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

李世民在他晚年的時候,選擇了三個朝廷重臣作為託孤對象,分別是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但是他最信任的尉遲恭,為什麼沒有被作為託孤對象了?唐太宗對李勣說:“你以前的時候是跟著李密,那李密以謀反罪行被殺死了。後你來投靠效忠於我,你把李密當成你效忠的主公,他死了你還為他送行,這算是非常忠心了。如果我以後死了,你會不會也這樣對我?在我死後我想把兒子託付給你,請你好好的輔佐他。”後來唐太宗打發李勣去外地做官,唐太宗對他兒子李治說:“我派李勣去外地做官,如果他不想去的話,你就立馬殺了他以絕後患,如果他馬上果斷的去上任,你以後就要好好信任他。”

"

李世民在他晚年的時候,選擇了三個朝廷重臣作為託孤對象,分別是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但是他最信任的尉遲恭,為什麼沒有被作為託孤對象了?唐太宗對李勣說:“你以前的時候是跟著李密,那李密以謀反罪行被殺死了。後你來投靠效忠於我,你把李密當成你效忠的主公,他死了你還為他送行,這算是非常忠心了。如果我以後死了,你會不會也這樣對我?在我死後我想把兒子託付給你,請你好好的輔佐他。”後來唐太宗打發李勣去外地做官,唐太宗對他兒子李治說:“我派李勣去外地做官,如果他不想去的話,你就立馬殺了他以絕後患,如果他馬上果斷的去上任,你以後就要好好信任他。”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李勣沒有辜負唐太宗對他的信任,果斷的前去赴任。李勣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唐太宗一方面很信任他,但另一方面又很忌憚他。李勣不僅掌握著兵權,他還是山東豪傑們所追隨首領。唐太宗對他又愛又恨,因為李勣有雄才大略,所以唐太宗想要他輔導好李勣治理天下,但是他擔心李勣功勞太高威脅皇權,如果對大唐有異心,會是比較麻煩的事。所以他才把李勣放出去做外官,想趁此試探他,但李勣接受住了唐太宗對他的考驗。

"

李世民在他晚年的時候,選擇了三個朝廷重臣作為託孤對象,分別是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但是他最信任的尉遲恭,為什麼沒有被作為託孤對象了?唐太宗對李勣說:“你以前的時候是跟著李密,那李密以謀反罪行被殺死了。後你來投靠效忠於我,你把李密當成你效忠的主公,他死了你還為他送行,這算是非常忠心了。如果我以後死了,你會不會也這樣對我?在我死後我想把兒子託付給你,請你好好的輔佐他。”後來唐太宗打發李勣去外地做官,唐太宗對他兒子李治說:“我派李勣去外地做官,如果他不想去的話,你就立馬殺了他以絕後患,如果他馬上果斷的去上任,你以後就要好好信任他。”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李勣沒有辜負唐太宗對他的信任,果斷的前去赴任。李勣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唐太宗一方面很信任他,但另一方面又很忌憚他。李勣不僅掌握著兵權,他還是山東豪傑們所追隨首領。唐太宗對他又愛又恨,因為李勣有雄才大略,所以唐太宗想要他輔導好李勣治理天下,但是他擔心李勣功勞太高威脅皇權,如果對大唐有異心,會是比較麻煩的事。所以他才把李勣放出去做外官,想趁此試探他,但李勣接受住了唐太宗對他的考驗。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長孫無忌不僅是朝廷重臣,還是李治的親舅舅,忠心不二。唐太宗臨死前還託孤另一位重臣長孫無忌,丞相是皇帝的老朋友,而且和太子也有親戚關係,所以值得託付。他對長孫無忌:“太子非常仁慈,希望你好好輔導他,治理好天下。”最後他還找來了褚遂良,希望他和長孫無忌一起輔助李治治理好國家。交代好後事以後,不久唐太宗就去世了。而長孫無忌是他一直很信任的大臣。所以長孫無忌,是他必須要選擇的託孤對象。

"

