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長孫無忌的內幕分析,武則天背後有無支持

長孫無忌,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從玄武門之變到李治順利接班都承載著長孫無忌的智慧和心血。在太宗臨死前還交待褚遂良說“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讒人間之”李治即位後,封其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而且對他非常信任,永徽元年,有洛陽人李弘泰誣告長孫無忌謀反,而李治二話不說就把那人給砍了,可見此時的李治對舅舅的禮重,故永徽之政有貞觀之遺風。但是在李治當上皇帝的第十個年頭,他卻以“謀反”的罪名被削職流放,三個月後被逼自縊身亡。傳統認為是武后恨長孫無忌不幫助自己就指使其黨羽下的毒手,許敬宗借朋黨案構陷長孫無忌謀反。這樣的觀點,看似合乎邏輯,其實漏洞極多。

逼死長孫無忌的內幕分析,武則天背後有無支持

長孫無忌

理由如下:

長孫無忌是元老重臣,又是高宗元舅,武皇后雖恨其不助己但當時根基尚淺絕不可能輕易撼動這位為相三十年人望極高的元老大臣的,更不用說許敬宗之類的貨色了。

因此逼死長孫無忌的幕後黑手也只能是唐高宗李治。

傳統史書將長孫無忌死因歸咎於武皇后和許敬宗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傳統史家將長孫無忌死因歸咎於高宗輕信饞言更是無稽之談。

逼死長孫無忌的內幕分析,武則天背後有無支持

李治

高宗朝最大的政治事件,無疑是廢王立武之爭。高宗繼位後的第二年才冊封了原來的太子妃王氏為皇后。這位王皇后平時與長孫為首的“關隴派”的關係很鐵,因此很得那幫老臣們的支持和擁護。其實這才是高宗最不爽王皇后的地方,可以說王皇后最終被廢不全是因為高宗寵愛武氏的結果。廢王立武之爭一定程度上是士族和寒族之爭。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為代表的士族出於自身利益當然是希望維持現狀的,而已許敬宗、李義府為代表的失意官員無疑是希望改變現狀的,他們善於鑽營,見風使舵,看到唐高宗有改立皇后的意圖之後,就為皇帝改立皇后搖旗吶喊,以圖將來的富貴。而當高宗猴急著換老婆時,勝敗其實就已經註定了。那嗎,高宗為何要猴急著換老婆呢?

逼死長孫無忌的內幕分析,武則天背後有無支持

武則天

高宗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溫和,內斂,頗有長者之風。但在改立皇后的問題上卻是相當堅決的。《舊唐書》記載說,高宗想改立皇后長孫無忌屢言不可,於是“帝乃密遣使賜無忌金銀寶器各一車、綾錦十車,以悅其意。”成書較晚的《新唐書》也稱“帝欲立武昭儀為後,無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寶器錦帛十餘車賜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同樣《資治通鑑》也有類似的記載,所以高宗為改立皇后向臣子行賄是幾乎肯定的事了。同樣史書上還有武昭儀母親楊氏“自詣無忌宅,屢加祈請”的記載,還有許敬宗“屢申勸請”的記載,從這些記載來看高宗想換皇后的心情是迫切的。但長孫無忌的態度無疑是讓他失望的。

逼死長孫無忌的內幕分析,武則天背後有無支持

李治

在中國,人們最看重的往往就是自己的面子。在高宗皇帝看來寶器錦帛他收了,舅舅寵妾所生的三個兒子也都封官了,可他卻不順著自己的意思,再後來還給前去做說服工作的人一副白眼。這話傳到高宗那裡,滋味能好受嗎。長孫無忌的非暴力不合作態度顯然是刺痛了高宗的心的,也為長孫無忌最終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高宗不再象以前那樣信任他了“竟不從無忌等言而立昭儀為皇后。”其實無論是“後既立,以無忌受賜而不助己,銜之”,還是“皇后以無忌先受重賞而不助己,心甚銜之”也好,先是褚遂良被一貶再貶最後客死愛州;韓瑗、來濟被貶;這一切若是沒有高宗的支持,武皇后能扳得動誰?更不要說長孫無忌了。高宗將他的同袍們一個個的外貶,高宗也領略到了皇權的威力。他也必然要清理掉長孫無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