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我國曆史上共有24位太上皇,他們的結局各異,主要跟他們當上太上皇的方式有關。

1、死後追尊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有兩個,一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即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另一個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父親李敬。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當人質,被商人呂不韋看中,呂不韋傾力相助,幫助子楚回到秦國,並順利成為秦王。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自稱皇帝,追封子楚為太上皇。

李敬,又名李乾,據《新唐書》記載,他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即李耳)之父,而唐朝以老子為先祖,追尊老子為帝,上廟號大聖祖,老子之父也被唐玄宗追尊為先天太上皇。

這二者中,秦莊襄王屬於英年早逝,李敬記載很少,算他善終吧。

2、未稱帝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只有一個,那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他沒當過皇帝,卻生下了一個開國皇帝。而且劉太公命非常硬,戰國動亂沒影響到他也就罷了,畢竟他只是個小角色,但楚漢爭霸時他差點被項羽煮了,最後也安然無恙。

"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我國曆史上共有24位太上皇,他們的結局各異,主要跟他們當上太上皇的方式有關。

1、死後追尊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有兩個,一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即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另一個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父親李敬。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當人質,被商人呂不韋看中,呂不韋傾力相助,幫助子楚回到秦國,並順利成為秦王。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自稱皇帝,追封子楚為太上皇。

李敬,又名李乾,據《新唐書》記載,他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即李耳)之父,而唐朝以老子為先祖,追尊老子為帝,上廟號大聖祖,老子之父也被唐玄宗追尊為先天太上皇。

這二者中,秦莊襄王屬於英年早逝,李敬記載很少,算他善終吧。

2、未稱帝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只有一個,那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他沒當過皇帝,卻生下了一個開國皇帝。而且劉太公命非常硬,戰國動亂沒影響到他也就罷了,畢竟他只是個小角色,但楚漢爭霸時他差點被項羽煮了,最後也安然無恙。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不過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後,有一件事很尷尬,他是劉太公之子,對父親行禮是很正常的,可劉太公卻又是劉邦的臣子,君主向臣子行禮就很不正常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劉邦活學活用,把劉太公尊為太上皇,劉太公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還是沒當過皇帝的。

史書記載,劉太公去世於前197年,此時劉邦都已經60歲了,兩年後就去世,可見劉太公的壽命是真的長,晚年也是享福。

3、被逼退位的太上皇

這類太上皇晚年都比較淒涼,偏偏他們集中爆發於一個朝代,那就是唐朝,唐朝有唐高祖李淵、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順宗李誦和唐昭宗李曄五位太上皇,除李旦外全都是被逼退位,此外還有晉惠帝司馬衷、宋光宗趙惇和西遼耶律直魯古也是被逼退位。

先說唐朝皇帝,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本來應該大權在握,結果剛統一兩年,次子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長子和四子被殺,李淵也提前下崗,當起了太上皇。

李淵的太上皇生活還是比較滋潤的,奢侈生活有所保障,在太上皇任期內,他還生了一個兒子李元嬰,也就是建造滕王閣的滕王。雖然李世民比較少看望他,但兒媳長孫皇后還是比較常去探望,李淵自由是不怎麼自由,可也算不上多慘。

可李隆基和李誦就沒那麼幸運了。

李隆基的被逼退位包含有主動的成分,算是半被逼吧。安史之亂時,長安被叛軍攻佔,李隆基帶上妃子宗室跑向蜀地,在馬嵬驛發生兵變後,楊貴妃被殺,李隆基繼續逃向蜀地,太子李亨則奔靈武(今寧夏靈武),並在該地即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李隆基默認了兒子的繼位,沒有發佈詔命宣稱兒子造反,在安史叛軍面前,他不敢再讓大唐陷入分裂了。

唐軍收復長安後,李隆基被接回長安,軟禁在宮中,由於擔心父親復辟,李亨對李隆基非常苛刻,宮女宦官不配足,李隆基心腹高力士還被趕出宮去,李隆基度過淒涼晚年。

李誦當了26年太子,即位後積極改革時弊,引起宦官們的不滿,正好李誦不久中風了,宦官趁機逼迫李誦退位,太子李純登基,尊父親為太上皇。

次年李誦病逝,一說為宦官所殺。

司馬衷和李曄都算奇特,因為他們都曾復位,司馬衷是在“八王之亂”中被叔祖司馬倫搶了皇位,竟被尊為太上皇,後來又被反對司馬倫的齊王司馬冏等人操盤下復位。李曄是被宦官劉季述等人政變囚禁,宦官們假傳李曄之命自稱太上皇,令皇太子登基,後來宰相尋求軍閥朱溫的援助,才幫李曄復位。

