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
親愛的讀者您好,這裡是來將何人的歷史頻道,我是小將,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級的話,第一集團無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業千古留名,無需贅述。

那麼唐憲宗何德何能與上述兩位帝王並駕齊驅呢?

筆者認為,唐憲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使唐朝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達成統一,開創了元和中興。

"
親愛的讀者您好,這裡是來將何人的歷史頻道,我是小將,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級的話,第一集團無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業千古留名,無需贅述。

那麼唐憲宗何德何能與上述兩位帝王並駕齊驅呢?

筆者認為,唐憲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使唐朝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達成統一,開創了元和中興。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李純)



  • 第三天子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是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之子。李純在小的時候,就十分聰穎。一次,小李純在德宗懷裡玩耍。德宗李適便逗他,你是誰家的孩子呀?李純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純這麼說恰到好處,德宗李適此時為天子,太宗李誦自然是第二天子,那麼這麼算的話小李純自然是第三天子。

從此,德宗不免對李純更加愛護。

"
親愛的讀者您好,這裡是來將何人的歷史頻道,我是小將,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級的話,第一集團無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業千古留名,無需贅述。

那麼唐憲宗何德何能與上述兩位帝王並駕齊驅呢?

筆者認為,唐憲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使唐朝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達成統一,開創了元和中興。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李純)



  • 第三天子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是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之子。李純在小的時候,就十分聰穎。一次,小李純在德宗懷裡玩耍。德宗李適便逗他,你是誰家的孩子呀?李純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純這麼說恰到好處,德宗李適此時為天子,太宗李誦自然是第二天子,那麼這麼算的話小李純自然是第三天子。

從此,德宗不免對李純更加愛護。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德宗李適)

  • 繼位風波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病重,太子李誦登基,是為唐順宗。不過剛剛登基的順宗皇帝卻患病中風病在床。所有的政務交給翰林學士王叔文處理。我們有必要介紹下王叔文。

唐代官場如果想做官的話除了軍功外一般只能走科舉和門蔭的兩種途徑。而王叔文是個例外,他擅長圍棋,因此進入翰林院成為棋待詔。翰林院是唐玄宗時期設立的,最開始只是招些有特長的人來為皇帝解悶用的。

"
親愛的讀者您好,這裡是來將何人的歷史頻道,我是小將,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級的話,第一集團無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業千古留名,無需贅述。

那麼唐憲宗何德何能與上述兩位帝王並駕齊驅呢?

筆者認為,唐憲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使唐朝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達成統一,開創了元和中興。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李純)



  • 第三天子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是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之子。李純在小的時候,就十分聰穎。一次,小李純在德宗懷裡玩耍。德宗李適便逗他,你是誰家的孩子呀?李純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純這麼說恰到好處,德宗李適此時為天子,太宗李誦自然是第二天子,那麼這麼算的話小李純自然是第三天子。

從此,德宗不免對李純更加愛護。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德宗李適)

  • 繼位風波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病重,太子李誦登基,是為唐順宗。不過剛剛登基的順宗皇帝卻患病中風病在床。所有的政務交給翰林學士王叔文處理。我們有必要介紹下王叔文。

唐代官場如果想做官的話除了軍功外一般只能走科舉和門蔭的兩種途徑。而王叔文是個例外,他擅長圍棋,因此進入翰林院成為棋待詔。翰林院是唐玄宗時期設立的,最開始只是招些有特長的人來為皇帝解悶用的。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翰林院

比如裡面常招一些擅長佛教、道教、樂器、圍棋、書法、繪畫等等的人。到了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設立翰林學士一職,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祕書。

安史之亂以後,翰林學士位置越來越重要,被稱為“內相”。別看翰林學士和翰林待詔只有兩字之差,並都供職於翰林院。但他們的差距可謂十萬八千里。翰林待詔只是個供皇帝取樂的閒差罷了。

"
親愛的讀者您好,這裡是來將何人的歷史頻道,我是小將,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級的話,第一集團無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業千古留名,無需贅述。

那麼唐憲宗何德何能與上述兩位帝王並駕齊驅呢?

筆者認為,唐憲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使唐朝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達成統一,開創了元和中興。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李純)



  • 第三天子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是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之子。李純在小的時候,就十分聰穎。一次,小李純在德宗懷裡玩耍。德宗李適便逗他,你是誰家的孩子呀?李純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純這麼說恰到好處,德宗李適此時為天子,太宗李誦自然是第二天子,那麼這麼算的話小李純自然是第三天子。

從此,德宗不免對李純更加愛護。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德宗李適)

  • 繼位風波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病重,太子李誦登基,是為唐順宗。不過剛剛登基的順宗皇帝卻患病中風病在床。所有的政務交給翰林學士王叔文處理。我們有必要介紹下王叔文。

唐代官場如果想做官的話除了軍功外一般只能走科舉和門蔭的兩種途徑。而王叔文是個例外,他擅長圍棋,因此進入翰林院成為棋待詔。翰林院是唐玄宗時期設立的,最開始只是招些有特長的人來為皇帝解悶用的。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翰林院

比如裡面常招一些擅長佛教、道教、樂器、圍棋、書法、繪畫等等的人。到了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設立翰林學士一職,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祕書。

安史之亂以後,翰林學士位置越來越重要,被稱為“內相”。別看翰林學士和翰林待詔只有兩字之差,並都供職於翰林院。但他們的差距可謂十萬八千里。翰林待詔只是個供皇帝取樂的閒差罷了。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王叔文

王叔文利用棋待詔的身份接觸時為太子的李誦,並得到李誦的信任,同王叔文一同得到太宗信任的還有王伾,此人擅長書法

順宗登基後,王叔文成了翰林學士,控制整個朝政。就連宰相韋執誼,也是靠著王叔文的安排才能可以榮登此位的。就這樣,王叔文們準備開始大幹一場,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做了很多好事,如打擊貪官,打擊擾民的宦官等。

但這個新貴集團有兩個缺點:

  1. 他們的根基不深,特別是沒有兵權。
  2. 他們觸動了當時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尤其是宦官的利益。王叔文們唯一的靠山就是病怏怏的順宗皇帝。

後來,宦官俱文珍等趁著王叔文回家服喪的時機發動政變,擁立太子李純為皇帝,是為唐憲宗。李純登基後,很快就賜死了王叔文,並把其黨羽全部貶黜。順便提一句,被貶的人員還包括兩個大文豪劉禹錫和柳宗元

"
親愛的讀者您好,這裡是來將何人的歷史頻道,我是小將,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級的話,第一集團無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業千古留名,無需贅述。

那麼唐憲宗何德何能與上述兩位帝王並駕齊驅呢?

