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歷史的女人——897期)一個人說什麼話,說什麼語言基本取決於他父母的語言。比如一個北方人,他即便去南方打工生活許多年了,他的北方方言也是不會忘的,甚至他的兒女從小也是說的北方話,只要他不故意教他南方話。語言是一種很頑固的東西,特別是在古代,不推廣普通話,基本上是哪個民族說哪個民族的方言。

今天的話題跟語言有關。眾所周知,唐朝的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並非純粹的漢人血統,他擁有相當的胡人鮮卑族的血統,那麼李世民究竟說什麼語言?尤其是,他在稱帝之前說的是漢語嗎?這個顯然不好判斷,咱們聽聽有關專家怎麼說。

"

(說歷史的女人——897期)一個人說什麼話,說什麼語言基本取決於他父母的語言。比如一個北方人,他即便去南方打工生活許多年了,他的北方方言也是不會忘的,甚至他的兒女從小也是說的北方話,只要他不故意教他南方話。語言是一種很頑固的東西,特別是在古代,不推廣普通話,基本上是哪個民族說哪個民族的方言。

今天的話題跟語言有關。眾所周知,唐朝的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並非純粹的漢人血統,他擁有相當的胡人鮮卑族的血統,那麼李世民究竟說什麼語言?尤其是,他在稱帝之前說的是漢語嗎?這個顯然不好判斷,咱們聽聽有關專家怎麼說。

擁有胡人鮮卑族血統的李世民,稱帝前說漢語嗎?聽專家怎麼說

首先要確定李世民的民族歸屬,再來判斷他講什麼語言。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李唐的血統並非完全是漢人的,甚至有很大的非漢族即胡人(胡人並非貶義,是非漢人的其他少數民族的統稱)成分。據現代著名歷史學者徐江偉等人考證,唐王朝的血統屬於突厥阿爾泰遊牧民族。當然這裡說的突厥人是當時北亞蒙古人種、信仰薩滿的突厥,也就是後世蒙古人的前身,而並不是現在伊斯蘭化的長相波斯化的那些突厥旁支。

唐高祖李淵父系的七世祖名叫李暠(hao),他就是晉末張掖地區(月氏故地)西涼國的“涼武昭王”,西涼國是“鮮卑·禿髮”建立的,後被南匈奴單于沮渠·蒙遜吞併。據《魏書·列傳》記載,西涼滅後,李暠的後裔李翻投奔了阿爾泰山的柔然:“翻,字士舉(休屠),小字武疆,奔伊吾(阿爾泰山),臣於蠕蠕(柔然汗國)”。這樣李翻的後代就帶上了柔然的基因。

李翻的兒子後來投奔了拓跋北魏,為“鎮西大將軍”,從此在北魏一朝世襲貴族名號。而北魏是屬於鮮卑族的。這樣李唐王朝的血統裡又有了鮮卑人的基因。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名叫李虎,是李翻的後代,他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另有“唐國公”稱號。李虎的妻子就是“獨孤氏”,鮮卑族人;李淵的父親李昞的妻子,即李淵的母親是也姓“獨孤”,她是著名的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也是鮮卑族人。所以李淵和其父親李昞應該說鮮卑語。那麼做為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應該說什麼語言?這還得取決於他的母親,即李淵的妻子的民族歸屬。

李淵的妻子史稱竇皇后。竇皇后是誰?是否屬於漢人呢?據歷史專家徐江偉考證,她也不是漢族人,也是鮮卑人。“竇“姓貌似漢人姓氏,實則不然,而是取“獨孤”姓的第一個字“獨”字的諧音,成了“竇”。也就是李世民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都不是漢人,至少不是純粹的漢人;而李世民的母親、祖母、曾祖母都是鮮卑族人,那麼李世民自小學說的話會是漢語嗎?很可能是鮮卑語。

"

