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楊博


"

作者:楊博


獨木不支的唐懿宗,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大門,卻為後人留下無數珍寶

在唐朝歷史上,唐懿宗李漼的存在感很低,以至於很多熟讀歷史的人也難得想起關於他的事蹟。在他在位的14年中,國家雖然小有波瀾,個別地區偶有動盪,但都不至於牽動全局,使得本來就沒有什麼故事的唐懿宗在歷史的長河中顯得愈發單薄,只留下幾道粗線條任雨打風吹。

唐懿宗是唐宣宗的長子。唐宣宗素有小太宗的美譽,大唐在他手上“夕陽無限好”,無論內政還是外事都有可圈可點的事蹟,一度激起了人們對大唐盛世的憧憬。

本來這個皇位也不是李漼的,他並不受父皇寵愛,機會最大的是三皇子夔王李滋。只不過因為宦官內部利益分配問題,李漼才從無事王爺一躍成為帝國的主人。

起初,唐懿宗還能積極履行職責,內心還裝著政事,通過調整官員的升降逐漸鞏固自己的位置,在表面上維持著各方的平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懿宗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隔著無數個白敏中、令狐綯。即便白敏中沒有多少執政才能,但是當白敏中受傷之後,懿宗發現身邊竟然找不出一個可以替代他的人來。以至於白敏中多次請求退休不準,直到受傷後才獲得批准。

令狐綯本就是庸碌之輩,加上子孫貪腐,輿論一直不好,為樹立形象而被清出中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據說,在懿宗即位的問題上,身為宰相一員的令狐綯沒有及時表明態度,在是否擁戴上投了棄權票,導致新皇帝對他印象不佳,因此他成為第一個被罷免的先朝重臣。

而另一個宰相夏侯孜則因為說了一句“但是李氏子孫,內大臣定,外大臣即北面事之”,爽快的簽了字得以繼續留任,成為李漼倚重的肱骨大臣。同時,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操作,提拔杜審權為宰相,逐漸形成了新朝的權力中樞,鞏固了皇權。

在對地方藩鎮的問題上,唐懿宗表現出了多樣性的手腕。對河北割據藩鎮,採取安撫手段,讓他們不要鬧事,關鍵時刻還能用來平叛。對關係國土安全的河南藩鎮和關係到財政收入的江淮藩鎮則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保證了政局的穩定。

期間,浙東爆發了裘甫之亂,由於宰相夏侯孜舉薦了頗有將才的王式平叛,朝廷上下通力協作,裘甫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沒有造成大的動盪。

雖然南境時有南詔侵犯,但僅限於一隅,總體而言,懿宗前期,一切都還可控。

然而,一大波的危機正悄然而至。

首先是皇帝本人動力的不足導致整個朝堂暮氣沉沉。

剛上位沒幾年,本就是庸才的唐懿宗對權力掌控欲降低,對每日的朝政表現出倦怠,逐漸聽不進去朝臣的勸諫。這時期的宰相自由度較大,本可以有所作為。無奈朝中缺乏裴度、李德裕這樣的人物,前後21任宰相都是尸位素餐,只顧為自己謀私,導致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干涉宰相的任免,干擾戰局的進展,本就不穩的朝局深度傾斜,最終導致唐懿宗之後的唐僖宗、唐昭宗完全由宦官擺佈。

其次是西南的戰事愈演愈烈,逐漸引起跨地區的連鎖反應,影響深遠。

南詔本是世居於雲南哀牢王族之一的舍龍一族,起初叫蒙舍詔,因處於其他五詔之南而該名南詔。唐高宗時期,南詔奉大唐為大哥,其他六詔奉吐蕃為大哥,因而得到唐朝的青睞,到開元年間,其首領皮羅閣被玄宗封為雲南王,逐漸兼併了其他五詔,南詔正式立國。安史之亂前後,南詔搖擺於大唐與吐蕃之間,成為了吐蕃的幫凶。太和三年(829年),南詔曾一度攻到成都外城,第二年,李德裕鎮守四川,積極備戰,南詔不敢再犯。

30年後,到唐懿宗鹹通元年(860年),安南引南詔攻破交趾城,後被唐軍奪回。三年後,南詔又攻破交趾城,唐軍退守嶺南。866年,唐懿宗派高駢大破南詔軍,收復安南。此後南詔與唐朝再無大的戰爭。