"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我國曆史上共有24位太上皇,他們的結局各異,主要跟他們當上太上皇的方式有關。

1、死後追尊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有兩個,一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即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另一個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父親李敬。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當人質,被商人呂不韋看中,呂不韋傾力相助,幫助子楚回到秦國,並順利成為秦王。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自稱皇帝,追封子楚為太上皇。

李敬,又名李乾,據《新唐書》記載,他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即李耳)之父,而唐朝以老子為先祖,追尊老子為帝,上廟號大聖祖,老子之父也被唐玄宗追尊為先天太上皇。

這二者中,秦莊襄王屬於英年早逝,李敬記載很少,算他善終吧。

2、未稱帝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只有一個,那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他沒當過皇帝,卻生下了一個開國皇帝。而且劉太公命非常硬,戰國動亂沒影響到他也就罷了,畢竟他只是個小角色,但楚漢爭霸時他差點被項羽煮了,最後也安然無恙。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不過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後,有一件事很尷尬,他是劉太公之子,對父親行禮是很正常的,可劉太公卻又是劉邦的臣子,君主向臣子行禮就很不正常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劉邦活學活用,把劉太公尊為太上皇,劉太公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還是沒當過皇帝的。

史書記載,劉太公去世於前197年,此時劉邦都已經60歲了,兩年後就去世,可見劉太公的壽命是真的長,晚年也是享福。

3、被逼退位的太上皇

這類太上皇晚年都比較淒涼,偏偏他們集中爆發於一個朝代,那就是唐朝,唐朝有唐高祖李淵、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順宗李誦和唐昭宗李曄五位太上皇,除李旦外全都是被逼退位,此外還有晉惠帝司馬衷、宋光宗趙惇和西遼耶律直魯古也是被逼退位。

先說唐朝皇帝,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本來應該大權在握,結果剛統一兩年,次子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長子和四子被殺,李淵也提前下崗,當起了太上皇。

李淵的太上皇生活還是比較滋潤的,奢侈生活有所保障,在太上皇任期內,他還生了一個兒子李元嬰,也就是建造滕王閣的滕王。雖然李世民比較少看望他,但兒媳長孫皇后還是比較常去探望,李淵自由是不怎麼自由,可也算不上多慘。

可李隆基和李誦就沒那麼幸運了。

李隆基的被逼退位包含有主動的成分,算是半被逼吧。安史之亂時,長安被叛軍攻佔,李隆基帶上妃子宗室跑向蜀地,在馬嵬驛發生兵變後,楊貴妃被殺,李隆基繼續逃向蜀地,太子李亨則奔靈武(今寧夏靈武),並在該地即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李隆基默認了兒子的繼位,沒有發佈詔命宣稱兒子造反,在安史叛軍面前,他不敢再讓大唐陷入分裂了。

唐軍收復長安後,李隆基被接回長安,軟禁在宮中,由於擔心父親復辟,李亨對李隆基非常苛刻,宮女宦官不配足,李隆基心腹高力士還被趕出宮去,李隆基度過淒涼晚年。

李誦當了26年太子,即位後積極改革時弊,引起宦官們的不滿,正好李誦不久中風了,宦官趁機逼迫李誦退位,太子李純登基,尊父親為太上皇。

次年李誦病逝,一說為宦官所殺。

司馬衷和李曄都算奇特,因為他們都曾復位,司馬衷是在“八王之亂”中被叔祖司馬倫搶了皇位,竟被尊為太上皇,後來又被反對司馬倫的齊王司馬冏等人操盤下復位。李曄是被宦官劉季述等人政變囚禁,宦官們假傳李曄之命自稱太上皇,令皇太子登基,後來宰相尋求軍閥朱溫的援助,才幫李曄復位。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趙惇退位是身體原因,趙惇精神時好時壞,在老婆李皇后的挑撥下,跟父親宋孝宗的關係很僵,不僅長期不去探望父親,就連父親喪禮都不主持。

