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柔軟的唐武宗

“武宗不夭,德裕不竄,唐其可以復興乎!”——王夫之

唐武宗是唐文宗的弟弟,他與中晚唐其他走馬燈般變換的帝王放在一起,在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太高。唐文宗留給後世的除了“甘露之變”的尷尬外,恐怕只有西安碑林的根基——《開成石經》了。而唐武宗留給後世的遺產主要是滅佛,他也有幸躋身歷史上滅佛的“三武”行列,成為繼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後第三位滅佛的“武”帝。

滅佛成了唐武宗在歷史上最重要的標籤。

然而一個人並非簡單一個標籤可以概括,所有的細節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消散,後人憑藉個人喜惡、現實需要以及掌握的資料往往突出或誇大某一點,逐漸成為人們所知的全部。因此,我們看到的歷史,往往就是曹操的白臉、關羽的紅臉、竇爾敦的藍臉。

唐武宗之所以有一個“武宗”的廟號,還是因為他在短暫的執政期建立了晚唐史上難得的武功,他在李德裕的支持下,對內平定了藩鎮的盧龍、昭義之亂,對外擊敗回鶻、為收復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做好準備,以武功著稱於世。武宗還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唐朝國力,只是他享國之日太淺,無怪乎後世皆嘆息。

本文所講的是唐武宗除滅佛、動武外的另一面。

眾所周知,和親是中原王朝與周邊草原、戈壁、森林、雪域等地域少數民族之間維持和平的很重要的一項政治手段。自西漢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中原王朝的公主遠嫁的記錄,在唐代尤盛。

"
柔軟的唐武宗

“武宗不夭,德裕不竄,唐其可以復興乎!”——王夫之

唐武宗是唐文宗的弟弟,他與中晚唐其他走馬燈般變換的帝王放在一起,在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太高。唐文宗留給後世的除了“甘露之變”的尷尬外,恐怕只有西安碑林的根基——《開成石經》了。而唐武宗留給後世的遺產主要是滅佛,他也有幸躋身歷史上滅佛的“三武”行列,成為繼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後第三位滅佛的“武”帝。

滅佛成了唐武宗在歷史上最重要的標籤。

然而一個人並非簡單一個標籤可以概括,所有的細節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消散,後人憑藉個人喜惡、現實需要以及掌握的資料往往突出或誇大某一點,逐漸成為人們所知的全部。因此,我們看到的歷史,往往就是曹操的白臉、關羽的紅臉、竇爾敦的藍臉。

唐武宗之所以有一個“武宗”的廟號,還是因為他在短暫的執政期建立了晚唐史上難得的武功,他在李德裕的支持下,對內平定了藩鎮的盧龍、昭義之亂,對外擊敗回鶻、為收復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做好準備,以武功著稱於世。武宗還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唐朝國力,只是他享國之日太淺,無怪乎後世皆嘆息。

本文所講的是唐武宗除滅佛、動武外的另一面。

眾所周知,和親是中原王朝與周邊草原、戈壁、森林、雪域等地域少數民族之間維持和平的很重要的一項政治手段。自西漢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中原王朝的公主遠嫁的記錄,在唐代尤盛。

柔軟的唐武宗

唐朝疆域

唐太宗是第一個拋棄了民族偏見的帝王,他認為夷狄也是人,四海如一家,因此對周邊各民族多實行和親而非武力攻打,獲得了各族擁戴,成為天可汗。和親政策逐漸成為唐朝國策。

在著名的文成公主之前,還有弘化公主遠嫁吐谷渾,開啟了唐代和親序幕。唐中宗時期以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唐玄宗時以燕郡公主和親契丹。安史之亂後,為了爭取回紇出兵,唐肅宗以寧國公主嫁往回紇,後陸續有代宗朝的崇徽公主、德宗朝的鹹安公主、穆宗朝的太和公主與之和親,還有遠嫁南詔等其他地方的。

有唐一代,被許諾的和親公主一共20位,實際去的16位,她們為維繫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維持邊疆穩定、鞏固唐朝政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和犧牲,可歌可泣。

太和公主是憲宗的女兒,穆宗的妹妹。穆宗剛即位時,回紇保義可汗求娶公主,穆宗定的是永安公主,結果公主還未出嫁,保義可汗就死了。沒想到保義死後,繼位的崇德可汗也想要娶公主。穆宗認為永安公主之前已經許給保義,不能再嫁,就把太和公主嫁給崇德。許是對妹妹歉疚,送行當日,穆宗親自帶著百官送至通化門,楊巨源還賦詩一首:

