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被立為太子,大唐江山遲早是他的為何還謀反,最終被貶為庶人

唐朝 唐太宗 李泰 孔穎達 于志寧 魚羊祕史 2018-12-03
八歲被立為太子,大唐江山遲早是他的為何還謀反,最終被貶為庶人

八歲被立為太子,大唐江山遲早是他的為何還謀反,最終被貶為庶人

文:劉永加

人所共知,李世民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他善於納諫,治國有方,他開創了彪炳千秋的大唐盛世,是中華民族大繁榮大發展的高峰時代,影響深遠,無與倫比。然而就是他卻做了一件自己怎麼都不願意做的事--廢太子。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十月,唐太宗剛剛即位,就將年僅8歲的嫡長子李承乾立為太子,可見此事的重要性。李承乾生於長安承乾殿,所以唐太宗給他取了這個名字,也是寄予厚望。

八歲被立為太子,大唐江山遲早是他的為何還謀反,最終被貶為庶人

太子是儲君,皇帝的法定繼承人,地位非同一般。幼年的李承乾聰明伶俐,太宗對他很是喜歡,派了幾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老師,嚴格教導,望子成龍。一開始,李承乾積極上進,能識大體,頗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評。太宗不在京城時,常常讓他代理政事。每當他奉旨監國,總是把國事處理得有條不紊,可是後來他變了。

太子的居所被稱為東宮,與皇宮一牆之隔。但這裡卻是李承乾的獨立王國和自由之地。

變了質的李承乾整天沉迷於聲色和遊獵,他又怕父皇知道,影響自己的形象。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又能不被發現,所以他特別善於偽裝,每天參朝時,他展現的是光明磊落的形象,他振振有詞大談特談忠孝道理,談到深刻之處,甚至淚流滿面,博得了太宗的滿心歡喜和信任。一旦退朝,回到東宮,承乾便恢復本來模樣,跟一群卑劣的小人物混在一起,淫亂猥褻,無所不為,折騰得昏天黑地。如果有大臣打算規勸承乾,還沒進門承乾就揣摩出來人的用意。承乾畢恭畢敬把來人迎進房中,然後做出一臉的虔誠廉恭,痛心疾首引咎自責一番,直到搞得來人誠惶誠恐,不知所措,最後反而誇獎太子一番,勸諫者反而負罪而去。就這樣,一時間寢宮之內的祕密,外人怎麼能知道,所以當時的大臣都很看好承乾,一致認為他是一位賢能的儲君。很長一段時間內,時人談及承乾都無不稱讚他的賢能。

八歲被立為太子,大唐江山遲早是他的為何還謀反,最終被貶為庶人

在外界一片頌揚聲中,承乾更是放蕩不羈挖空心思地去尋求刺激,他造了一座高八尺的鍋爐和一隻內有六隔的大鍋,專門招募那些逃亡的奴隸來為他偷老百姓家的牲畜,承乾親自把偷來的東西放在鍋裡用銅爐烹了,然後與手下一起分享。

承乾喜歡說突厥語、穿突厥衣服,特別挑選面貌像突厥的侍從,每五人組成一個部落住在一張氈房裡,把頭髮梳成小辮,身穿羊皮,到草地上牧羊。他自己則住在一個大穹廬裡,外面插上飾有五隻狼頭的大令旗,下令每部繳納牛羊來,承乾用納來的牛羊烹製,邊烹邊用佩刀割著吃,其形象令人吃驚又可笑。承乾還在東宮專門蓄養了百餘人專學胡人的樣子:梳椎髻、穿綵衣,學胡人說話以及他們的音樂、舞蹈。東宮常常都是鼓樂喧天,日夜喧譁。有一次,承乾甚至想出了一個更刺激的玩法--“假死”的遊戲。他對自已的手下說:“假設我是可汗,現在死了,你們仿效突厥的風俗,來辦喪事。”然後像死人一樣躺到地上,大家一起放聲大哭,騎到馬上,環繞著“屍體”奔走,並依照突厥風俗,用刀割破自己的臉。承乾對這種遊戲樂此不疲,還說:“有朝一日我統治帝國,一定要率數萬騎兵,到金城(今蘭州)以西打獵,然後把頭髮解開,去當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如果他給我一個將軍當,我一定不會比別人幹得差。” 承乾口出如此狂言,把左右隨驚駭的瞪大了眼睛,膽大一些的小聲嘀咕道:“莫非是個妖怪?”承乾所說的阿史那思摩,正是突厥阿史那部的酋長。作為大唐的儲君,如此作為和言論,是在不倫不類,有傷風化。

不僅如此,後來承乾又和不得志的叔叔漢王李元昌玩到了一起,李元昌因為不軌曾多次受到太宗譴責,為此他對太宗心存怨氣。看到承乾如此頑劣,便主動接近承乾,以便靠棵大樹好乘涼。叔侄二人臭味相投,不謀而合。他們在一起時,常常把隨從分為兩隊,叔侄各率一隊,兩隊人們披氈甲、操竹矛,擺開陣勢,等二人下令開戰,隨從們便展開廝殺,刀光劍影、血花飛濺,二人則以此為樂。如果發現有人不賣力,便吊起來毒打一頓,有時甚至把人打死。就這樣,承乾還感到不盡興,他說:“假如我今天作了天子,明天我就在苑中造座萬人營,我與漢王各統一半,觀看他們戰鬥,豈不樂哉!”