(說歷史的女人——897期)一個人說什麼話,說什麼語言基本取決於他父母的語言。比如一個北方人,他即便去南方打工生活許多年了,他的北方方言也是不會忘的,甚至他的兒女從小也是說的北方話,只要他不故意教他南方話。語言是一種很頑固的東西,特別是在古代,不推廣普通話,基本上是哪個民族說哪個民族的方言。

今天的話題跟語言有關。眾所周知,唐朝的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並非純粹的漢人血統,他擁有相當的胡人鮮卑族的血統,那麼李世民究竟說什麼語言?尤其是,他在稱帝之前說的是漢語嗎?這個顯然不好判斷,咱們聽聽有關專家怎麼說。

擁有胡人鮮卑族血統的李世民,稱帝前說漢語嗎?聽專家怎麼說

首先要確定李世民的民族歸屬,再來判斷他講什麼語言。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李唐的血統並非完全是漢人的,甚至有很大的非漢族即胡人(胡人並非貶義,是非漢人的其他少數民族的統稱)成分。據現代著名歷史學者徐江偉等人考證,唐王朝的血統屬於突厥阿爾泰遊牧民族。當然這裡說的突厥人是當時北亞蒙古人種、信仰薩滿的突厥,也就是後世蒙古人的前身,而並不是現在伊斯蘭化的長相波斯化的那些突厥旁支。

唐高祖李淵父系的七世祖名叫李暠(hao),他就是晉末張掖地區(月氏故地)西涼國的“涼武昭王”,西涼國是“鮮卑·禿髮”建立的,後被南匈奴單于沮渠·蒙遜吞併。據《魏書·列傳》記載,西涼滅後,李暠的後裔李翻投奔了阿爾泰山的柔然:“翻,字士舉(休屠),小字武疆,奔伊吾(阿爾泰山),臣於蠕蠕(柔然汗國)”。這樣李翻的後代就帶上了柔然的基因。

李翻的兒子後來投奔了拓跋北魏,為“鎮西大將軍”,從此在北魏一朝世襲貴族名號。而北魏是屬於鮮卑族的。這樣李唐王朝的血統裡又有了鮮卑人的基因。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名叫李虎,是李翻的後代,他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另有“唐國公”稱號。李虎的妻子就是“獨孤氏”,鮮卑族人;李淵的父親李昞的妻子,即李淵的母親是也姓“獨孤”,她是著名的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也是鮮卑族人。所以李淵和其父親李昞應該說鮮卑語。那麼做為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應該說什麼語言?這還得取決於他的母親,即李淵的妻子的民族歸屬。

李淵的妻子史稱竇皇后。竇皇后是誰?是否屬於漢人呢?據歷史專家徐江偉考證,她也不是漢族人,也是鮮卑人。“竇“姓貌似漢人姓氏,實則不然,而是取“獨孤”姓的第一個字“獨”字的諧音,成了“竇”。也就是李世民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都不是漢人,至少不是純粹的漢人;而李世民的母親、祖母、曾祖母都是鮮卑族人,那麼李世民自小學說的話會是漢語嗎?很可能是鮮卑語。

擁有胡人鮮卑族血統的李世民,稱帝前說漢語嗎?聽專家怎麼說

不過傳統的說法是,唐高祖李淵是西漢大將軍李廣的二十三世孫,李廣是漢人,也就是說李世民的父輩的一支是漢人了。但是,這種說法還是基於李淵的七世祖李暠來說的,李暠自稱是漢朝李廣的16世孫。不過這種說法已經無可考,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據後世專家推測,他當時為了跟漢人靠近,故意給自己找了個漢人祖宗,其實他是鮮卑人。

即便這種推測不成立,即李暠確實是李廣的後代,那麼他的後人李翻投奔了阿爾泰山的柔然;李翻的兒子又投奔了北魏拓跋氏(鮮卑人);後代李虎(李淵祖父)又做了西魏的權臣,李淵的血統已經很鮮卑化了。事實上李淵就有鮮卑名字,叫“大野”,這個名字很不漢族,是標準的胡人姓氏。再加上李淵父親李昞、李淵本人都又娶了鮮卑女子為妻,那麼李世民的血統也早已深深打上了鮮卑人的烙印。所以他的漢人血統的成分已經很小了。那麼他小時候應該是說鮮卑話了。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魏晉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鮮卑族共建立十個國家。另外在青海、甘肅一帶,還有由鮮卑慕容部分化出來的吐谷渾政權。

