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最終愛的皇子,因為一些話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說出去的話影響深遠,謹言慎行此乃王道。比如李世民最終愛的皇子,因為一些話就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李世民最終愛的皇子,因為一些話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自古以來皇家都是立嫡長子為太子,所以李世民也是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但在幾個皇子中,他最偏愛的卻是魏王李泰。在他看來,李泰不光文采出眾,更有治國之才,有時候他提出的治國建議往往能一語中的。而作為合法繼承人的太子李承乾則完全是另外一副面孔,一個顯得毫無皇家教養的愣頭青,脾氣暴躁,對朝堂之事完全不得要領。

太宗皇帝對魏王李泰的偏愛使得魏王黨形成,直接威脅李承乾的太子地位。於是,太子黨和魏王黨開始在貞觀後期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和權力的爭奪。

李世民經歷過玄武門之變的九死一生,血刃親兄弟才奪得皇位,開創盛世。可以說,玄武門的陰影始終籠罩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 而他一直用自己的完美表現來試圖掩蓋昔日的血腥。他一直在極力規避皇位繼承對帝國的影響。他對立廢太子比別人多了更深一層的切膚之痛,他對培養太子到了極為嚴苛的地步,可能因為李世民的嚴厲導致他變得無心向學,忘記了自己的太子身份,整日沉浸於歌舞酒宴之中。李承乾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一路絕塵而去,世界被他遠遠地拋在了身後。最後竟然發展到對嚴厲管教他的父皇心生怨恨,制訂了暗殺和政變兩套計劃,想除掉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最終愛的皇子,因為一些話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自作孽不可活,魏王李泰明白李承乾被廢已是必然,最可能和自己形成競爭的就是晉王李治。

為了博得太宗李世民的好感,李泰甚至表態,我有一個兒子,我死之日,當為陛下將他殺死,然後傳位給晉王李治。

結果事與願違,這句話讓李世民大為反感。太宗對身邊的大臣們說:“朕如果立李泰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靠鑽營而謀取。李泰為太子,則李承乾和李治均難以保全;若李治為太子,則李承乾與李泰均安然無恙。”

李世民最終愛的皇子,因為一些話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太宗在太子李承乾被廢以後沒有選立魏王泰,是不希望使後世子孫看到儲君之位可以依靠所謂經營而得。而李治能夠成為新的皇位繼承人,是因為他身上表現出來的“仁孝”與不爭。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李治得到了太宗皇帝最為信任的權力大佬——長孫無忌的堅決支持,導致李泰最終落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