鹹通三年(863年),徐州發生兵變,士兵驅逐了朝廷派的節度使,朝廷派出了曽成功鎮壓裘甫起義的王式任武寧節度使,平定了徐州之亂。後來,朝廷為了解決後患,改革了徐州建制,將難以馴服的兵力駐守西南以防禦南詔。結果,這一呆就是6年,早已超出了規定的期限。在西南的徐州士卒在龐勳的帶領下發動叛亂,唐懿宗先後派出幾路人馬進行鎮壓,最終於870年平定龐勳之亂。

龐勳之亂雖然平定,還是有一部分人逃到了山東等地。後來黃巢起義,所依仗的就是龐勳部的殘餘。因此歐陽修在《新唐書》中言“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龐勳之亂成為唐末各階層起義的發端,標誌著唐代從地方性動亂向全國性動亂轉變。

更有甚者,龐勳之亂爆發後,朝廷徵調駐紮河北的少數民族沙陀進行平叛,在平叛的過程中,沙陀猶如脫韁的野馬一般,迅速壯大起來,終於成為各方忌憚的強勁勢力,在後面的五代時期建立了幾個政權。另一支少數民族勢力党項也在唐懿宗晚期崛起,漸成氣候,到李元昊手上建立了西夏,成為宋朝的重大威脅。

反而是對一心歸順的張議潮集團,唐懿宗施展帝王權術不斷進行打壓。先是設立了天雄軍節度使,鎮守秦州,扼住隴右咽喉。到鹹通二年張議潮收復涼州後,朝廷又將涼州的管轄權收回,兩年後又設立涼州節度使。鹹通八年,張議潮被迫進入長安,留守的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一直想向朝廷要象徵權力的節度使旌節,朝廷一直未曾賜予,導致張淮深的威望遭到嚴重損害,最終被害。

最後,唐懿宗自己的一些行為加深了唐帝國的危機。

在大廈將傾時,唐懿宗不是力挽狂瀾,扭轉局面,而是接二連三做了一些離心離德、有損國家實力的事情,唐朝再也沒有能力爬出深淵,只有越來越快的墜落。

鹹通十四年(874年)三月,唐懿宗效法唐憲宗,派使者去法門寺迎佛骨,群臣紛紛上書勸諫,甚至抬出憲宗迎佛骨不久而亡的例子。但是唐懿宗不聽,執意迎奉,四月佛骨進入長安,朝廷和百姓大肆鋪張供奉,其奢侈的規模和所花費的財物遠超憲宗元和中興時期。(不過對後世的我們來說,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那麼多珍稀、無價的寶物得感謝唐懿宗)。


"

作者:楊博


獨木不支的唐懿宗,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大門,卻為後人留下無數珍寶

在唐朝歷史上,唐懿宗李漼的存在感很低,以至於很多熟讀歷史的人也難得想起關於他的事蹟。在他在位的14年中,國家雖然小有波瀾,個別地區偶有動盪,但都不至於牽動全局,使得本來就沒有什麼故事的唐懿宗在歷史的長河中顯得愈發單薄,只留下幾道粗線條任雨打風吹。

唐懿宗是唐宣宗的長子。唐宣宗素有小太宗的美譽,大唐在他手上“夕陽無限好”,無論內政還是外事都有可圈可點的事蹟,一度激起了人們對大唐盛世的憧憬。

本來這個皇位也不是李漼的,他並不受父皇寵愛,機會最大的是三皇子夔王李滋。只不過因為宦官內部利益分配問題,李漼才從無事王爺一躍成為帝國的主人。

起初,唐懿宗還能積極履行職責,內心還裝著政事,通過調整官員的升降逐漸鞏固自己的位置,在表面上維持著各方的平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懿宗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隔著無數個白敏中、令狐綯。即便白敏中沒有多少執政才能,但是當白敏中受傷之後,懿宗發現身邊竟然找不出一個可以替代他的人來。以至於白敏中多次請求退休不準,直到受傷後才獲得批准。