581年,楊堅稱帝,改國號隋,北周亡。之後,以鮮卑族作為主體建立的鮮卑國家不復存在。不過鮮卑族的後裔還是很多,後來開始跟漢族融合。這個融合跟唐朝的興起關係極大。

不過在唐朝前期,鮮卑人的民族習慣,或者語言習慣可能還很鮮明地表現出來,因為古代並不推行普通話。只要李唐王室的血統裡有頑固的鮮卑人特性,語言上肯定也是鮮卑風格的。不過以上只是從李世民的出身和民族歸屬上推論的,只能證明李世民至少會說鮮卑話。至於他說不說漢語,會不會說漢語,還不好判定。得從其他方面分析。

一是從李世民妻室上說,李世民的結髮妻即長孫皇后,據《新唐書·長孫皇后傳》記載:“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河南洛陽人。其先魏拓拔氏,後為宗室長,因號長孫”。長孫家族因是北魏宗室,在孝文帝時,賜姓長孫。據考證,長孫家也是鮮卑族人。李世民為何要娶鮮卑女子為妻?當然原因眾多,不過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好溝通,即語言相通。這從一個側面也可以證明李世民小時候很可能是說鮮卑話的。

據《舊唐書》記載,626年,突厥頡利可汗率兵入侵大唐,兵鋒直指長安,並佔領了離長安不遠的武功城。頡利可汗派遣帳下大將軍執失思力進長安城威脅唐朝朝廷,並同時率大軍進逼到長安城外的渭河北岸。唐太宗李世民扣留了執失思力,然後率長孫無忌、房玄齡、侯君集等六人到長安城外的渭水南岸,隔河責問東突厥背信棄義。當時李世民屏退左右,單獨一人“與頡利可汗隔津而語,責以負約”,“太宗獨與頡利臨水交言,麾諸君卻而陣焉”。

李世民一方面同頡利談判,另一方面派大將尉遲恭率領一支軍隊於涇陽迎戰突厥軍。尉遲恭率軍大敗突厥的左翼軍。面對李世民的責問,頡利可汗自知理虧,又因為他的側翼遭敗仗,大將被扣押,他不得不服輸,並相約幾日後於渭河便橋同李世民再會。此後,雙方如約而至,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便橋上斬白馬為盟,突厥人正式宣佈退兵。李世民能單獨同頡利可汗約談,可見他對突厥語言多麼熟悉,他肯定經常說突厥語。

史書記載,李世民非常喜歡狩獵,曾經“狩於堯山”“狩於岐山”“狩於驪山”等,這些都是遊牧民族喜歡的生活方式。

"

(說歷史的女人——897期)一個人說什麼話,說什麼語言基本取決於他父母的語言。比如一個北方人,他即便去南方打工生活許多年了,他的北方方言也是不會忘的,甚至他的兒女從小也是說的北方話,只要他不故意教他南方話。語言是一種很頑固的東西,特別是在古代,不推廣普通話,基本上是哪個民族說哪個民族的方言。

今天的話題跟語言有關。眾所周知,唐朝的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並非純粹的漢人血統,他擁有相當的胡人鮮卑族的血統,那麼李世民究竟說什麼語言?尤其是,他在稱帝之前說的是漢語嗎?這個顯然不好判斷,咱們聽聽有關專家怎麼說。