筆者認為,唐憲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使唐朝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達成統一,開創了元和中興。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李純)



  • 第三天子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是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之子。李純在小的時候,就十分聰穎。一次,小李純在德宗懷裡玩耍。德宗李適便逗他,你是誰家的孩子呀?李純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純這麼說恰到好處,德宗李適此時為天子,太宗李誦自然是第二天子,那麼這麼算的話小李純自然是第三天子。

從此,德宗不免對李純更加愛護。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德宗李適)

  • 繼位風波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病重,太子李誦登基,是為唐順宗。不過剛剛登基的順宗皇帝卻患病中風病在床。所有的政務交給翰林學士王叔文處理。我們有必要介紹下王叔文。

唐代官場如果想做官的話除了軍功外一般只能走科舉和門蔭的兩種途徑。而王叔文是個例外,他擅長圍棋,因此進入翰林院成為棋待詔。翰林院是唐玄宗時期設立的,最開始只是招些有特長的人來為皇帝解悶用的。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翰林院

比如裡面常招一些擅長佛教、道教、樂器、圍棋、書法、繪畫等等的人。到了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設立翰林學士一職,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祕書。

安史之亂以後,翰林學士位置越來越重要,被稱為“內相”。別看翰林學士和翰林待詔只有兩字之差,並都供職於翰林院。但他們的差距可謂十萬八千里。翰林待詔只是個供皇帝取樂的閒差罷了。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王叔文

王叔文利用棋待詔的身份接觸時為太子的李誦,並得到李誦的信任,同王叔文一同得到太宗信任的還有王伾,此人擅長書法

順宗登基後,王叔文成了翰林學士,控制整個朝政。就連宰相韋執誼,也是靠著王叔文的安排才能可以榮登此位的。就這樣,王叔文們準備開始大幹一場,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做了很多好事,如打擊貪官,打擊擾民的宦官等。

但這個新貴集團有兩個缺點:

  1. 他們的根基不深,特別是沒有兵權。
  2. 他們觸動了當時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尤其是宦官的利益。王叔文們唯一的靠山就是病怏怏的順宗皇帝。

後來,宦官俱文珍等趁著王叔文回家服喪的時機發動政變,擁立太子李純為皇帝,是為唐憲宗。李純登基後,很快就賜死了王叔文,並把其黨羽全部貶黜。順便提一句,被貶的人員還包括兩個大文豪劉禹錫和柳宗元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劉禹錫)


  • 危機四伏

實事求是,唐憲宗接手的這個攤子不算好,具體說來就是中央的權力和微信大大減弱,而藩鎮的愈加跋扈。德宗皇帝剛愎自用,不會依靠宰相的力量,總是耍小聰明搞一個獨立於外朝的小朝廷。這樣的結果就是小人得志,天下失心

“自貞元十年已後,朝廷威福日削,方鎮權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間細務,多自臨決,奸佞之臣,如裴延齡輩數人,得以錢穀數術進,宰相備位而已。——《舊唐書》”

唐憲宗二年的時候,天下共有藩鎮四十八處。然而上繳賦稅的只有八鎮,上稅的人口僅有一百四十四萬戶,是安史之亂之前的四分之一。國家可謂是一片蕭條。

是歲......總計天下方鎮四十八......每歲賦稅倚辦止於浙江東、西......湖南八道四十九州......比天寶稅戶四分減三——《資治通鑑》

不但如此,當時天下有兵八十多萬,相當於兩戶養一個兵。這個比例實在是太高了。毫不誇張的說,憲宗登基時,帝國已經有了深深的危機。


  • 初露崢嶸

不但如此,西川的韋臬在公元805病死,其心腹劉闢自立為留後,並向憲宗皇帝請求讓其任其節度使。立志成為為明中興之主的唐憲宗自然難以接受,但此時自己剛剛登基,政敵剛剛打垮,很多事還沒有頭緒,因此就封劉闢為西川節度副使

這是一個信號,如果不出意外朝廷會找個時機直接把劉闢扶正。

願望達成的劉闢,不但沒有感恩戴德,反而認為憲宗皇帝怕事。因此就要求把東川以及山南西道也交給自己管理,成為三川之主。

"
親愛的讀者您好,這裡是來將何人的歷史頻道,我是小將,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級的話,第一集團無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業千古留名,無需贅述。

那麼唐憲宗何德何能與上述兩位帝王並駕齊驅呢?

筆者認為,唐憲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使唐朝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達成統一,開創了元和中興。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李純)



  • 第三天子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是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之子。李純在小的時候,就十分聰穎。一次,小李純在德宗懷裡玩耍。德宗李適便逗他,你是誰家的孩子呀?李純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純這麼說恰到好處,德宗李適此時為天子,太宗李誦自然是第二天子,那麼這麼算的話小李純自然是第三天子。

從此,德宗不免對李純更加愛護。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德宗李適)

  • 繼位風波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病重,太子李誦登基,是為唐順宗。不過剛剛登基的順宗皇帝卻患病中風病在床。所有的政務交給翰林學士王叔文處理。我們有必要介紹下王叔文。

唐代官場如果想做官的話除了軍功外一般只能走科舉和門蔭的兩種途徑。而王叔文是個例外,他擅長圍棋,因此進入翰林院成為棋待詔。翰林院是唐玄宗時期設立的,最開始只是招些有特長的人來為皇帝解悶用的。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翰林院

比如裡面常招一些擅長佛教、道教、樂器、圍棋、書法、繪畫等等的人。到了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設立翰林學士一職,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祕書。

安史之亂以後,翰林學士位置越來越重要,被稱為“內相”。別看翰林學士和翰林待詔只有兩字之差,並都供職於翰林院。但他們的差距可謂十萬八千里。翰林待詔只是個供皇帝取樂的閒差罷了。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王叔文

王叔文利用棋待詔的身份接觸時為太子的李誦,並得到李誦的信任,同王叔文一同得到太宗信任的還有王伾,此人擅長書法

順宗登基後,王叔文成了翰林學士,控制整個朝政。就連宰相韋執誼,也是靠著王叔文的安排才能可以榮登此位的。就這樣,王叔文們準備開始大幹一場,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做了很多好事,如打擊貪官,打擊擾民的宦官等。

但這個新貴集團有兩個缺點:

  1. 他們的根基不深,特別是沒有兵權。
  2. 他們觸動了當時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尤其是宦官的利益。王叔文們唯一的靠山就是病怏怏的順宗皇帝。

後來,宦官俱文珍等趁著王叔文回家服喪的時機發動政變,擁立太子李純為皇帝,是為唐憲宗。李純登基後,很快就賜死了王叔文,並把其黨羽全部貶黜。順便提一句,被貶的人員還包括兩個大文豪劉禹錫和柳宗元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劉禹錫)


  • 危機四伏

實事求是,唐憲宗接手的這個攤子不算好,具體說來就是中央的權力和微信大大減弱,而藩鎮的愈加跋扈。德宗皇帝剛愎自用,不會依靠宰相的力量,總是耍小聰明搞一個獨立於外朝的小朝廷。這樣的結果就是小人得志,天下失心

“自貞元十年已後,朝廷威福日削,方鎮權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間細務,多自臨決,奸佞之臣,如裴延齡輩數人,得以錢穀數術進,宰相備位而已。——《舊唐書》”

唐憲宗二年的時候,天下共有藩鎮四十八處。然而上繳賦稅的只有八鎮,上稅的人口僅有一百四十四萬戶,是安史之亂之前的四分之一。國家可謂是一片蕭條。

是歲......總計天下方鎮四十八......每歲賦稅倚辦止於浙江東、西......湖南八道四十九州......比天寶稅戶四分減三——《資治通鑑》

不但如此,當時天下有兵八十多萬,相當於兩戶養一個兵。這個比例實在是太高了。毫不誇張的說,憲宗登基時,帝國已經有了深深的危機。


  • 初露崢嶸

不但如此,西川的韋臬在公元805病死,其心腹劉闢自立為留後,並向憲宗皇帝請求讓其任其節度使。立志成為為明中興之主的唐憲宗自然難以接受,但此時自己剛剛登基,政敵剛剛打垮,很多事還沒有頭緒,因此就封劉闢為西川節度副使