送太和公主和蕃

北路古來難,年光獨認寒。

朔雲侵鬢起,邊月向眉殘。

蘆井尋沙到,花門度磧看。

薰風一萬里,來處是長安。

太和公主沒有選擇的權利,她和之前的和親公主一樣,必須承擔賦予的政治使命。她默默的隨著送親的隊伍踏上了漫漫的西去旅途,在烈日、風雪和黃沙中努力保持公主的形象和大唐的威儀。

幾個月後,隊伍到達回鶻牙帳。崇德可汗很開心,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並十分尊重公主,並沒有為難,公主心裡稍安。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未持續多久,4年之後,崇德可汗去世,其弟弟昭禮可汗、侄子彰信可汗相繼即位,按照回鶻習俗,太和公主先後嫁給了這兩位可汗,追平了鹹安公主的記錄。不久,回鶻宰相掘羅勿薦公作亂,彰信可汗身死,太和公主四嫁新可汗。

"
柔軟的唐武宗

“武宗不夭,德裕不竄,唐其可以復興乎!”——王夫之

唐武宗是唐文宗的弟弟,他與中晚唐其他走馬燈般變換的帝王放在一起,在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太高。唐文宗留給後世的除了“甘露之變”的尷尬外,恐怕只有西安碑林的根基——《開成石經》了。而唐武宗留給後世的遺產主要是滅佛,他也有幸躋身歷史上滅佛的“三武”行列,成為繼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後第三位滅佛的“武”帝。

滅佛成了唐武宗在歷史上最重要的標籤。

然而一個人並非簡單一個標籤可以概括,所有的細節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消散,後人憑藉個人喜惡、現實需要以及掌握的資料往往突出或誇大某一點,逐漸成為人們所知的全部。因此,我們看到的歷史,往往就是曹操的白臉、關羽的紅臉、竇爾敦的藍臉。

唐武宗之所以有一個“武宗”的廟號,還是因為他在短暫的執政期建立了晚唐史上難得的武功,他在李德裕的支持下,對內平定了藩鎮的盧龍、昭義之亂,對外擊敗回鶻、為收復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做好準備,以武功著稱於世。武宗還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唐朝國力,只是他享國之日太淺,無怪乎後世皆嘆息。

本文所講的是唐武宗除滅佛、動武外的另一面。

眾所周知,和親是中原王朝與周邊草原、戈壁、森林、雪域等地域少數民族之間維持和平的很重要的一項政治手段。自西漢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中原王朝的公主遠嫁的記錄,在唐代尤盛。

柔軟的唐武宗

唐朝疆域

唐太宗是第一個拋棄了民族偏見的帝王,他認為夷狄也是人,四海如一家,因此對周邊各民族多實行和親而非武力攻打,獲得了各族擁戴,成為天可汗。和親政策逐漸成為唐朝國策。

在著名的文成公主之前,還有弘化公主遠嫁吐谷渾,開啟了唐代和親序幕。唐中宗時期以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唐玄宗時以燕郡公主和親契丹。安史之亂後,為了爭取回紇出兵,唐肅宗以寧國公主嫁往回紇,後陸續有代宗朝的崇徽公主、德宗朝的鹹安公主、穆宗朝的太和公主與之和親,還有遠嫁南詔等其他地方的。

有唐一代,被許諾的和親公主一共20位,實際去的16位,她們為維繫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維持邊疆穩定、鞏固唐朝政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和犧牲,可歌可泣。

太和公主是憲宗的女兒,穆宗的妹妹。穆宗剛即位時,回紇保義可汗求娶公主,穆宗定的是永安公主,結果公主還未出嫁,保義可汗就死了。沒想到保義死後,繼位的崇德可汗也想要娶公主。穆宗認為永安公主之前已經許給保義,不能再嫁,就把太和公主嫁給崇德。許是對妹妹歉疚,送行當日,穆宗親自帶著百官送至通化門,楊巨源還賦詩一首:

