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終悔過,殺兄逼父的報應還是來了

一生的汙點:

公元626年7月2日(唐朝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太極宮的北宮門(即玄武門)發動政變。

其大哥李建成被他親手射殺、三弟李元吉被隨後趕來的尉遲恭射死,兩人的後代子孫被全部誅殺,一個活口不留。隨後李世民攜眾人入殿內逼宮,自己父親唐高祖李淵將軍國權利交於他手,一時之間迅速控制了大唐的核心權力。

唐太宗晚年終悔過,殺兄逼父的報應還是來了

幾個月後,李淵正式將皇帝之位傳給了自己的次子——李世民,史稱唐太宗。

無論後世如何評價貞觀之治,讚揚李世民,但是他殺兄逼父的歷史終究是他這輩子無法抹去的汙點。並且不出二十年,李世民的報應也隨之而到。

善惡終有報:

善惡終有報,殺人者人恆殺之。李世民當年狠心殺死自己的兄弟,逼迫自己的父親退位,而面對自己報以厚望的兒子也想效仿他這麼做,此時的利刃卻指向了他。他報以厚望,希望其成才,屢屢在大臣面前維護的兒子,要謀殺他!這或許就是報應。

貞觀十六年,太子李承乾因其三弟李泰想要爭奪太子之位,李承乾發狠欲殺之,不成,隨後惡上心頭,與人歃血為盟,決定謀殺親爹李世民,失敗,事後,李世民眼淚潸然落下。卻仍然不忍殺之。

當年通過玄武門之變獲取了大唐江山權柄的李世民終於還是遇到了他這輩子最不想面臨的局面,他終於體會到自己父親李淵當年看見自己兒子相互仇殺而無可奈何的感受了。

自古以來,凡是敢謀反的皇子想來都是被誅殺,參考當年漢武帝劉徹,其太子被人誣告造反,就派大軍平叛最後太子滿門竟然只剩劉病已一人活下。可想而知,自古皇家無親情,但這次唐太宗面對其子造反的現實的時候,還是不忍傷害自己這個最疼愛的長子。

唐太宗晚年終悔過,殺兄逼父的報應還是來了

大臣們一再規勸,而李世民默然無語,一再拒絕。最後仍然只降之貶為庶人,流放黔州。

而後來為了保全自己三個嫡子李承乾、李泰、李治,唐太宗不惜在群臣面前拔劍欲要自刎,來逼迫大臣同意他立三個嫡子中最為寬厚的幼子李治為太子,以防嫡二子李泰登基後濫殺兄弟。可見他對李承乾的父愛,有多深,他的心有多痛。

而原本乖巧的李承乾成年後到最後竟然與自己的父親反目成仇,或許這一切真是報應,唐太宗一即位就把他立為了太子,從小就請名師李綱來教導他。他13歲生病,親自給他請來導師祈福,他16歲成年禮,大赦天下,並親自擺架去他宮中給他慶賀。他後來私養男寵,謀害老師,故意稱病不上朝,被大臣們紛紛彈劾,唐太宗反而直接讓魏徵給他做太子太師,以此來向群臣表明絕對不廢了他的太子之位。

這種寵愛,不要說在古代的殘酷的皇室裡面,就算尋常百姓家也算得上是對少見了。和李承乾相比,清朝康熙的長子允禔估計要哭暈在廁所了。但就是如此李承乾卻越發變本加厲,哎,難道這就是上天對李世民殺兄逼父的懲罰嗎?讓他也嚐嚐骨肉相殘,相煎太急的滋味。

晚年的反思:

而這件事情發生後,李世民對自己過去發動玄武門之變的事情,也產生了極大的內疚,想當年他剛從父親那裡奪得皇位的時候,認為李淵偏幫大哥李建成,對李淵一直態度都極為惡劣,登基成為皇帝之後都不願讓他居住在宮中,硬逼他去外面的府邸。直到後來李淵經常在別人面前誇讚自己有帝王之才,治理國家有功,父子的關係才緩和,來往還算親近。

唐太宗晚年終悔過,殺兄逼父的報應還是來了

而其對大哥三弟們的態度一直都非常糟糕,甚至其剛一即位的時候,將李建成的封號從太子級別改為了息王(親王級別)將自己三弟李元吉的封號從秦王級別的齊王改為了海陵郡王(郡王級別),並且分別給了“隱”和“刺”這兩個惡諡,而這個息字的含義指:本性難改,言過其實。而剌這個字含義則是剛愎自用,忘恩負義。可見其對長兄三弟兩人的辛辣嘲諷,而給古人如此的一個諡號,可以說簡直就是把人死後,從墓地裡挖出鞭屍一樣羞辱。

而在貞觀十六年,自己的長子李承乾也欲效仿自己殺弟逼父的時候,李世民或許終於明白了自己父親的苦衷。而且過去的父親大哥他們也已經死去許久,面對這種局面,李世民也覺得心有愧疚,於是他在這年,即貞觀十六年(642年),李世民又恢復大哥李建成皇太子的封號,以及三弟李元吉巢王的稱號(親王級別)。並且其已於三年前將一子過繼給了大哥李建成為嗣,這也算是對大哥的一種補償了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