承乾越來越不像話,東宮大臣孔穎達、于志寧、張玄素等看不下去了,紛紛上書進諫,太宗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向好,為了幫助承乾從善,鼓勵大臣幫助教育太子,凡上書諫太子者都予以重賞。此時的承乾已經容不得別人說三道四,他非但不聽勸諫,反而派人暗殺上書的人。他曾對漢王說:“我要是作了天子,將任情縱慾,誰膽敢言諫我就殺了他。大不了殺幾百人,看誰還諫!”

八歲被立為太子,大唐江山遲早是他的為何還謀反,最終被貶為庶人

如此以來,太宗漸漸也失望了,反過來對四子魏王李泰的賢能美名看好,並不斷升級恩寵。李泰也看到了承乾的劣跡逐漸暴露,更加展現賢德,暗懷奪嫡之志。對此,李承乾怎能不知,兄弟二人暗中勾結朋黨,鬥智鬥勇,積怨日深。

太宗為了承乾傷透了腦筋,對這個頑劣太子不知該怎麼對付是好。一天,他聽說東宮有位小樂童被太子溺愛,這個小樂童年方十餘歲,生得俊俏伶俐,又能歌善舞,承乾狂熱地迷戀著他,給他取名“稱心”,與他朝夕相處,同吃同住,形影不離。太宗終於找到了突破口,下令把樂童殺掉,同時被殺的還有幾個太子的親信,以警告太子。哪知道這更是惹惱了承乾,自從稱心被殺後,承乾悲不自勝,不但一連多日不去參朝,還在苑中為稱心建造墳冢,並私自樹碑贈官,朝夕憑弔。同時,承乾認定稱心的事是李泰告發的,於是派刺客紇幹承基等人去為稱心報仇。太宗怎麼也想不到,他為了太子的前程,殺掉一個小小的樂童,以警告他迴歸正途,卻把兒子推上與他決裂的道路。

心愛的稱心被父皇殺掉,讓承乾不僅感到父皇的無情,也感到了李泰對他的巨大威脅,他那一顆玩心也開始思考自己的出路來了。對承乾來說,保住太子地位,繼承皇帝位,才是終極目的。現在看來,有可能成為泡影,承乾決心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他很快就糾集了一批同謀者,勳臣侯君集一直以來對太宗不滿、漢王元昌更是他的鐵隊友、還有洋州刺史開化公趙節,趙節的母親是唐高祖的女兒長公主、太宗女兒城陽公主駙馬都尉杜荷,杜如晦的兒子,他們雖然動機不一,卻都成為支持太子謀反的同盟。

八歲被立為太子,大唐江山遲早是他的為何還謀反,最終被貶為庶人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三月,太子承乾與侯君集他們一起歃血為盟,共謀兵諫,誓同生死,行動日期還沒定下來,就傳來了齊王李佑在齊州反叛的消息。承乾聽到這個消息,洋洋得意地說:“我東宮和西宮,一牆之隔,也就是二十步之遙,大家與我共同舉事,他齊王能相比嗎?”

哪知,齊王叛亂很快被平定,在審理這起案件過程中,查出了紇幹承基與齊王暗中勾結,紇幹承基被捕後,為了立功以求免死,將太子承乾密謀造反的事統統招了出來。

八歲被立為太子,大唐江山遲早是他的為何還謀反,最終被貶為庶人

同年四月,太宗詔敕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兵部尚書李世績與大理寺、中書、門下共同審理太子謀反一案。唐制,國之要案,都要由三司共同審理裁決,經審核,太子承乾謀反屬實,依照法律,謀反罪一律死刑。太宗哪忍心殺自己選定的接班人,就把這事推到群臣那裡,聽聽他們如何裁決,一邊找個臺階下臺。當太宗問群臣如何處置承乾時,群臣都屏聲斂氣,沒人敢言語。過了好久,還是通事舍人來濟聰明,他靈機一動上前進言道:“要能使陛下不失為慈父,而使太子得以盡享天年,方是最好的處置。”太宗立即採納了來濟的意見。於是,詔廢太子承乾為庶人,流放黔州,漢王賜死,其餘同謀全部伏誅。

承乾臨行前來見太宗,太宗責備他不該謀反,面對父皇的質問,滿心怨恨的承乾卻說:“如果當初不是你發動宣武門之變,殺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又怎麼會讓那些庶子有奪得太子之位的念頭、抱著那樣的希望?如果不是這樣我的弟弟們也不會有這個想法,那麼,他們就不會逼迫我去反攻,我也就不會反你了!”聽到這裡,李世民心痛流淚的份了。

兩年後,李承乾死於流放地。太宗並沒有以庶人待他,而是為了他罷朝致哀,並以國禮之禮將其安葬。

作者:劉永加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