送太和公主和蕃

北路古來難,年光獨認寒。

朔雲侵鬢起,邊月向眉殘。

蘆井尋沙到,花門度磧看。

薰風一萬里,來處是長安。

太和公主沒有選擇的權利,她和之前的和親公主一樣,必須承擔賦予的政治使命。她默默的隨著送親的隊伍踏上了漫漫的西去旅途,在烈日、風雪和黃沙中努力保持公主的形象和大唐的威儀。

幾個月後,隊伍到達回鶻牙帳。崇德可汗很開心,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並十分尊重公主,並沒有為難,公主心裡稍安。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未持續多久,4年之後,崇德可汗去世,其弟弟昭禮可汗、侄子彰信可汗相繼即位,按照回鶻習俗,太和公主先後嫁給了這兩位可汗,追平了鹹安公主的記錄。不久,回鶻宰相掘羅勿薦公作亂,彰信可汗身死,太和公主四嫁新可汗。

柔軟的唐武宗

回鶻官吏

然而,如果一直呆在回鶻,太和公主也就逆來順受了,偏偏半路殺出個黠戛斯部落。這個部落原本臣屬於回鶻,隨著回鶻國力的衰落,黠戛斯逐漸擺脫了回鶻的控制,並趁回鶻內亂之時與之開戰,殺掉掘羅勿薦公,攻破回鶻牙帳,搶走了太和公主。

"
柔軟的唐武宗

“武宗不夭,德裕不竄,唐其可以復興乎!”——王夫之

唐武宗是唐文宗的弟弟,他與中晚唐其他走馬燈般變換的帝王放在一起,在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太高。唐文宗留給後世的除了“甘露之變”的尷尬外,恐怕只有西安碑林的根基——《開成石經》了。而唐武宗留給後世的遺產主要是滅佛,他也有幸躋身歷史上滅佛的“三武”行列,成為繼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後第三位滅佛的“武”帝。

滅佛成了唐武宗在歷史上最重要的標籤。

然而一個人並非簡單一個標籤可以概括,所有的細節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消散,後人憑藉個人喜惡、現實需要以及掌握的資料往往突出或誇大某一點,逐漸成為人們所知的全部。因此,我們看到的歷史,往往就是曹操的白臉、關羽的紅臉、竇爾敦的藍臉。

唐武宗之所以有一個“武宗”的廟號,還是因為他在短暫的執政期建立了晚唐史上難得的武功,他在李德裕的支持下,對內平定了藩鎮的盧龍、昭義之亂,對外擊敗回鶻、為收復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做好準備,以武功著稱於世。武宗還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唐朝國力,只是他享國之日太淺,無怪乎後世皆嘆息。

本文所講的是唐武宗除滅佛、動武外的另一面。

眾所周知,和親是中原王朝與周邊草原、戈壁、森林、雪域等地域少數民族之間維持和平的很重要的一項政治手段。自西漢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中原王朝的公主遠嫁的記錄,在唐代尤盛。

柔軟的唐武宗

唐朝疆域

唐太宗是第一個拋棄了民族偏見的帝王,他認為夷狄也是人,四海如一家,因此對周邊各民族多實行和親而非武力攻打,獲得了各族擁戴,成為天可汗。和親政策逐漸成為唐朝國策。

在著名的文成公主之前,還有弘化公主遠嫁吐谷渾,開啟了唐代和親序幕。唐中宗時期以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唐玄宗時以燕郡公主和親契丹。安史之亂後,為了爭取回紇出兵,唐肅宗以寧國公主嫁往回紇,後陸續有代宗朝的崇徽公主、德宗朝的鹹安公主、穆宗朝的太和公主與之和親,還有遠嫁南詔等其他地方的。

有唐一代,被許諾的和親公主一共20位,實際去的16位,她們為維繫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維持邊疆穩定、鞏固唐朝政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和犧牲,可歌可泣。

太和公主是憲宗的女兒,穆宗的妹妹。穆宗剛即位時,回紇保義可汗求娶公主,穆宗定的是永安公主,結果公主還未出嫁,保義可汗就死了。沒想到保義死後,繼位的崇德可汗也想要娶公主。穆宗認為永安公主之前已經許給保義,不能再嫁,就把太和公主嫁給崇德。許是對妹妹歉疚,送行當日,穆宗親自帶著百官送至通化門,楊巨源還賦詩一首:

送太和公主和蕃

北路古來難,年光獨認寒。

朔雲侵鬢起,邊月向眉殘。

蘆井尋沙到,花門度磧看。

薰風一萬里,來處是長安。

太和公主沒有選擇的權利,她和之前的和親公主一樣,必須承擔賦予的政治使命。她默默的隨著送親的隊伍踏上了漫漫的西去旅途,在烈日、風雪和黃沙中努力保持公主的形象和大唐的威儀。

幾個月後,隊伍到達回鶻牙帳。崇德可汗很開心,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並十分尊重公主,並沒有為難,公主心裡稍安。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未持續多久,4年之後,崇德可汗去世,其弟弟昭禮可汗、侄子彰信可汗相繼即位,按照回鶻習俗,太和公主先後嫁給了這兩位可汗,追平了鹹安公主的記錄。不久,回鶻宰相掘羅勿薦公作亂,彰信可汗身死,太和公主四嫁新可汗。

柔軟的唐武宗

回鶻官吏

然而,如果一直呆在回鶻,太和公主也就逆來順受了,偏偏半路殺出個黠戛斯部落。這個部落原本臣屬於回鶻,隨著回鶻國力的衰落,黠戛斯逐漸擺脫了回鶻的控制,並趁回鶻內亂之時與之開戰,殺掉掘羅勿薦公,攻破回鶻牙帳,搶走了太和公主。

柔軟的唐武宗

回鶻日常

落入敵手,太和公主心如死灰,等待她的將是殺戮和屈辱。她只能逆來順受,一個柔弱的女子,遠在萬里之遙,母國又是那麼孱弱,誰會為她做主?然而黠戛斯的首領阿熱對她禮遇有加,還自稱是李陵的後代,許諾送公主返回長安,這讓太和公主燃起了生的希望。

阿熱沒有失信,派10人送太和公主去往長安。就在太和公主滿懷憧憬之時,回鶻新可汗烏介襲擊了這支隊伍,又將太和公主搶了回去,還逼公主上表唐朝,承認自己為可汗,並借一城給二人居住。武宗看在公主的份上,給了烏介可汗2萬斛糧食,但拒絕了割城的請求。

早在回鶻內亂之時,李德裕就建議武宗尋找太和公主,武宗也一直沒有放棄。這次太和成為人質,他也盡力去營救。身為天子,他必須將親情放在一邊,事事以國家利益為重,當烏介多次提出無理要求時,武宗義正言辭的拒絕。

冬天來了,西北苦寒,武宗想到姑姑在那裡受苦,就派人送冬衣給她,還給她寫了一封慰問信,大意是:姑姑你遠嫁二十餘年,備受艱難,我想起來就很難受。現在太皇太后年歲已高,一直盼望能與你相見,如今已到年末,仍無音訊。現在朔風凜冽,如何禦寒?飲食又不合口味,我想到這裡,食不下咽。

"
柔軟的唐武宗

“武宗不夭,德裕不竄,唐其可以復興乎!”——王夫之

唐武宗是唐文宗的弟弟,他與中晚唐其他走馬燈般變換的帝王放在一起,在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太高。唐文宗留給後世的除了“甘露之變”的尷尬外,恐怕只有西安碑林的根基——《開成石經》了。而唐武宗留給後世的遺產主要是滅佛,他也有幸躋身歷史上滅佛的“三武”行列,成為繼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後第三位滅佛的“武”帝。

滅佛成了唐武宗在歷史上最重要的標籤。

然而一個人並非簡單一個標籤可以概括,所有的細節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消散,後人憑藉個人喜惡、現實需要以及掌握的資料往往突出或誇大某一點,逐漸成為人們所知的全部。因此,我們看到的歷史,往往就是曹操的白臉、關羽的紅臉、竇爾敦的藍臉。

唐武宗之所以有一個“武宗”的廟號,還是因為他在短暫的執政期建立了晚唐史上難得的武功,他在李德裕的支持下,對內平定了藩鎮的盧龍、昭義之亂,對外擊敗回鶻、為收復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做好準備,以武功著稱於世。武宗還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唐朝國力,只是他享國之日太淺,無怪乎後世皆嘆息。

本文所講的是唐武宗除滅佛、動武外的另一面。

眾所周知,和親是中原王朝與周邊草原、戈壁、森林、雪域等地域少數民族之間維持和平的很重要的一項政治手段。自西漢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中原王朝的公主遠嫁的記錄,在唐代尤盛。