擁有胡人鮮卑族血統的李世民,稱帝前說漢語嗎?聽專家怎麼說

首先要確定李世民的民族歸屬,再來判斷他講什麼語言。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李唐的血統並非完全是漢人的,甚至有很大的非漢族即胡人(胡人並非貶義,是非漢人的其他少數民族的統稱)成分。據現代著名歷史學者徐江偉等人考證,唐王朝的血統屬於突厥阿爾泰遊牧民族。當然這裡說的突厥人是當時北亞蒙古人種、信仰薩滿的突厥,也就是後世蒙古人的前身,而並不是現在伊斯蘭化的長相波斯化的那些突厥旁支。

唐高祖李淵父系的七世祖名叫李暠(hao),他就是晉末張掖地區(月氏故地)西涼國的“涼武昭王”,西涼國是“鮮卑·禿髮”建立的,後被南匈奴單于沮渠·蒙遜吞併。據《魏書·列傳》記載,西涼滅後,李暠的後裔李翻投奔了阿爾泰山的柔然:“翻,字士舉(休屠),小字武疆,奔伊吾(阿爾泰山),臣於蠕蠕(柔然汗國)”。這樣李翻的後代就帶上了柔然的基因。

李翻的兒子後來投奔了拓跋北魏,為“鎮西大將軍”,從此在北魏一朝世襲貴族名號。而北魏是屬於鮮卑族的。這樣李唐王朝的血統裡又有了鮮卑人的基因。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名叫李虎,是李翻的後代,他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另有“唐國公”稱號。李虎的妻子就是“獨孤氏”,鮮卑族人;李淵的父親李昞的妻子,即李淵的母親是也姓“獨孤”,她是著名的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也是鮮卑族人。所以李淵和其父親李昞應該說鮮卑語。那麼做為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應該說什麼語言?這還得取決於他的母親,即李淵的妻子的民族歸屬。

李淵的妻子史稱竇皇后。竇皇后是誰?是否屬於漢人呢?據歷史專家徐江偉考證,她也不是漢族人,也是鮮卑人。“竇“姓貌似漢人姓氏,實則不然,而是取“獨孤”姓的第一個字“獨”字的諧音,成了“竇”。也就是李世民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都不是漢人,至少不是純粹的漢人;而李世民的母親、祖母、曾祖母都是鮮卑族人,那麼李世民自小學說的話會是漢語嗎?很可能是鮮卑語。

擁有胡人鮮卑族血統的李世民,稱帝前說漢語嗎?聽專家怎麼說

不過傳統的說法是,唐高祖李淵是西漢大將軍李廣的二十三世孫,李廣是漢人,也就是說李世民的父輩的一支是漢人了。但是,這種說法還是基於李淵的七世祖李暠來說的,李暠自稱是漢朝李廣的16世孫。不過這種說法已經無可考,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據後世專家推測,他當時為了跟漢人靠近,故意給自己找了個漢人祖宗,其實他是鮮卑人。

即便這種推測不成立,即李暠確實是李廣的後代,那麼他的後人李翻投奔了阿爾泰山的柔然;李翻的兒子又投奔了北魏拓跋氏(鮮卑人);後代李虎(李淵祖父)又做了西魏的權臣,李淵的血統已經很鮮卑化了。事實上李淵就有鮮卑名字,叫“大野”,這個名字很不漢族,是標準的胡人姓氏。再加上李淵父親李昞、李淵本人都又娶了鮮卑女子為妻,那麼李世民的血統也早已深深打上了鮮卑人的烙印。所以他的漢人血統的成分已經很小了。那麼他小時候應該是說鮮卑話了。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魏晉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鮮卑族共建立十個國家。另外在青海、甘肅一帶,還有由鮮卑慕容部分化出來的吐谷渾政權。

581年,楊堅稱帝,改國號隋,北周亡。之後,以鮮卑族作為主體建立的鮮卑國家不復存在。不過鮮卑族的後裔還是很多,後來開始跟漢族融合。這個融合跟唐朝的興起關係極大。

不過在唐朝前期,鮮卑人的民族習慣,或者語言習慣可能還很鮮明地表現出來,因為古代並不推行普通話。只要李唐王室的血統裡有頑固的鮮卑人特性,語言上肯定也是鮮卑風格的。不過以上只是從李世民的出身和民族歸屬上推論的,只能證明李世民至少會說鮮卑話。至於他說不說漢語,會不會說漢語,還不好判定。得從其他方面分析。

