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唐玄宗貪戀女色,是他的野心太大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唐朝中段發生的“安史之亂”,原本鼎盛的唐朝,經過這一打擊,瞬間跌入低谷,帝國輝煌不再。

跟中國古代其他動亂髮生的時期不一樣,動亂一般都發生在王朝末期,像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晉朝末期五胡亂華。各種矛盾積累久了,國力日衰,一場暴動就讓國家扛不住。

但唐朝是在鼎盛時期遭遇的安史之亂,那個時候正是開元盛世,帝國空前繁榮,唐玄宗的地位也直逼唐太宗。

那為什麼在鼎盛時期還會發生這種動亂呢?和楊貴妃有關係嗎?

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唐玄宗貪戀女色,是他的野心太大

募兵制的誕生

過去人們的關注點更多在唐玄宗的私生活上面,說他沉迷女色,越來越昏庸,信任奸相李林甫,又縱容胡人安祿山,導致禍患。

但是,皇帝這種職業,天生疑心病就重,整天最擔憂的就是被別人奪權。何況唐玄宗也是政變上位的,一手開創開元盛世,打壓手下更是軟硬兼施,肯定不是簡單的昏庸可以概括。

那究竟是為什麼呢?有一個新的視角,說其實是唐玄宗沉迷開疆拓土。

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唐玄宗貪戀女色,是他的野心太大

如果就是唐代開國的初年,這種事根本就不會發生。因為從漢代滅亡之後,所有的皇帝都知道,自己最大的風險,就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幾百年來無數血的教訓充分說明,槍桿子出政權,皇帝又不傻,當然就搞出了一套防範像安祿山這種將領的手段。

到了南北朝的後期,北方朝廷的兵制叫府兵制,這套制度,已經能夠很好地防範將領擁兵自重了。什麼是府兵制?就是上百個軍府分散在全國各地。這些當兵的人,平時務農,不用交稅,自己養活自己。一旦要打仗,那就從周圍的軍府中抽調兵力,仗打完了你們這群府兵再打道回府,等待下一次的徵召。

這樣一來作戰的士兵都是臨時抽調的,你邊境軍隊的指揮官,想擁兵自重也沒有機會,士兵和將領是基本分離的。這就是從制度上,防止將領造反的可能。

但是到了唐玄宗時代,這一招就不好使了,因為疆土太廣闊了。軍府不是在什麼地方都能建的,起碼得有足夠的耕地,能讓這幫府兵自己耕種養活自己。

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唐玄宗貪戀女色,是他的野心太大

所以很多邊境地帶,比如草原,高原地區,是建不起軍府的,邊境要是打仗,就只能從內地的軍府調人。但是你即不能調太久,也不能調太勤,因為府兵都是自己養活自己,你調的太久家裡的田就荒了,你調的太勤府兵自己又出不起來回的路費。

所以整個兵制就變了,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就是朝廷出錢來徵兵,僱傭職業軍人,國家專門劃出一片區域在邊境養兵,按時發軍餉。中央給軍餉太麻煩,那就派個地方領導,叫節度使,一邊掌管軍隊,一邊在當地籌措軍餉。

這個制度一出來之後,軍隊的人數增加了,而且是職業軍人,訓練時間增加,邊關的戰鬥力提高了幾個等級。你站在唐玄宗當時的角度來看,這是個了不得的制度創新,開疆拓土的成功率更高。

他在長安當皇帝,得到的全部反饋,都是在證明這個制度是有效的。在西邊,原本膠著的吐蕃勢力被一下趕回了本土,北邊,契丹和突厥的勢力也被逐出了河北。

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唐玄宗貪戀女色,是他的野心太大

對內,唐玄宗已經是搞出了一個開元盛世,經濟文化極大繁榮。對外,又是降服四方。你要是唐玄宗,當然是想當文治武功的千古一帝。

視野的盲區

杜甫在他的《兵車行》裡面留下了一句話,叫“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這裡的武皇是指皇帝唐玄宗,邊關都打得血流成河,但是皇帝還是要開拓邊疆,成就自己的偉業。

