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首詩,擺渡人從此不收應舉人的船票

唐憲宗 故事 沉香藝文志 沉香藝文志 2017-09-24

唐憲宗年間,有一個名叫周匡物的讀書人,家裡非常貧困,但他發奮苦讀,想以此金榜題名,光耀門楣。

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周匡物終於踏上了應舉的路程。由於太過貧窮,一路上他只好靠兩條腿步行,辛苦自不待言。

因為這首詩,擺渡人從此不收應舉人的船票

他是漳州人氏,前往長安必須經過錢塘江,可是到了錢塘江之後,他卻傻眼了,因為根本出不起船票,求爺爺告奶奶都沒人理他。

等了很久之後,周匡物心急如焚,恨不能跳進錢塘江游過去。最後,心灰意冷的周匡物回到公館,在牆壁上題了一首詩:

因為這首詩,擺渡人從此不收應舉人的船票

萬里茫茫天塹遙,秦皇底事不安橋。

錢塘江口無錢過,又阻西陵兩信潮。

這首詩的大意是:長安遠在萬里之外,我卻被一道天塹困在這裡,秦始皇啊,你當初為什麼不建座橋呢?錢塘江口我無錢坐船,又遇上西陵的兩次潮信。

因為這首詩,擺渡人從此不收應舉人的船票

此詩一經傳出後,立即引起了貧寒士子的共鳴,逐漸流傳開來。沒多久,當地的太守也知道了這件事,責怪管理擺渡的小吏不尊重讀書人。

從此,擺渡人不收應舉人的船票成了一個慣例,周匡物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一時牢騷竟讓無數窮苦的讀書人受益匪淺,也是古代崇文重教的一種體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