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

最近看《長安十二時辰》,看到了裡面有日本來大唐學習的學生(遣唐使)幫靖安司建造了一個長安的大沙盤。

"

最近看《長安十二時辰》,看到了裡面有日本來大唐學習的學生(遣唐使)幫靖安司建造了一個長安的大沙盤。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長安沙盤

劇中是這樣說的:我來大唐是為了學習先進的建造技藝,靖安司的沙盤就是我建的,我將來還要把這個沙盤帶回日本,建一個日本的長安城。

"

最近看《長安十二時辰》,看到了裡面有日本來大唐學習的學生(遣唐使)幫靖安司建造了一個長安的大沙盤。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長安沙盤

劇中是這樣說的:我來大唐是為了學習先進的建造技藝,靖安司的沙盤就是我建的,我將來還要把這個沙盤帶回日本,建一個日本的長安城。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非常大膽的想法

然後一邊的小王子則無情嘲諷:"你們有地建嗎?"

"

最近看《長安十二時辰》,看到了裡面有日本來大唐學習的學生(遣唐使)幫靖安司建造了一個長安的大沙盤。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長安沙盤

劇中是這樣說的:我來大唐是為了學習先進的建造技藝,靖安司的沙盤就是我建的,我將來還要把這個沙盤帶回日本,建一個日本的長安城。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非常大膽的想法

然後一邊的小王子則無情嘲諷:"你們有地建嗎?"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名場面:你們有地建嗎?

這個雖然是一個編劇開的腦洞。但在當時遣唐使的確是日本方面派來大唐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文化的團體。這就好像洋務運動時期由清政府出錢,公費留學一樣。日本總共向唐派十多次遣唐使,每次最少都是幾百人的規模;並且,持續時間之久令人感到驚歎,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大唐在當時的東亞地區的國力先進。

當時的遣唐使也沒有辜負日本上上下下的期望,將大唐先進的文化和技藝統統帶到了日本,以至於今天我們要看一些和唐相關的東西,還得去看日本的資料。話說由於遣唐使這件事情,讓我就想起了唐宋後的元朝曾大舉興兵進攻日本,但是最後由於神風而鎩羽而歸。於是我就去網上查閱資料,想進一步的瞭解這段歷史,這時候我才發現元朝進攻日本竟然是是中國和日本的第二次交手........中國和日本早在中國還是唐朝的時候就打過一仗了: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餘豐脫身而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士女及倭眾並耽羅國使,一時並降。百濟諸城,皆復歸順。——《新唐書.劉仁軌傳》

遇倭人白江口,四戰皆克,焚四百艘,海水為丹。扶余豐脫身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其眾與倭人降,獨酋帥遲受信據任存城未下。——《新唐書.劉仁軌傳》()

"

最近看《長安十二時辰》,看到了裡面有日本來大唐學習的學生(遣唐使)幫靖安司建造了一個長安的大沙盤。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長安沙盤

劇中是這樣說的:我來大唐是為了學習先進的建造技藝,靖安司的沙盤就是我建的,我將來還要把這個沙盤帶回日本,建一個日本的長安城。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非常大膽的想法

然後一邊的小王子則無情嘲諷:"你們有地建嗎?"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名場面:你們有地建嗎?

這個雖然是一個編劇開的腦洞。但在當時遣唐使的確是日本方面派來大唐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文化的團體。這就好像洋務運動時期由清政府出錢,公費留學一樣。日本總共向唐派十多次遣唐使,每次最少都是幾百人的規模;並且,持續時間之久令人感到驚歎,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大唐在當時的東亞地區的國力先進。

當時的遣唐使也沒有辜負日本上上下下的期望,將大唐先進的文化和技藝統統帶到了日本,以至於今天我們要看一些和唐相關的東西,還得去看日本的資料。話說由於遣唐使這件事情,讓我就想起了唐宋後的元朝曾大舉興兵進攻日本,但是最後由於神風而鎩羽而歸。於是我就去網上查閱資料,想進一步的瞭解這段歷史,這時候我才發現元朝進攻日本竟然是是中國和日本的第二次交手........中國和日本早在中國還是唐朝的時候就打過一仗了: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餘豐脫身而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士女及倭眾並耽羅國使,一時並降。百濟諸城,皆復歸順。——《新唐書.劉仁軌傳》