柔軟的唐武宗

唐朝疆域

唐太宗是第一個拋棄了民族偏見的帝王,他認為夷狄也是人,四海如一家,因此對周邊各民族多實行和親而非武力攻打,獲得了各族擁戴,成為天可汗。和親政策逐漸成為唐朝國策。

在著名的文成公主之前,還有弘化公主遠嫁吐谷渾,開啟了唐代和親序幕。唐中宗時期以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唐玄宗時以燕郡公主和親契丹。安史之亂後,為了爭取回紇出兵,唐肅宗以寧國公主嫁往回紇,後陸續有代宗朝的崇徽公主、德宗朝的鹹安公主、穆宗朝的太和公主與之和親,還有遠嫁南詔等其他地方的。

有唐一代,被許諾的和親公主一共20位,實際去的16位,她們為維繫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維持邊疆穩定、鞏固唐朝政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和犧牲,可歌可泣。

太和公主是憲宗的女兒,穆宗的妹妹。穆宗剛即位時,回紇保義可汗求娶公主,穆宗定的是永安公主,結果公主還未出嫁,保義可汗就死了。沒想到保義死後,繼位的崇德可汗也想要娶公主。穆宗認為永安公主之前已經許給保義,不能再嫁,就把太和公主嫁給崇德。許是對妹妹歉疚,送行當日,穆宗親自帶著百官送至通化門,楊巨源還賦詩一首:

送太和公主和蕃

北路古來難,年光獨認寒。

朔雲侵鬢起,邊月向眉殘。

蘆井尋沙到,花門度磧看。

薰風一萬里,來處是長安。

太和公主沒有選擇的權利,她和之前的和親公主一樣,必須承擔賦予的政治使命。她默默的隨著送親的隊伍踏上了漫漫的西去旅途,在烈日、風雪和黃沙中努力保持公主的形象和大唐的威儀。

幾個月後,隊伍到達回鶻牙帳。崇德可汗很開心,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並十分尊重公主,並沒有為難,公主心裡稍安。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未持續多久,4年之後,崇德可汗去世,其弟弟昭禮可汗、侄子彰信可汗相繼即位,按照回鶻習俗,太和公主先後嫁給了這兩位可汗,追平了鹹安公主的記錄。不久,回鶻宰相掘羅勿薦公作亂,彰信可汗身死,太和公主四嫁新可汗。

柔軟的唐武宗

回鶻官吏

然而,如果一直呆在回鶻,太和公主也就逆來順受了,偏偏半路殺出個黠戛斯部落。這個部落原本臣屬於回鶻,隨著回鶻國力的衰落,黠戛斯逐漸擺脫了回鶻的控制,並趁回鶻內亂之時與之開戰,殺掉掘羅勿薦公,攻破回鶻牙帳,搶走了太和公主。

柔軟的唐武宗

回鶻日常

落入敵手,太和公主心如死灰,等待她的將是殺戮和屈辱。她只能逆來順受,一個柔弱的女子,遠在萬里之遙,母國又是那麼孱弱,誰會為她做主?然而黠戛斯的首領阿熱對她禮遇有加,還自稱是李陵的後代,許諾送公主返回長安,這讓太和公主燃起了生的希望。

阿熱沒有失信,派10人送太和公主去往長安。就在太和公主滿懷憧憬之時,回鶻新可汗烏介襲擊了這支隊伍,又將太和公主搶了回去,還逼公主上表唐朝,承認自己為可汗,並借一城給二人居住。武宗看在公主的份上,給了烏介可汗2萬斛糧食,但拒絕了割城的請求。

早在回鶻內亂之時,李德裕就建議武宗尋找太和公主,武宗也一直沒有放棄。這次太和成為人質,他也盡力去營救。身為天子,他必須將親情放在一邊,事事以國家利益為重,當烏介多次提出無理要求時,武宗義正言辭的拒絕。

冬天來了,西北苦寒,武宗想到姑姑在那裡受苦,就派人送冬衣給她,還給她寫了一封慰問信,大意是:姑姑你遠嫁二十餘年,備受艱難,我想起來就很難受。現在太皇太后年歲已高,一直盼望能與你相見,如今已到年末,仍無音訊。現在朔風凜冽,如何禦寒?飲食又不合口味,我想到這裡,食不下咽。