這是一個信號,如果不出意外朝廷會找個時機直接把劉闢扶正。

願望達成的劉闢,不但沒有感恩戴德,反而認為憲宗皇帝怕事。因此就要求把東川以及山南西道也交給自己管理,成為三川之主。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劉闢

劉闢顯然是想關起門來做大王,憲宗是無論如如何不能接受這個條件的。因此拒絕了劉闢的要求。沒有達成目的的劉闢自然不甘心,因此在元和元年正月,發兵進攻東川。擺在憲宗皇帝眼前的只剩下出兵這一條路了。不過憲宗皇帝在做出命令之前猶豫了。

因為他的祖父德宗失敗的教訓太讓人刻骨銘心了。此刻朝中很多大臣都不希望皇帝派兵出戰,他們害怕此刻派兵會重蹈德宗的覆轍。憲宗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此時,宰相杜黃裳站了出來,認為皇帝必須打這一戰。杜黃裳認為三川與河北的藩鎮情況完全不同,河北半胡半漢,從安史之亂開始就不服朝廷號令已成習慣。並且跋扈藩鎮已經連成片。但西川不同,三川更不同。他們一直都聽命於中央,劉闢的自立是不得人心的。並推薦大將高崇文前去平叛。

有了杜黃裳的之初憲宗皇帝精神大振,於是派大將高崇文率軍進攻劉闢。

高崇文不負眾望,連戰連捷。劉闢的心底有些發虛了。於是他把趕緊把俘獲的東川節度使送還的高崇文處以示好。出人意料的是高崇文根本不吃這套,直接把送回來的東川節度使殺掉。表示自己決不妥協。接下來,高崇文高歌猛進,並在同年的九月攻克成都,並在劉闢逃跑的途中生擒劉闢,取得開門紅。

此役獲勝無論是政治意義還是軍事意義收穫都是巨大的。

首先,他告訴了各路藩鎮,憲宗朝廷和德宗是不一樣的,不要輕易挑戰朝廷的底線。

第二,唐憲宗也向外界證明朝廷的實力那還是很強大的。一些中小藩鎮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事實表明此次平叛的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多年不入朝的藩鎮都入朝參拜天子了。其中就包括鎮海節度使李錡。其實李錡也就是裝裝樣子,故作姿態一下,沒想到憲宗皇帝當了真,而且立刻派宦官前去宣慰。

此時的李錡使出了昏招——裝病。憲宗皇帝不吃這套,還是要求李錡入朝。昏招頻出的李錡暗示士兵殺死留後以威脅朝廷。憲宗皇帝震怒,派五鎮士兵征討李錡。結果還沒等朝廷的軍隊攻破鎮海,李錡就被其外甥活捉送往長安。隨即李錡父子被腰斬。

"
親愛的讀者您好,這裡是來將何人的歷史頻道,我是小將,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級的話,第一集團無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業千古留名,無需贅述。

那麼唐憲宗何德何能與上述兩位帝王並駕齊驅呢?

筆者認為,唐憲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使唐朝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達成統一,開創了元和中興。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李純)



  • 第三天子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是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之子。李純在小的時候,就十分聰穎。一次,小李純在德宗懷裡玩耍。德宗李適便逗他,你是誰家的孩子呀?李純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純這麼說恰到好處,德宗李適此時為天子,太宗李誦自然是第二天子,那麼這麼算的話小李純自然是第三天子。

從此,德宗不免對李純更加愛護。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德宗李適)

  • 繼位風波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病重,太子李誦登基,是為唐順宗。不過剛剛登基的順宗皇帝卻患病中風病在床。所有的政務交給翰林學士王叔文處理。我們有必要介紹下王叔文。

唐代官場如果想做官的話除了軍功外一般只能走科舉和門蔭的兩種途徑。而王叔文是個例外,他擅長圍棋,因此進入翰林院成為棋待詔。翰林院是唐玄宗時期設立的,最開始只是招些有特長的人來為皇帝解悶用的。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翰林院

比如裡面常招一些擅長佛教、道教、樂器、圍棋、書法、繪畫等等的人。到了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設立翰林學士一職,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祕書。

安史之亂以後,翰林學士位置越來越重要,被稱為“內相”。別看翰林學士和翰林待詔只有兩字之差,並都供職於翰林院。但他們的差距可謂十萬八千里。翰林待詔只是個供皇帝取樂的閒差罷了。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王叔文

王叔文利用棋待詔的身份接觸時為太子的李誦,並得到李誦的信任,同王叔文一同得到太宗信任的還有王伾,此人擅長書法

順宗登基後,王叔文成了翰林學士,控制整個朝政。就連宰相韋執誼,也是靠著王叔文的安排才能可以榮登此位的。就這樣,王叔文們準備開始大幹一場,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做了很多好事,如打擊貪官,打擊擾民的宦官等。

但這個新貴集團有兩個缺點:

  1. 他們的根基不深,特別是沒有兵權。
  2. 他們觸動了當時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尤其是宦官的利益。王叔文們唯一的靠山就是病怏怏的順宗皇帝。

後來,宦官俱文珍等趁著王叔文回家服喪的時機發動政變,擁立太子李純為皇帝,是為唐憲宗。李純登基後,很快就賜死了王叔文,並把其黨羽全部貶黜。順便提一句,被貶的人員還包括兩個大文豪劉禹錫和柳宗元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劉禹錫)


  • 危機四伏

實事求是,唐憲宗接手的這個攤子不算好,具體說來就是中央的權力和微信大大減弱,而藩鎮的愈加跋扈。德宗皇帝剛愎自用,不會依靠宰相的力量,總是耍小聰明搞一個獨立於外朝的小朝廷。這樣的結果就是小人得志,天下失心

“自貞元十年已後,朝廷威福日削,方鎮權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間細務,多自臨決,奸佞之臣,如裴延齡輩數人,得以錢穀數術進,宰相備位而已。——《舊唐書》”

唐憲宗二年的時候,天下共有藩鎮四十八處。然而上繳賦稅的只有八鎮,上稅的人口僅有一百四十四萬戶,是安史之亂之前的四分之一。國家可謂是一片蕭條。

是歲......總計天下方鎮四十八......每歲賦稅倚辦止於浙江東、西......湖南八道四十九州......比天寶稅戶四分減三——《資治通鑑》

不但如此,當時天下有兵八十多萬,相當於兩戶養一個兵。這個比例實在是太高了。毫不誇張的說,憲宗登基時,帝國已經有了深深的危機。


  • 初露崢嶸

不但如此,西川的韋臬在公元805病死,其心腹劉闢自立為留後,並向憲宗皇帝請求讓其任其節度使。立志成為為明中興之主的唐憲宗自然難以接受,但此時自己剛剛登基,政敵剛剛打垮,很多事還沒有頭緒,因此就封劉闢為西川節度副使

這是一個信號,如果不出意外朝廷會找個時機直接把劉闢扶正。

願望達成的劉闢,不但沒有感恩戴德,反而認為憲宗皇帝怕事。因此就要求把東川以及山南西道也交給自己管理,成為三川之主。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劉闢

劉闢顯然是想關起門來做大王,憲宗是無論如如何不能接受這個條件的。因此拒絕了劉闢的要求。沒有達成目的的劉闢自然不甘心,因此在元和元年正月,發兵進攻東川。擺在憲宗皇帝眼前的只剩下出兵這一條路了。不過憲宗皇帝在做出命令之前猶豫了。

