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斜陽晚,盛世堪淪落:天寶年間的大唐是如何衰敗的(上)

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解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把大唐的淪落責任都推到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身上,對他們是不公平的,愛情不足以動搖大唐江山,唐王朝淪落的原因在這場不倫之戀以外。天寶前十年不正常的朝堂關係是盛世淪落的前奏曲,帝國的斜陽在舒緩而殘酷的樂曲聲中姍姍而來。

玄宗改元,克儉無終。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開元盛世達到了頂峰。也許後世對這個“盛世頂峰”沒有具體概念,我們可以將其數字化:開元全盛時期全國人口戶數位800多萬戶,比貞觀初年增加了400萬戶,全國總人口為4800多萬。這對以農業安身立命的國家而言極端重要,因為GDP與人口增長成正比,“人口紅利”在開元時期終於得以釋放。一時間社會清明、海內富安、萬國來朝。素有“行萬里者不攜寸兵”的美譽,全年犯罪人數為58人,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帝國斜陽晚,盛世堪淪落:天寶年間的大唐是如何衰敗的(上)

唐玄宗在執政三十年之期,對自己的成就頗感自豪,曾言:貞觀之風,一朝復振。年逾三紀,可謂太平。明末學者王夫之稱讚開元盛世為“開元之盛,漢、宋莫及”。所以,唐玄宗在公元742年的大年初一,宣佈大赦天下,改元為“天寶”,估計是取“物華天寶”之名。自此之後,已經花甲之年的玄宗皇帝逐漸喪失了進取之心,忘記了克勤克儉的美德,在沉醉之中走向了驕奢,這是盛世大唐走明顯走向敗落的起點。

驕奢淫逸,性格扭曲。

開元二十五年,玄宗的寵妃武惠妃病死,大概是因為他禍害了三位皇子之後內心遭受巨大的譴責所致,但即便如此壽王李瑁也沒有成為東宮太子,她也沒有成為皇太妃。自從武惠妃病逝,唐玄宗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時常神傷不已,也許的確是用情專一所致,事實證明他是一個重感情的好男人。當時盛傳“後宮三千佳麗,顧前後左右,粉色如土”,難道玄宗對女人失去了興趣了嗎?非也,而是沒有走出失去寵妃之後的陰影罷了。

帝國斜陽晚,盛世堪淪落:天寶年間的大唐是如何衰敗的(上)

皇上不能總生活在這種神傷之中,總會有貼心的臣子不斷地“勸慰”,比如李林甫、高力士之流,他們的貼心讓玄宗感受到了“溫暖”,也想明白了一件事:人生得意須盡歡,今朝有酒今朝醉。於是玄宗的性情大變,開始縱情聲色放蕩不羈,變著法的驕奢淫逸。譬如“設賭臨幸”、“放蝶臨幸”等等,組織皇家戲班子鑽研舞曲、與天子門客們吟詩作畫之等等。最後高力士給他找了一個 “紅顏知己”楊貴妃,就此開始了那段所謂悽美的愛情。

口蜜腹劍,獨攬朝綱。

玄宗要專心致志地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朝堂當然無法兼顧,不過他不擔心政事,因為有一群能臣輔佐,其中最得寵的當然是李林甫。李林甫是中國歷史上的弄權頂尖高手,無數厲害的角色都被他斬落,無一倖免。自從張九齡罷相之後,李林甫獨步朝堂十九年,同時也輝煌了十九年,無人出其右。他的陰柔和舌劍無人能敵,無論是著名的李適之還是太子黨集團,也無論是朝堂的權宦還是手握軍權的封疆大吏。

跟李林甫搭檔的是曾經的邊疆小吏牛仙客,他就是張九齡罷相中的那位主角。不過被李林甫發現他是個人才之後,牛仙客的人生就開掛了,直接坐到了宰相的高位。但他不過是李林甫的應聲蟲而已。李林甫最輝煌的時候官制中書令,遙領壟右、河西節度使,兼任吏部尚書,總文武選拔之事。而牛仙客則是他的副手兼任兵部尚書。李林甫不能容忍有挑戰他的權威的人出現,發現苗頭一律扼殺在萌芽之中,儘管玄宗想提拔新人以制衡他,但都沒能奏效。幾年來被李林甫整掉的人有一籮筐:玄宗相中的入相候選人盧絢、戶部尚書裴寬、嚴挺之、韋堅、黃浦惟明、李適之等等。

帝國斜陽晚,盛世堪淪落:天寶年間的大唐是如何衰敗的(上)

所以,天寶年間的超綱之上遍地是李林甫的黨羽,而能臣、諫臣和言官都被整走,只留下了一些烏七八糟的肉食者,堵塞了玄宗的耳朵矇蔽了玄宗的眼睛,以至於他只能看到李林甫想讓他看到的東西。這是盛世大唐開始淪落的又一個重要因素。

