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族去哪兒之十一——回紇、回鶻

唐朝 蒙古 北魏 鄂爾渾河 煮酒華夏 2017-05-05

古代民族去哪兒之十一——回紇、回鶻

古代民族去哪兒之十一——回紇、回鶻

▲維吾爾族明星古力娜扎和迪麗熱巴

說到回紇和回鶻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先說明一下,回鶻的就是回紇,兩者是一致的哦。

說到回紇的來源可是相當的久遠。據史料記載公元前三世紀,分佈於貝加爾湖(今屬俄羅斯)附近的袁紇、薛延陀、契苾等十五部部落聯合體被稱為敕勒(也稱狄歷、鐵勒、丁零,高車)。因此,回紇在史籍中的最早被稱為袁紇(韋紇)和烏護(烏紇)。其中袁紇為漠北的一部,烏護為天山一部。

到公元7世紀初,袁紇改稱回紇,並以時健為首領,建牙帳於色愣格河(今屬蒙古及俄羅斯),形成了最初的政權,隸於突厥。公元630年,東突厥汗國滅亡後,回紇又處於薛延陀汗國的統治之下。之後,646年滅了薛延陀汗國。回紇稱霸於漠北,吐迷度自立為可汗,建立回紇汗國。此後,被回紇統一的漠北鐵勒各部也都逐漸被稱作回紇或自認為回紇。

到了北魏時期,敕勒部落群中的一部袁紇遊牧至伊犁河、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流域,且為突厥汗國的統治之下。在隋大業元年,袁紇部與僕固、同羅、拔野古等成立聯盟總稱回紇,共同反抗突厥的統治。一直以來,在漠北地區的民族一直是以遊牧為主,因此,回紇也是一個遊牧民族。

古代民族去哪兒之十一——回紇、回鶻

▲回紇貴族

唐代,唐朝採用了扶持回紇打壓突厥。回紇的實力大為增長。公元744年,以骨力裴羅為領袖的回紇聯軍在唐朝大軍的配合下,推翻了後突厥汗國,並建立起漠北迴紇汗國,王庭(又稱牙帳)設於鄂爾渾河(今屬蒙古)流域。

安史之亂時,回紇出兵幫助大唐平定了安史之亂。公元759年,大唐肅宗封骨力裴羅之子回紇葛勒可汗為“英武威遠毗伽闕可汗”,並將寧國公主嫁給葛勒可汗。葛勒可汗立寧國公主為可敦。兩家關係在這一階段尤為緊密。

西元八世紀頃,西州回鶻以粟特(Soghd)文字為母本創立了回鶻文字,成為繼突厥之後,第二個擁有自己名字文字的北方遊牧民族。

大唐史朝義之亂髮生後,葛勒可汗之子牟羽可汗又於762年,出兵幫助大唐收復洛陽及河北等地。公元763年,唐封牟羽可汗為登裡(天)頡咄登密施含俱錄英義建功毗伽可汗(又稱登裡可汗)。780年,大唐冊頓莫賀為武義成功可汗。唐德宗又將威安公主嫁頓莫賀可汗。

公元788年,回紇賀可汗上表大唐德宗,請改“回紇”為“回鶻”,取“迴旋輕捷如鶻”之意。

古代民族去哪兒之十一——回紇、回鶻

▲大唐與回紇和親圖

公元812年,回鶻保義可汗親統大軍,經過北庭、龜茲,大破吐蕃、葛邏祿和黠戛斯聯盟,佔領七河流域、真珠河(今錫爾河)、拔賀河(今費爾干納)等地。控制了整個準噶爾盆地及蔥嶺西的楚河流域。並且,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還與唐進行絹馬交易。這段時期也是回紇最為強盛的時期。版圖最大時疆域東接室韋,西至阿爾泰山,南跨大漠。