因為他的祖父德宗失敗的教訓太讓人刻骨銘心了。此刻朝中很多大臣都不希望皇帝派兵出戰,他們害怕此刻派兵會重蹈德宗的覆轍。憲宗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此時,宰相杜黃裳站了出來,認為皇帝必須打這一戰。杜黃裳認為三川與河北的藩鎮情況完全不同,河北半胡半漢,從安史之亂開始就不服朝廷號令已成習慣。並且跋扈藩鎮已經連成片。但西川不同,三川更不同。他們一直都聽命於中央,劉闢的自立是不得人心的。並推薦大將高崇文前去平叛。

有了杜黃裳的之初憲宗皇帝精神大振,於是派大將高崇文率軍進攻劉闢。

高崇文不負眾望,連戰連捷。劉闢的心底有些發虛了。於是他把趕緊把俘獲的東川節度使送還的高崇文處以示好。出人意料的是高崇文根本不吃這套,直接把送回來的東川節度使殺掉。表示自己決不妥協。接下來,高崇文高歌猛進,並在同年的九月攻克成都,並在劉闢逃跑的途中生擒劉闢,取得開門紅。

此役獲勝無論是政治意義還是軍事意義收穫都是巨大的。

首先,他告訴了各路藩鎮,憲宗朝廷和德宗是不一樣的,不要輕易挑戰朝廷的底線。

第二,唐憲宗也向外界證明朝廷的實力那還是很強大的。一些中小藩鎮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事實表明此次平叛的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多年不入朝的藩鎮都入朝參拜天子了。其中就包括鎮海節度使李錡。其實李錡也就是裝裝樣子,故作姿態一下,沒想到憲宗皇帝當了真,而且立刻派宦官前去宣慰。

此時的李錡使出了昏招——裝病。憲宗皇帝不吃這套,還是要求李錡入朝。昏招頻出的李錡暗示士兵殺死留後以威脅朝廷。憲宗皇帝震怒,派五鎮士兵征討李錡。結果還沒等朝廷的軍隊攻破鎮海,李錡就被其外甥活捉送往長安。隨即李錡父子被腰斬。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憲宗剛登基時的形勢圖)


  • 元和中興

目前憲宗皇帝收拾掉的這些藩鎮只是小角色,而真正的大boss是河北的造反專業戶們。當時,真正強大且不服朝廷管轄的藩鎮共有五個,分別是盧龍鎮(初稱幽州鎮)、承德鎮、魏博鎮、淮西鎮以及平盧鎮。這些藩鎮一直奉行財稅自理,父死子繼的原則。成為了朝廷的大患。憲宗的爺爺德宗就吃了很多這些藩鎮的虧,從此一蹶不振。年輕的唐憲宗決心解決此問題。

第一個被討伐的對象是自立的王承宗,元和四年,成德節度使王士貞卒,其子王承宗自立為留後,並希望朝廷收其節度使。憲宗的答案很簡單——不。

於是,一場大戰不可避免。這場戰爭打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分出勝負。

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憲宗皇帝用人不明,他任命神策軍中尉也是自己的親信吐突承璀任主帥討伐王承宗,而吐突承璀一到軍營,軍心立刻渙散

“吐突承璀至行營,威令不振——《資治通鑑》”

第二是則是各個藩鎮不能同心協力。有些藩鎮只想亂中取利,如昭義節度使盧從史。他就經常讓士兵扮演王承宗的部下與朝廷作戰。基於以上兩點,這場戰爭朝廷並未取勝。不過也並非沒有獲得,首先,憲宗皇帝收拾掉了盧從史。並且王承宗向皇帝承諾可以把人事權和財權交給朝廷。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詩人白居易先生此時的職務是翰林學士,他曾多次勸諫憲宗不要對河北用兵,並言辭激烈,絲毫不給天子留面子,因此與憲宗出現矛盾。也為他後來的被貶埋下了伏筆。

"
親愛的讀者您好,這裡是來將何人的歷史頻道,我是小將,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級的話,第一集團無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業千古留名,無需贅述。

那麼唐憲宗何德何能與上述兩位帝王並駕齊驅呢?

筆者認為,唐憲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使唐朝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達成統一,開創了元和中興。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李純)



  • 第三天子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是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之子。李純在小的時候,就十分聰穎。一次,小李純在德宗懷裡玩耍。德宗李適便逗他,你是誰家的孩子呀?李純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純這麼說恰到好處,德宗李適此時為天子,太宗李誦自然是第二天子,那麼這麼算的話小李純自然是第三天子。

從此,德宗不免對李純更加愛護。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德宗李適)

  • 繼位風波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病重,太子李誦登基,是為唐順宗。不過剛剛登基的順宗皇帝卻患病中風病在床。所有的政務交給翰林學士王叔文處理。我們有必要介紹下王叔文。

唐代官場如果想做官的話除了軍功外一般只能走科舉和門蔭的兩種途徑。而王叔文是個例外,他擅長圍棋,因此進入翰林院成為棋待詔。翰林院是唐玄宗時期設立的,最開始只是招些有特長的人來為皇帝解悶用的。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翰林院

比如裡面常招一些擅長佛教、道教、樂器、圍棋、書法、繪畫等等的人。到了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設立翰林學士一職,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祕書。

安史之亂以後,翰林學士位置越來越重要,被稱為“內相”。別看翰林學士和翰林待詔只有兩字之差,並都供職於翰林院。但他們的差距可謂十萬八千里。翰林待詔只是個供皇帝取樂的閒差罷了。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王叔文

王叔文利用棋待詔的身份接觸時為太子的李誦,並得到李誦的信任,同王叔文一同得到太宗信任的還有王伾,此人擅長書法

順宗登基後,王叔文成了翰林學士,控制整個朝政。就連宰相韋執誼,也是靠著王叔文的安排才能可以榮登此位的。就這樣,王叔文們準備開始大幹一場,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做了很多好事,如打擊貪官,打擊擾民的宦官等。

但這個新貴集團有兩個缺點:

  1. 他們的根基不深,特別是沒有兵權。
  2. 他們觸動了當時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尤其是宦官的利益。王叔文們唯一的靠山就是病怏怏的順宗皇帝。

後來,宦官俱文珍等趁著王叔文回家服喪的時機發動政變,擁立太子李純為皇帝,是為唐憲宗。李純登基後,很快就賜死了王叔文,並把其黨羽全部貶黜。順便提一句,被貶的人員還包括兩個大文豪劉禹錫和柳宗元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劉禹錫)


  • 危機四伏

實事求是,唐憲宗接手的這個攤子不算好,具體說來就是中央的權力和微信大大減弱,而藩鎮的愈加跋扈。德宗皇帝剛愎自用,不會依靠宰相的力量,總是耍小聰明搞一個獨立於外朝的小朝廷。這樣的結果就是小人得志,天下失心

“自貞元十年已後,朝廷威福日削,方鎮權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間細務,多自臨決,奸佞之臣,如裴延齡輩數人,得以錢穀數術進,宰相備位而已。——《舊唐書》”

