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處理戰場屍體?前三種方法最常見 第四種方法最殘忍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話可謂一語道盡了古代百姓的辛苦,天下興盛的時候老百姓需要繳納各種稅賦,天下將亡的時候老百姓又不免賣兒賣女,並且且家中青壯也面臨著隨時被拉上戰場的命運。每當朝代更替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流離失所和家破人亡,正應了那句亂世人不如狗的糙話。

古代如何處理戰場屍體?前三種方法最常見 第四種方法最殘忍

王朝興盛時,皇帝想要立下彪炳史冊的功勳就必然會選擇開疆拓土;王朝更替時,有志於逐鹿中原者必然會組建大軍四處征伐,總之在古代社會隨時都會有軍隊趕赴戰場與敵人作戰。然而戰爭是極端殘酷的,每一次戰鬥過後必然都會留下眾多陣亡士兵,那麼古代人是如何處理這些屍體的呢?

古代如何處理戰場屍體?前三種方法最常見 第四種方法最殘忍

第一種置之不理

唐代詩人張蠙曾在詩中寫過這麼一句話: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這是張蠙在憑弔戰場時做出的詩句,可憐那些死後無人收屍的士兵已成累累白骨,而那些建立功勳的將軍卻盡享榮華富貴。由此可見在古代尤其是在唐末的時候,許多陣亡士兵是沒有人為其收屍建墳的,只能死不瞑目般躺在戰場中化為累累骸骨。

古代如何處理戰場屍體?前三種方法最常見 第四種方法最殘忍

第二種挖坑埋之

這在古代是一種常見的處理屍體方法,畢竟古人也是相信入土為安的,不過戰敗一方恐怕是沒這個機會來埋葬陣亡同袍了,這就需要戰勝一方有著人道主義精神了。將屍體入土為安不僅可以避免戰後瘟疫肆虐,而且還可以向敵方宣示己方仁義或者加強震懾。戰國時期秦軍坑殺四十萬趙軍就是一個用來震懾六國的鮮明案例。

古代如何處理戰場屍體?前三種方法最常見 第四種方法最殘忍

第三種縱火焚之

相對於挖坑埋葬,縱火焚燒陣亡士兵屍體是一個比較省事的方法了,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戰後疫病流行,而且也避免了敵方來羞辱陣亡士兵的屍體。將大量屍體堆積到一起,然後放一些易燃物,最後一把大火沖天而起,將死去士兵的一切仇恨化為烏有。

古代如何處理戰場屍體?前三種方法最常見 第四種方法最殘忍

第四種羞辱敵人

這一方法對於敵方來說是極具侮辱性的,它需要將陣亡士兵屍體的頭顱砍下來堆積成屍牆的模樣並面朝敵方攻來方向,這一種處理屍體的方法意在嘲諷敵方,而一旦發生這種行為雙方就會戰至不死不休。據說隋煬帝在攻打高句麗遭遇失敗時,高句麗就一次性的將三十萬府兵的屍身則壘成了屍骨牆,這一侮辱性行為使得隋煬帝連續三徵高句麗,然後雖然給高句麗帶來大量損失,但是一直到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才派麾下將軍前往高句麗毀去了這一屍骨牆。

古代如何處理戰場屍體?前三種方法最常見 第四種方法最殘忍

以上就是古代人在戰後處理屍體的常見方法了,當然如果是在水上作戰的話,那麼就很有可能葬身魚腹之中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