一是從李世民妻室上說,李世民的結髮妻即長孫皇后,據《新唐書·長孫皇后傳》記載:“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河南洛陽人。其先魏拓拔氏,後為宗室長,因號長孫”。長孫家族因是北魏宗室,在孝文帝時,賜姓長孫。據考證,長孫家也是鮮卑族人。李世民為何要娶鮮卑女子為妻?當然原因眾多,不過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好溝通,即語言相通。這從一個側面也可以證明李世民小時候很可能是說鮮卑話的。

據《舊唐書》記載,626年,突厥頡利可汗率兵入侵大唐,兵鋒直指長安,並佔領了離長安不遠的武功城。頡利可汗派遣帳下大將軍執失思力進長安城威脅唐朝朝廷,並同時率大軍進逼到長安城外的渭河北岸。唐太宗李世民扣留了執失思力,然後率長孫無忌、房玄齡、侯君集等六人到長安城外的渭水南岸,隔河責問東突厥背信棄義。當時李世民屏退左右,單獨一人“與頡利可汗隔津而語,責以負約”,“太宗獨與頡利臨水交言,麾諸君卻而陣焉”。

李世民一方面同頡利談判,另一方面派大將尉遲恭率領一支軍隊於涇陽迎戰突厥軍。尉遲恭率軍大敗突厥的左翼軍。面對李世民的責問,頡利可汗自知理虧,又因為他的側翼遭敗仗,大將被扣押,他不得不服輸,並相約幾日後於渭河便橋同李世民再會。此後,雙方如約而至,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便橋上斬白馬為盟,突厥人正式宣佈退兵。李世民能單獨同頡利可汗約談,可見他對突厥語言多麼熟悉,他肯定經常說突厥語。

史書記載,李世民非常喜歡狩獵,曾經“狩於堯山”“狩於岐山”“狩於驪山”等,這些都是遊牧民族喜歡的生活方式。

擁有胡人鮮卑族血統的李世民,稱帝前說漢語嗎?聽專家怎麼說

​還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最主要的謀劃者有四人,他們是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恭、屈突通等。其中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之兄,鮮卑人;房玄齡的曾祖父房翼,是北魏鎮遠將軍,與長孫氏是同宗關係;尉遲恭民間傳說他本姓胡,據專家考證也是突厥人,有戎狄背景,唐代新疆和田地區還出現過“尉遲國”;屈突通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也是標準的胡人,突厥人。也就是說,同李世民策劃玄武門之變的最主要的四個人都是胡人,都說突厥語,李世民不說突厥語是不可能的,因為像這樣的密謀,不可能有過多的人蔘與,再來個翻譯是絕不允許的。

另外李世民東征、西征時的不少猛將,像阿史那·杜爾、阿史那·彌射都是胡人;還有,契苾何力是突厥鐵勒部一酋長,是鮮卑人;思摩是頡利可汗宗親,後投降李世民,徵東時被流失所中,李世民曾為之吮血。這四位胡人猛將死後都陪葬昭陵,這是胡人的民族認同。

唐王室屢次出現的“亂倫”現象,如李世民殺其弟李元吉後,納其妃楊氏為妾;李世民去世後,李治以太宗妃嬪武則天為後;李隆基又納楊貴妃;以及後來的唐憲宗李純的妻子,郭妃也比他大一輩。這些在後人看來是“亂倫”,但在唐朝看來很正常,因為唐朝王室的胡人血統,胡人“妻其後母”是傳統習俗。