趙惇的不孝之舉惹惱了群臣,在宋孝宗喪禮後不久,群臣以太皇太后的詔命,迎立趙惇之子嘉王趙擴,逼迫光宗退位,尊其為太上皇。

退位之後,趙惇的精神狀態更加不穩,很忌諱內禪這些字眼,六年後病逝。

西遼耶律直魯古是被毒蛇咬的農夫,乃蠻部被成吉思汗消滅後,耶律直魯古收留了乃蠻太陽汗之子屈出律,並將女兒嫁給他,屈出律卻背叛直魯古,發兵擒之,將其奉為太上皇,幽禁起來。

4、主動退位的太上皇

這類太上皇一般是握有部分或者全部實權的,人數最多,包括後涼太祖呂光、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北齊武成帝高湛、北齊後主高緯、北周宣帝宇文贇、唐睿宗李旦、宋徽宗趙佶、宋孝宗趙昚、西夏神宗李遵頊和清高宗弘曆。

呂光是吃螃蟹的第一人,他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涼的建立者,臨終前擔心諸子爭位,先傳位給呂紹,自為太上皇。數日後呂光去世,後涼仍然發生政變,呂紹庶兄呂纂造反,呂紹自殺。

拓跋弘退位是一種策略,他在世期間,大權落入嫡母馮太后手中,自己沒有權力,為了奪權,他以退為進,禪位於太子拓跋宏,自為太上皇。

"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我國曆史上共有24位太上皇,他們的結局各異,主要跟他們當上太上皇的方式有關。

1、死後追尊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有兩個,一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即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另一個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父親李敬。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當人質,被商人呂不韋看中,呂不韋傾力相助,幫助子楚回到秦國,並順利成為秦王。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自稱皇帝,追封子楚為太上皇。

李敬,又名李乾,據《新唐書》記載,他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即李耳)之父,而唐朝以老子為先祖,追尊老子為帝,上廟號大聖祖,老子之父也被唐玄宗追尊為先天太上皇。

這二者中,秦莊襄王屬於英年早逝,李敬記載很少,算他善終吧。

2、未稱帝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只有一個,那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他沒當過皇帝,卻生下了一個開國皇帝。而且劉太公命非常硬,戰國動亂沒影響到他也就罷了,畢竟他只是個小角色,但楚漢爭霸時他差點被項羽煮了,最後也安然無恙。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不過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後,有一件事很尷尬,他是劉太公之子,對父親行禮是很正常的,可劉太公卻又是劉邦的臣子,君主向臣子行禮就很不正常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劉邦活學活用,把劉太公尊為太上皇,劉太公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還是沒當過皇帝的。

史書記載,劉太公去世於前197年,此時劉邦都已經60歲了,兩年後就去世,可見劉太公的壽命是真的長,晚年也是享福。

3、被逼退位的太上皇

這類太上皇晚年都比較淒涼,偏偏他們集中爆發於一個朝代,那就是唐朝,唐朝有唐高祖李淵、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順宗李誦和唐昭宗李曄五位太上皇,除李旦外全都是被逼退位,此外還有晉惠帝司馬衷、宋光宗趙惇和西遼耶律直魯古也是被逼退位。

先說唐朝皇帝,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本來應該大權在握,結果剛統一兩年,次子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長子和四子被殺,李淵也提前下崗,當起了太上皇。

李淵的太上皇生活還是比較滋潤的,奢侈生活有所保障,在太上皇任期內,他還生了一個兒子李元嬰,也就是建造滕王閣的滕王。雖然李世民比較少看望他,但兒媳長孫皇后還是比較常去探望,李淵自由是不怎麼自由,可也算不上多慘。

可李隆基和李誦就沒那麼幸運了。

李隆基的被逼退位包含有主動的成分,算是半被逼吧。安史之亂時,長安被叛軍攻佔,李隆基帶上妃子宗室跑向蜀地,在馬嵬驛發生兵變後,楊貴妃被殺,李隆基繼續逃向蜀地,太子李亨則奔靈武(今寧夏靈武),並在該地即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李隆基默認了兒子的繼位,沒有發佈詔命宣稱兒子造反,在安史叛軍面前,他不敢再讓大唐陷入分裂了。