李世民在他晚年的時候,選擇了三個朝廷重臣作為託孤對象,分別是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但是他最信任的尉遲恭,為什麼沒有被作為託孤對象了?唐太宗對李勣說:“你以前的時候是跟著李密,那李密以謀反罪行被殺死了。後你來投靠效忠於我,你把李密當成你效忠的主公,他死了你還為他送行,這算是非常忠心了。如果我以後死了,你會不會也這樣對我?在我死後我想把兒子託付給你,請你好好的輔佐他。”後來唐太宗打發李勣去外地做官,唐太宗對他兒子李治說:“我派李勣去外地做官,如果他不想去的話,你就立馬殺了他以絕後患,如果他馬上果斷的去上任,你以後就要好好信任他。”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李勣沒有辜負唐太宗對他的信任,果斷的前去赴任。李勣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唐太宗一方面很信任他,但另一方面又很忌憚他。李勣不僅掌握著兵權,他還是山東豪傑們所追隨首領。唐太宗對他又愛又恨,因為李勣有雄才大略,所以唐太宗想要他輔導好李勣治理天下,但是他擔心李勣功勞太高威脅皇權,如果對大唐有異心,會是比較麻煩的事。所以他才把李勣放出去做外官,想趁此試探他,但李勣接受住了唐太宗對他的考驗。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長孫無忌不僅是朝廷重臣,還是李治的親舅舅,忠心不二。唐太宗臨死前還託孤另一位重臣長孫無忌,丞相是皇帝的老朋友,而且和太子也有親戚關係,所以值得託付。他對長孫無忌:“太子非常仁慈,希望你好好輔導他,治理好天下。”最後他還找來了褚遂良,希望他和長孫無忌一起輔助李治治理好國家。交代好後事以後,不久唐太宗就去世了。而長孫無忌是他一直很信任的大臣。所以長孫無忌,是他必須要選擇的託孤對象。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褚遂良號召力強,關鍵時候還能治住長孫無忌。褚遂良是以前在天策府效用的人,毫無疑問是不值得信賴的人,雖然根基不深,但是在朝中的號召力還是很強的。唐太宗想要讓褚遂良能夠處理好長孫無忌和皇帝的關係。但是褚遂良錯誤的理解了唐太宗的意思,他一直站在長孫無忌那邊,幫助他對抗李治,最後當然是被李治所厭棄。

其實朝廷裡還有一個唐太宗非常信任的人,一直被忽視了,他就是曾經三次救過李世民的尉遲恭。尉遲恭是大唐的開國功臣,也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他為大唐戎馬一生,功勞非常高。在唐太宗奪得帝位的戰爭中他起了關鍵作用,他的功勞非常高,可以和長孫無忌相比。而且他在軍隊中的威望也不比李勣低。他統帥過大軍,戰場廝殺沒幾個人能比得過他。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對李世民非常忠心,深得李世民的寵信。李世民去世時,他還身強體健,因為一直服用丹藥保養身體,到老年還能領兵打仗。從各方面條件來看,尉遲恭都是非常適合託孤大臣的,可是李世民為什麼選擇遺忘他呢?原因主要有三個。

"