唐太宗本人號稱“天可汗”,與胡人的“可汗”“大汗”是一樣的淵源,這都是血緣決定的。因為即便是讓匈奴稱臣的漢武帝都不曾叫“汗”的。

立於蒙古高原深處的《闕特勒碑》,詳細記載有唐朝跟突厥人跟胡人的關係。碑上的漢文碑文是唐玄宗所撰,碑文中有“結為父子”之語,反映了唐室對胡人血統的認同。從《新唐書》可知,唐王朝還把當時建於阿爾泰山西北地區的堅昆認作本家,而《漢書·匈奴傳》則明確指出堅昆是“匈奴種”。唐朝之所以開放,就是因為唐王朝本身的胡人血統,使他們不會輕視胡人,同時還大力重用胡人,不會把目光只限於中原地區。這是唐朝之幸,中華民族之幸。

"

(說歷史的女人——897期)一個人說什麼話,說什麼語言基本取決於他父母的語言。比如一個北方人,他即便去南方打工生活許多年了,他的北方方言也是不會忘的,甚至他的兒女從小也是說的北方話,只要他不故意教他南方話。語言是一種很頑固的東西,特別是在古代,不推廣普通話,基本上是哪個民族說哪個民族的方言。

今天的話題跟語言有關。眾所周知,唐朝的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並非純粹的漢人血統,他擁有相當的胡人鮮卑族的血統,那麼李世民究竟說什麼語言?尤其是,他在稱帝之前說的是漢語嗎?這個顯然不好判斷,咱們聽聽有關專家怎麼說。

擁有胡人鮮卑族血統的李世民,稱帝前說漢語嗎?聽專家怎麼說

首先要確定李世民的民族歸屬,再來判斷他講什麼語言。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李唐的血統並非完全是漢人的,甚至有很大的非漢族即胡人(胡人並非貶義,是非漢人的其他少數民族的統稱)成分。據現代著名歷史學者徐江偉等人考證,唐王朝的血統屬於突厥阿爾泰遊牧民族。當然這裡說的突厥人是當時北亞蒙古人種、信仰薩滿的突厥,也就是後世蒙古人的前身,而並不是現在伊斯蘭化的長相波斯化的那些突厥旁支。

唐高祖李淵父系的七世祖名叫李暠(hao),他就是晉末張掖地區(月氏故地)西涼國的“涼武昭王”,西涼國是“鮮卑·禿髮”建立的,後被南匈奴單于沮渠·蒙遜吞併。據《魏書·列傳》記載,西涼滅後,李暠的後裔李翻投奔了阿爾泰山的柔然:“翻,字士舉(休屠),小字武疆,奔伊吾(阿爾泰山),臣於蠕蠕(柔然汗國)”。這樣李翻的後代就帶上了柔然的基因。

李翻的兒子後來投奔了拓跋北魏,為“鎮西大將軍”,從此在北魏一朝世襲貴族名號。而北魏是屬於鮮卑族的。這樣李唐王朝的血統裡又有了鮮卑人的基因。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名叫李虎,是李翻的後代,他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另有“唐國公”稱號。李虎的妻子就是“獨孤氏”,鮮卑族人;李淵的父親李昞的妻子,即李淵的母親是也姓“獨孤”,她是著名的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也是鮮卑族人。所以李淵和其父親李昞應該說鮮卑語。那麼做為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應該說什麼語言?這還得取決於他的母親,即李淵的妻子的民族歸屬。

李淵的妻子史稱竇皇后。竇皇后是誰?是否屬於漢人呢?據歷史專家徐江偉考證,她也不是漢族人,也是鮮卑人。“竇“姓貌似漢人姓氏,實則不然,而是取“獨孤”姓的第一個字“獨”字的諧音,成了“竇”。也就是李世民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都不是漢人,至少不是純粹的漢人;而李世民的母親、祖母、曾祖母都是鮮卑族人,那麼李世民自小學說的話會是漢語嗎?很可能是鮮卑語。

擁有胡人鮮卑族血統的李世民,稱帝前說漢語嗎?聽專家怎麼說

不過傳統的說法是,唐高祖李淵是西漢大將軍李廣的二十三世孫,李廣是漢人,也就是說李世民的父輩的一支是漢人了。但是,這種說法還是基於李淵的七世祖李暠來說的,李暠自稱是漢朝李廣的16世孫。不過這種說法已經無可考,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據後世專家推測,他當時為了跟漢人靠近,故意給自己找了個漢人祖宗,其實他是鮮卑人。