遇倭人白江口,四戰皆克,焚四百艘,海水為丹。扶余豐脫身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其眾與倭人降,獨酋帥遲受信據任存城未下。——《新唐書.劉仁軌傳》()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白江口之戰

史書記載的這一仗又叫做白江口之戰,發生在663年的8月(高宗龍朔三年)。這場戰役是當時的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發生的一次大型的水戰。倭軍有4萬2千人,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 。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大唐軍隊打的倭國軍隊全軍覆沒,四戰四捷;倭國一大半的船隻被燒燬,海水都被倒映成紅色。經過這場戰爭後,日本徹底被打怕了,再也不敢輕易的同中國開戰,直到明朝的時候,才蠢蠢欲動的進攻朝鮮。

"

最近看《長安十二時辰》,看到了裡面有日本來大唐學習的學生(遣唐使)幫靖安司建造了一個長安的大沙盤。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長安沙盤

劇中是這樣說的:我來大唐是為了學習先進的建造技藝,靖安司的沙盤就是我建的,我將來還要把這個沙盤帶回日本,建一個日本的長安城。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非常大膽的想法

然後一邊的小王子則無情嘲諷:"你們有地建嗎?"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名場面:你們有地建嗎?

這個雖然是一個編劇開的腦洞。但在當時遣唐使的確是日本方面派來大唐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文化的團體。這就好像洋務運動時期由清政府出錢,公費留學一樣。日本總共向唐派十多次遣唐使,每次最少都是幾百人的規模;並且,持續時間之久令人感到驚歎,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大唐在當時的東亞地區的國力先進。

當時的遣唐使也沒有辜負日本上上下下的期望,將大唐先進的文化和技藝統統帶到了日本,以至於今天我們要看一些和唐相關的東西,還得去看日本的資料。話說由於遣唐使這件事情,讓我就想起了唐宋後的元朝曾大舉興兵進攻日本,但是最後由於神風而鎩羽而歸。於是我就去網上查閱資料,想進一步的瞭解這段歷史,這時候我才發現元朝進攻日本竟然是是中國和日本的第二次交手........中國和日本早在中國還是唐朝的時候就打過一仗了: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餘豐脫身而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士女及倭眾並耽羅國使,一時並降。百濟諸城,皆復歸順。——《新唐書.劉仁軌傳》

遇倭人白江口,四戰皆克,焚四百艘,海水為丹。扶余豐脫身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其眾與倭人降,獨酋帥遲受信據任存城未下。——《新唐書.劉仁軌傳》()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白江口之戰

史書記載的這一仗又叫做白江口之戰,發生在663年的8月(高宗龍朔三年)。這場戰役是當時的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發生的一次大型的水戰。倭軍有4萬2千人,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 。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大唐軍隊打的倭國軍隊全軍覆沒,四戰四捷;倭國一大半的船隻被燒燬,海水都被倒映成紅色。經過這場戰爭後,日本徹底被打怕了,再也不敢輕易的同中國開戰,直到明朝的時候,才蠢蠢欲動的進攻朝鮮。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別問,問就是好看

後面我又仔細查找史書,發現這場戰爭完全是倭國沒事找事之作,起因在於蘇定方滅百濟國,書上是這樣說的:

顯慶五年,從幸太原,制授熊津道大總管,率師討百濟。........百濟悉平,分其地為六州。俘義慈及隆、泰等獻於東都。定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舊唐書這段太長,取一些內容,新唐書的記載更為精煉)——《舊唐書.蘇定方傳》