李世民在他晚年的時候,選擇了三個朝廷重臣作為託孤對象,分別是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但是他最信任的尉遲恭,為什麼沒有被作為託孤對象了?唐太宗對李勣說:“你以前的時候是跟著李密,那李密以謀反罪行被殺死了。後你來投靠效忠於我,你把李密當成你效忠的主公,他死了你還為他送行,這算是非常忠心了。如果我以後死了,你會不會也這樣對我?在我死後我想把兒子託付給你,請你好好的輔佐他。”後來唐太宗打發李勣去外地做官,唐太宗對他兒子李治說:“我派李勣去外地做官,如果他不想去的話,你就立馬殺了他以絕後患,如果他馬上果斷的去上任,你以後就要好好信任他。”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李勣沒有辜負唐太宗對他的信任,果斷的前去赴任。李勣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唐太宗一方面很信任他,但另一方面又很忌憚他。李勣不僅掌握著兵權,他還是山東豪傑們所追隨首領。唐太宗對他又愛又恨,因為李勣有雄才大略,所以唐太宗想要他輔導好李勣治理天下,但是他擔心李勣功勞太高威脅皇權,如果對大唐有異心,會是比較麻煩的事。所以他才把李勣放出去做外官,想趁此試探他,但李勣接受住了唐太宗對他的考驗。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長孫無忌不僅是朝廷重臣,還是李治的親舅舅,忠心不二。唐太宗臨死前還託孤另一位重臣長孫無忌,丞相是皇帝的老朋友,而且和太子也有親戚關係,所以值得託付。他對長孫無忌:“太子非常仁慈,希望你好好輔導他,治理好天下。”最後他還找來了褚遂良,希望他和長孫無忌一起輔助李治治理好國家。交代好後事以後,不久唐太宗就去世了。而長孫無忌是他一直很信任的大臣。所以長孫無忌,是他必須要選擇的託孤對象。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褚遂良號召力強,關鍵時候還能治住長孫無忌。褚遂良是以前在天策府效用的人,毫無疑問是不值得信賴的人,雖然根基不深,但是在朝中的號召力還是很強的。唐太宗想要讓褚遂良能夠處理好長孫無忌和皇帝的關係。但是褚遂良錯誤的理解了唐太宗的意思,他一直站在長孫無忌那邊,幫助他對抗李治,最後當然是被李治所厭棄。

其實朝廷裡還有一個唐太宗非常信任的人,一直被忽視了,他就是曾經三次救過李世民的尉遲恭。尉遲恭是大唐的開國功臣,也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他為大唐戎馬一生,功勞非常高。在唐太宗奪得帝位的戰爭中他起了關鍵作用,他的功勞非常高,可以和長孫無忌相比。而且他在軍隊中的威望也不比李勣低。他統帥過大軍,戰場廝殺沒幾個人能比得過他。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對李世民非常忠心,深得李世民的寵信。李世民去世時,他還身強體健,因為一直服用丹藥保養身體,到老年還能領兵打仗。從各方面條件來看,尉遲恭都是非常適合託孤大臣的,可是李世民為什麼選擇遺忘他呢?原因主要有三個。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第一,尉遲恭囂張跋扈,為人比較衝動,沒有李勣低調。尉遲恭在奪帝戰爭中立了大功,他及時趕到從李元吉手中救下李世民,並射殺了李元吉。但是李世民登上皇位後,他仗著自己勞苦功高,囂張跋扈,還把李道宗打傷。後來李世民出面警告他,他才收斂了不少。有李世民的牽制他才收斂,如果李世民死了,把國家軍政大權都交到他的手中,豈不是沒人能管他。李世民不放心,不敢把李治託付給他。

第二,他和長孫無忌有矛盾,兩人脾氣不對付。長孫無忌為人聰明奸詐,經常為秦王出謀劃策,而尉遲恭打仗比較厲害,兩個人都非常重要,缺誰都不可。在作戰中他們兩人配合的

相當不錯,這才獲得勝利。但是尉遲恭一直都對長孫無忌很不服氣,他很多次都在公開場合詆譭長孫無忌,雖然很直率,但卻很容易得罪人。李世民非常為難,兩個人就像他的左膀右臂,處置誰都不行。於是他只能把尉遲恭外放到別的地方做官,趁機緩和雙方的矛盾。一山不能容二虎,所以他選擇了最有利的人

"

