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猶如一座睡美人,成為歷史一道亮麗的景觀

唐朝 武則天 中國古代史 秦始皇 史記 文蹤旅跡 2018-12-18

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所在地——梁山,猶如一個睡美人。乾陵一次成為帝王陵墓史上的一道勝景。

位於陝西乾縣的梁山由三座山峰組成,北峰最高(海拔1048米),南二峰東西對稱,相對較低(海拔約930米),南北山峰之間由一條長約1公里、寬約30米的低凹地帶銜接起來。梁山東面的九嵕山、白家山、雞子堆、清涼山,山勢婉轉起伏;西面的丁家山、石牛山、黑山、方山、尖山縱橫連綿;北面的吳山、陽峪嶺、瓦子崗塬、秋蟬山谷峰錯落,似乎眾星捧月,這些支脈拱衛著梁山。山後有潺湲的涇水,前面有橫貫的渭河,西牽靈動的漠谷小溪,東臨蜿蜒的泔河秀水。

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猶如一座睡美人,成為歷史一道亮麗的景觀

山環水繞的梁山,佔盡地望上先機,當屬龍脈氣象中的個例。因此,它成為帝王術士和佛道眼中的吉壤。

先秦時期,梁山已經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孟子•梁惠王》記載:“太王去豳,越梁山”。《史記》、《魏書》、《括地誌》、《讀史方輿紀要》等典籍都記載了周人東遷而經過樑山的史實。有學者考證,《詩經•公劉》中“陟則在讞”的說法,指的就是公劉為選擇都邑地址,曾經登上梁山查看過渭北平原的地形(“讞”就是指與其它高大山脈離析開來的梁山),而後建都周原。

建立秦國後,秦始皇大興土木,在建造六國宮室時,他深為梁山的形勝吸引,下令在梁山附近修建了梁山宮。《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公元前212年,為求長生之道,秦始皇祕密來到梁山宮,誰知恰巧丞相李斯也來到這裡。秦始皇在梁山宮看到山腳下李斯的車馬儀仗規模龐大,心中不悅。誰洩露了自己出行的祕密?秦始皇開始追查,但卻無人承認。震怒之下,秦始皇處死了當時在身邊的侍從。此後,梁山宮聲名大震,成為盛極一時的秦宮苑。

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猶如一座睡美人,成為歷史一道亮麗的景觀

直到西漢末年,梁山宮仍然為朝廷官府所用。初唐時期,梁山植被豐茂,環境幽雅,李淵、李世民父子常常北出長安,來這一帶圍獵遊樂。每到盛夏時間,李世民、李治攜帶臣妃家眷前往陝西麟遊九成宮避暑時,梁山還是必經之路。

依照大唐的規矩,我們推想,李治當年去九成宮的時候,一定由武則天陪同著經過樑山。梁山的神祕和形勝,恐怕很早就引起武則天的關注。683年12月高宗駕崩後,武則天遵照遺囑,毫不猶豫地把梁山選做他的歸息之地。

高武時代的煙雲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已經飄散而去,可這兩位夫妻帝王留給人們的猜想和懸念至今還瀰漫在乾陵。

如果由銀武高速(或者312國道)陝西乾縣過境段向西北方向望過去,乾陵像仰臥在遠處的一位佳人,一副安靜祥和的樣子。北面的梁山主峰高居突兀成一尊華貴的頭顱。主峰北面的山坡漸遠漸緩,飄逸如一襲順溜的秀髮。南面兩座東西對稱的山峰渾圓飽滿,似乎一雙豐滿的乳房。乳峰上的闕樓古樸凝重,點綴為一圈深重的乳暈。乳峰南面的關中平原坦蕩如砥,把一幅修長勻稱的身軀展示出來。

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猶如一座睡美人,成為歷史一道亮麗的景觀

晴空之下,微風推湧著梁山上的綠樹,枝影婆娑,整個山體好像晃動起粼粼的金光,真疑心這位美人安睡時呼出了輕柔曼妙而又節律勻稱的鼻息。

登上梁山主峰巡望,四野相銜的淺山,把山脊線逶迤飄動起來。春天的生機,盛夏的綠野,秋天的香菊和冬日的蒼茫,大約是梁山鋪展開不同的畫卷,要把一位佳麗的韻致展現出來。

俯視腳下的三峰,或岩石裸露,或黃土覆蓋,柏鬆的茂密疊翠和闕樓的莊重典雅總是引人猜想。一位歷史的佳人,終於歸息在美人般的梁山裡。

在乾陵,人們不僅慨嘆佛道儒、天地人的和諧統一。大自然的造化與恩賜有時比我們渴望的還要神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