出為神丘道大總管,率師討百濟。自城山濟海至熊津口,賊瀕江屯兵,定方出左涯,乘山而陣,與之戰,賊敗,死者數千。王師乘潮而上,舳艫銜尾進,鼓而噪,定方將步騎夾引,直趨真都城。賊傾國來,酣戰,破之,殺虜萬人,乘勝入其郛,王義慈及太子隆北走。定方進圍其城,義慈子泰自立為王,率眾固守。義慈之孫文思曰:"王與太子出,而叔豈得擅為王?若王師還,我父子安得全?"遂率左右縋城下,人多從之,泰不能止。定方使士登城,建唐旗幟。於是泰開門請命,其將禰植與義慈降,隆及諸城送款,百濟平,俘義慈、隆、泰等獻東都。定方所滅三國,皆生執其王........——《新唐書.蘇烈傳》

當時呢,由於蘇定方非常輕易的把百濟給滅了;但是由於蘇定方年紀大了,還沒來得及治理就回國向高宗皇帝覆命,留下了劉仁軌在百濟這個地方看著。但是呢,百濟人家好歹是一個國家吧,雖然被滅了,但是總有人想復國,於是當時義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殘部,企圖復國百濟。

"

最近看《長安十二時辰》,看到了裡面有日本來大唐學習的學生(遣唐使)幫靖安司建造了一個長安的大沙盤。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長安沙盤

劇中是這樣說的:我來大唐是為了學習先進的建造技藝,靖安司的沙盤就是我建的,我將來還要把這個沙盤帶回日本,建一個日本的長安城。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非常大膽的想法

然後一邊的小王子則無情嘲諷:"你們有地建嗎?"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名場面:你們有地建嗎?

這個雖然是一個編劇開的腦洞。但在當時遣唐使的確是日本方面派來大唐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文化的團體。這就好像洋務運動時期由清政府出錢,公費留學一樣。日本總共向唐派十多次遣唐使,每次最少都是幾百人的規模;並且,持續時間之久令人感到驚歎,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大唐在當時的東亞地區的國力先進。

當時的遣唐使也沒有辜負日本上上下下的期望,將大唐先進的文化和技藝統統帶到了日本,以至於今天我們要看一些和唐相關的東西,還得去看日本的資料。話說由於遣唐使這件事情,讓我就想起了唐宋後的元朝曾大舉興兵進攻日本,但是最後由於神風而鎩羽而歸。於是我就去網上查閱資料,想進一步的瞭解這段歷史,這時候我才發現元朝進攻日本竟然是是中國和日本的第二次交手........中國和日本早在中國還是唐朝的時候就打過一仗了: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餘豐脫身而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士女及倭眾並耽羅國使,一時並降。百濟諸城,皆復歸順。——《新唐書.劉仁軌傳》

遇倭人白江口,四戰皆克,焚四百艘,海水為丹。扶余豐脫身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其眾與倭人降,獨酋帥遲受信據任存城未下。——《新唐書.劉仁軌傳》()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白江口之戰

史書記載的這一仗又叫做白江口之戰,發生在663年的8月(高宗龍朔三年)。這場戰役是當時的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發生的一次大型的水戰。倭軍有4萬2千人,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 。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大唐軍隊打的倭國軍隊全軍覆沒,四戰四捷;倭國一大半的船隻被燒燬,海水都被倒映成紅色。經過這場戰爭後,日本徹底被打怕了,再也不敢輕易的同中國開戰,直到明朝的時候,才蠢蠢欲動的進攻朝鮮。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別問,問就是好看

後面我又仔細查找史書,發現這場戰爭完全是倭國沒事找事之作,起因在於蘇定方滅百濟國,書上是這樣說的:

顯慶五年,從幸太原,制授熊津道大總管,率師討百濟。........百濟悉平,分其地為六州。俘義慈及隆、泰等獻於東都。定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舊唐書這段太長,取一些內容,新唐書的記載更為精煉)——《舊唐書.蘇定方傳》