唐憲宗二年的時候,天下共有藩鎮四十八處。然而上繳賦稅的只有八鎮,上稅的人口僅有一百四十四萬戶,是安史之亂之前的四分之一。國家可謂是一片蕭條。

是歲......總計天下方鎮四十八......每歲賦稅倚辦止於浙江東、西......湖南八道四十九州......比天寶稅戶四分減三——《資治通鑑》

不但如此,當時天下有兵八十多萬,相當於兩戶養一個兵。這個比例實在是太高了。毫不誇張的說,憲宗登基時,帝國已經有了深深的危機。


  • 初露崢嶸

不但如此,西川的韋臬在公元805病死,其心腹劉闢自立為留後,並向憲宗皇帝請求讓其任其節度使。立志成為為明中興之主的唐憲宗自然難以接受,但此時自己剛剛登基,政敵剛剛打垮,很多事還沒有頭緒,因此就封劉闢為西川節度副使

這是一個信號,如果不出意外朝廷會找個時機直接把劉闢扶正。

願望達成的劉闢,不但沒有感恩戴德,反而認為憲宗皇帝怕事。因此就要求把東川以及山南西道也交給自己管理,成為三川之主。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劉闢

劉闢顯然是想關起門來做大王,憲宗是無論如如何不能接受這個條件的。因此拒絕了劉闢的要求。沒有達成目的的劉闢自然不甘心,因此在元和元年正月,發兵進攻東川。擺在憲宗皇帝眼前的只剩下出兵這一條路了。不過憲宗皇帝在做出命令之前猶豫了。

因為他的祖父德宗失敗的教訓太讓人刻骨銘心了。此刻朝中很多大臣都不希望皇帝派兵出戰,他們害怕此刻派兵會重蹈德宗的覆轍。憲宗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此時,宰相杜黃裳站了出來,認為皇帝必須打這一戰。杜黃裳認為三川與河北的藩鎮情況完全不同,河北半胡半漢,從安史之亂開始就不服朝廷號令已成習慣。並且跋扈藩鎮已經連成片。但西川不同,三川更不同。他們一直都聽命於中央,劉闢的自立是不得人心的。並推薦大將高崇文前去平叛。

有了杜黃裳的之初憲宗皇帝精神大振,於是派大將高崇文率軍進攻劉闢。

高崇文不負眾望,連戰連捷。劉闢的心底有些發虛了。於是他把趕緊把俘獲的東川節度使送還的高崇文處以示好。出人意料的是高崇文根本不吃這套,直接把送回來的東川節度使殺掉。表示自己決不妥協。接下來,高崇文高歌猛進,並在同年的九月攻克成都,並在劉闢逃跑的途中生擒劉闢,取得開門紅。

此役獲勝無論是政治意義還是軍事意義收穫都是巨大的。

首先,他告訴了各路藩鎮,憲宗朝廷和德宗是不一樣的,不要輕易挑戰朝廷的底線。

第二,唐憲宗也向外界證明朝廷的實力那還是很強大的。一些中小藩鎮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事實表明此次平叛的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多年不入朝的藩鎮都入朝參拜天子了。其中就包括鎮海節度使李錡。其實李錡也就是裝裝樣子,故作姿態一下,沒想到憲宗皇帝當了真,而且立刻派宦官前去宣慰。

此時的李錡使出了昏招——裝病。憲宗皇帝不吃這套,還是要求李錡入朝。昏招頻出的李錡暗示士兵殺死留後以威脅朝廷。憲宗皇帝震怒,派五鎮士兵征討李錡。結果還沒等朝廷的軍隊攻破鎮海,李錡就被其外甥活捉送往長安。隨即李錡父子被腰斬。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憲宗剛登基時的形勢圖)


  • 元和中興

目前憲宗皇帝收拾掉的這些藩鎮只是小角色,而真正的大boss是河北的造反專業戶們。當時,真正強大且不服朝廷管轄的藩鎮共有五個,分別是盧龍鎮(初稱幽州鎮)、承德鎮、魏博鎮、淮西鎮以及平盧鎮。這些藩鎮一直奉行財稅自理,父死子繼的原則。成為了朝廷的大患。憲宗的爺爺德宗就吃了很多這些藩鎮的虧,從此一蹶不振。年輕的唐憲宗決心解決此問題。

第一個被討伐的對象是自立的王承宗,元和四年,成德節度使王士貞卒,其子王承宗自立為留後,並希望朝廷收其節度使。憲宗的答案很簡單——不。

於是,一場大戰不可避免。這場戰爭打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分出勝負。

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憲宗皇帝用人不明,他任命神策軍中尉也是自己的親信吐突承璀任主帥討伐王承宗,而吐突承璀一到軍營,軍心立刻渙散

“吐突承璀至行營,威令不振——《資治通鑑》”

第二是則是各個藩鎮不能同心協力。有些藩鎮只想亂中取利,如昭義節度使盧從史。他就經常讓士兵扮演王承宗的部下與朝廷作戰。基於以上兩點,這場戰爭朝廷並未取勝。不過也並非沒有獲得,首先,憲宗皇帝收拾掉了盧從史。並且王承宗向皇帝承諾可以把人事權和財權交給朝廷。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詩人白居易先生此時的職務是翰林學士,他曾多次勸諫憲宗不要對河北用兵,並言辭激烈,絲毫不給天子留面子,因此與憲宗出現矛盾。也為他後來的被貶埋下了伏筆。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白居易

遭受失敗的唐憲宗沒有沮喪,而是吸取教訓,繼續削藩。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元和七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被內部廢掉,而立其子年僅11歲的田懷諫為節度副使。令田興輔佐幼主。主幼臣強,此時的朝廷立刻分為兩派,以李吉甫為首的一派立即請求憲宗皇帝出兵。而李絳卻建議暫緩。原因是他認為魏博藩鎮肯定內部出現矛盾,現在完全可以先等待時機,謀定而後動。事實證明李絳的想法完全正確。

很快,魏博的一個將領蔣士利用職務之便竊取了軍政大權。不過蔣士倒行逆施,很不得軍隊人心,最終被憤怒的魏博士兵所斬殺。隨後魏博士兵找到田興,希望他能做魏博留後。田興雖然答應,但是要求魏博從此必須接受朝廷的調令,將士們接受了這個意見。

田興這麼做原因有二:

第一是田興這個人本來就對朝廷比較忠心。

第二是河朔藩鎮這些年父死子繼已成定製,自己如果貿然繼承節度使很有可能造成眾叛親離的後果。

"
親愛的讀者您好,這裡是來將何人的歷史頻道,我是小將,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級的話,第一集團無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業千古留名,無需贅述。

那麼唐憲宗何德何能與上述兩位帝王並駕齊驅呢?