唐軍收復長安後,李隆基被接回長安,軟禁在宮中,由於擔心父親復辟,李亨對李隆基非常苛刻,宮女宦官不配足,李隆基心腹高力士還被趕出宮去,李隆基度過淒涼晚年。

李誦當了26年太子,即位後積極改革時弊,引起宦官們的不滿,正好李誦不久中風了,宦官趁機逼迫李誦退位,太子李純登基,尊父親為太上皇。

次年李誦病逝,一說為宦官所殺。

司馬衷和李曄都算奇特,因為他們都曾復位,司馬衷是在“八王之亂”中被叔祖司馬倫搶了皇位,竟被尊為太上皇,後來又被反對司馬倫的齊王司馬冏等人操盤下復位。李曄是被宦官劉季述等人政變囚禁,宦官們假傳李曄之命自稱太上皇,令皇太子登基,後來宰相尋求軍閥朱溫的援助,才幫李曄復位。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趙惇退位是身體原因,趙惇精神時好時壞,在老婆李皇后的挑撥下,跟父親宋孝宗的關係很僵,不僅長期不去探望父親,就連父親喪禮都不主持。

趙惇的不孝之舉惹惱了群臣,在宋孝宗喪禮後不久,群臣以太皇太后的詔命,迎立趙惇之子嘉王趙擴,逼迫光宗退位,尊其為太上皇。

退位之後,趙惇的精神狀態更加不穩,很忌諱內禪這些字眼,六年後病逝。

西遼耶律直魯古是被毒蛇咬的農夫,乃蠻部被成吉思汗消滅後,耶律直魯古收留了乃蠻太陽汗之子屈出律,並將女兒嫁給他,屈出律卻背叛直魯古,發兵擒之,將其奉為太上皇,幽禁起來。

4、主動退位的太上皇

這類太上皇一般是握有部分或者全部實權的,人數最多,包括後涼太祖呂光、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北齊武成帝高湛、北齊後主高緯、北周宣帝宇文贇、唐睿宗李旦、宋徽宗趙佶、宋孝宗趙昚、西夏神宗李遵頊和清高宗弘曆。

呂光是吃螃蟹的第一人,他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涼的建立者,臨終前擔心諸子爭位,先傳位給呂紹,自為太上皇。數日後呂光去世,後涼仍然發生政變,呂紹庶兄呂纂造反,呂紹自殺。

拓跋弘退位是一種策略,他在世期間,大權落入嫡母馮太后手中,自己沒有權力,為了奪權,他以退為進,禪位於太子拓跋宏,自為太上皇。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拓跋宏這時才5歲,政事仍然由馮太后跟拓跋弘處理,直到五年後拓跋弘被馮太后毒殺。

高湛和宇文贇的退位理由是一樣的,為了躲開政務,安於享樂,但由於二人傳的都是幼子,大權實際上還在他們手中,只是他們享樂過了頭,一個傳位三年後去世,一個傳位次年後駕崩。

高緯和趙佶的退位理由也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躲避亡國之君的罵名。高緯就是高湛的兒子,9歲繼承帝位,父親死後繼續胡作非為,終於等來了北周大軍的大舉進攻,北齊面臨亡國之危。高緯聰明地傳位給兒子,直到20幾天後,北齊滅亡。

趙佶也一樣,把北宋折騰廢了以後,擔心金兵南下滅宋,急急忙忙傳位太子趙桓,兩年後金軍攻破汴京,趙佶被擄,成為金人的階下囚直到去世。

李旦退位是因為無奈,唐中宗李顯死後,唐朝中樞亂作一團,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合力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擁父親李旦上位。李旦名義上是皇帝,卻不能大權獨攬,唐朝的朝政基本由他、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三人打理,李旦覺得這皇帝當得太憋屈,乾脆讓位給李隆基。

李旦當太上皇前期還掌握部分決策權力,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剷除太平公主勢力後,李旦完全無權,之後就過著類似李淵一般的生活,直到去世。

趙昚是因為北伐失敗、抱負不能施展,這才退位,但兒子趙惇不孝、兒媳李氏搬弄是非,趙昚的晚年生活並不算好。

"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我國曆史上共有24位太上皇,他們的結局各異,主要跟他們當上太上皇的方式有關。

1、死後追尊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有兩個,一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即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另一個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父親李敬。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當人質,被商人呂不韋看中,呂不韋傾力相助,幫助子楚回到秦國,並順利成為秦王。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自稱皇帝,追封子楚為太上皇。

李敬,又名李乾,據《新唐書》記載,他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即李耳)之父,而唐朝以老子為先祖,追尊老子為帝,上廟號大聖祖,老子之父也被唐玄宗追尊為先天太上皇。