出為神丘道大總管,率師討百濟。自城山濟海至熊津口,賊瀕江屯兵,定方出左涯,乘山而陣,與之戰,賊敗,死者數千。王師乘潮而上,舳艫銜尾進,鼓而噪,定方將步騎夾引,直趨真都城。賊傾國來,酣戰,破之,殺虜萬人,乘勝入其郛,王義慈及太子隆北走。定方進圍其城,義慈子泰自立為王,率眾固守。義慈之孫文思曰:"王與太子出,而叔豈得擅為王?若王師還,我父子安得全?"遂率左右縋城下,人多從之,泰不能止。定方使士登城,建唐旗幟。於是泰開門請命,其將禰植與義慈降,隆及諸城送款,百濟平,俘義慈、隆、泰等獻東都。定方所滅三國,皆生執其王........——《新唐書.蘇烈傳》

當時呢,由於蘇定方非常輕易的把百濟給滅了;但是由於蘇定方年紀大了,還沒來得及治理就回國向高宗皇帝覆命,留下了劉仁軌在百濟這個地方看著。但是呢,百濟人家好歹是一個國家吧,雖然被滅了,但是總有人想復國,於是當時義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殘部,企圖復國百濟。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高句麗、新羅、百濟並存時期

由於高宗朝的大唐太猛了,附近的國家當時都被滅的差不多了。這個福信想復國在陸地上找不到力量,於是只好跑到日本去求助。日本當時剛剛開始往中國派出遣唐使,還沒有認識到自己和大唐的差距在哪,於是就好像上頭了一樣,答應了這個百濟王次子的要求,派兵幫百濟復國。(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大唐是強國,日本認為自身也是強國,並且這場戰爭只是在幫百濟復國,加上大唐的主力軍隊都撤回了,所以才果斷出兵。)後面事情的發展就變成了開頭那樣,倭軍和百濟聯軍大敗,海水被染得通紅。

日本從這次得了教訓之後就老老實實的一直派遣唐使當乖學生,再也不敢跳了。

"

最近看《長安十二時辰》,看到了裡面有日本來大唐學習的學生(遣唐使)幫靖安司建造了一個長安的大沙盤。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長安沙盤

劇中是這樣說的:我來大唐是為了學習先進的建造技藝,靖安司的沙盤就是我建的,我將來還要把這個沙盤帶回日本,建一個日本的長安城。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非常大膽的想法

然後一邊的小王子則無情嘲諷:"你們有地建嗎?"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名場面:你們有地建嗎?

這個雖然是一個編劇開的腦洞。但在當時遣唐使的確是日本方面派來大唐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文化的團體。這就好像洋務運動時期由清政府出錢,公費留學一樣。日本總共向唐派十多次遣唐使,每次最少都是幾百人的規模;並且,持續時間之久令人感到驚歎,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大唐在當時的東亞地區的國力先進。

當時的遣唐使也沒有辜負日本上上下下的期望,將大唐先進的文化和技藝統統帶到了日本,以至於今天我們要看一些和唐相關的東西,還得去看日本的資料。話說由於遣唐使這件事情,讓我就想起了唐宋後的元朝曾大舉興兵進攻日本,但是最後由於神風而鎩羽而歸。於是我就去網上查閱資料,想進一步的瞭解這段歷史,這時候我才發現元朝進攻日本竟然是是中國和日本的第二次交手........中國和日本早在中國還是唐朝的時候就打過一仗了: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餘豐脫身而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士女及倭眾並耽羅國使,一時並降。百濟諸城,皆復歸順。——《新唐書.劉仁軌傳》

遇倭人白江口,四戰皆克,焚四百艘,海水為丹。扶余豐脫身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其眾與倭人降,獨酋帥遲受信據任存城未下。——《新唐書.劉仁軌傳》()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白江口之戰

史書記載的這一仗又叫做白江口之戰,發生在663年的8月(高宗龍朔三年)。這場戰役是當時的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發生的一次大型的水戰。倭軍有4萬2千人,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 。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大唐軍隊打的倭國軍隊全軍覆沒,四戰四捷;倭國一大半的船隻被燒燬,海水都被倒映成紅色。經過這場戰爭後,日本徹底被打怕了,再也不敢輕易的同中國開戰,直到明朝的時候,才蠢蠢欲動的進攻朝鮮。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別問,問就是好看