即便這種推測不成立,即李暠確實是李廣的後代,那麼他的後人李翻投奔了阿爾泰山的柔然;李翻的兒子又投奔了北魏拓跋氏(鮮卑人);後代李虎(李淵祖父)又做了西魏的權臣,李淵的血統已經很鮮卑化了。事實上李淵就有鮮卑名字,叫“大野”,這個名字很不漢族,是標準的胡人姓氏。再加上李淵父親李昞、李淵本人都又娶了鮮卑女子為妻,那麼李世民的血統也早已深深打上了鮮卑人的烙印。所以他的漢人血統的成分已經很小了。那麼他小時候應該是說鮮卑話了。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魏晉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鮮卑族共建立十個國家。另外在青海、甘肅一帶,還有由鮮卑慕容部分化出來的吐谷渾政權。

581年,楊堅稱帝,改國號隋,北周亡。之後,以鮮卑族作為主體建立的鮮卑國家不復存在。不過鮮卑族的後裔還是很多,後來開始跟漢族融合。這個融合跟唐朝的興起關係極大。

不過在唐朝前期,鮮卑人的民族習慣,或者語言習慣可能還很鮮明地表現出來,因為古代並不推行普通話。只要李唐王室的血統裡有頑固的鮮卑人特性,語言上肯定也是鮮卑風格的。不過以上只是從李世民的出身和民族歸屬上推論的,只能證明李世民至少會說鮮卑話。至於他說不說漢語,會不會說漢語,還不好判定。得從其他方面分析。

一是從李世民妻室上說,李世民的結髮妻即長孫皇后,據《新唐書·長孫皇后傳》記載:“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河南洛陽人。其先魏拓拔氏,後為宗室長,因號長孫”。長孫家族因是北魏宗室,在孝文帝時,賜姓長孫。據考證,長孫家也是鮮卑族人。李世民為何要娶鮮卑女子為妻?當然原因眾多,不過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好溝通,即語言相通。這從一個側面也可以證明李世民小時候很可能是說鮮卑話的。

據《舊唐書》記載,626年,突厥頡利可汗率兵入侵大唐,兵鋒直指長安,並佔領了離長安不遠的武功城。頡利可汗派遣帳下大將軍執失思力進長安城威脅唐朝朝廷,並同時率大軍進逼到長安城外的渭河北岸。唐太宗李世民扣留了執失思力,然後率長孫無忌、房玄齡、侯君集等六人到長安城外的渭水南岸,隔河責問東突厥背信棄義。當時李世民屏退左右,單獨一人“與頡利可汗隔津而語,責以負約”,“太宗獨與頡利臨水交言,麾諸君卻而陣焉”。

李世民一方面同頡利談判,另一方面派大將尉遲恭率領一支軍隊於涇陽迎戰突厥軍。尉遲恭率軍大敗突厥的左翼軍。面對李世民的責問,頡利可汗自知理虧,又因為他的側翼遭敗仗,大將被扣押,他不得不服輸,並相約幾日後於渭河便橋同李世民再會。此後,雙方如約而至,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便橋上斬白馬為盟,突厥人正式宣佈退兵。李世民能單獨同頡利可汗約談,可見他對突厥語言多麼熟悉,他肯定經常說突厥語。

史書記載,李世民非常喜歡狩獵,曾經“狩於堯山”“狩於岐山”“狩於驪山”等,這些都是遊牧民族喜歡的生活方式。

擁有胡人鮮卑族血統的李世民,稱帝前說漢語嗎?聽專家怎麼說

​還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最主要的謀劃者有四人,他們是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恭、屈突通等。其中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之兄,鮮卑人;房玄齡的曾祖父房翼,是北魏鎮遠將軍,與長孫氏是同宗關係;尉遲恭民間傳說他本姓胡,據專家考證也是突厥人,有戎狄背景,唐代新疆和田地區還出現過“尉遲國”;屈突通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也是標準的胡人,突厥人。也就是說,同李世民策劃玄武門之變的最主要的四個人都是胡人,都說突厥語,李世民不說突厥語是不可能的,因為像這樣的密謀,不可能有過多的人蔘與,再來個翻譯是絕不允許的。