這二者中,秦莊襄王屬於英年早逝,李敬記載很少,算他善終吧。

2、未稱帝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只有一個,那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他沒當過皇帝,卻生下了一個開國皇帝。而且劉太公命非常硬,戰國動亂沒影響到他也就罷了,畢竟他只是個小角色,但楚漢爭霸時他差點被項羽煮了,最後也安然無恙。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不過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後,有一件事很尷尬,他是劉太公之子,對父親行禮是很正常的,可劉太公卻又是劉邦的臣子,君主向臣子行禮就很不正常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劉邦活學活用,把劉太公尊為太上皇,劉太公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還是沒當過皇帝的。

史書記載,劉太公去世於前197年,此時劉邦都已經60歲了,兩年後就去世,可見劉太公的壽命是真的長,晚年也是享福。

3、被逼退位的太上皇

這類太上皇晚年都比較淒涼,偏偏他們集中爆發於一個朝代,那就是唐朝,唐朝有唐高祖李淵、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順宗李誦和唐昭宗李曄五位太上皇,除李旦外全都是被逼退位,此外還有晉惠帝司馬衷、宋光宗趙惇和西遼耶律直魯古也是被逼退位。

先說唐朝皇帝,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本來應該大權在握,結果剛統一兩年,次子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長子和四子被殺,李淵也提前下崗,當起了太上皇。

李淵的太上皇生活還是比較滋潤的,奢侈生活有所保障,在太上皇任期內,他還生了一個兒子李元嬰,也就是建造滕王閣的滕王。雖然李世民比較少看望他,但兒媳長孫皇后還是比較常去探望,李淵自由是不怎麼自由,可也算不上多慘。

可李隆基和李誦就沒那麼幸運了。

李隆基的被逼退位包含有主動的成分,算是半被逼吧。安史之亂時,長安被叛軍攻佔,李隆基帶上妃子宗室跑向蜀地,在馬嵬驛發生兵變後,楊貴妃被殺,李隆基繼續逃向蜀地,太子李亨則奔靈武(今寧夏靈武),並在該地即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李隆基默認了兒子的繼位,沒有發佈詔命宣稱兒子造反,在安史叛軍面前,他不敢再讓大唐陷入分裂了。

唐軍收復長安後,李隆基被接回長安,軟禁在宮中,由於擔心父親復辟,李亨對李隆基非常苛刻,宮女宦官不配足,李隆基心腹高力士還被趕出宮去,李隆基度過淒涼晚年。

李誦當了26年太子,即位後積極改革時弊,引起宦官們的不滿,正好李誦不久中風了,宦官趁機逼迫李誦退位,太子李純登基,尊父親為太上皇。

次年李誦病逝,一說為宦官所殺。

司馬衷和李曄都算奇特,因為他們都曾復位,司馬衷是在“八王之亂”中被叔祖司馬倫搶了皇位,竟被尊為太上皇,後來又被反對司馬倫的齊王司馬冏等人操盤下復位。李曄是被宦官劉季述等人政變囚禁,宦官們假傳李曄之命自稱太上皇,令皇太子登基,後來宰相尋求軍閥朱溫的援助,才幫李曄復位。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趙惇退位是身體原因,趙惇精神時好時壞,在老婆李皇后的挑撥下,跟父親宋孝宗的關係很僵,不僅長期不去探望父親,就連父親喪禮都不主持。

趙惇的不孝之舉惹惱了群臣,在宋孝宗喪禮後不久,群臣以太皇太后的詔命,迎立趙惇之子嘉王趙擴,逼迫光宗退位,尊其為太上皇。

退位之後,趙惇的精神狀態更加不穩,很忌諱內禪這些字眼,六年後病逝。

西遼耶律直魯古是被毒蛇咬的農夫,乃蠻部被成吉思汗消滅後,耶律直魯古收留了乃蠻太陽汗之子屈出律,並將女兒嫁給他,屈出律卻背叛直魯古,發兵擒之,將其奉為太上皇,幽禁起來。

4、主動退位的太上皇

這類太上皇一般是握有部分或者全部實權的,人數最多,包括後涼太祖呂光、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北齊武成帝高湛、北齊後主高緯、北周宣帝宇文贇、唐睿宗李旦、宋徽宗趙佶、宋孝宗趙昚、西夏神宗李遵頊和清高宗弘曆。

呂光是吃螃蟹的第一人,他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涼的建立者,臨終前擔心諸子爭位,先傳位給呂紹,自為太上皇。數日後呂光去世,後涼仍然發生政變,呂紹庶兄呂纂造反,呂紹自殺。