後面我又仔細查找史書,發現這場戰爭完全是倭國沒事找事之作,起因在於蘇定方滅百濟國,書上是這樣說的:

顯慶五年,從幸太原,制授熊津道大總管,率師討百濟。........百濟悉平,分其地為六州。俘義慈及隆、泰等獻於東都。定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舊唐書這段太長,取一些內容,新唐書的記載更為精煉)——《舊唐書.蘇定方傳》

出為神丘道大總管,率師討百濟。自城山濟海至熊津口,賊瀕江屯兵,定方出左涯,乘山而陣,與之戰,賊敗,死者數千。王師乘潮而上,舳艫銜尾進,鼓而噪,定方將步騎夾引,直趨真都城。賊傾國來,酣戰,破之,殺虜萬人,乘勝入其郛,王義慈及太子隆北走。定方進圍其城,義慈子泰自立為王,率眾固守。義慈之孫文思曰:"王與太子出,而叔豈得擅為王?若王師還,我父子安得全?"遂率左右縋城下,人多從之,泰不能止。定方使士登城,建唐旗幟。於是泰開門請命,其將禰植與義慈降,隆及諸城送款,百濟平,俘義慈、隆、泰等獻東都。定方所滅三國,皆生執其王........——《新唐書.蘇烈傳》

當時呢,由於蘇定方非常輕易的把百濟給滅了;但是由於蘇定方年紀大了,還沒來得及治理就回國向高宗皇帝覆命,留下了劉仁軌在百濟這個地方看著。但是呢,百濟人家好歹是一個國家吧,雖然被滅了,但是總有人想復國,於是當時義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殘部,企圖復國百濟。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高句麗、新羅、百濟並存時期

由於高宗朝的大唐太猛了,附近的國家當時都被滅的差不多了。這個福信想復國在陸地上找不到力量,於是只好跑到日本去求助。日本當時剛剛開始往中國派出遣唐使,還沒有認識到自己和大唐的差距在哪,於是就好像上頭了一樣,答應了這個百濟王次子的要求,派兵幫百濟復國。(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大唐是強國,日本認為自身也是強國,並且這場戰爭只是在幫百濟復國,加上大唐的主力軍隊都撤回了,所以才果斷出兵。)後面事情的發展就變成了開頭那樣,倭軍和百濟聯軍大敗,海水被染得通紅。

日本從這次得了教訓之後就老老實實的一直派遣唐使當乖學生,再也不敢跳了。

你知道日本和中國第一次交手是在大唐時期嗎?

反應遣唐使的畫作

關於在這場戰役中,當時的一個唐軍之所以能以一敵四;我沒找到相關的研究資料,所以我自己瞎想了三點關於唐軍能夠大勝的原因,如下:

一,唐軍的將領打過大仗,軍事指揮能力強,史書上也是是說劉仁軌用兵有度;反觀之倭國,那邊國土狹小,人口稀少,很少會有那種大規模的戰爭,所以在經驗方面就差了一截。

其二,在於唐軍的造船技術比倭國、百濟聯軍好。這個有一個紀錄片提到過(名字記不住),說白江口之戰時的唐軍的船比倭國、百濟聯軍的船明顯要大,而且當時的聯軍缺乏有效的進攻手段,往往只能近身白刃,而唐軍卻是可以利用船大的優勢撞沉敵船。

其三在於大唐的國力太強大了,士卒皆有甲。而反觀倭國、百濟那邊,很少有甲。還有就是當時的日本刀還沒有采取夾鋼、燒刃的工藝,刀的開刃方式非常的極端,雖然鋒利,但是那是對無甲目標來說的。這樣一來對上有甲的唐軍,就是非常的吃虧,往往砍不動。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唐軍就沒有這個顧慮。

參考:《舊唐書》 《新唐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