令狐綯本就是庸碌之輩,加上子孫貪腐,輿論一直不好,為樹立形象而被清出中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據說,在懿宗即位的問題上,身為宰相一員的令狐綯沒有及時表明態度,在是否擁戴上投了棄權票,導致新皇帝對他印象不佳,因此他成為第一個被罷免的先朝重臣。

而另一個宰相夏侯孜則因為說了一句“但是李氏子孫,內大臣定,外大臣即北面事之”,爽快的簽了字得以繼續留任,成為李漼倚重的肱骨大臣。同時,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操作,提拔杜審權為宰相,逐漸形成了新朝的權力中樞,鞏固了皇權。

在對地方藩鎮的問題上,唐懿宗表現出了多樣性的手腕。對河北割據藩鎮,採取安撫手段,讓他們不要鬧事,關鍵時刻還能用來平叛。對關係國土安全的河南藩鎮和關係到財政收入的江淮藩鎮則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保證了政局的穩定。

期間,浙東爆發了裘甫之亂,由於宰相夏侯孜舉薦了頗有將才的王式平叛,朝廷上下通力協作,裘甫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沒有造成大的動盪。

雖然南境時有南詔侵犯,但僅限於一隅,總體而言,懿宗前期,一切都還可控。

然而,一大波的危機正悄然而至。

首先是皇帝本人動力的不足導致整個朝堂暮氣沉沉。

剛上位沒幾年,本就是庸才的唐懿宗對權力掌控欲降低,對每日的朝政表現出倦怠,逐漸聽不進去朝臣的勸諫。這時期的宰相自由度較大,本可以有所作為。無奈朝中缺乏裴度、李德裕這樣的人物,前後21任宰相都是尸位素餐,只顧為自己謀私,導致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干涉宰相的任免,干擾戰局的進展,本就不穩的朝局深度傾斜,最終導致唐懿宗之後的唐僖宗、唐昭宗完全由宦官擺佈。

其次是西南的戰事愈演愈烈,逐漸引起跨地區的連鎖反應,影響深遠。

南詔本是世居於雲南哀牢王族之一的舍龍一族,起初叫蒙舍詔,因處於其他五詔之南而該名南詔。唐高宗時期,南詔奉大唐為大哥,其他六詔奉吐蕃為大哥,因而得到唐朝的青睞,到開元年間,其首領皮羅閣被玄宗封為雲南王,逐漸兼併了其他五詔,南詔正式立國。安史之亂前後,南詔搖擺於大唐與吐蕃之間,成為了吐蕃的幫凶。太和三年(829年),南詔曾一度攻到成都外城,第二年,李德裕鎮守四川,積極備戰,南詔不敢再犯。

30年後,到唐懿宗鹹通元年(860年),安南引南詔攻破交趾城,後被唐軍奪回。三年後,南詔又攻破交趾城,唐軍退守嶺南。866年,唐懿宗派高駢大破南詔軍,收復安南。此後南詔與唐朝再無大的戰爭。

鹹通三年(863年),徐州發生兵變,士兵驅逐了朝廷派的節度使,朝廷派出了曽成功鎮壓裘甫起義的王式任武寧節度使,平定了徐州之亂。後來,朝廷為了解決後患,改革了徐州建制,將難以馴服的兵力駐守西南以防禦南詔。結果,這一呆就是6年,早已超出了規定的期限。在西南的徐州士卒在龐勳的帶領下發動叛亂,唐懿宗先後派出幾路人馬進行鎮壓,最終於870年平定龐勳之亂。

龐勳之亂雖然平定,還是有一部分人逃到了山東等地。後來黃巢起義,所依仗的就是龐勳部的殘餘。因此歐陽修在《新唐書》中言“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龐勳之亂成為唐末各階層起義的發端,標誌著唐代從地方性動亂向全國性動亂轉變。

更有甚者,龐勳之亂爆發後,朝廷徵調駐紮河北的少數民族沙陀進行平叛,在平叛的過程中,沙陀猶如脫韁的野馬一般,迅速壯大起來,終於成為各方忌憚的強勁勢力,在後面的五代時期建立了幾個政權。另一支少數民族勢力党項也在唐懿宗晚期崛起,漸成氣候,到李元昊手上建立了西夏,成為宋朝的重大威脅。