李世民在他晚年的時候,選擇了三個朝廷重臣作為託孤對象,分別是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但是他最信任的尉遲恭,為什麼沒有被作為託孤對象了?唐太宗對李勣說:“你以前的時候是跟著李密,那李密以謀反罪行被殺死了。後你來投靠效忠於我,你把李密當成你效忠的主公,他死了你還為他送行,這算是非常忠心了。如果我以後死了,你會不會也這樣對我?在我死後我想把兒子託付給你,請你好好的輔佐他。”後來唐太宗打發李勣去外地做官,唐太宗對他兒子李治說:“我派李勣去外地做官,如果他不想去的話,你就立馬殺了他以絕後患,如果他馬上果斷的去上任,你以後就要好好信任他。”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李勣沒有辜負唐太宗對他的信任,果斷的前去赴任。李勣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唐太宗一方面很信任他,但另一方面又很忌憚他。李勣不僅掌握著兵權,他還是山東豪傑們所追隨首領。唐太宗對他又愛又恨,因為李勣有雄才大略,所以唐太宗想要他輔導好李勣治理天下,但是他擔心李勣功勞太高威脅皇權,如果對大唐有異心,會是比較麻煩的事。所以他才把李勣放出去做外官,想趁此試探他,但李勣接受住了唐太宗對他的考驗。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長孫無忌不僅是朝廷重臣,還是李治的親舅舅,忠心不二。唐太宗臨死前還託孤另一位重臣長孫無忌,丞相是皇帝的老朋友,而且和太子也有親戚關係,所以值得託付。他對長孫無忌:“太子非常仁慈,希望你好好輔導他,治理好天下。”最後他還找來了褚遂良,希望他和長孫無忌一起輔助李治治理好國家。交代好後事以後,不久唐太宗就去世了。而長孫無忌是他一直很信任的大臣。所以長孫無忌,是他必須要選擇的託孤對象。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褚遂良號召力強,關鍵時候還能治住長孫無忌。褚遂良是以前在天策府效用的人,毫無疑問是不值得信賴的人,雖然根基不深,但是在朝中的號召力還是很強的。唐太宗想要讓褚遂良能夠處理好長孫無忌和皇帝的關係。但是褚遂良錯誤的理解了唐太宗的意思,他一直站在長孫無忌那邊,幫助他對抗李治,最後當然是被李治所厭棄。

其實朝廷裡還有一個唐太宗非常信任的人,一直被忽視了,他就是曾經三次救過李世民的尉遲恭。尉遲恭是大唐的開國功臣,也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他為大唐戎馬一生,功勞非常高。在唐太宗奪得帝位的戰爭中他起了關鍵作用,他的功勞非常高,可以和長孫無忌相比。而且他在軍隊中的威望也不比李勣低。他統帥過大軍,戰場廝殺沒幾個人能比得過他。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對李世民非常忠心,深得李世民的寵信。李世民去世時,他還身強體健,因為一直服用丹藥保養身體,到老年還能領兵打仗。從各方面條件來看,尉遲恭都是非常適合託孤大臣的,可是李世民為什麼選擇遺忘他呢?原因主要有三個。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第一,尉遲恭囂張跋扈,為人比較衝動,沒有李勣低調。尉遲恭在奪帝戰爭中立了大功,他及時趕到從李元吉手中救下李世民,並射殺了李元吉。但是李世民登上皇位後,他仗著自己勞苦功高,囂張跋扈,還把李道宗打傷。後來李世民出面警告他,他才收斂了不少。有李世民的牽制他才收斂,如果李世民死了,把國家軍政大權都交到他的手中,豈不是沒人能管他。李世民不放心,不敢把李治託付給他。

第二,他和長孫無忌有矛盾,兩人脾氣不對付。長孫無忌為人聰明奸詐,經常為秦王出謀劃策,而尉遲恭打仗比較厲害,兩個人都非常重要,缺誰都不可。在作戰中他們兩人配合的

相當不錯,這才獲得勝利。但是尉遲恭一直都對長孫無忌很不服氣,他很多次都在公開場合詆譭長孫無忌,雖然很直率,但卻很容易得罪人。李世民非常為難,兩個人就像他的左膀右臂,處置誰都不行。於是他只能把尉遲恭外放到別的地方做官,趁機緩和雙方的矛盾。一山不能容二虎,所以他選擇了最有利的人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第三,尉遲恭慢慢的淡出朝堂,不想管江湖事了。尉遲恭打了李道宗後,被李世民痛罵,不能學習韓信,所以就慢慢收斂不少。他每天在家閒著無事,所以迷上了煉丹術,每天都在家煉製強身益體的丹藥。漸漸的就不愛參加朝政活動,更沒有結交朋友。在太子、魏王以及秦王開始計劃奪權的時候,他也沒有站出來支持誰。他每天在家吃丹藥,聽聽音樂,日子過的非常舒心。就這樣的日子過了十多年,一直到先皇離世,他一直沒有復出朝堂。後來長孫無忌和晉王黨獲勝,他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召見。不僅如此,他不在位的十多年,朝堂的格局早就變了,大權已經掌握在李勣的手中,他就算復出也沒什麼權力。