公元840年,回鶻渠長(相當於別將)句錄莫賀引黠戛斯10萬騎攻回鶻,殺了可汗,並焚燬都城哈喇巴喇哈遜。回紇汗國曆經百年後亡國。

古代民族去哪兒之十一——回紇、回鶻

▲回鶻地圖

亡國後的大部分回鶻貴族與民眾南遷,少部分西遷,少數留在回鶻原地,依附佔領鄂爾渾河流域的轄戛斯,留在回鶻原地遊牧。

幾十萬南遷的回鶻人到唐朝邊塞的錯子山(今內蒙古杭錦後旗烏加河北三百里)自立為可汗,成為回鶻汗國王統的繼承人。回鶻在南遷時,強擄太和公主,並且以太和公主為質,遊牧於天德軍城一帶。出於兩家歷來的友好關係,唐朝依然選擇了支援回鶻,並允許回鶻暫時在大同川遊牧,許諾冊封烏介為可汗。同時,唐朝派人招撫回鶻南下各部,並且勸各部不要各自為戰,要聽從烏介可汗的領導。

烏介可汗提出借天德軍城遊牧和借兵復國,並且要求唐朝交出已經招撫的回鶻其他部落,唐朝希望回鶻靠自己的力量復國,並且認為中原自古以來就有招撫南下歸附的部落的傳統,拒絕了烏介可汗的要求。對唐朝沒有滿足要求而不滿,烏介可汗開始攻擊唐朝邊境。843年,烏介可汗部眾被大唐擊敗,烏介可汗逃到室韋,846年,烏介可汗被殺。南下烏介十三部大部分被唐朝招撫,融入唐朝。

古代民族去哪兒之十一——回紇、回鶻

▲唐後期地圖

842年,另一些南遷的回紇部落,溫沒斯諸部歸附唐朝,接受唐朝官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零散的回鶻部落南下歸唐。

龐特勤為首的部分回鶻部眾西遷,於840年離開漠北草原。他們沿西南方向越過阿爾泰山,進入天山北麓地區,抵達北庭(今吉木薩爾),與此前留守當地的同族人會合。西遷的回紇人主要分為三路,一路遷到今天吐魯番盆地,稱高昌回鶻或西州回鶻,。主要從事農業,種植五穀 、棉花、瓜果等作物,兼營畜牧。灌溉獨具特色,以坎爾井聞名。實行封建農奴制,間有租佃制,文字使用回鶻文,善歌舞,精於木刻印書術與壁畫藝術。10至11世紀,與五代、北宋關係密切。12世紀初隸屬西遼。13世紀初歸附蒙 古。14世紀20年代起,地屬察合臺汗國。17世紀後期被準噶爾部佔領。18世紀中葉歸清政府 管轄。

一路西遷蔥嶺西楚河、七河流域一帶,該部回鶻和當地其他突厥語民族組成喀喇汗王朝、又稱為蔥嶺西回鶻、阿薩蘭回鶻,極盛時所轄東起庫車,西至鹹海,南臨阿姆河,北抵巴爾喀什湖的廣大地區。實行雙汗中央集權制,首府位於八剌沙袞,副可汗駐守怛羅斯,後遷至喀什噶爾,正可汗亦稱阿薩蘭汗,阿爾斯蘭汗,副可汗稱博格拉汗。10世紀中葉開始信奉伊斯蘭教。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與遊牧業,喀喇汗王朝的自然條件比高昌回鶻要好一點,因此灌溉農業十分發達,冶鐵、鍛造、紡織、製革、繪畫等手工業興盛。文學藝術繁榮,誕生了《突厥語大辭典》、《福樂智慧》等名篇。1212年被西部新興的花剌子模王朝滅亡。

這兩路定居新疆的回紇與遷入的察合臺人融合後,今天稱作維吾爾族。

一路西遷河西走廊,稱河西回鶻、甘州回鶻,後來成為河西地方的土著,就是現在的裕固族。

古代民族去哪兒之十一——回紇、回鶻

▲裕固族服飾

本文編輯:AD014

我們是一群有理想的媒體人,期待與您一同煮酒華夏、笑談古今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特此致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