反而是對一心歸順的張議潮集團,唐懿宗施展帝王權術不斷進行打壓。先是設立了天雄軍節度使,鎮守秦州,扼住隴右咽喉。到鹹通二年張議潮收復涼州後,朝廷又將涼州的管轄權收回,兩年後又設立涼州節度使。鹹通八年,張議潮被迫進入長安,留守的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一直想向朝廷要象徵權力的節度使旌節,朝廷一直未曾賜予,導致張淮深的威望遭到嚴重損害,最終被害。

最後,唐懿宗自己的一些行為加深了唐帝國的危機。

在大廈將傾時,唐懿宗不是力挽狂瀾,扭轉局面,而是接二連三做了一些離心離德、有損國家實力的事情,唐朝再也沒有能力爬出深淵,只有越來越快的墜落。

鹹通十四年(874年)三月,唐懿宗效法唐憲宗,派使者去法門寺迎佛骨,群臣紛紛上書勸諫,甚至抬出憲宗迎佛骨不久而亡的例子。但是唐懿宗不聽,執意迎奉,四月佛骨進入長安,朝廷和百姓大肆鋪張供奉,其奢侈的規模和所花費的財物遠超憲宗元和中興時期。(不過對後世的我們來說,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那麼多珍稀、無價的寶物得感謝唐懿宗)。


獨木不支的唐懿宗,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大門,卻為後人留下無數珍寶

鎏金銅浮圖


"

作者:楊博


獨木不支的唐懿宗,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大門,卻為後人留下無數珍寶

在唐朝歷史上,唐懿宗李漼的存在感很低,以至於很多熟讀歷史的人也難得想起關於他的事蹟。在他在位的14年中,國家雖然小有波瀾,個別地區偶有動盪,但都不至於牽動全局,使得本來就沒有什麼故事的唐懿宗在歷史的長河中顯得愈發單薄,只留下幾道粗線條任雨打風吹。

唐懿宗是唐宣宗的長子。唐宣宗素有小太宗的美譽,大唐在他手上“夕陽無限好”,無論內政還是外事都有可圈可點的事蹟,一度激起了人們對大唐盛世的憧憬。

本來這個皇位也不是李漼的,他並不受父皇寵愛,機會最大的是三皇子夔王李滋。只不過因為宦官內部利益分配問題,李漼才從無事王爺一躍成為帝國的主人。

起初,唐懿宗還能積極履行職責,內心還裝著政事,通過調整官員的升降逐漸鞏固自己的位置,在表面上維持著各方的平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懿宗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隔著無數個白敏中、令狐綯。即便白敏中沒有多少執政才能,但是當白敏中受傷之後,懿宗發現身邊竟然找不出一個可以替代他的人來。以至於白敏中多次請求退休不準,直到受傷後才獲得批准。

令狐綯本就是庸碌之輩,加上子孫貪腐,輿論一直不好,為樹立形象而被清出中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據說,在懿宗即位的問題上,身為宰相一員的令狐綯沒有及時表明態度,在是否擁戴上投了棄權票,導致新皇帝對他印象不佳,因此他成為第一個被罷免的先朝重臣。

而另一個宰相夏侯孜則因為說了一句“但是李氏子孫,內大臣定,外大臣即北面事之”,爽快的簽了字得以繼續留任,成為李漼倚重的肱骨大臣。同時,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操作,提拔杜審權為宰相,逐漸形成了新朝的權力中樞,鞏固了皇權。

在對地方藩鎮的問題上,唐懿宗表現出了多樣性的手腕。對河北割據藩鎮,採取安撫手段,讓他們不要鬧事,關鍵時刻還能用來平叛。對關係國土安全的河南藩鎮和關係到財政收入的江淮藩鎮則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保證了政局的穩定。

期間,浙東爆發了裘甫之亂,由於宰相夏侯孜舉薦了頗有將才的王式平叛,朝廷上下通力協作,裘甫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沒有造成大的動盪。