"

李世民在他晚年的時候,選擇了三個朝廷重臣作為託孤對象,分別是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但是他最信任的尉遲恭,為什麼沒有被作為託孤對象了?唐太宗對李勣說:“你以前的時候是跟著李密,那李密以謀反罪行被殺死了。後你來投靠效忠於我,你把李密當成你效忠的主公,他死了你還為他送行,這算是非常忠心了。如果我以後死了,你會不會也這樣對我?在我死後我想把兒子託付給你,請你好好的輔佐他。”後來唐太宗打發李勣去外地做官,唐太宗對他兒子李治說:“我派李勣去外地做官,如果他不想去的話,你就立馬殺了他以絕後患,如果他馬上果斷的去上任,你以後就要好好信任他。”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李勣沒有辜負唐太宗對他的信任,果斷的前去赴任。李勣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唐太宗一方面很信任他,但另一方面又很忌憚他。李勣不僅掌握著兵權,他還是山東豪傑們所追隨首領。唐太宗對他又愛又恨,因為李勣有雄才大略,所以唐太宗想要他輔導好李勣治理天下,但是他擔心李勣功勞太高威脅皇權,如果對大唐有異心,會是比較麻煩的事。所以他才把李勣放出去做外官,想趁此試探他,但李勣接受住了唐太宗對他的考驗。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長孫無忌不僅是朝廷重臣,還是李治的親舅舅,忠心不二。唐太宗臨死前還託孤另一位重臣長孫無忌,丞相是皇帝的老朋友,而且和太子也有親戚關係,所以值得託付。他對長孫無忌:“太子非常仁慈,希望你好好輔導他,治理好天下。”最後他還找來了褚遂良,希望他和長孫無忌一起輔助李治治理好國家。交代好後事以後,不久唐太宗就去世了。而長孫無忌是他一直很信任的大臣。所以長孫無忌,是他必須要選擇的託孤對象。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褚遂良號召力強,關鍵時候還能治住長孫無忌。褚遂良是以前在天策府效用的人,毫無疑問是不值得信賴的人,雖然根基不深,但是在朝中的號召力還是很強的。唐太宗想要讓褚遂良能夠處理好長孫無忌和皇帝的關係。但是褚遂良錯誤的理解了唐太宗的意思,他一直站在長孫無忌那邊,幫助他對抗李治,最後當然是被李治所厭棄。

其實朝廷裡還有一個唐太宗非常信任的人,一直被忽視了,他就是曾經三次救過李世民的尉遲恭。尉遲恭是大唐的開國功臣,也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他為大唐戎馬一生,功勞非常高。在唐太宗奪得帝位的戰爭中他起了關鍵作用,他的功勞非常高,可以和長孫無忌相比。而且他在軍隊中的威望也不比李勣低。他統帥過大軍,戰場廝殺沒幾個人能比得過他。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對李世民非常忠心,深得李世民的寵信。李世民去世時,他還身強體健,因為一直服用丹藥保養身體,到老年還能領兵打仗。從各方面條件來看,尉遲恭都是非常適合託孤大臣的,可是李世民為什麼選擇遺忘他呢?原因主要有三個。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第一,尉遲恭囂張跋扈,為人比較衝動,沒有李勣低調。尉遲恭在奪帝戰爭中立了大功,他及時趕到從李元吉手中救下李世民,並射殺了李元吉。但是李世民登上皇位後,他仗著自己勞苦功高,囂張跋扈,還把李道宗打傷。後來李世民出面警告他,他才收斂了不少。有李世民的牽制他才收斂,如果李世民死了,把國家軍政大權都交到他的手中,豈不是沒人能管他。李世民不放心,不敢把李治託付給他。