所以安祿山這樣的節度使,在唐玄宗的眼睛裡,是好用的、高效率的工具。不過唐玄宗完全忘了,這個工具還能調轉過來對付自己。

當時節度使掌握的邊軍,一共有49萬。面對這些軍隊,中央有沒有制衡力量呢?直接歸中央指揮的軍隊有13萬。這基本是夠用的,因為邊軍不會同時造反。

如果對邊軍稍有警惕,唐玄宗就會非常謹慎地使用這13萬中央軍。但事實上沒有,當時雲南出了狀況,唐玄宗竟然讓邊軍不動,動用中央軍去平叛。結果派出去7萬中央軍打雲南,全軍覆沒。等到後來安祿山叛亂的時候,中央軍才不到8萬人,而安祿山這一邊有18萬人,這還怎麼打?

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唐玄宗貪戀女色,是他的野心太大

安祿山

這也說明,唐玄宗對邊軍的力量幾乎是全無戒心的。這不僅是唐玄宗的盲區,當時幾乎整個中央朝廷,都沒有看到這個風險。

比如唐玄宗前期的宰相李林甫,李林甫在歷史上名聲不好,但是他有兩樣是肯定的。

第一他有能力,第二他是個謹慎的人。史書上對李林甫的評價,說他的謹慎程度是超乎常人的,這麼謹慎的一個人,他就察覺不到安祿山的危險嗎?

可李林甫也有自己的心事,作為大唐中央的執政宰相,心目中最大的敵人,不是邊軍節度使,而是國內的那些世家大族。

熟悉魏晉南北朝和唐代前期的歷史的朋友,對此應該不奇怪。初唐的那些皇帝,包括武則天在內,心頭大患都是關隴集團,關隴集團背後的世家大族基本掌握了整個朝堂勢力。

李林甫要對付世家大族,就會提拔安祿山這樣的人,出身行伍,靠軍功起家,沒文化,最重要是沒有根深蒂固的家族淵源。這樣的人,你提拔他,他的功名富貴都是你給的,他就會對你忠心耿耿。

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唐玄宗貪戀女色,是他的野心太大

李林甫

所以在李林甫心中,安祿山就是杆槍。那這杆槍要想好使,應該讓他的實力更強一些,火力搞猛一點。所以,當時唐玄宗一共就設立了九個節度使的位置,李林甫提拔安祿山,一口氣讓他兼任了三個。

後來等到李林甫一死,楊國忠上臺,跟安祿山的關係就不好了。安祿山一想,這下麻煩了,上升無望,榮華富貴也不保了,隨時可能被同事絆倒。

但是轉念一想,我手頭有18萬軍隊,而且是能征善戰的邊軍。而唐玄宗他們手裡只有不到8萬老弱殘兵,這個皇帝該我做才對,直接造反不就完了,還在這磨嘰。接下來就是“安史之亂”的發生。

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唐玄宗貪戀女色,是他的野心太大

過度自信的危害

回顧這個過程,不是要說唐玄宗昏庸或者李林甫笨。而是在說,每一個人其實都活在自己的想象裡。這個想象,越偉大,時間越久,裡面就越有清晰的敵人和朋友。

但是很可惜,這是人對世界的理解和想象,而不是真實世界。在真實世界裡,敵人和朋友,隨時是會發生逆轉的。當一個人在他的想象裡,陷得越深,對局勢的逆轉就越會意料不到。

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唐玄宗貪戀女色,是他的野心太大

心理學家說過,人的過度自信,與信息的積累有關。當一個人不斷積累各種信息,能力也會不斷增加。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信息的增加讓我們的自信持續上升,能力卻碰到了天花板。

當我們的自信程度超過了自己的實際水平,就會變成過度自信。人一旦出現過度自信,那麼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