筆者認為,唐憲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使唐朝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達成統一,開創了元和中興。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李純)



  • 第三天子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是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之子。李純在小的時候,就十分聰穎。一次,小李純在德宗懷裡玩耍。德宗李適便逗他,你是誰家的孩子呀?李純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純這麼說恰到好處,德宗李適此時為天子,太宗李誦自然是第二天子,那麼這麼算的話小李純自然是第三天子。

從此,德宗不免對李純更加愛護。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德宗李適)

  • 繼位風波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病重,太子李誦登基,是為唐順宗。不過剛剛登基的順宗皇帝卻患病中風病在床。所有的政務交給翰林學士王叔文處理。我們有必要介紹下王叔文。

唐代官場如果想做官的話除了軍功外一般只能走科舉和門蔭的兩種途徑。而王叔文是個例外,他擅長圍棋,因此進入翰林院成為棋待詔。翰林院是唐玄宗時期設立的,最開始只是招些有特長的人來為皇帝解悶用的。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翰林院

比如裡面常招一些擅長佛教、道教、樂器、圍棋、書法、繪畫等等的人。到了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設立翰林學士一職,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祕書。

安史之亂以後,翰林學士位置越來越重要,被稱為“內相”。別看翰林學士和翰林待詔只有兩字之差,並都供職於翰林院。但他們的差距可謂十萬八千里。翰林待詔只是個供皇帝取樂的閒差罷了。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王叔文

王叔文利用棋待詔的身份接觸時為太子的李誦,並得到李誦的信任,同王叔文一同得到太宗信任的還有王伾,此人擅長書法

順宗登基後,王叔文成了翰林學士,控制整個朝政。就連宰相韋執誼,也是靠著王叔文的安排才能可以榮登此位的。就這樣,王叔文們準備開始大幹一場,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做了很多好事,如打擊貪官,打擊擾民的宦官等。

但這個新貴集團有兩個缺點:

  1. 他們的根基不深,特別是沒有兵權。
  2. 他們觸動了當時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尤其是宦官的利益。王叔文們唯一的靠山就是病怏怏的順宗皇帝。

後來,宦官俱文珍等趁著王叔文回家服喪的時機發動政變,擁立太子李純為皇帝,是為唐憲宗。李純登基後,很快就賜死了王叔文,並把其黨羽全部貶黜。順便提一句,被貶的人員還包括兩個大文豪劉禹錫和柳宗元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劉禹錫)


  • 危機四伏

實事求是,唐憲宗接手的這個攤子不算好,具體說來就是中央的權力和微信大大減弱,而藩鎮的愈加跋扈。德宗皇帝剛愎自用,不會依靠宰相的力量,總是耍小聰明搞一個獨立於外朝的小朝廷。這樣的結果就是小人得志,天下失心

“自貞元十年已後,朝廷威福日削,方鎮權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間細務,多自臨決,奸佞之臣,如裴延齡輩數人,得以錢穀數術進,宰相備位而已。——《舊唐書》”

唐憲宗二年的時候,天下共有藩鎮四十八處。然而上繳賦稅的只有八鎮,上稅的人口僅有一百四十四萬戶,是安史之亂之前的四分之一。國家可謂是一片蕭條。

是歲......總計天下方鎮四十八......每歲賦稅倚辦止於浙江東、西......湖南八道四十九州......比天寶稅戶四分減三——《資治通鑑》

不但如此,當時天下有兵八十多萬,相當於兩戶養一個兵。這個比例實在是太高了。毫不誇張的說,憲宗登基時,帝國已經有了深深的危機。


  • 初露崢嶸

不但如此,西川的韋臬在公元805病死,其心腹劉闢自立為留後,並向憲宗皇帝請求讓其任其節度使。立志成為為明中興之主的唐憲宗自然難以接受,但此時自己剛剛登基,政敵剛剛打垮,很多事還沒有頭緒,因此就封劉闢為西川節度副使

這是一個信號,如果不出意外朝廷會找個時機直接把劉闢扶正。

願望達成的劉闢,不但沒有感恩戴德,反而認為憲宗皇帝怕事。因此就要求把東川以及山南西道也交給自己管理,成為三川之主。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劉闢

劉闢顯然是想關起門來做大王,憲宗是無論如如何不能接受這個條件的。因此拒絕了劉闢的要求。沒有達成目的的劉闢自然不甘心,因此在元和元年正月,發兵進攻東川。擺在憲宗皇帝眼前的只剩下出兵這一條路了。不過憲宗皇帝在做出命令之前猶豫了。

因為他的祖父德宗失敗的教訓太讓人刻骨銘心了。此刻朝中很多大臣都不希望皇帝派兵出戰,他們害怕此刻派兵會重蹈德宗的覆轍。憲宗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此時,宰相杜黃裳站了出來,認為皇帝必須打這一戰。杜黃裳認為三川與河北的藩鎮情況完全不同,河北半胡半漢,從安史之亂開始就不服朝廷號令已成習慣。並且跋扈藩鎮已經連成片。但西川不同,三川更不同。他們一直都聽命於中央,劉闢的自立是不得人心的。並推薦大將高崇文前去平叛。

有了杜黃裳的之初憲宗皇帝精神大振,於是派大將高崇文率軍進攻劉闢。

高崇文不負眾望,連戰連捷。劉闢的心底有些發虛了。於是他把趕緊把俘獲的東川節度使送還的高崇文處以示好。出人意料的是高崇文根本不吃這套,直接把送回來的東川節度使殺掉。表示自己決不妥協。接下來,高崇文高歌猛進,並在同年的九月攻克成都,並在劉闢逃跑的途中生擒劉闢,取得開門紅。

此役獲勝無論是政治意義還是軍事意義收穫都是巨大的。

首先,他告訴了各路藩鎮,憲宗朝廷和德宗是不一樣的,不要輕易挑戰朝廷的底線。

第二,唐憲宗也向外界證明朝廷的實力那還是很強大的。一些中小藩鎮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事實表明此次平叛的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多年不入朝的藩鎮都入朝參拜天子了。其中就包括鎮海節度使李錡。其實李錡也就是裝裝樣子,故作姿態一下,沒想到憲宗皇帝當了真,而且立刻派宦官前去宣慰。

此時的李錡使出了昏招——裝病。憲宗皇帝不吃這套,還是要求李錡入朝。昏招頻出的李錡暗示士兵殺死留後以威脅朝廷。憲宗皇帝震怒,派五鎮士兵征討李錡。結果還沒等朝廷的軍隊攻破鎮海,李錡就被其外甥活捉送往長安。隨即李錡父子被腰斬。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憲宗剛登基時的形勢圖)


  • 元和中興

目前憲宗皇帝收拾掉的這些藩鎮只是小角色,而真正的大boss是河北的造反專業戶們。當時,真正強大且不服朝廷管轄的藩鎮共有五個,分別是盧龍鎮(初稱幽州鎮)、承德鎮、魏博鎮、淮西鎮以及平盧鎮。這些藩鎮一直奉行財稅自理,父死子繼的原則。成為了朝廷的大患。憲宗的爺爺德宗就吃了很多這些藩鎮的虧,從此一蹶不振。年輕的唐憲宗決心解決此問題。

第一個被討伐的對象是自立的王承宗,元和四年,成德節度使王士貞卒,其子王承宗自立為留後,並希望朝廷收其節度使。憲宗的答案很簡單——不。

於是,一場大戰不可避免。這場戰爭打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分出勝負。

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憲宗皇帝用人不明,他任命神策軍中尉也是自己的親信吐突承璀任主帥討伐王承宗,而吐突承璀一到軍營,軍心立刻渙散

“吐突承璀至行營,威令不振——《資治通鑑》”

第二是則是各個藩鎮不能同心協力。有些藩鎮只想亂中取利,如昭義節度使盧從史。他就經常讓士兵扮演王承宗的部下與朝廷作戰。基於以上兩點,這場戰爭朝廷並未取勝。不過也並非沒有獲得,首先,憲宗皇帝收拾掉了盧從史。並且王承宗向皇帝承諾可以把人事權和財權交給朝廷。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詩人白居易先生此時的職務是翰林學士,他曾多次勸諫憲宗不要對河北用兵,並言辭激烈,絲毫不給天子留面子,因此與憲宗出現矛盾。也為他後來的被貶埋下了伏筆。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白居易