第二,他和長孫無忌有矛盾,兩人脾氣不對付。長孫無忌為人聰明奸詐,經常為秦王出謀劃策,而尉遲恭打仗比較厲害,兩個人都非常重要,缺誰都不可。在作戰中他們兩人配合的

相當不錯,這才獲得勝利。但是尉遲恭一直都對長孫無忌很不服氣,他很多次都在公開場合詆譭長孫無忌,雖然很直率,但卻很容易得罪人。李世民非常為難,兩個人就像他的左膀右臂,處置誰都不行。於是他只能把尉遲恭外放到別的地方做官,趁機緩和雙方的矛盾。一山不能容二虎,所以他選擇了最有利的人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第三,尉遲恭慢慢的淡出朝堂,不想管江湖事了。尉遲恭打了李道宗後,被李世民痛罵,不能學習韓信,所以就慢慢收斂不少。他每天在家閒著無事,所以迷上了煉丹術,每天都在家煉製強身益體的丹藥。漸漸的就不愛參加朝政活動,更沒有結交朋友。在太子、魏王以及秦王開始計劃奪權的時候,他也沒有站出來支持誰。他每天在家吃丹藥,聽聽音樂,日子過的非常舒心。就這樣的日子過了十多年,一直到先皇離世,他一直沒有復出朝堂。後來長孫無忌和晉王黨獲勝,他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召見。不僅如此,他不在位的十多年,朝堂的格局早就變了,大權已經掌握在李勣的手中,他就算復出也沒什麼權力。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李世民之所以選擇李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託孤大臣,並不僅僅因為他們的能力,還因為他們很合適。當初李勣效忠李密的時候,以李密馬首是瞻,盡心竭力的為李密發展謀略。雖然李密對他一直都只是利用,說是委以重任,其實李密心腸不太好,嫉妒李勣的本領。武德元年,李密兵敗的情況下,不得不投靠李淵。李勣知道後,就把他們控制的州縣的戶口都造冊,並把這個功勞都記在李密頭上。李淵知道後,非常稱讚李勣,說他是一個純臣。於是李淵封李勣為黎陽的大總管。李勣這種對主子忠心耿耿,盡心盡力的精神讓李世民一直很欣賞,所以他想要把李治託付給他。

"

李世民在他晚年的時候,選擇了三個朝廷重臣作為託孤對象,分別是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但是他最信任的尉遲恭,為什麼沒有被作為託孤對象了?唐太宗對李勣說:“你以前的時候是跟著李密,那李密以謀反罪行被殺死了。後你來投靠效忠於我,你把李密當成你效忠的主公,他死了你還為他送行,這算是非常忠心了。如果我以後死了,你會不會也這樣對我?在我死後我想把兒子託付給你,請你好好的輔佐他。”後來唐太宗打發李勣去外地做官,唐太宗對他兒子李治說:“我派李勣去外地做官,如果他不想去的話,你就立馬殺了他以絕後患,如果他馬上果斷的去上任,你以後就要好好信任他。”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李勣沒有辜負唐太宗對他的信任,果斷的前去赴任。李勣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唐太宗一方面很信任他,但另一方面又很忌憚他。李勣不僅掌握著兵權,他還是山東豪傑們所追隨首領。唐太宗對他又愛又恨,因為李勣有雄才大略,所以唐太宗想要他輔導好李勣治理天下,但是他擔心李勣功勞太高威脅皇權,如果對大唐有異心,會是比較麻煩的事。所以他才把李勣放出去做外官,想趁此試探他,但李勣接受住了唐太宗對他的考驗。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長孫無忌不僅是朝廷重臣,還是李治的親舅舅,忠心不二。唐太宗臨死前還託孤另一位重臣長孫無忌,丞相是皇帝的老朋友,而且和太子也有親戚關係,所以值得託付。他對長孫無忌:“太子非常仁慈,希望你好好輔導他,治理好天下。”最後他還找來了褚遂良,希望他和長孫無忌一起輔助李治治理好國家。交代好後事以後,不久唐太宗就去世了。而長孫無忌是他一直很信任的大臣。所以長孫無忌,是他必須要選擇的託孤對象。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褚遂良號召力強,關鍵時候還能治住長孫無忌。褚遂良是以前在天策府效用的人,毫無疑問是不值得信賴的人,雖然根基不深,但是在朝中的號召力還是很強的。唐太宗想要讓褚遂良能夠處理好長孫無忌和皇帝的關係。但是褚遂良錯誤的理解了唐太宗的意思,他一直站在長孫無忌那邊,幫助他對抗李治,最後當然是被李治所厭棄。