雖然南境時有南詔侵犯,但僅限於一隅,總體而言,懿宗前期,一切都還可控。

然而,一大波的危機正悄然而至。

首先是皇帝本人動力的不足導致整個朝堂暮氣沉沉。

剛上位沒幾年,本就是庸才的唐懿宗對權力掌控欲降低,對每日的朝政表現出倦怠,逐漸聽不進去朝臣的勸諫。這時期的宰相自由度較大,本可以有所作為。無奈朝中缺乏裴度、李德裕這樣的人物,前後21任宰相都是尸位素餐,只顧為自己謀私,導致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干涉宰相的任免,干擾戰局的進展,本就不穩的朝局深度傾斜,最終導致唐懿宗之後的唐僖宗、唐昭宗完全由宦官擺佈。

其次是西南的戰事愈演愈烈,逐漸引起跨地區的連鎖反應,影響深遠。

南詔本是世居於雲南哀牢王族之一的舍龍一族,起初叫蒙舍詔,因處於其他五詔之南而該名南詔。唐高宗時期,南詔奉大唐為大哥,其他六詔奉吐蕃為大哥,因而得到唐朝的青睞,到開元年間,其首領皮羅閣被玄宗封為雲南王,逐漸兼併了其他五詔,南詔正式立國。安史之亂前後,南詔搖擺於大唐與吐蕃之間,成為了吐蕃的幫凶。太和三年(829年),南詔曾一度攻到成都外城,第二年,李德裕鎮守四川,積極備戰,南詔不敢再犯。

30年後,到唐懿宗鹹通元年(860年),安南引南詔攻破交趾城,後被唐軍奪回。三年後,南詔又攻破交趾城,唐軍退守嶺南。866年,唐懿宗派高駢大破南詔軍,收復安南。此後南詔與唐朝再無大的戰爭。

鹹通三年(863年),徐州發生兵變,士兵驅逐了朝廷派的節度使,朝廷派出了曽成功鎮壓裘甫起義的王式任武寧節度使,平定了徐州之亂。後來,朝廷為了解決後患,改革了徐州建制,將難以馴服的兵力駐守西南以防禦南詔。結果,這一呆就是6年,早已超出了規定的期限。在西南的徐州士卒在龐勳的帶領下發動叛亂,唐懿宗先後派出幾路人馬進行鎮壓,最終於870年平定龐勳之亂。

龐勳之亂雖然平定,還是有一部分人逃到了山東等地。後來黃巢起義,所依仗的就是龐勳部的殘餘。因此歐陽修在《新唐書》中言“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龐勳之亂成為唐末各階層起義的發端,標誌著唐代從地方性動亂向全國性動亂轉變。

更有甚者,龐勳之亂爆發後,朝廷徵調駐紮河北的少數民族沙陀進行平叛,在平叛的過程中,沙陀猶如脫韁的野馬一般,迅速壯大起來,終於成為各方忌憚的強勁勢力,在後面的五代時期建立了幾個政權。另一支少數民族勢力党項也在唐懿宗晚期崛起,漸成氣候,到李元昊手上建立了西夏,成為宋朝的重大威脅。

反而是對一心歸順的張議潮集團,唐懿宗施展帝王權術不斷進行打壓。先是設立了天雄軍節度使,鎮守秦州,扼住隴右咽喉。到鹹通二年張議潮收復涼州後,朝廷又將涼州的管轄權收回,兩年後又設立涼州節度使。鹹通八年,張議潮被迫進入長安,留守的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一直想向朝廷要象徵權力的節度使旌節,朝廷一直未曾賜予,導致張淮深的威望遭到嚴重損害,最終被害。

最後,唐懿宗自己的一些行為加深了唐帝國的危機。

在大廈將傾時,唐懿宗不是力挽狂瀾,扭轉局面,而是接二連三做了一些離心離德、有損國家實力的事情,唐朝再也沒有能力爬出深淵,只有越來越快的墜落。

鹹通十四年(874年)三月,唐懿宗效法唐憲宗,派使者去法門寺迎佛骨,群臣紛紛上書勸諫,甚至抬出憲宗迎佛骨不久而亡的例子。但是唐懿宗不聽,執意迎奉,四月佛骨進入長安,朝廷和百姓大肆鋪張供奉,其奢侈的規模和所花費的財物遠超憲宗元和中興時期。(不過對後世的我們來說,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那麼多珍稀、無價的寶物得感謝唐懿宗)。


