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駿的前世今生,海內外天各一方的唐太宗豪華坐騎何時能歸來

駿:品質拔尖的馬,“昭陵六駿”是指唐太宗李世民陵墓上的六塊駿馬石刻。六駿伴隨著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為開創盛世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平定天下之後,太宗命當時的畫壇大師閻立本繪製這六匹戰馬圖樣。為了紀念這六匹戰馬,太宗在為自己建造陵墓時,下令把閻立本繪製的圖樣雕成石像,永伴其旁。這六匹戰馬從西往東依次是颯露紫、拳毛騧(guā )、白蹄烏、特勒驃、青騅、什伐赤。

昭陵六駿的前世今生,海內外天各一方的唐太宗豪華坐騎何時能歸來

一、颯露紫

颯露紫為西面第一駿,“颯露”一詞來自突厥語,意為“勇健者”,“紫”指其色紫。這位紫色勇健者是李世民東征洛陽決戰王世充時的坐騎。據《舊唐書·丘行恭傳》記載,在洛陽邙山一戰中,李世民為查探敵情,只帶十餘騎兵。不料遇到敵軍,隨行的騎兵全部衝散,唯有邱行恭跟隨在身邊,颯露紫帶著李世民突圍,傷痕累累,一隻箭射穿了它的前胸,危急關頭,邱行恭把自己的戰馬讓給李世民,他牽著受傷的颯露紫連斬數人,突圍而回。因颯露紫受傷嚴重,回到營地以後,無力迴天。太宗撫摸著颯露紫,命邱行恭為颯露紫拔箭,颯露紫沒有鳴叫,如一個忠勇之士,緩緩的閉上了眼。這也是六駿中唯一一幅帶有人像的石刻,出神的再現了當時的情景。因此李世民是這樣評價它的,“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讋(zhé)三川,威凌八陣。”

昭陵六駿的前世今生,海內外天各一方的唐太宗豪華坐騎何時能歸來

二、拳毛騧

拳毛騧為西面的第二駿,拳毛騧原名為“洛仁騧”,原代州刺史許洛仁敬獻給李世民。後來因此馬周身毛髮捲曲,又稱其“拳毛騧”,“騧”字意指黑嘴黃馬。拳毛騧是李世民與劉黑闥作戰時期的坐騎,劉黑闥是竇建德舊部,竇建德死後,劉在河北一帶起兵反唐,一路上勢如破竹,連克數城。李世民奉命出征,在沼水一帶與劉軍決戰,這一戰打的異常慘烈,李世民坐騎“拳毛騧”連中九箭戰死。因此李世民稱讚它為“月精按轡,天駟橫行。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昭陵六駿的前世今生,海內外天各一方的唐太宗豪華坐騎何時能歸來

三、白蹄烏

白蹄烏為西面的第三駿,因其四蹄全白而得名。白蹄烏是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時所乘,初唐618年,唐軍剛佔關中,根基不穩,割據蘭州一帶的薛仁杲看準時機來攻,唐高宗李淵派李世民掛帥出征,兩軍在高謶城一帶相持不下,後李世民看準時機以小部分兵力誘敵精銳,自己乘白蹄烏繞到敵後,內外夾擊。薛軍大亂潰逃,為徹底殲滅薛部,又乘白蹄烏連夜奔馳百里,迫使薛仁杲投降。石刻中的白蹄烏四蹄騰空呈奔馳狀,彷彿再現了當時夜奔百里的場景。故李世民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昭陵六駿的前世今生,海內外天各一方的唐太宗豪華坐騎何時能歸來

四、特勒驃

特勒驃為東面第一駿,因毛色黃裡透白而稱“驃”,特勒是突厥官職之一,後世研究者認為可能是突厥某特勒所贈,故稱“特勒驃”。特勒驃是李世民在與劉武周勢力對戰時所乘駿馬,劉武周在唐軍忙於和薛仁杲作戰時,侵襲南方。劉武周宋金剛部更是攻陷軍事要地太原,高祖李淵大驚,命太宗李世民阻擊。李世民採取“糧盡計窮,自當遁走”之策挫其銳氣,後李世民乘機大舉猛攻,騎特勒驃一天之內交戰數十次,平定宋金剛。故李世民贊其“應策騰空,承聲半漢;險摧敵,乘危濟難。”