其實朝廷裡還有一個唐太宗非常信任的人,一直被忽視了,他就是曾經三次救過李世民的尉遲恭。尉遲恭是大唐的開國功臣,也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他為大唐戎馬一生,功勞非常高。在唐太宗奪得帝位的戰爭中他起了關鍵作用,他的功勞非常高,可以和長孫無忌相比。而且他在軍隊中的威望也不比李勣低。他統帥過大軍,戰場廝殺沒幾個人能比得過他。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對李世民非常忠心,深得李世民的寵信。李世民去世時,他還身強體健,因為一直服用丹藥保養身體,到老年還能領兵打仗。從各方面條件來看,尉遲恭都是非常適合託孤大臣的,可是李世民為什麼選擇遺忘他呢?原因主要有三個。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第一,尉遲恭囂張跋扈,為人比較衝動,沒有李勣低調。尉遲恭在奪帝戰爭中立了大功,他及時趕到從李元吉手中救下李世民,並射殺了李元吉。但是李世民登上皇位後,他仗著自己勞苦功高,囂張跋扈,還把李道宗打傷。後來李世民出面警告他,他才收斂了不少。有李世民的牽制他才收斂,如果李世民死了,把國家軍政大權都交到他的手中,豈不是沒人能管他。李世民不放心,不敢把李治託付給他。

第二,他和長孫無忌有矛盾,兩人脾氣不對付。長孫無忌為人聰明奸詐,經常為秦王出謀劃策,而尉遲恭打仗比較厲害,兩個人都非常重要,缺誰都不可。在作戰中他們兩人配合的

相當不錯,這才獲得勝利。但是尉遲恭一直都對長孫無忌很不服氣,他很多次都在公開場合詆譭長孫無忌,雖然很直率,但卻很容易得罪人。李世民非常為難,兩個人就像他的左膀右臂,處置誰都不行。於是他只能把尉遲恭外放到別的地方做官,趁機緩和雙方的矛盾。一山不能容二虎,所以他選擇了最有利的人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第三,尉遲恭慢慢的淡出朝堂,不想管江湖事了。尉遲恭打了李道宗後,被李世民痛罵,不能學習韓信,所以就慢慢收斂不少。他每天在家閒著無事,所以迷上了煉丹術,每天都在家煉製強身益體的丹藥。漸漸的就不愛參加朝政活動,更沒有結交朋友。在太子、魏王以及秦王開始計劃奪權的時候,他也沒有站出來支持誰。他每天在家吃丹藥,聽聽音樂,日子過的非常舒心。就這樣的日子過了十多年,一直到先皇離世,他一直沒有復出朝堂。後來長孫無忌和晉王黨獲勝,他也沒有受到李世民的召見。不僅如此,他不在位的十多年,朝堂的格局早就變了,大權已經掌握在李勣的手中,他就算復出也沒什麼權力。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李世民之所以選擇李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託孤大臣,並不僅僅因為他們的能力,還因為他們很合適。當初李勣效忠李密的時候,以李密馬首是瞻,盡心竭力的為李密發展謀略。雖然李密對他一直都只是利用,說是委以重任,其實李密心腸不太好,嫉妒李勣的本領。武德元年,李密兵敗的情況下,不得不投靠李淵。李勣知道後,就把他們控制的州縣的戶口都造冊,並把這個功勞都記在李密頭上。李淵知道後,非常稱讚李勣,說他是一個純臣。於是李淵封李勣為黎陽的大總管。李勣這種對主子忠心耿耿,盡心盡力的精神讓李世民一直很欣賞,所以他想要把李治託付給他。

唐太宗選擇李勣、長孫無忌為託孤大臣,卻忽略了最信任的尉遲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