獨木不支的唐懿宗,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大門,卻為後人留下無數珍寶

鎏金銅浮圖


獨木不支的唐懿宗,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大門,卻為後人留下無數珍寶

鎏金迎真身銀金花四股十二環大錫杖


"

作者:楊博


獨木不支的唐懿宗,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大門,卻為後人留下無數珍寶

在唐朝歷史上,唐懿宗李漼的存在感很低,以至於很多熟讀歷史的人也難得想起關於他的事蹟。在他在位的14年中,國家雖然小有波瀾,個別地區偶有動盪,但都不至於牽動全局,使得本來就沒有什麼故事的唐懿宗在歷史的長河中顯得愈發單薄,只留下幾道粗線條任雨打風吹。

唐懿宗是唐宣宗的長子。唐宣宗素有小太宗的美譽,大唐在他手上“夕陽無限好”,無論內政還是外事都有可圈可點的事蹟,一度激起了人們對大唐盛世的憧憬。

本來這個皇位也不是李漼的,他並不受父皇寵愛,機會最大的是三皇子夔王李滋。只不過因為宦官內部利益分配問題,李漼才從無事王爺一躍成為帝國的主人。

起初,唐懿宗還能積極履行職責,內心還裝著政事,通過調整官員的升降逐漸鞏固自己的位置,在表面上維持著各方的平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懿宗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隔著無數個白敏中、令狐綯。即便白敏中沒有多少執政才能,但是當白敏中受傷之後,懿宗發現身邊竟然找不出一個可以替代他的人來。以至於白敏中多次請求退休不準,直到受傷後才獲得批准。

令狐綯本就是庸碌之輩,加上子孫貪腐,輿論一直不好,為樹立形象而被清出中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據說,在懿宗即位的問題上,身為宰相一員的令狐綯沒有及時表明態度,在是否擁戴上投了棄權票,導致新皇帝對他印象不佳,因此他成為第一個被罷免的先朝重臣。

而另一個宰相夏侯孜則因為說了一句“但是李氏子孫,內大臣定,外大臣即北面事之”,爽快的簽了字得以繼續留任,成為李漼倚重的肱骨大臣。同時,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操作,提拔杜審權為宰相,逐漸形成了新朝的權力中樞,鞏固了皇權。

在對地方藩鎮的問題上,唐懿宗表現出了多樣性的手腕。對河北割據藩鎮,採取安撫手段,讓他們不要鬧事,關鍵時刻還能用來平叛。對關係國土安全的河南藩鎮和關係到財政收入的江淮藩鎮則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保證了政局的穩定。

期間,浙東爆發了裘甫之亂,由於宰相夏侯孜舉薦了頗有將才的王式平叛,朝廷上下通力協作,裘甫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沒有造成大的動盪。

雖然南境時有南詔侵犯,但僅限於一隅,總體而言,懿宗前期,一切都還可控。

然而,一大波的危機正悄然而至。

首先是皇帝本人動力的不足導致整個朝堂暮氣沉沉。

剛上位沒幾年,本就是庸才的唐懿宗對權力掌控欲降低,對每日的朝政表現出倦怠,逐漸聽不進去朝臣的勸諫。這時期的宰相自由度較大,本可以有所作為。無奈朝中缺乏裴度、李德裕這樣的人物,前後21任宰相都是尸位素餐,只顧為自己謀私,導致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干涉宰相的任免,干擾戰局的進展,本就不穩的朝局深度傾斜,最終導致唐懿宗之後的唐僖宗、唐昭宗完全由宦官擺佈。

其次是西南的戰事愈演愈烈,逐漸引起跨地區的連鎖反應,影響深遠。

南詔本是世居於雲南哀牢王族之一的舍龍一族,起初叫蒙舍詔,因處於其他五詔之南而該名南詔。唐高宗時期,南詔奉大唐為大哥,其他六詔奉吐蕃為大哥,因而得到唐朝的青睞,到開元年間,其首領皮羅閣被玄宗封為雲南王,逐漸兼併了其他五詔,南詔正式立國。安史之亂前後,南詔搖擺於大唐與吐蕃之間,成為了吐蕃的幫凶。太和三年(829年),南詔曾一度攻到成都外城,第二年,李德裕鎮守四川,積極備戰,南詔不敢再犯。