拓跋弘退位是一種策略,他在世期間,大權落入嫡母馮太后手中,自己沒有權力,為了奪權,他以退為進,禪位於太子拓跋宏,自為太上皇。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拓跋宏這時才5歲,政事仍然由馮太后跟拓跋弘處理,直到五年後拓跋弘被馮太后毒殺。

高湛和宇文贇的退位理由是一樣的,為了躲開政務,安於享樂,但由於二人傳的都是幼子,大權實際上還在他們手中,只是他們享樂過了頭,一個傳位三年後去世,一個傳位次年後駕崩。

高緯和趙佶的退位理由也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躲避亡國之君的罵名。高緯就是高湛的兒子,9歲繼承帝位,父親死後繼續胡作非為,終於等來了北周大軍的大舉進攻,北齊面臨亡國之危。高緯聰明地傳位給兒子,直到20幾天後,北齊滅亡。

趙佶也一樣,把北宋折騰廢了以後,擔心金兵南下滅宋,急急忙忙傳位太子趙桓,兩年後金軍攻破汴京,趙佶被擄,成為金人的階下囚直到去世。

李旦退位是因為無奈,唐中宗李顯死後,唐朝中樞亂作一團,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合力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擁父親李旦上位。李旦名義上是皇帝,卻不能大權獨攬,唐朝的朝政基本由他、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三人打理,李旦覺得這皇帝當得太憋屈,乾脆讓位給李隆基。

李旦當太上皇前期還掌握部分決策權力,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剷除太平公主勢力後,李旦完全無權,之後就過著類似李淵一般的生活,直到去世。

趙昚是因為北伐失敗、抱負不能施展,這才退位,但兒子趙惇不孝、兒媳李氏搬弄是非,趙昚的晚年生活並不算好。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李遵頊是被內外壓力下主動退位的,由於內政外交方針的重大失誤,李遵頊在位期間西夏國力持續下降,同時承受蒙古和金國的進攻,內部反對聲音很大,李遵頊最終傳位給次子李德旺,自稱太上皇,成為西夏唯一一位太上皇,在西夏滅亡前一年病死。

清高宗弘曆也就是乾隆帝,可能只是想體驗一下太上皇的感覺吧,也可能是為了不超過祖父康熙帝在位61年的紀錄,傳位給兒子顒琰,仍然掌握大權,安享晚年,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

5、被擄遙尊的太上皇

這個“榮譽”,專屬於“寧死不屈”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之變中,明英宗一番操作葬送了明朝大軍,瓦剌不僅俘虜了明朝皇帝,還直接逼近京師。

危難之際,郕王朱祁鈺即帝位,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以免他成為瓦剌扣關的法寶。隨後朱祁鈺在於謙等人的輔佐下,成功擊退瓦剌,保住了明朝江山。

後來朱祁鎮被送回明朝,被朱祁鈺軟禁在南宮,衣食不足供,他的妻子錢氏還要做女紅補貼家用,直到朱祁鈺重病之際,朱祁鎮發動政變復位,善終。

6、當過兩次太上皇的太上皇

這也是專屬頭銜,非宋高宗趙構莫屬,這個被金人趕到海上的皇帝,剛稱帝沒多久就遭遇了苗劉兵變,宋高宗被迫下臺,獨子繼位。但很快他又在呂頤浩、張浚和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人的“勤王”下“復辟”,直到數十年後傳位給養子宋孝宗(獨子夭折了)。

"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我國曆史上共有24位太上皇,他們的結局各異,主要跟他們當上太上皇的方式有關。

1、死後追尊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有兩個,一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即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另一個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父親李敬。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當人質,被商人呂不韋看中,呂不韋傾力相助,幫助子楚回到秦國,並順利成為秦王。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自稱皇帝,追封子楚為太上皇。

李敬,又名李乾,據《新唐書》記載,他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即李耳)之父,而唐朝以老子為先祖,追尊老子為帝,上廟號大聖祖,老子之父也被唐玄宗追尊為先天太上皇。

