒地驅馬走在洛河長堤。

烏鵲在月落將曙之際不時地飛過,初秋寒蟬在野外晨風中嘶聲噪鳴。

註釋

⑴洛堤:東都洛陽皇城外百官候朝處,因臨洛水而名。

⑵脈脈:原意指凝視的樣子,此處用以形容水流的悠遠綿長狀。廣川:洛水。

⑶歷:經過。長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鋪沙,以便車馬通行,故喻稱“長洲”。

⑷曙:明亮。

唐朝宰相上官儀是怎麼死的?武則天怎麼除掉長孫無忌和上官儀的?

【作品鑑賞】

《入朝洛堤步月》以男女喻君臣,透露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傳達承恩得意的神氣

這首詩是寫作者在東都洛陽皇城外等候入宮朝見時的情懷。

詩的前二句寫驅馬沿洛堤來到皇城外等候。首句不僅以洛水即景起頭,寫洛水含情不語地流淌著;更是化用《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以男女喻君臣,透露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傳達承恩得意的神氣。因而接著寫驅馬洛堤,以一個“歷”字,表現出一種心意悠然、鎮定自若的風度。

唐朝宰相上官儀是怎麼死的?武則天怎麼除掉長孫無忌和上官儀的?

《入朝洛堤步月》字裡行間充溢著顯揚之氣,流露出作者春風得意

後二句是即景抒懷。這是秋天的一個清晨,曙光微明,月掛西山,宿鳥出林,寒蟬嘶鳴,野外晨風吹來,秋意更盛。第三句寫凌晨,化用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原意是借夜景以憂慮天下士人不安,要禮賢下士以攬人心。這裡取其意而謂曙光已見,鵲飛報喜,表現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著自己執政治世的氣魄。末句寫秋意,用了陳朝張正見《賦得寒樹晚蟬疏》:“寒蟬噪楊柳,朔吹犯梧桐。……還因搖落處,寂寞盡秋風。”原意諷喻寒士失意不平,這裡藉以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鳴,為這太平盛世帶來噪音,而令這位宰相略有不安,稍露不悅。

這首詩是上官儀得意時的精心之作。它的意境和情調都不算很高,字裡行間充溢著顯揚之氣,流露出作者春風得意,倨傲、自榮的情態,真實地為這類得勢當權的宮廷文人留下一幅生動寫照。從藝術上看,這寥寥二十字,不只是“音韻清亮”,諧律上口,而且巧於構思,善於用事,精心修辭,使得意洋洋的神情畢現。

【名家點評】

《隋唐嘉話》:高宗承貞觀之後,天下無事。上官侍郎儀獨持國政,嘗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轡,詠詩云:“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鵲飛山月曉,蟬噪野風秋。”音韻清亮,群公望之,猶神仙焉。

《唐音癸籤》:上官儀“鵲飛山月曉,蟬噪野風秋”,率爾出風致語,佳耳。張說“雁飛江月冷,猿嘯野風秋”,似有意學之,那得佳?歐公力擬溫飛卿警聯不及,亦同此。

《唐詩觀瀾集》:“雀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徐、庾遺響。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景語神采,在王、裴上。寫景沉著,格調亦雍容滿足。

《詩境淺說續編》:此早朝途中所作。“鵲飛”、“蟬噪”二句,寫洛堤曉行,風景如畫,詩句復清遠而有神韻。昔張文潛舉昌黎、柳州五言佳句,以韓之“清雨卷歸旗”一聯、柳之“門掩候蟲秋”一聯為壓卷,上官之怍,可方美韓、柳矣。

作者介紹

上官儀

唐朝宰相上官儀是怎麼死的?武則天怎麼除掉長孫無忌和上官儀的?

上官儀(約608~665年1月4日)字遊韶,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陝縣)人,生於江都。貞觀初,擢進士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遷祕書郎。唐高宗時供職門下省,頗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賞識。龍朔二年(662年),成為宰相。後來高宗不滿武后跋扈,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后,高宗亦以為然,由上官儀草詔。武后涕泣陳請,事遂中綴,自此武后深惡上官儀。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被誅,家產和人口被抄沒,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中宗即位後,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兒為昭容,對上官儀父子有所追贈,繡像凌煙閣,追封為楚國公。

唐朝宰相上官儀是怎麼死的?武則天怎麼除掉長孫無忌和上官儀的?

本 名

上官儀

字 號

字遊韶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陝州陝縣

出生時間

608年

去世時間

665年1月4日

主要作品

《上官儀集》

主要成就

開創“上官體”詩風

官 職

西臺侍郎、同三品

爵 位

楚國公(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