30年後,到唐懿宗鹹通元年(860年),安南引南詔攻破交趾城,後被唐軍奪回。三年後,南詔又攻破交趾城,唐軍退守嶺南。866年,唐懿宗派高駢大破南詔軍,收復安南。此後南詔與唐朝再無大的戰爭。

鹹通三年(863年),徐州發生兵變,士兵驅逐了朝廷派的節度使,朝廷派出了曽成功鎮壓裘甫起義的王式任武寧節度使,平定了徐州之亂。後來,朝廷為了解決後患,改革了徐州建制,將難以馴服的兵力駐守西南以防禦南詔。結果,這一呆就是6年,早已超出了規定的期限。在西南的徐州士卒在龐勳的帶領下發動叛亂,唐懿宗先後派出幾路人馬進行鎮壓,最終於870年平定龐勳之亂。

龐勳之亂雖然平定,還是有一部分人逃到了山東等地。後來黃巢起義,所依仗的就是龐勳部的殘餘。因此歐陽修在《新唐書》中言“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龐勳之亂成為唐末各階層起義的發端,標誌著唐代從地方性動亂向全國性動亂轉變。

更有甚者,龐勳之亂爆發後,朝廷徵調駐紮河北的少數民族沙陀進行平叛,在平叛的過程中,沙陀猶如脫韁的野馬一般,迅速壯大起來,終於成為各方忌憚的強勁勢力,在後面的五代時期建立了幾個政權。另一支少數民族勢力党項也在唐懿宗晚期崛起,漸成氣候,到李元昊手上建立了西夏,成為宋朝的重大威脅。

反而是對一心歸順的張議潮集團,唐懿宗施展帝王權術不斷進行打壓。先是設立了天雄軍節度使,鎮守秦州,扼住隴右咽喉。到鹹通二年張議潮收復涼州後,朝廷又將涼州的管轄權收回,兩年後又設立涼州節度使。鹹通八年,張議潮被迫進入長安,留守的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一直想向朝廷要象徵權力的節度使旌節,朝廷一直未曾賜予,導致張淮深的威望遭到嚴重損害,最終被害。

最後,唐懿宗自己的一些行為加深了唐帝國的危機。

在大廈將傾時,唐懿宗不是力挽狂瀾,扭轉局面,而是接二連三做了一些離心離德、有損國家實力的事情,唐朝再也沒有能力爬出深淵,只有越來越快的墜落。

鹹通十四年(874年)三月,唐懿宗效法唐憲宗,派使者去法門寺迎佛骨,群臣紛紛上書勸諫,甚至抬出憲宗迎佛骨不久而亡的例子。但是唐懿宗不聽,執意迎奉,四月佛骨進入長安,朝廷和百姓大肆鋪張供奉,其奢侈的規模和所花費的財物遠超憲宗元和中興時期。(不過對後世的我們來說,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那麼多珍稀、無價的寶物得感謝唐懿宗)。


獨木不支的唐懿宗,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大門,卻為後人留下無數珍寶

鎏金銅浮圖


獨木不支的唐懿宗,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大門,卻為後人留下無數珍寶

鎏金迎真身銀金花四股十二環大錫杖


獨木不支的唐懿宗,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大門,卻為後人留下無數珍寶

八稜淨水祕色瓷瓶

結果三個月後,唐懿宗便病入膏肓,匆匆而逝,給兒子留下了深不見底的財務黑洞。

唐懿宗有一女兒同昌公主,是其在危難中所生,因此加倍寵愛。女兒長大了,唐懿宗為他物色了右拾遺韋保衡,且在短時間內將其提拔為宰相。兩年以後,同昌公主病故,唐懿宗悲痛異常,不僅追究醫官的責任,而且將其及親屬三百餘口處死,還將給無辜者求情的宰相和京兆尹貶黜,大權落在韋保衡和另一個佞臣路巖手中,後來路巖也被韋保衡清除掉,大唐朝堂沒有一絲生氣。

其實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紅日西墜,非人力可挽,唐懿宗明白自己無論如何努力終將徒勞一場,還不如活在當下,今朝有酒今朝醉,過好自己就行了。正因為他的不努力,34年後,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唐朝終結,中國歷史進入了繼魏晉南北朝之後又一個分裂時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