這二者中,秦莊襄王屬於英年早逝,李敬記載很少,算他善終吧。

2、未稱帝的太上皇

這種太上皇只有一個,那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他沒當過皇帝,卻生下了一個開國皇帝。而且劉太公命非常硬,戰國動亂沒影響到他也就罷了,畢竟他只是個小角色,但楚漢爭霸時他差點被項羽煮了,最後也安然無恙。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不過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後,有一件事很尷尬,他是劉太公之子,對父親行禮是很正常的,可劉太公卻又是劉邦的臣子,君主向臣子行禮就很不正常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劉邦活學活用,把劉太公尊為太上皇,劉太公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還是沒當過皇帝的。

史書記載,劉太公去世於前197年,此時劉邦都已經60歲了,兩年後就去世,可見劉太公的壽命是真的長,晚年也是享福。

3、被逼退位的太上皇

這類太上皇晚年都比較淒涼,偏偏他們集中爆發於一個朝代,那就是唐朝,唐朝有唐高祖李淵、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順宗李誦和唐昭宗李曄五位太上皇,除李旦外全都是被逼退位,此外還有晉惠帝司馬衷、宋光宗趙惇和西遼耶律直魯古也是被逼退位。

先說唐朝皇帝,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本來應該大權在握,結果剛統一兩年,次子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長子和四子被殺,李淵也提前下崗,當起了太上皇。

李淵的太上皇生活還是比較滋潤的,奢侈生活有所保障,在太上皇任期內,他還生了一個兒子李元嬰,也就是建造滕王閣的滕王。雖然李世民比較少看望他,但兒媳長孫皇后還是比較常去探望,李淵自由是不怎麼自由,可也算不上多慘。

可李隆基和李誦就沒那麼幸運了。

李隆基的被逼退位包含有主動的成分,算是半被逼吧。安史之亂時,長安被叛軍攻佔,李隆基帶上妃子宗室跑向蜀地,在馬嵬驛發生兵變後,楊貴妃被殺,李隆基繼續逃向蜀地,太子李亨則奔靈武(今寧夏靈武),並在該地即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李隆基默認了兒子的繼位,沒有發佈詔命宣稱兒子造反,在安史叛軍面前,他不敢再讓大唐陷入分裂了。

唐軍收復長安後,李隆基被接回長安,軟禁在宮中,由於擔心父親復辟,李亨對李隆基非常苛刻,宮女宦官不配足,李隆基心腹高力士還被趕出宮去,李隆基度過淒涼晚年。

李誦當了26年太子,即位後積極改革時弊,引起宦官們的不滿,正好李誦不久中風了,宦官趁機逼迫李誦退位,太子李純登基,尊父親為太上皇。

次年李誦病逝,一說為宦官所殺。

司馬衷和李曄都算奇特,因為他們都曾復位,司馬衷是在“八王之亂”中被叔祖司馬倫搶了皇位,竟被尊為太上皇,後來又被反對司馬倫的齊王司馬冏等人操盤下復位。李曄是被宦官劉季述等人政變囚禁,宦官們假傳李曄之命自稱太上皇,令皇太子登基,後來宰相尋求軍閥朱溫的援助,才幫李曄復位。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趙惇退位是身體原因,趙惇精神時好時壞,在老婆李皇后的挑撥下,跟父親宋孝宗的關係很僵,不僅長期不去探望父親,就連父親喪禮都不主持。

趙惇的不孝之舉惹惱了群臣,在宋孝宗喪禮後不久,群臣以太皇太后的詔命,迎立趙惇之子嘉王趙擴,逼迫光宗退位,尊其為太上皇。

退位之後,趙惇的精神狀態更加不穩,很忌諱內禪這些字眼,六年後病逝。

西遼耶律直魯古是被毒蛇咬的農夫,乃蠻部被成吉思汗消滅後,耶律直魯古收留了乃蠻太陽汗之子屈出律,並將女兒嫁給他,屈出律卻背叛直魯古,發兵擒之,將其奉為太上皇,幽禁起來。

4、主動退位的太上皇

這類太上皇一般是握有部分或者全部實權的,人數最多,包括後涼太祖呂光、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北齊武成帝高湛、北齊後主高緯、北周宣帝宇文贇、唐睿宗李旦、宋徽宗趙佶、宋孝宗趙昚、西夏神宗李遵頊和清高宗弘曆。

呂光是吃螃蟹的第一人,他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涼的建立者,臨終前擔心諸子爭位,先傳位給呂紹,自為太上皇。數日後呂光去世,後涼仍然發生政變,呂紹庶兄呂纂造反,呂紹自殺。

