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嘛,永遠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動物,想要發財讓天下人都知道,但又擔憂發了財以後卻有很多困擾,有朝一日真的發財了卻渴望大家知道,對自己膜拜,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在千百年以前,有這麼一個人,始終裝蠢了三十年,當了皇帝后,一下子翻臉變了另外一個人,誰能知道他這麼牛叉啊,完全就是隱藏在垃圾股裡的績優股啊!

唐宣宗李忱,最會裝傻的傢伙,有一個皇帝和他差不多,就是北齊文宣帝高洋,也是裝傻充愣的好手,不過這兩個偽傻子日後走的路,南轅北轍,前者勵精圖治,成了一代明君,被人稱之小太宗,後者昏暴荒淫,臭名昭著的暴君,被人唾棄。

唐朝自從李世民駕崩後,就開始有點下坡路的跡象,一直到李隆基上位的前期,才有點回暖,後來又昏了,李隆基後面的一些皇帝啊,就別提了,要麼是飯桶,要麼是想要有所作為卻生不逢時。

唐宣宗李忱:悶聲才能發大財

甘露之變,牛李黨爭,武宗滅佛……內有文官內鬥,宦官干政,外失民心,北狄、吐蕃虎視眈眈,南詔、党項趁火打劫,內憂外患,誰能力挽狂瀾?

這時候,傻子李忱站出來了。

光靠傻也不一定平安無事,在政治鬥爭中被投入茅廁險些喪命,要不是宦官仇公武認為他是傻子有利用價值,李忱的命運可能就終結於茅廁了。

他是裝瘋賣傻第一人。

在整個中國歷史之中。

因為從小到大,他一直被視為智障人士。在整個長安城,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這麼認為。

李忱是唐憲宗李純的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的弟弟,也是敬宗、文宗、武宗三朝天子的皇叔。如此尊貴的一個宗室親王,怎麼會在整個前半生都被當成傻子呢?

李忱原名李怡,他雖然是憲宗的親生兒子,後也被封為光王,但卻是庶出--母親鄭氏只不過是一名身份卑微的宮女。由於母親地位卑微,光王李怡出生後自然享受不到其他親王那樣的榮寵,只能在一個無人注目的角落裡孤獨成長。所以他從小就顯得落落寡歡、呆滯木訥,往往與其他親王群居終日而不發一言。長大成人以後,這種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愈發嚴重。人們紛紛猜測,這可能和他在穆宗年間遭遇的一次驚嚇有關。當時光王人官謁見懿安太后,不料剛好撞上官人行刺,雖然是有驚無險--此事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但從此以後光王就變得更加沉默寡言。十六宅的皇族宗親們於是認定,這個本來就呆頭呆腦的傢伙這回肯定是嚇傻了。

所以說,裝傻最簡單的,也是最必要的條件就是不要太外向,話不要太多,其次就是面癱,李忱天生就是不愛多說話,也沒有什麼表情,就像倪大紅一樣,影帝級的面癱表演,只要做好這兩點,裝傻充愣絕對就是很簡單的工作。

唐宣宗李忱:悶聲才能發大財

此後無論大小場合,光王就成了專門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對象。有一次,文宗皇帝在十六宅宴請諸王,席間眾人歡聲笑語,唯獨光王悶聲不響,文宗就拿他開涮,說:“誰能讓光叔開口說話,朕重重有賞!”諸王一哄而上,對他百般戲謔。可這個光叔始終都像一根木頭,無論大夥如何戲弄他,他甚至連嘴角都不動一下。看著他那逆來順受的模樣,眾人越發開心,文宗在一旁笑得前仰後合,眾人也不斷鬨堂大笑。可是就在這時候,有一個年輕的親王卻忽然止住了笑容。這個親王就是後來的武宗李炎。雖然李炎剛才戲弄光王的時候也很起勁,可現在他忽然在想--一個人居然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不為一切外物所動,他如果不是愚不可及,那就是深不可測!李炎忽然有點兒不寒而慄,他下意識地覺得,光王很可能屬於後者。

唐武宗李炎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雖然不如唐宣宗中興的本事這麼厲害,但是他也是大權獨攬的人,宦官想要控制他,門兒也沒有。這麼一個狠角色,比其他懵懂無知的親王更早的發覺到李忱不是池中之物,雖然同做親王,是不能怎麼樣,等上了位做了皇帝,李忱的真面目慢慢成了李炎的心病。多年前那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

李炎越來越覺得,光王內心深處極有可能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

斬草除根!管他是不是真傻還是裝傻,這種是禍害!但立馬把一個親王推出去斬了,會引起天下紛紛議論的,只有暗殺就行,於是種種意外事故就頻頻降臨到光王身上。

要麼是和皇帝一起玩馬球時突然從馬上墜落,要麼就是在宮中走著走著,忽然被什麼東西絆倒,一骨碌從臺階上滾了下去……總之沒有一次不是摔得鼻青臉腫、滿身傷痕。

但他好像死不了,無論怎麼折騰就是死不了!

武宗李炎最後終於橫下一條心。他不想再煞費苦心地製造什麼“意外”了,他決定一勞永逸地翦除這個潛在的禍患。隨後的一天,光王突然被四名內侍宦官綁架,不由分說地關進了永巷,幾天後又被捆得像個肉粽一樣扔進了宮廁。內侍宦官仇公武對武宗說,這種賤骨頭沒那麼容易死,乾脆給他一刀,一了百了。武宗點頭同意。仇公武隨後趕到宮廁,趁人不注意,偷偷把奄奄一息的光王撈了出來,隨即用糞土覆蓋在他身上,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他運出了宮。經歷了九死一生的光王,從此離開長安,流落民間。

光王隱姓埋名,跋山涉水,一路逃到了浙江的安國寺落髮為僧,法名瓊俊。一邊唸經,一邊等待,等的是那個不起眼的宦官,仇公武。在清淨廣闊的佛堂裡,這兩人經常暗室密謀,等待時機。

李炎還是疏忽了,反正李炎的地位撼動不了,他不死,李忱就永遠不能回來,萬幸的是李炎還是死了,做了六年的皇帝,就撒手而去。

唐宣宗李忱:悶聲才能發大財

機會來了,他的幾個兒子都還年幼,帝國沒有儲君,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就在這個微妙的時刻,早已被世人遺忘得一乾二淨的光王,忽然在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的簇擁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長安。這一年暮春,光王李怡成了“皇太叔”,而且改名李忱。所有人都知道,在“皇叔”的稱謂中多了一個“太”字,就是儲君的象徵。當年的智障人士,居然馬上就要成為金鑾殿上的真龍天子!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難以置信和不可思議。可是他們很快就回過神來了。因為光王是宦官仇公武等人帶回來的。而宦官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傀儡--一個可以任由他們擺佈的窩囊廢和應聲蟲!既然如此,光王當然就是不二人選。

沒成想李忱上位後勵精圖治,睿智無比,反殺宦官,昭雪了甘露之變中死去的百官,整頓吏治,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社會安定繁榮,這段時期被稱為“大中之治”,他本人也被奉為“小太宗”,為大唐帝國續了一波命。

仇宦官臨死前才明白,為什麼李炎在的時候非要弄死他不可,這傢伙,完全不是人啊,36年來居然可以做到日復一日的扮蠢,而自己,卻可笑的把一手好牌打的這麼稀爛,智商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