昭陵六駿的前世今生,海內外天各一方的唐太宗豪華坐騎何時能歸來

五、青騅

青騅為東面第二駿,青騅之“青”在突厥文中同“秦”,不是指一種顏色,意為來自當時大秦國的駿馬。青騅是李世民平定竇建德,交戰洛陽武牢關時所乘,對戰之時李世民乘青騅突進竇建德軍陣之中,一舉俘虜竇建德,青騅也身中五箭。其中四箭都在其身後,可見其速度之快,太宗故贊其為“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昭陵六駿的前世今生,海內外天各一方的唐太宗豪華坐騎何時能歸來

六、什伐赤

什伐赤為東面第三駿,“什伐”一詞來自波斯語,意為“馬”,赤是指它的毛色,一身赤色。什伐赤和青騅一樣也是李世民在虎牢關征討竇建德時的坐騎,和青騅不一樣的是,雖然它也是身中五箭,不過都集中在臀部。石刻中身中五箭的什伐赤凌空奔馳,李世民贊其“瀍澗未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

昭陵六駿的前世今生,海內外天各一方的唐太宗豪華坐騎何時能歸來

“秦王鐵騎取天下,六駿功高畫亦優”,六駿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備受關注,它不僅代表唐建立之初的那段豐功偉業,還是唐代浮雕藝術的巔峰之作。唐代藝術受到絲綢之路的影響,加上其本身的開放性和兼容性,呈現出百花竟放、萬紫千紅之美。在繼承前代優秀藝術基礎上還大量借鑑了域外文化,因此六駿的雕塑風格突破傳統的禮教和宗教束縛,以寫實手法極具傳神的雕刻出六駿的神韻,如唐代流行的把馬鬃剪成三段的做法,在細節上,傳神的刻出鞍轡、足鐙以及馬的筋脈、肌肉、蹄筋等。故此塑造出這一傳神的駿馬形象。

昭陵六駿的前世今生,海內外天各一方的唐太宗豪華坐騎何時能歸來

昭陵六駿碑拓片,公元1089年遊師雄立,昭陵博物館藏

作為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的宣揚,六駿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紀念這六匹戰馬,還有更深的含義。在唐代早期,文化的多姿多彩還賦予了藝術一種政教功能。如凌煙閣24功臣圖,一方面是表彰有功之臣,另一方面是為了樹立忠君的思想。昭陵六駿也是這麼一個典型,一方面是為了紀念陪自己出生入死的戰馬,另一方面是淡化父兄的影響。大唐是李淵父子共同建立的,放置這六駿石刻就是為了更好的突出自己的功績。

昭陵六駿的前世今生,海內外天各一方的唐太宗豪華坐騎何時能歸來

昭陵六駿每一匹都有著自己的名字和傳奇故事,它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突厥、波斯或是大秦,跨越千山萬水來到太宗李世民的面前,與大唐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們不僅是唐代雕刻藝術的珍品,更是研究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瑰寶,奏出了初唐藝術的最強音,從此見證著大唐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我們這些後來者只有透過這些精美生動的石刻感受著來自大唐的訴說,聆聽著那段王朝的建立史,譜寫著英雄建功立業的凱歌。可惜的是,昭陵六駿在棲息了一千多年後,遭遇了滅頂之災,軍閥混戰時期,颯露紫和拳毛騧慘遭肢解,運往海外。現存於於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剩下的四駿也在後來的盜賣中被砸成數塊,幸好被村民發現而制止,現今存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博物館中的六駿一字排開,十分壯觀,不過其中兩駿為複製品,不知何時才能回家,希望它們能早日回到故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