另外李世民東征、西征時的不少猛將,像阿史那·杜爾、阿史那·彌射都是胡人;還有,契苾何力是突厥鐵勒部一酋長,是鮮卑人;思摩是頡利可汗宗親,後投降李世民,徵東時被流失所中,李世民曾為之吮血。這四位胡人猛將死後都陪葬昭陵,這是胡人的民族認同。

唐王室屢次出現的“亂倫”現象,如李世民殺其弟李元吉後,納其妃楊氏為妾;李世民去世後,李治以太宗妃嬪武則天為後;李隆基又納楊貴妃;以及後來的唐憲宗李純的妻子,郭妃也比他大一輩。這些在後人看來是“亂倫”,但在唐朝看來很正常,因為唐朝王室的胡人血統,胡人“妻其後母”是傳統習俗。

唐太宗本人號稱“天可汗”,與胡人的“可汗”“大汗”是一樣的淵源,這都是血緣決定的。因為即便是讓匈奴稱臣的漢武帝都不曾叫“汗”的。

立於蒙古高原深處的《闕特勒碑》,詳細記載有唐朝跟突厥人跟胡人的關係。碑上的漢文碑文是唐玄宗所撰,碑文中有“結為父子”之語,反映了唐室對胡人血統的認同。從《新唐書》可知,唐王朝還把當時建於阿爾泰山西北地區的堅昆認作本家,而《漢書·匈奴傳》則明確指出堅昆是“匈奴種”。唐朝之所以開放,就是因為唐王朝本身的胡人血統,使他們不會輕視胡人,同時還大力重用胡人,不會把目光只限於中原地區。這是唐朝之幸,中華民族之幸。

擁有胡人鮮卑族血統的李世民,稱帝前說漢語嗎?聽專家怎麼說

上面這些論述證明唐王朝的胡人血統,也是李世民本人的血統,而這些正是決定了他的語言。所以以徐江偉為代表的學者們認為,李世民是不說漢語的。然而果真如此嗎?其實這隻能證明李世民小時候不會說漢語,很可能說胡人的語言,比如鮮卑語,或突厥語。甚至會持續到他稱帝之前。因為他稱帝之前經常上戰場的(玄武門之變也是一種戰場),也許沒有功夫去學習語言。況且,打仗不像做生意時,似乎用不上太複雜太明確的語言,主要是憑武力的較量。

戰場上,主帥只要意見確定,士兵們跟著幹就是了,不用太多語言的交流。比如現在的球賽,就說足球吧,不管是皇馬還是巴薩,都是不少外援,一個球隊就是一個“多國部隊”,沒必要去統一語言,那樣大家還不累死。比如皇馬在銀河戰艦時代的七大巨星,齊達內、羅納爾多、貝克漢姆、勞爾、菲戈等分別來自法國、巴西、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大家肯定不會懂多種語言,但照樣配合的很默契。

不過李世民在繼位之後,就是兩碼事了,他不再上戰場,也許有充分的時間去學習漢語,他再笨,只要有好老師也不難學會。好老師自然多了。唐朝時的語言天才還是不少的。比如後來的安祿山、史思明等都是語言天才,都能說6種語言。李世民學會一種“外語”恐怕不是難事。事實上,他在朝堂上,跟魏徵等大臣議政或者吵架時,都不曾有翻譯官的出現。這證實了他當皇帝之後,應該是說漢語的。

(文/說歷史的女人·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漢書·匈奴傳》《舊唐書》《新唐書》《華夏文明與漢字的起源》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