拓跋弘退位是一種策略,他在世期間,大權落入嫡母馮太后手中,自己沒有權力,為了奪權,他以退為進,禪位於太子拓跋宏,自為太上皇。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拓跋宏這時才5歲,政事仍然由馮太后跟拓跋弘處理,直到五年後拓跋弘被馮太后毒殺。

高湛和宇文贇的退位理由是一樣的,為了躲開政務,安於享樂,但由於二人傳的都是幼子,大權實際上還在他們手中,只是他們享樂過了頭,一個傳位三年後去世,一個傳位次年後駕崩。

高緯和趙佶的退位理由也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躲避亡國之君的罵名。高緯就是高湛的兒子,9歲繼承帝位,父親死後繼續胡作非為,終於等來了北周大軍的大舉進攻,北齊面臨亡國之危。高緯聰明地傳位給兒子,直到20幾天後,北齊滅亡。

趙佶也一樣,把北宋折騰廢了以後,擔心金兵南下滅宋,急急忙忙傳位太子趙桓,兩年後金軍攻破汴京,趙佶被擄,成為金人的階下囚直到去世。

李旦退位是因為無奈,唐中宗李顯死後,唐朝中樞亂作一團,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合力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擁父親李旦上位。李旦名義上是皇帝,卻不能大權獨攬,唐朝的朝政基本由他、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三人打理,李旦覺得這皇帝當得太憋屈,乾脆讓位給李隆基。

李旦當太上皇前期還掌握部分決策權力,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剷除太平公主勢力後,李旦完全無權,之後就過著類似李淵一般的生活,直到去世。

趙昚是因為北伐失敗、抱負不能施展,這才退位,但兒子趙惇不孝、兒媳李氏搬弄是非,趙昚的晚年生活並不算好。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李遵頊是被內外壓力下主動退位的,由於內政外交方針的重大失誤,李遵頊在位期間西夏國力持續下降,同時承受蒙古和金國的進攻,內部反對聲音很大,李遵頊最終傳位給次子李德旺,自稱太上皇,成為西夏唯一一位太上皇,在西夏滅亡前一年病死。

清高宗弘曆也就是乾隆帝,可能只是想體驗一下太上皇的感覺吧,也可能是為了不超過祖父康熙帝在位61年的紀錄,傳位給兒子顒琰,仍然掌握大權,安享晚年,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

5、被擄遙尊的太上皇

這個“榮譽”,專屬於“寧死不屈”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之變中,明英宗一番操作葬送了明朝大軍,瓦剌不僅俘虜了明朝皇帝,還直接逼近京師。

危難之際,郕王朱祁鈺即帝位,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以免他成為瓦剌扣關的法寶。隨後朱祁鈺在於謙等人的輔佐下,成功擊退瓦剌,保住了明朝江山。

後來朱祁鎮被送回明朝,被朱祁鈺軟禁在南宮,衣食不足供,他的妻子錢氏還要做女紅補貼家用,直到朱祁鈺重病之際,朱祁鎮發動政變復位,善終。

6、當過兩次太上皇的太上皇

這也是專屬頭銜,非宋高宗趙構莫屬,這個被金人趕到海上的皇帝,剛稱帝沒多久就遭遇了苗劉兵變,宋高宗被迫下臺,獨子繼位。但很快他又在呂頤浩、張浚和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人的“勤王”下“復辟”,直到數十年後傳位給養子宋孝宗(獨子夭折了)。

歷代太上皇的命運:李淵尚可,乾隆最幸福,李隆基最悽慘

二次退位後,宋高宗還是有一定的權力,加以繼位的孝宗相當孝順,高宗在世的期間二人關係和睦。

7、已死卻被活尊的太上皇

這種也只有一人獲得,那就是燕國皇帝安祿山。

安祿山發動叛變後,進展神速,很快攻下洛陽,他在洛陽稱帝,建立燕政權,隨後攻佔長安。

但安祿山晚年脾氣暴躁,經常毆打內侍,同時寵愛幼子,被兒子安慶緒猜忌,最終安慶緒聯合內侍李豬兒,殺死安祿山。

隨後安慶緒假傳安祿山之命,傳位給自己,尊安祿山為太上皇,其實安祿山這時候已經死了。

8、不知道自己身份的太上皇

隋末李淵起兵後直入關中,奪取長安後,他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遠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

當時已經天下大亂,再加上隋煬帝很快就被宇文化及弒殺,他可能不知道他被尊為太上皇,而是以皇帝的身份號令江都(號令不了天下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