柔軟的唐武宗

回鶻女人

雖然後面責備她沒有完成和親的使命,但這是官話,還是能看出武宗對太和公主的殷殷血肉之情。

後來,武宗終於下定決心討伐已經無比衰弱的回鶻,派劉沔、石雄痛擊烏介可汗,順手將太和公主搶奪回來,回鶻滅亡。太和公主一路受到歡迎,入長安前,武宗派百官在章敬寺迎接,太常寺擺出儀仗鹵簿,一路護送到達長安。

太和公主在履行了拜見之禮後,徑去永順門外,脫去盛裝,卸下簪環謝罪,請求朝廷處罰。武宗派人安慰,還封她為定安大長公主,賜宅給她居住。武宗令百官為公主作詩紀念,其中,李頻的詩作最好:

天驕發使犯邊塵,漢將推功遂奪親。

離亂應無初去貌,死生難有卻回身。

禁花半老曾攀樹,宮女多非舊識人。

重上鳳樓追故事,幾多愁思向青春。

物是人非,熟悉又陌生,太和公主有生之年能夠迴歸,已是不幸中的萬幸。多虧了武宗的特殊照顧,方得些許安慰。

不知道太和公主有沒有讀過杜甫的《詠懷古蹟》組詩,其中有詠王昭君的一首: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
柔軟的唐武宗

“武宗不夭,德裕不竄,唐其可以復興乎!”——王夫之

唐武宗是唐文宗的弟弟,他與中晚唐其他走馬燈般變換的帝王放在一起,在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太高。唐文宗留給後世的除了“甘露之變”的尷尬外,恐怕只有西安碑林的根基——《開成石經》了。而唐武宗留給後世的遺產主要是滅佛,他也有幸躋身歷史上滅佛的“三武”行列,成為繼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後第三位滅佛的“武”帝。

滅佛成了唐武宗在歷史上最重要的標籤。

然而一個人並非簡單一個標籤可以概括,所有的細節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消散,後人憑藉個人喜惡、現實需要以及掌握的資料往往突出或誇大某一點,逐漸成為人們所知的全部。因此,我們看到的歷史,往往就是曹操的白臉、關羽的紅臉、竇爾敦的藍臉。

唐武宗之所以有一個“武宗”的廟號,還是因為他在短暫的執政期建立了晚唐史上難得的武功,他在李德裕的支持下,對內平定了藩鎮的盧龍、昭義之亂,對外擊敗回鶻、為收復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做好準備,以武功著稱於世。武宗還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唐朝國力,只是他享國之日太淺,無怪乎後世皆嘆息。

本文所講的是唐武宗除滅佛、動武外的另一面。

眾所周知,和親是中原王朝與周邊草原、戈壁、森林、雪域等地域少數民族之間維持和平的很重要的一項政治手段。自西漢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中原王朝的公主遠嫁的記錄,在唐代尤盛。

柔軟的唐武宗

唐朝疆域

唐太宗是第一個拋棄了民族偏見的帝王,他認為夷狄也是人,四海如一家,因此對周邊各民族多實行和親而非武力攻打,獲得了各族擁戴,成為天可汗。和親政策逐漸成為唐朝國策。

在著名的文成公主之前,還有弘化公主遠嫁吐谷渾,開啟了唐代和親序幕。唐中宗時期以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唐玄宗時以燕郡公主和親契丹。安史之亂後,為了爭取回紇出兵,唐肅宗以寧國公主嫁往回紇,後陸續有代宗朝的崇徽公主、德宗朝的鹹安公主、穆宗朝的太和公主與之和親,還有遠嫁南詔等其他地方的。

有唐一代,被許諾的和親公主一共20位,實際去的16位,她們為維繫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維持邊疆穩定、鞏固唐朝政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和犧牲,可歌可泣。

太和公主是憲宗的女兒,穆宗的妹妹。穆宗剛即位時,回紇保義可汗求娶公主,穆宗定的是永安公主,結果公主還未出嫁,保義可汗就死了。沒想到保義死後,繼位的崇德可汗也想要娶公主。穆宗認為永安公主之前已經許給保義,不能再嫁,就把太和公主嫁給崇德。許是對妹妹歉疚,送行當日,穆宗親自帶著百官送至通化門,楊巨源還賦詩一首:

送太和公主和蕃

北路古來難,年光獨認寒。

朔雲侵鬢起,邊月向眉殘。

蘆井尋沙到,花門度磧看。

薰風一萬里,來處是長安。

太和公主沒有選擇的權利,她和之前的和親公主一樣,必須承擔賦予的政治使命。她默默的隨著送親的隊伍踏上了漫漫的西去旅途,在烈日、風雪和黃沙中努力保持公主的形象和大唐的威儀。