兵部重案,酷吏翻身。

天寶朝堂之上唯一能與李林甫相爭的只有一個人,就是李適之。李適之的出身要比李林甫強百倍,他是貞觀朝被廢的太子李承乾的孫子,是玄宗正經八百的宗室皇族。而李適之在天寶元年入相,兼任兵部尚書。他從政經驗相當豐富,又是天子近臣,可惜的是性格率真缺乏心機城府,估計是天然的皇族血統造就的高貴,李適之半個眼皮都看不上李林甫。所以,李林甫必須幹掉他,這對他而言十分輕鬆。李林甫利用“華山金礦”案擺了李適之一道,但並沒有傷到他的筋骨。

天寶四年,李林甫的手下告發兵部集體貪汙案,李林甫讓牛仙客抓人,一舉抓了60多人,結果兵部的官員壓根就沒把牛仙客放在眼裡,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材料。沒打到狐狸倒惹了一身騷的牛仙客想到了吉溫。吉溫是神龍年間的酷吏吉頊的侄子,天生有酷吏的血統,而吉溫也正是因為審理兵部貪汙案正式成為李林甫的鷹犬的。吉溫審理這樁案子很簡單:當著兵部那些大人的面嚴刑拷打其他重刑犯,此為心理恫嚇之法。結果那些大人們主動交代了。

帝國斜陽晚,盛世堪淪落:天寶年間的大唐是如何衰敗的(上)

兵部一案讓玄宗震怒,但他擔心是被刑訊逼供使然的,便又調查了一番,發現那些犯人都好好的,一點也沒有被逼供的跡象。結果玄宗皇帝召集了歷任兵部尚書等人狠狠地臭罵了一頓,法不責眾嘛,而李適之則又毫髮無損。這件案子看似與盛世淪落無關,其實大有關聯:李林甫的酷吏政策正式出爐,為後來的胡作非為打下了基礎。所謂“羅鉗吉網”就是從這來的,導致了無數官員人頭落地,大唐滿朝上下無不風聲鶴唳。

裁害東宮,包藏禍心。

東宮始終是李林甫的一塊心病,因為之前他曾經允諾武惠妃要“保護壽王”,而現在武惠妃病沒,他也沒忘記這件事。不過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因為李林甫發現東宮太子黨集團的勢力越做越大,已經威脅到了他的宰相之位。彼時玄宗已經六十多歲了,而太子李亨也年近四十歲,如果玄宗退位的話,李林甫當然得滾蛋。而東宮集團的代表有兩位:韋堅和皇甫惟明。

兩個人都很有來頭,韋堅是太子妃韋王妃的哥哥,總管財權。而皇甫惟明是壟右、河西節度使,大破吐蕃,戰功赫赫。一個是外戚另一個是手握兵權,而他們是好友,同時都是東宮太子黨集團的臺柱子。這對心細如髮的李林甫而言無疑是最好的機會,因為把“太子”、“外戚”和“將軍”聯繫在一起看,關係就有意思多了——“政變”、“逼宮”、“篡位”!

帝國斜陽晚,盛世堪淪落:天寶年間的大唐是如何衰敗的(上)

天寶五年的正月十五,太子李亨出遊,會見韋堅。而晚上韋堅拜會皇甫惟明相談機密之事,至於談什麼都不重要,關鍵是這件事被李林甫的耳目給弄個水落石出。李林甫上奏玄宗皇帝,玄宗盛怒,貶謫韋堅和皇甫惟明,太子李亨捨車保帥,竟然跟韋王妃離婚了。唐玄宗還沒有老糊塗,沒對太子治罪。大概是因為年事已高了,不想再發生廢太子的血案。不過太子李亨謀反案讓李適之甚為恐慌,沒過幾天便提出辭呈,告老還鄉養老去了。

東宮太子謀反案還沒有結束,李林甫又抓住了杜友鄰流言謀反案,而杜友鄰的女兒也是太子妃,結果李亨又忙著跟杜王妃離婚。一個李林甫鬧得大唐朝堂人人自危,連東宮太子都不能倖免。這些都是朝堂之事,而朝堂之外,李林甫開始瘋狂打壓與東宮太子黨集團有關官員,利用吉溫和羅希奭一路羅織罪名,將太子黨集團誅殺殆盡,太子李亨成了光桿司令。

帝國斜陽晚,盛世堪淪落:天寶年間的大唐是如何衰敗的(上)

至此,天寶年間的政局從穩定走向了動盪,唐玄宗負有主要責任,他對李林甫集團的放縱為後期的動盪格局埋下了隱患;而李林甫從中起的作用是讓大唐帝國失去了正義的支撐,能臣被裁害殆盡,朝堂之風積弊尤深,當正義失去聲音的時候,亂世將至;東宮太子黨集團的勢力被打壓也是玄宗樂見的,但他還沒意識到大唐盛世已經敲響了晚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