遭受失敗的唐憲宗沒有沮喪,而是吸取教訓,繼續削藩。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元和七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被內部廢掉,而立其子年僅11歲的田懷諫為節度副使。令田興輔佐幼主。主幼臣強,此時的朝廷立刻分為兩派,以李吉甫為首的一派立即請求憲宗皇帝出兵。而李絳卻建議暫緩。原因是他認為魏博藩鎮肯定內部出現矛盾,現在完全可以先等待時機,謀定而後動。事實證明李絳的想法完全正確。

很快,魏博的一個將領蔣士利用職務之便竊取了軍政大權。不過蔣士倒行逆施,很不得軍隊人心,最終被憤怒的魏博士兵所斬殺。隨後魏博士兵找到田興,希望他能做魏博留後。田興雖然答應,但是要求魏博從此必須接受朝廷的調令,將士們接受了這個意見。

田興這麼做原因有二:

第一是田興這個人本來就對朝廷比較忠心。

第二是河朔藩鎮這些年父死子繼已成定製,自己如果貿然繼承節度使很有可能造成眾叛親離的後果。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之子穆宗登基後形勢圖)

​唐憲宗立刻授予田興魏博節度使之職。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任命,因為按照常理來說,這種軍鎮發生大變化的時刻朝廷都會先拍宦官前去宣慰,以刺探軍中軍心,如果沒問題才會給頭領一個節度留後的職位。而憲宗此時不走尋常路,直接任命田興為節度使,這就是天大的榮耀。

不但如此,憲宗皇帝還打開內庫,把自己辛辛苦苦攢的150萬緡錢全部賞賜給魏博。自此魏博便正式歸順朝廷。魏博就像是一顆釘子,北接幽州承德,南扼淮西,東臨平盧(淄青),戰略地位太重要了,魏博的獲取,直接奠定了接下來的走向。

接下來,憲宗調武元衡任宰相位,武元衡是典型的鷹派,憲宗召他任宰相,意思很明顯,和藩鎮死磕。隨後,趁著淮西交接不穩之時,憲宗頂著壓力率軍進攻淮西。並且在河北進攻王承宗。雙線作戰,這對憲宗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甚至到了滿朝文武都要求罷兵的地步,唯一支持憲宗的只剩下裴度而已。不過憲宗還是不為所動。

事實證明,憲宗這麼做是正確的。當李愬迎著大雪攻下蔡州城後,淮西宣告平定。淮西之戰,打了盡三年,遇到的阻力無數,如果不是憲宗的堅持,朝廷恐怕無法攻進蔡州城。

忽見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平蔡州三首》

"
親愛的讀者您好,這裡是來將何人的歷史頻道,我是小將,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級的話,第一集團無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憲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業千古留名,無需贅述。

那麼唐憲宗何德何能與上述兩位帝王並駕齊驅呢?

筆者認為,唐憲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使唐朝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達成統一,開創了元和中興。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李純)



  • 第三天子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是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之子。李純在小的時候,就十分聰穎。一次,小李純在德宗懷裡玩耍。德宗李適便逗他,你是誰家的孩子呀?李純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純這麼說恰到好處,德宗李適此時為天子,太宗李誦自然是第二天子,那麼這麼算的話小李純自然是第三天子。

從此,德宗不免對李純更加愛護。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德宗李適)

  • 繼位風波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病重,太子李誦登基,是為唐順宗。不過剛剛登基的順宗皇帝卻患病中風病在床。所有的政務交給翰林學士王叔文處理。我們有必要介紹下王叔文。

唐代官場如果想做官的話除了軍功外一般只能走科舉和門蔭的兩種途徑。而王叔文是個例外,他擅長圍棋,因此進入翰林院成為棋待詔。翰林院是唐玄宗時期設立的,最開始只是招些有特長的人來為皇帝解悶用的。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翰林院

比如裡面常招一些擅長佛教、道教、樂器、圍棋、書法、繪畫等等的人。到了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設立翰林學士一職,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祕書。

安史之亂以後,翰林學士位置越來越重要,被稱為“內相”。別看翰林學士和翰林待詔只有兩字之差,並都供職於翰林院。但他們的差距可謂十萬八千里。翰林待詔只是個供皇帝取樂的閒差罷了。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王叔文

王叔文利用棋待詔的身份接觸時為太子的李誦,並得到李誦的信任,同王叔文一同得到太宗信任的還有王伾,此人擅長書法

順宗登基後,王叔文成了翰林學士,控制整個朝政。就連宰相韋執誼,也是靠著王叔文的安排才能可以榮登此位的。就這樣,王叔文們準備開始大幹一場,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做了很多好事,如打擊貪官,打擊擾民的宦官等。

但這個新貴集團有兩個缺點:

  1. 他們的根基不深,特別是沒有兵權。
  2. 他們觸動了當時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尤其是宦官的利益。王叔文們唯一的靠山就是病怏怏的順宗皇帝。

後來,宦官俱文珍等趁著王叔文回家服喪的時機發動政變,擁立太子李純為皇帝,是為唐憲宗。李純登基後,很快就賜死了王叔文,並把其黨羽全部貶黜。順便提一句,被貶的人員還包括兩個大文豪劉禹錫和柳宗元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劉禹錫)


  • 危機四伏

實事求是,唐憲宗接手的這個攤子不算好,具體說來就是中央的權力和微信大大減弱,而藩鎮的愈加跋扈。德宗皇帝剛愎自用,不會依靠宰相的力量,總是耍小聰明搞一個獨立於外朝的小朝廷。這樣的結果就是小人得志,天下失心

“自貞元十年已後,朝廷威福日削,方鎮權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間細務,多自臨決,奸佞之臣,如裴延齡輩數人,得以錢穀數術進,宰相備位而已。——《舊唐書》”

唐憲宗二年的時候,天下共有藩鎮四十八處。然而上繳賦稅的只有八鎮,上稅的人口僅有一百四十四萬戶,是安史之亂之前的四分之一。國家可謂是一片蕭條。

是歲......總計天下方鎮四十八......每歲賦稅倚辦止於浙江東、西......湖南八道四十九州......比天寶稅戶四分減三——《資治通鑑》

不但如此,當時天下有兵八十多萬,相當於兩戶養一個兵。這個比例實在是太高了。毫不誇張的說,憲宗登基時,帝國已經有了深深的危機。


  • 初露崢嶸

不但如此,西川的韋臬在公元805病死,其心腹劉闢自立為留後,並向憲宗皇帝請求讓其任其節度使。立志成為為明中興之主的唐憲宗自然難以接受,但此時自己剛剛登基,政敵剛剛打垮,很多事還沒有頭緒,因此就封劉闢為西川節度副使

這是一個信號,如果不出意外朝廷會找個時機直接把劉闢扶正。

願望達成的劉闢,不但沒有感恩戴德,反而認為憲宗皇帝怕事。因此就要求把東川以及山南西道也交給自己管理,成為三川之主。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劉闢

劉闢顯然是想關起門來做大王,憲宗是無論如如何不能接受這個條件的。因此拒絕了劉闢的要求。沒有達成目的的劉闢自然不甘心,因此在元和元年正月,發兵進攻東川。擺在憲宗皇帝眼前的只剩下出兵這一條路了。不過憲宗皇帝在做出命令之前猶豫了。