幾個月後,隊伍到達回鶻牙帳。崇德可汗很開心,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並十分尊重公主,並沒有為難,公主心裡稍安。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未持續多久,4年之後,崇德可汗去世,其弟弟昭禮可汗、侄子彰信可汗相繼即位,按照回鶻習俗,太和公主先後嫁給了這兩位可汗,追平了鹹安公主的記錄。不久,回鶻宰相掘羅勿薦公作亂,彰信可汗身死,太和公主四嫁新可汗。

柔軟的唐武宗

回鶻官吏

然而,如果一直呆在回鶻,太和公主也就逆來順受了,偏偏半路殺出個黠戛斯部落。這個部落原本臣屬於回鶻,隨著回鶻國力的衰落,黠戛斯逐漸擺脫了回鶻的控制,並趁回鶻內亂之時與之開戰,殺掉掘羅勿薦公,攻破回鶻牙帳,搶走了太和公主。

柔軟的唐武宗

回鶻日常

落入敵手,太和公主心如死灰,等待她的將是殺戮和屈辱。她只能逆來順受,一個柔弱的女子,遠在萬里之遙,母國又是那麼孱弱,誰會為她做主?然而黠戛斯的首領阿熱對她禮遇有加,還自稱是李陵的後代,許諾送公主返回長安,這讓太和公主燃起了生的希望。

阿熱沒有失信,派10人送太和公主去往長安。就在太和公主滿懷憧憬之時,回鶻新可汗烏介襲擊了這支隊伍,又將太和公主搶了回去,還逼公主上表唐朝,承認自己為可汗,並借一城給二人居住。武宗看在公主的份上,給了烏介可汗2萬斛糧食,但拒絕了割城的請求。

早在回鶻內亂之時,李德裕就建議武宗尋找太和公主,武宗也一直沒有放棄。這次太和成為人質,他也盡力去營救。身為天子,他必須將親情放在一邊,事事以國家利益為重,當烏介多次提出無理要求時,武宗義正言辭的拒絕。

冬天來了,西北苦寒,武宗想到姑姑在那裡受苦,就派人送冬衣給她,還給她寫了一封慰問信,大意是:姑姑你遠嫁二十餘年,備受艱難,我想起來就很難受。現在太皇太后年歲已高,一直盼望能與你相見,如今已到年末,仍無音訊。現在朔風凜冽,如何禦寒?飲食又不合口味,我想到這裡,食不下咽。

柔軟的唐武宗

回鶻女人

雖然後面責備她沒有完成和親的使命,但這是官話,還是能看出武宗對太和公主的殷殷血肉之情。

後來,武宗終於下定決心討伐已經無比衰弱的回鶻,派劉沔、石雄痛擊烏介可汗,順手將太和公主搶奪回來,回鶻滅亡。太和公主一路受到歡迎,入長安前,武宗派百官在章敬寺迎接,太常寺擺出儀仗鹵簿,一路護送到達長安。

太和公主在履行了拜見之禮後,徑去永順門外,脫去盛裝,卸下簪環謝罪,請求朝廷處罰。武宗派人安慰,還封她為定安大長公主,賜宅給她居住。武宗令百官為公主作詩紀念,其中,李頻的詩作最好:

天驕發使犯邊塵,漢將推功遂奪親。

離亂應無初去貌,死生難有卻回身。

禁花半老曾攀樹,宮女多非舊識人。

重上鳳樓追故事,幾多愁思向青春。

物是人非,熟悉又陌生,太和公主有生之年能夠迴歸,已是不幸中的萬幸。多虧了武宗的特殊照顧,方得些許安慰。

不知道太和公主有沒有讀過杜甫的《詠懷古蹟》組詩,其中有詠王昭君的一首: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柔軟的唐武宗

昭君出塞

顯赫如大漢,忠誠若呼韓邪單于,遠去大漠,對王昭君來說仍然不啻一場災難。終生難回故土,牽掛相思只能訴諸琵琶,比較而言,大唐已衰,祖國無法成為堅強後盾。回鶻已亂,生死實在難料。能得迴歸,太和公主應該含笑了。

謝謝你,侄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