因為他的祖父德宗失敗的教訓太讓人刻骨銘心了。此刻朝中很多大臣都不希望皇帝派兵出戰,他們害怕此刻派兵會重蹈德宗的覆轍。憲宗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此時,宰相杜黃裳站了出來,認為皇帝必須打這一戰。杜黃裳認為三川與河北的藩鎮情況完全不同,河北半胡半漢,從安史之亂開始就不服朝廷號令已成習慣。並且跋扈藩鎮已經連成片。但西川不同,三川更不同。他們一直都聽命於中央,劉闢的自立是不得人心的。並推薦大將高崇文前去平叛。

有了杜黃裳的之初憲宗皇帝精神大振,於是派大將高崇文率軍進攻劉闢。

高崇文不負眾望,連戰連捷。劉闢的心底有些發虛了。於是他把趕緊把俘獲的東川節度使送還的高崇文處以示好。出人意料的是高崇文根本不吃這套,直接把送回來的東川節度使殺掉。表示自己決不妥協。接下來,高崇文高歌猛進,並在同年的九月攻克成都,並在劉闢逃跑的途中生擒劉闢,取得開門紅。

此役獲勝無論是政治意義還是軍事意義收穫都是巨大的。

首先,他告訴了各路藩鎮,憲宗朝廷和德宗是不一樣的,不要輕易挑戰朝廷的底線。

第二,唐憲宗也向外界證明朝廷的實力那還是很強大的。一些中小藩鎮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事實表明此次平叛的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多年不入朝的藩鎮都入朝參拜天子了。其中就包括鎮海節度使李錡。其實李錡也就是裝裝樣子,故作姿態一下,沒想到憲宗皇帝當了真,而且立刻派宦官前去宣慰。

此時的李錡使出了昏招——裝病。憲宗皇帝不吃這套,還是要求李錡入朝。昏招頻出的李錡暗示士兵殺死留後以威脅朝廷。憲宗皇帝震怒,派五鎮士兵征討李錡。結果還沒等朝廷的軍隊攻破鎮海,李錡就被其外甥活捉送往長安。隨即李錡父子被腰斬。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憲宗剛登基時的形勢圖)


  • 元和中興

目前憲宗皇帝收拾掉的這些藩鎮只是小角色,而真正的大boss是河北的造反專業戶們。當時,真正強大且不服朝廷管轄的藩鎮共有五個,分別是盧龍鎮(初稱幽州鎮)、承德鎮、魏博鎮、淮西鎮以及平盧鎮。這些藩鎮一直奉行財稅自理,父死子繼的原則。成為了朝廷的大患。憲宗的爺爺德宗就吃了很多這些藩鎮的虧,從此一蹶不振。年輕的唐憲宗決心解決此問題。

第一個被討伐的對象是自立的王承宗,元和四年,成德節度使王士貞卒,其子王承宗自立為留後,並希望朝廷收其節度使。憲宗的答案很簡單——不。

於是,一場大戰不可避免。這場戰爭打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分出勝負。

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憲宗皇帝用人不明,他任命神策軍中尉也是自己的親信吐突承璀任主帥討伐王承宗,而吐突承璀一到軍營,軍心立刻渙散

“吐突承璀至行營,威令不振——《資治通鑑》”

第二是則是各個藩鎮不能同心協力。有些藩鎮只想亂中取利,如昭義節度使盧從史。他就經常讓士兵扮演王承宗的部下與朝廷作戰。基於以上兩點,這場戰爭朝廷並未取勝。不過也並非沒有獲得,首先,憲宗皇帝收拾掉了盧從史。並且王承宗向皇帝承諾可以把人事權和財權交給朝廷。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詩人白居易先生此時的職務是翰林學士,他曾多次勸諫憲宗不要對河北用兵,並言辭激烈,絲毫不給天子留面子,因此與憲宗出現矛盾。也為他後來的被貶埋下了伏筆。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白居易

遭受失敗的唐憲宗沒有沮喪,而是吸取教訓,繼續削藩。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元和七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被內部廢掉,而立其子年僅11歲的田懷諫為節度副使。令田興輔佐幼主。主幼臣強,此時的朝廷立刻分為兩派,以李吉甫為首的一派立即請求憲宗皇帝出兵。而李絳卻建議暫緩。原因是他認為魏博藩鎮肯定內部出現矛盾,現在完全可以先等待時機,謀定而後動。事實證明李絳的想法完全正確。

很快,魏博的一個將領蔣士利用職務之便竊取了軍政大權。不過蔣士倒行逆施,很不得軍隊人心,最終被憤怒的魏博士兵所斬殺。隨後魏博士兵找到田興,希望他能做魏博留後。田興雖然答應,但是要求魏博從此必須接受朝廷的調令,將士們接受了這個意見。

田興這麼做原因有二:

第一是田興這個人本來就對朝廷比較忠心。

第二是河朔藩鎮這些年父死子繼已成定製,自己如果貿然繼承節度使很有可能造成眾叛親離的後果。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唐憲宗之子穆宗登基後形勢圖)

​唐憲宗立刻授予田興魏博節度使之職。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任命,因為按照常理來說,這種軍鎮發生大變化的時刻朝廷都會先拍宦官前去宣慰,以刺探軍中軍心,如果沒問題才會給頭領一個節度留後的職位。而憲宗此時不走尋常路,直接任命田興為節度使,這就是天大的榮耀。

不但如此,憲宗皇帝還打開內庫,把自己辛辛苦苦攢的150萬緡錢全部賞賜給魏博。自此魏博便正式歸順朝廷。魏博就像是一顆釘子,北接幽州承德,南扼淮西,東臨平盧(淄青),戰略地位太重要了,魏博的獲取,直接奠定了接下來的走向。

接下來,憲宗調武元衡任宰相位,武元衡是典型的鷹派,憲宗召他任宰相,意思很明顯,和藩鎮死磕。隨後,趁著淮西交接不穩之時,憲宗頂著壓力率軍進攻淮西。並且在河北進攻王承宗。雙線作戰,這對憲宗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甚至到了滿朝文武都要求罷兵的地步,唯一支持憲宗的只剩下裴度而已。不過憲宗還是不為所動。

事實證明,憲宗這麼做是正確的。當李愬迎著大雪攻下蔡州城後,淮西宣告平定。淮西之戰,打了盡三年,遇到的阻力無數,如果不是憲宗的堅持,朝廷恐怕無法攻進蔡州城。

忽見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平蔡州三首》

唐元和中興的締造者:唐憲宗李純的浮沉一生

(圖:名將李愬)

​元和十三年,憲宗發兵討伐淄青鎮,開啟了平藩最後一戰。這一戰幾乎沒有懸念,最終以李師道被部將殺死而告終。天下至此名義上重歸李唐朝廷。


  • 小將總結

憲宗皇帝可以開創元和中興,筆者認為原因有三點:

第一,憲宗皇帝本身樂於拿諫,且應對藩鎮對策得當。

第二,憲宗皇帝善於利用宰相的力量,比如,杜黃裳獻策平劉闢,武元衡獻策平劉錡,李絳獻策平魏博,裴度獻策平淮西。在唐朝,評價一個皇帝是否為明君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他能否可以善於利用宰相的才智。

第三,憲宗時的藩鎮已經和之前幾任皇帝時無法比擬,多年沒有沒有經歷大戰的他們戰鬥力早已不能和父輩同日而語。

我是小將,專注變幻莫測的歷史風雲故事,謝謝您的關注!

參考文獻資料:

《資治通鑑》

《舊唐書》

《唐史》

注:本文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我,內容錯對也歡迎來信指正。謝謝合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